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童書媽媽寫在前面:這是一個廣東湛江普通家庭的故事。2015年6月,中考出分之后,老馮的女兒巧巧一個月沒出門。412分,只能勉強去一所分數線最低的普通高中,而身邊的小伙伴,不少都去了重點高中,女兒覺得心理壓力很大。當父母的,哪有不心疼兒女的。
童書媽媽寫在前面:
這是一個廣東湛江普通家庭的故事。
2015年6月,中考出分之后,老馮的女兒巧巧一個月沒出門。412分,只能勉強去一所分數線最低的普通高中,而身邊的小伙伴,不少都去了重點高中,女兒覺得心理壓力很大。
當父母的,哪有不心疼兒女的。老馮知道,巧巧從小學四年級開始,成績就有些跟不上了,在班上排名中等,年級排名靠后,對學習也沒什么興趣。這次女兒受了打擊,老馮也不能坐視不管。
查了不少資料,打了很多電話之后,他為女兒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放棄上普通高中的機會,直接去上職高。
他的選擇,給女兒帶來的是什么呢?將來女兒會責怪他嗎?
以下為巧巧的自述:
01
選擇高中還是職高?父親做了很多功課
中考出分那天,我整個人都不好了,成績很丟人,很長時間不想出去見人。
爸爸倒沒說什么,有好幾天他都埋頭在網上查資料,跟親戚朋友打電話,了解政策、學校情況等等。
鄰居家哥哥以前在珠海市第一中等職業學校學的烹飪,現在,在我們當地一家三星級酒店做大廚,收入很不錯,爸爸就重點關注了這個學校,他從網上了解到,這所職業學校在廣東省綜合實力排前三名,據說很不錯。
父親跟我商量:這個分數,只能勉強上一個普通高中,將來高考,考上理想的本科非常難,不如上個不錯的職校。畢業后,既可以讀大專,也可以有個技術帶在身上。
我當時還有些猶豫,父親說,我們選烹飪專業吧,你喜歡嗎?
我一下子開心了。我從小就對做飯有興趣,每次看電視上的美食節目都看得津津有味,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就跟著電視上的美食博主學做菜。
有幾次,我險些把廚房給燒了,爸爸媽媽每次都會笑著把我做的“黑暗料理”吃光。
我很小就學會了做包子、餃子、蛋撻、綠豆餅等,每年過年,家里的湛江特色點心“葉搭餅”也是我的拿手好戲。學烹飪,我還是愿意的。
于是,2015年9月,我奔赴珠海一職報道,學習烹飪工藝與營養專業。父親也拜托了在珠海的親戚,讓他們關照我。
就這樣,我踏上了自己的職高生活之旅,心中有些忐忑,也充滿了新生活的期待。
02
在職高,
我找到了自信和學習的熱情
珠海是12年義務教育,上職高,學費每年只要幾百元。
在學習上,學校管得很嚴,每次上課前都要收走手機。
在這里,有語數外等文化課的學習,內容與普通高中相比要簡單一些,更側重實用。
數學學的是成本核算和基本的數理知識,以后如果開店做生意,直接就能用上。
英語學的是交際口語、商務英語、烹飪英語,無論在國內做涉外生意還是去國外學習工作,都可以用上。
只有語文和普通高中差別不大,因為語文是在育人。
可能是因為學習的內容更實用,也沒那么艱深,不用刷題,只要認真學,都可以學好,我對學習更自信,也更喜歡了。這是我以前上學時從來都沒有過的感覺。
專業方面,我主攻的是中式面點,主要學習制作點心、糕點,這些都是我們今后的手藝,大家都卯著勁學。
每天的生活,基本都是白天上課,下午放學后去實訓室練基本功、參加社團活動或者去教室做習題——復習文化課或者準備考證。
▲ 巧巧在教師弟師妹做面點
我們可以考中式烹調師技能證書、西式烹調師技能證書、中式面點師技能證書、西式面點師技能證書等,要拿到其中至少一個才可以升學。
學校注重學習過程大于結論,老師采用的都是啟發式、探究式的教學方法,我們在職高的學習生活非常愉快。
最讓我驚訝的,還是學校的社團,真是大開眼界。
03學校有100多個社團我們找到了目標和自驅力
剛入學時,大部分同學都是懵懵懂懂的,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很多人的專業都是家人幫忙選的,班主任一直跟我們說,找到自己的熱愛和人生方向最重要,要讓我們在快樂、放松的環境中學習。
學校里有100多個社團,分為技能、體育、藝術、傳統文化、益智5大類,光藝術類的舞蹈社團,就有啦啦操、街舞、瑜伽、K-POP社、鬼步社等;樂器類細分有吉他、尤克里里、古箏等,還有非常好的管樂團和弦樂團。
每一個社團,學校都會聘請校內外的專業老師帶隊教,全校學生都可以跨專業自由選擇。
我所在的烹飪社團的同學來自各個專業,旅游商務英語、工業機器人、動漫設計等都有,老師會先講解、示范當天活動內容,再教大家操作。
這些社團,就是用各種方式,在實踐中鼓勵我們尋找、發展自己喜歡的東西。
經過差不多一年左右時間,大部分人都可以了解到自己所學專業的發展方向,慢慢找到自己的目標和職業規劃。
有了目標后,自驅力自然就來了。
04參加職業大賽每個人都有閃光的機會在學校,我們有很多機會,參加各種級別的職業大賽。學校組織的比賽,每個學生可以報名,經過4-5輪的校內選拔,選出1-3個人進入校隊參加集訓,就可以代表學校比賽了。
2016年,我被選拔為學校的競賽隊選手,代表學校參加了珠海市的面點大賽,獲得了市一等獎。一年后,我參加了了廣東省教育局舉辦的全省職業技能大賽,比賽自創點心和西式蛋糕制作,獲得了面點工藝(中職組)一等獎。
在職業學校里,找到自己擅長、熱愛的事情,就很容易干出成績。之后的幾年里,每一屆師弟師妹都有獲大獎的。他們曾經都是在普通中學里被碾壓、大家眼中“被分流"的失敗者,但是在職業學習的舞臺上,卻擁有閃閃發光的機會。
2018年,因為成績優秀、專業過硬,我被免試保送到廣州工程技術職業學校讀大專。
我的大專,會是什么樣的呢?
到了大專,我的世界又打開了一扇新天地。我在學校,學到了消費心理學、管理學、餐飲管理、廚房管理等知識,很想利用業余時間實踐一下。
一方面,想把所學的知識用到實踐上,另一方面還可以賺生活費。
我鼓起勇氣,開始了自己小小的“創業”試驗。
剛開始,我跟學校餐廳的一個檔口合作,售賣我制作的小點心,賣下午茶,結果銷量不太理想。
我找到了原因,這個時間買點心的學生,一般都是談戀愛的小情侶,或者追女朋友的男同學,他們更愿意在校外消費,而餐廳里大部分都是來吃飯的同學,相比較于20多元一份的下午茶,他們更愿意買10元一份的午餐。
一段時間后,第一次“創業”以失敗告終。很快,我留意到了一家飲品店。
這家店開在學校旁邊的美食街上,主要客戶就是學校的學生,店面有上下兩層,總共70平方,裝修得很漂亮,但是開業兩年來,店里每天都是空蕩蕩的,一直在虧損。
那段時間我一直在琢磨:我可以幫老板扭虧為盈嗎?
通過我學習到的管理知識,我想到了這么幾點:
第一,小店賣飲品,但是來校外消費的學生,談戀愛、找浪漫的,有甜點會更有吸引力,可以用甜品帶動飲品銷售。而做甜點,我的技術是過硬的。
第二,學校同學有辦生日聚會的需求,這里兩層樓這么大空間,完全可以用一層來搞包間,滿足多人聚會的市場需求。
第三,小店的公眾號沒熱度,關注度不高,而我自學過攝影、構圖,可以打理店里的公眾號。還可以用我學到的營銷知識,組織會員充值、定金翻倍、轉發積攢領甜品等活動,拉動銷售、增加顧客黏度。
于是,我帶著自己腦袋里的項目建議書,去跟老板談合作,老板聽了之后很相信我,馬上邀請我技術入股,并根據我的建議裝修了后廚,增加了做蛋糕用的空調房,買了二手的烘焙機器和工具。
我負責甜品,免房租、水電費,所得利潤對半分,店里的活動策劃及公眾號推廣交給我打理。
小店二次開業后,我策劃了開業活動:集贊送蛋糕、充值和滿減等,每次活動,公號文章都可以達到八九千的閱讀量。
很快,店里每天都顧客爆滿,包間都要提前幾天才能預定到。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小店就收回了8000多的裝修成本,之后,我自己平均每個月也有6000-8000的收入。
沒想到,大專教給我的知識,應用到實戰上,竟有這么強大的力量。
而在這家飲品店,發生了一件不起眼小事,影響了我后來的人生選擇。有一次,我教一個小女孩DIY做蛋糕,她一首首循環地給我唱《好想你》《愛一點》《星球墮落》等歌曲,我一點也不覺得自己在工作,感覺不到累,反而覺得非常開心,時間過得特別快。那一刻,我的心中萌發了一個曾經不敢想的愿望——我想考本科、當老師。
06 不惜成本培養學生
讀職業學校,我和同學也有吃不飽的時候,也會自己去外面報班,就跟我讀普通高中的朋友,去上語數外補習班一樣,我上的都是專業上的培訓班,一般一次集訓7-10天,花費5000元左右。
我報過一個糖藝班,學費8000多,要集中學習20多天,我還在附近租了一個月房子,那次學習一共花了一萬多,花的都是自己打工掙來的錢,從沒跟家里要過一分錢。
而要去參加比賽,費用更高,比如一場省級糖藝技能大賽,培訓、材料等費用加起來,人均八萬多,還好這些費用,學校都給全額資助。
我大專的同學,去參加比賽的不少,花費也都高昂,比如花式咖啡調酒項目,十幾萬一個人的都有。學校為了培養學生不惜成本,看見是好苗子就重金培養。
不過,比賽獲獎榮譽都是順帶的,支撐我去努力的原因,是我找到了自己的熱愛和職業的目標。
07考上重點本科我有種不真實感
今年9月初,我走進了嶺南師范學院的大門。這是一所重點大學,廣東省A類本科。
走在校園里,我一直有一種做夢般的不真實感。不敢相信自己竟然可以讀上重點本科。
家里親戚朋友的孩子,考得好的也才考到了B類本科,要知道,他們以前的成績都比我好很多。
這要歸功于我的父親,當年為我做的選擇。
我并沒有他們聰明,但是我在職高和大專的學習生活,卻讓我看到了自己的所長,找到了心中的熱愛,發現了愿意為此付出努力的東西。
我并不是職校里的幸運者,我在職高的同學,多數人都發展得不錯,全班40多人中,有20人左右或直接考上大學、或工作幾年后重返校園;其余的,有人技術入股蛋糕店,也有人直接開店當老板。
我的好朋友小香,在2017年和老師去澳門五星級酒店——新葡京酒店交流,酒店當場向帶隊的校長表示,想預訂她畢業后來工作。小香在那里工作的第一個月,工資就已經折合人民幣一萬多了,那一年她才17歲。
小香至今還在新葡京工作,負責西點制作。每個人都在過著普通、卻熱騰騰的生活。
而我最大的心愿,是畢業后可以回到我的母校珠海一職,做一名烹飪專業的老師,把我的專業技能,帶給更多學生,幫助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
編輯后記:
巧巧出生在廣東湛江的普通農民家庭,中考成績不理想,沒有機會被送進千元一小時的一對一,也沒有機會被塞進一座難求的名師班,更沒有機會被送進幾十萬學費的國際學校。
她的父親把她送進了每年學費幾百元的職高,在那里,她不用學這一輩子可能都用不到一次的三角函數,而是學馬上就能轉換成生產力的餐廳成本核算。
因為學得沒那么難,并且很實用,巧巧這樣的孩子,在職高重新拾起了自信心、以及對學習的熱情。
在大量的體驗和真實的生活中,他們找到了人生的目標,擁有了發自于內心的驅動力,并隨時可以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在社會上找到立足之地。
廣東的職業教育,大概是中國職業教育的先鋒隊,或許只是冰山一角。
希望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越來越多的職業學校,可以成為大家放心把孩子送進去的地方;越來越多的父母,不用因為孩子上職高而難堪和自責。
希望越來越多的孩子,可以像巧巧一樣,在適合自己的教育環境中,找到自己的舞臺上,在那里燃起熱情、綻放光彩。
你身邊有類似的職校嗎?有沒有關于職校的故事?歡迎留言交流!
END
撰文| 小小 編輯 | 涉川
值班編輯: 小小
高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