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經過幾番醫保談判,2021年的醫保目錄正式公布了!對于癌癥患者來說,抗癌藥物效果好,高昂的費用卻成了攔路虎,而進入醫保目錄無疑是“用得起”藥物的必要途徑。2021年究竟哪些乳腺癌抗癌藥物成功躋身進入醫保目錄,惠及更多的乳腺癌患者?一起來看看
經過幾番醫保談判,2021年的醫保目錄正式公布了!對于癌癥患者來說,抗癌藥物效果好,高昂的費用卻成了攔路虎,而進入醫保目錄無疑是“用得起”藥物的必要途徑。
2021年究竟哪些乳腺癌抗癌藥物成功躋身進入醫保目錄,惠及更多的乳腺癌患者?一起來看看吧!
馬來酸奈拉替尼(賀儷安?)
奈拉替尼是一種口服、強效、不可逆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通過阻斷泛HER家族(HER1、HER2、HER4)及下游信號通路轉導,抑制腫瘤生長和轉移。
2020年4月27日,奈拉替尼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上市,用于HER2陽性早期乳腺癌強化輔助治療。
早期乳腺癌手術后,為了防止復發而進行的輔助治療就像一場關乎生命的接力賽,而奈拉替尼就像曲妥珠單抗的下一個接力棒,與曲妥珠單抗雙靶合力,進一步降低HER2陽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復發風險。
甲磺酸艾立布林(海樂衛?)
艾立布林,是一種軟海綿素類細胞有絲分裂微管動力抑制劑,也是第一個單藥治療晚期乳腺癌患者獲得總生存(OS)改善的化療藥物。
2019年7月,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甲磺酸艾立布林上市,用于治療既往接受過至少兩種化療方案(包括蒽環類和紫杉類)治療的局部復發或轉移性乳腺癌患者。
這為中國乳腺癌化療領域帶來新曙光,也為晚期乳腺癌患者帶來更多治療選擇。
阿貝西利(唯擇?)
阿貝西利是國內第二款獲批的CDK4/6抑制劑,獲批用于與芳香化酶抑制劑聯用作HR+/HER2-局部晚期或轉移性絕經后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初始內分泌治療,或與氟維司群聯用治療初始內分泌治療失敗、疾病進展的晚期或轉移性HR+/HER2-女性乳腺癌患者。
MonARCH plus研究結果證實,阿貝西利聯合非甾體芳香化酶抑制劑使HR+, HER2-晚期乳腺癌女性無疾病進展生存期(PFS)得到顯著改善;阿貝西利聯合氟維司群相比單藥氟維司群治療延長中位PFS 5.88個月[2]。
MonARCH E 研究結果表示:接受阿貝西利 + 內分泌治療聯合療法的患者侵襲性無病生存期( IDFS) 具有統計學上的顯著改善,將患者復發風險降低 36%。與標準內分泌療法輔助治療相比,聯合療法組的 IDFS 事件發生率絕對獲益在3年內為 7.1%[3]。
阿貝西利成為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在高風險HR+/HER2-早期乳腺癌患者中證明改善IDFS的CDK4/6抑制劑。也就是說,阿貝西利無論是早期還是晚期、轉移性乳腺癌,患者都能從中獲益。
此外,注射用紫杉醇脂質體、伊尼妥單抗、帕妥珠單抗等依然在協議期內。2021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內藥品總數2860種,將于2022年1月1日執行。
一年一度的醫保局和藥企的“博弈”終于落下帷幕,也期待未來能有更多的新藥進入醫保,讓更多人用上救命藥。
轉發出去,讓更多乳腺癌病友知道這個好消息哦~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責任編輯:乳腺癌互助君
參考來源:
[1]2021版 BC CSCO指南
[2]Di Leo Angelo,Jerusalem Guy,Petruzelka Lubos et al. Final overall survival: fulvestrant 500 mg vs 250 mg in the randomized ConFIRM trial.[J] .J. Natl. Cancer Inst., 2014, 106: djt337.
[3]Harbeck N, Rastogi P, Martin M, et al. Adjuvant Abemaciclib Combined With Endocrine Therapy for High-Risk Early Breast Cancer: Updated Efficacy and Ki-67 Analysis From the monarchE Study. Ann Oncol. 2021 Sep 29;S0923-7534(21)04494-X. doi: 10.1016/j.annonc.2021.09.015.
[4] Jiang Z, Li W, Hu X, et al. Tucidinostat plus exemestane for postmenopausal patients with advanced,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breast cancer (ACE):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trial[J]. The Lancet Oncology, 2019, 20(6): 806-815.
陳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