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記者|李蔚明編輯|盧伊“疫苗都免費打了還給錢?”接種完第一劑新冠疫苗后,唐山主婦毛發蘭才聽說,有地方打疫苗還給錢,她有些懊惱自己沒早點知道。不過,“好運”很快就落到她頭上。有人稱,只要去隔壁鄉鎮打第二針,就能拿到150元“誤工費”,還能車接
記者|李蔚明
編輯|盧伊
“疫苗都免費打了還給錢?”接種完第一劑新冠疫苗后,唐山主婦毛發蘭才聽說,有地方打疫苗還給錢,她有些懊惱自己沒早點知道。
不過,“好運”很快就落到她頭上。有人稱,只要去隔壁鄉鎮打第二針,就能拿到150元“誤工費”,還能車接車送,毛發蘭心動了,當天便趕往鄰鎮打了第二針。
可錢還沒焐熱,“誤工費”就一路看漲,從100余元漲到200、400、500甚至1000元,不僅車接車送,還可提供餐食。毛發蘭似乎又一次錯過了“好運”。
這種“燒錢”式的操作并非孤例。為進一步推動疫苗接種,各地各出奇招,有的免費送雞蛋、迪士尼門票,有的找偶像女團站臺宣傳,也有的地方稱不接種或影響就學出行,甚至或被列入誠信黑名單等。
近日,陜西、四川、浙江、江西、山東、江蘇、安徽、福建、廣西等地超20個縣(市、區)就在通知公告中提出,除有禁忌癥者外,未接種新冠疫苗人員將不得進入學校、醫院、養老院、超市、交通站等重點場所,甚至或致子女暫緩入學、工資停發等。
井岡山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通告稱,7月27日起,未接種疫苗人員出行將受限制
在“萬物皆可內卷”的當下,疫苗接種似乎也不可避免地“卷”了起來。依然洶涌的疫情面前,如何科學合理地進行疫苗接種,不是一個小問題。
從50元到1000元,疫苗接種打起“補貼戰”
疫苗接種正一點點“卷”起來。
毛發蘭5月底打第一針疫苗時,什么都沒送。彼時正值當地接種高峰,隊伍總是排得老長才能打上。民眾的熱情更多出于自愿,也有些人并非如此。
端倪最早出現在小區晨練群里,一位鄉鎮工作人員詢問還有誰沒打疫苗,“快來給我頂個任務,不然我連晨練都練不成了。”
此后,她陸續從當地稅務局、自來水公司的朋友處聽說,每個人都被安排了任務,要拉一定數量的“外地人”去打疫苗。一些村鎮干部也會討要接種證明,以完成自己的“指標”。
這或與當月唐山市衛健委官網上一篇題為《提高疫苗接種率形成群體免疫是關鍵》的文章有關。文中稱,加快疫苗接種、提高接種率、盡快形成群體免疫是當務之急,“這既是為了個體的安全,也是為了社會群體的安全。”
但毛發蘭并不清楚背后的緣由,生活一切照舊。
直到6月20日,晨練回來的毛發蘭想起自己該打第二劑新冠疫苗了,就準備去社區接種。途中,她看到社區群里有人說,沒打疫苗的人找他打可給“誤工費”,這讓她很好奇。
見毛發蘭詢問價格,這名“疫苗掮客”來加好友,稱若到30公里外的某鄉鎮接種疫苗,可以給100元,車接車送。聊天中,對方又主動加價到150元,但需攜帶身份證和接種證明。
與此同時,一位鄰居也找她說,在本小區接種也能拿錢,但接種時必須聲稱來自其他社區,“給50塊錢,給朋友頂任務。”
兩相權衡,她自然選了前者。
當天下午,毛發蘭乘上一對夫妻的車趕赴隔壁鄉鎮打針。后者也由“掮客”介紹而來,但毛發蘭認為,因為有車,他們能拿更多的錢,每人至少200元。
半小時后,三人抵達30公里外的接種點,毛發蘭估計現場有近200人。她聽到一個老婦人說,自己是被兒媳領來“頂任務”的,她據此推測,很多人也是頂任務或圖錢來的。
沒等多久,“掮客”便現身帶他們去登記、接種、留觀。毛發蘭見他來得快,猜測他或為當地鄉鎮工作人員,為完成任務,只好花錢拉人。
拍完三人的接種證明后,“掮客”轉來約定的“誤工費”,雙方各取所需,一拍兩散。
次日,朋友聽說后也十分意動,托她打聽還有沒有名額,毛發蘭照做。兩天后,“掮客”又有任務了,這次價格提高到一人400元,毛發蘭可從中抽成,但需自行找車接送。
不過,這件事最終因為朋友沒到接種時間,遺憾作罷。
此時,“誤工費說”已在當地泛濫。各種群里都能看到打疫苗給錢的消息,有的給100元,有的200、300元,還有鄰近縣開價500元,可車接車送并提供餐食。更有甚者稱,附近某縣最高可給非本地戶口的接種者1000元,頗有電商平臺“補貼戰”的味道。至于錢款來源,大多是來自當地“大款、廠子”。
社區群里也流傳過類似消息,但遭到社區工作人員制止,稱此舉涉嫌違法,已經截屏,如再發送將直接舉報,對方只得作罷。
同時,也有傳言說這種事正在嚴查,一旦被查出,不僅錢要“吐出來”,還要罰款。
6月27日,河北三河曾有三人以營利為目的,組織人員到天津市南開區接種新冠疫苗第二針,因“嚴重擾亂了三河市疫情防控及疫苗接種工作正常秩序”,分別被處以行政拘留5日或10日。
得知此事后,最初的竊喜一掃而光,毛發蘭忐忑起來,她不怕罰款,就怕“追究起來挨拘留”。
好在,隨著當地任務完成,風頭已經過去,接種名額不再緊俏,有償接種的消息也幾乎絕跡。
有地方稱不打疫苗影響孩子上學,禁入市場小區
就在毛發蘭為“意外之財”發愁時,昆明人郝明麗也收到家長群通知,老師又在催促家長盡快完成接種,否則或影響孩子上課,且“下學期開學也需要提供孩子父母二人的疫苗接種證明才可入校”。
怕耽誤孩子學習,次日一早,她就趕往疫苗接種點,希望盡快打上一針。
此時距離接種點開門還有兩小時,隊伍卻已排了好遠。一問才知道,有人四五點就過去排隊了,不少都是收到類似通知的家長。
好不容易等到開門,郝明麗等人卻被告知,疫苗昨晚10點多就已打完,貨還沒補上。這引發了家長們的焦慮情緒,有人吵著,“你們不給我們打(疫苗),我們怎么給老師交代?”
爭執中,接種點一位管理人員致電當地教育體育局說明情況,后者做了讓步:一針沒打的家長等疫苗補貨后再去打,該打第二針的則須盡快接種。
確定暫時不會影響孩子上課后,家長們這才散去。
幾乎同時,昆明官渡區某中學老師何志高也收到通知,要求查閱學生家長的接種證明,對尚未完成接種的家長“跟蹤排查”,第二針到期未接種的家長“由班主任和家長委員會成員共同包保,督促其接種完成”,至于有禁忌癥不能接種的,則需提交醫院證明。
此舉旨在“力爭全區各校于6月30日前全校(園)教職員工和學生家長接種疫苗完成率達到80%以上”,且將作為全區各公辦學校年終考核及民辦學校年檢優秀率與合格率的考核指標。
何志高把通知轉到家長群,后者紛紛響應。最終,班里40位學生,只有兩三位家長沒有接種,一個身在國外,剩下的則都開了醫院證明。
因教學繁忙而沒來得及接種的他,也連忙趕往接種點,但現場十分擁擠,他連跑了三個地方才打上。據他了解,其他班情況與此相仿。
何志高覺得,打疫苗從國家和個人的角度看都是好事情,可讓老師敦促家長接種,一來超出教師職能范圍,有些不妥,二來家長們也不情愿,但又不能違反學校規定,兩難之下,還要照做。這引發了網友煙云的質疑:“用孩子來要挾父母,那純粹就是‘搞綁票’嘛。”
除了學校,昆明一些社區、市場也新增了不打疫苗者禁入的要求。
煙云在昆明一家中藥材市場辦事時,就因此被保安攔下。煙云雖竭力解釋自己有基礎疾病,保安堅稱,只有拿到醫院蓋章的禁忌證明才能放行,且這是“公司規定、政府規定,公司執行政府的規定”,否則“不打疫苗不能進”。
大概自6月下旬起,陸可也接到社區通知,要求所有打過疫苗的業主務必去報備,“務必”后面打了好幾個感嘆號。很快,購物城、超市門口也開始有戴紅袖套的社區人員,查驗健康碼,光看還不夠,“一堆人圍過來,非要看手機上很詳細的記錄。”
今年5月起,接種第一、二劑新冠疫苗后,云南健康碼會分別顯示出藍色和綠色的護盾,誰沒有“盾牌”,社區人員就拿手機拍攝他們。陸可不明白是在拍什么,但感覺不太舒服。
6月29日,一紙《關于加快接種新冠疫苗的通知》出現在陸可的社區。通知稱,根據昆明市盤龍區某街道相關會議要求,各村組、小區出入卡點要嚴格掃碼亮碼工作(或檢查接種憑證和身份證),凡接種第一劑疫苗滿21天未接種第二劑的人員,6月30日前必須接種完畢,否則將禁止相關人員進入村、小區。
陸可和女友在6月初接種了新冠疫苗第一針,剛滿21天不久,按說應盡快接種第二針。但兩人均有一些不適感:陸可胳膊酸痛了一個星期,女友的注射部位一碰就疼,持續至今。他們本想觀望一下,再擇機接種,但通知一下,他們別無選擇。
盡管至今還沒人執行,但這仍讓陸可很不舒服,也為可能回不了家而倍感忐忑。“如果真要這么搞,那我們是不是只能住在(小區)門口,搭個帳篷或者怎么樣?”
接種率從40%到80%,各地沖刺實現免疫屏障
這些現象,或為新冠疫苗接種進入沖刺階段后的一個縮影。
截至7月17日,國內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疫苗14.47億劑次,相當于平均每人都至少打過一針。龐大數據背后,從免費送雞蛋、迪士尼門票,甚至開打補貼戰,到不接種或影響就學出行,甚至或被列入誠信黑名單,這種“內卷”或與各地疫苗接種任務有關。
一位地方疾控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中國原計劃于6月30日完成5.6億人群的接種目標,即接種率需達40%,各省將接種任務層層拆解至各鄉鎮、街道、村,且需對當日下發疫苗“日清零”。
為防止疫苗斷供,一些基層接種站往往會將少量疫苗留到次日接種,長此以往,造成接種任務積壓,因此越接近尾聲,接種壓力越大。該疾控人員透露,一些地方采取懲罰措施,每少完成一例,將罰數百元,工作人員為趕任務,往往接種到半夜,他所在的縣也出現了“疫苗掮客”跨省拉人接種的情況。
但好在,他所在的縣已經覆蓋約50萬人接種疫苗,提前完成上半年接種任務,“但下半年還有任務,壓力也很大,尤其是農村地區。”
記者檢索發現,6月中下旬起,多地政府相繼通報“提前完成國家下達的上半年接種任務”,實現接種工作任務和疫苗庫存“雙清零”目標。進度略顯落后的地區也發起疫苗接種“沖刺任務”,對接種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再推進,甚至有地方強調要把疫苗接種工作“當作重要政治任務來抓”。
如毛發蘭所在的唐山市,就曾在6月17日召開的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動員會上披露,當地仍有329萬人的任務缺口,疫苗庫存量很大。會議要求“立即開展庫存疫苗和積壓接種任務的‘雙清零’行動,確保趕上接種進度”,否則“要嚴肅追責問責”。
唐山市多位政府系統人員均向記者證實了“指標”的存在,適齡人群全程接種率需達到80%,部分單位也要求員工在6月28日前帶一名外地人員到指定醫院接種第二針。
前述指標,也與近期媒體報道中的數字相吻合。
如八點健聞援引某行業人士說法稱,7月12日召開的下半年新冠疫苗接種工作會上定了兩個目標:年底前全國人口全程接種率達到80%,盡快開展未成年人接種,接種率不低于95%。財新則報道稱,實現40%接種率的任務時限已從6月底,推遲至7月底。
報道分析,這或是近期各地使出強硬手段推動疫苗接種的原因。
目前,已有部分地方披露了當地接種時間表。如河南唐河縣就計劃在7月20日前完成18歲以上目標人群70%的疫苗接種任務。且另據省、市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該縣9月底前要完成18歲以上目標人群80%的接種任務。
同時,多地發布通知稱,將在公共場所查驗新冠疫苗接種信息,未接種者將無法進入學校、圖書館、醫療機構、養老院等重點場所,學生家長未完成接種者將暫緩秋季入學,甚至要求所有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公職人員,凡符合接種條件的一律進行疫苗接種(含離退休人員、臨時工、政府購崗),否則將停發工資、停止上班。
早在今年3月,海南萬城鎮就曾采取類似做法,稱不接種新冠疫苗將“出行交通沒車坐”“按村規民約列入黑榜名單”,甚至“今后子女上學、工作、參軍、住房報建等都會受到影響”,引發巨大爭議。事后,當地政府宣布撤銷該注意事項,并“就這種簡單粗暴的宣傳方式向廣大人民群眾表示誠摯的歉意”。
彼時,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前流行病學首席專家曾光對記者表示,盡管疫苗接種仍待加速,但也不能通過強制接種的方式,“還是應該做宣傳解除顧慮”。
或受此事件影響,4月11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長吳良有明確提出,“在工作中將堅持‘應接盡接’和自愿原則相結合,在充分告知的基礎上,引導并鼓勵群眾積極接種、主動接種。”
5月3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也公開表示,疫苗接種過程中,個別地方組織工作還不夠精細、精準,存在“一刀切”的管理簡單化的現象。前期國家衛生健康委已經針對防范這些問題多次提出要求,強調各地要及時發現和糾正帶有苗頭性、傾向性的這些問題,進一步提高精細化的管理水平和能力,加強風險排查和防范,細致做好工作,確保接種工作安全。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也曾專門發布文章批評個別地方的做法,“有的學校和主管部門將疫苗接種情況與學生升學畢業、教師績效考核掛鉤;有的單位無視部分職工特殊身體情況,簡單粗暴要求全員接種,更有甚者,員工不接種疫苗就開除;還有的地方為提升企業接種進度,動用行政權力,將接種率與企業的生產經營掛鉤”。
7月16日,對于近日多地限制性新規一事,國家衛健委回應稱,新冠病毒疫苗接種遵循“知情、同意、自愿”的基本原則,對于使用強制手段接種疫苗的現象,國家衛健委一直給予重視。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觀象臺】所有,今日頭條已獲得信息網絡傳播權獨家授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馬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