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肖偉|康緣藥業董事長肖偉向上,康緣向下:新院士的創新藥路在何方?原創|商業大咖研究院登上去,活著回來。攀登者里的這句話,可以很好地闡釋如今康緣藥業和其董事長肖偉兩者截然不同的局面。肖偉登了上去,康緣藥業的業績卻在不斷下滑。11月18日,2
▲肖偉 | 康緣藥業董事長
肖偉向上,康緣向下:新院士的創新藥路在何方?
原創 | 商業大咖研究院
登上去,活著回來。
攀登者里的這句話,可以很好地闡釋如今康緣藥業和其董事長肖偉兩者截然不同的局面。
肖偉登了上去,康緣藥業的業績卻在不斷下滑。
11月18日,2021年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增選結果正式揭曉。其中,康緣藥業董事長肖偉是江蘇唯一當選的企業家院士。
肖偉自2000年11月起任康緣藥業董事長,2005年起兼任控股股東康緣集團董事長,直至如今,是一棵“常青樹”。
然而,在董事長榮膺中國工程院院士背后,康緣藥業卻面對著一個極為殘酷的現實問題——活下去
肖偉向上, 康緣向下,新院士的中藥創新路在何方?
1
兩組數據,一眼就可以看出康緣藥業近年的困境,活得很累。
2016年,康緣藥業總營收達30億元;
2017年和2018年康緣藥業營收不斷飛漲,連年拔升;
2019年,康緣藥業的總營收則是一舉突破45億元,漲幅率達到了150%;
2020年,席卷世界的新冠疫情之下,康緣藥業的營收大幅下降至30.32億元,一路回到了“解放前”!①
盈利能力方面——
2016年,康緣藥業的歸母凈利潤為3.74億元;
2018年,康緣藥業的歸母凈利潤為4.14億元,總體還是蓬勃向上的;
2019年,康緣藥業的歸母凈利潤為5.07億元,實現5億元大關的突破;
可好景不長,到了2020年,康緣藥業的歸母凈利潤暴跌,僅剩2.63億元!②
康緣藥業的總營收與凈利潤的下跌,與新冠疫情有直接關系,但反觀和康緣一并稱為連云港四大藥企的另外三家卻迎來了逆風上揚的良機。
恒瑞醫藥的營收已經從110億元增長至277億元,凈利潤突破60億元,并一躍成為國內醫藥龍頭,被稱為“白馬”!
豪森藥業和正大天晴也在這一次的“黑天鵝”下形成“突圍”姿態,成為國內醫藥行業的“竿頭”。
相較之下,康緣藥業卻被“拋棄”。
在同一個新冠疫情之下,康緣藥業為何會落下隊伍?
據康緣藥業2020年財報解釋稱,康緣藥業銷售前三大品種,抗感染藥品熱毒寧注射液、金振口服液及心腦血管藥品銀杏二萜內酯葡胺注射液均在報告期內表現不佳。
首先提到的是康緣藥業主打產品熱毒寧注射液和金振口服液,二者的主要銷售群體為兒童,且銷量占據營收的近50%。
在2019年,熱毒寧注射液和金振口服液分別創造出年銷量超過5000萬支和年銷量超過1700萬盒的戰績。當年康緣藥業的銷售費用是為22億元,占當期營收的49.83%。
而在疫情初期,醫院常規門診未能正常接診,尤其醫療機構兒科等門診量下降幅度較大,后期隨著大眾防護意識增強,感冒發燒等病源減少,熱毒寧注射液和金振口服液的用武之地大大降低。
再者,作為康緣藥業的第三個“C位產品”——銀杏二萜內酯葡胺注射液,在2019年被納入醫保。銀杏二萜內酯葡胺注射液價格由316元/支下降至93.7元/支,降幅70.35%,導致銷售收入出現大幅下滑。
不難看出,康緣藥業是在疫情的影響下馬失前蹄,但真正纏著康緣藥業“馬腿”的還是國家對中成藥(以中藥材為原料,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為了預防及治療疾病的需要,按規定的處方和制劑工藝將其加工制成一定劑型的中藥制品)管控的日益加強。
除此之外,康緣藥業的扣非凈利潤已經連續兩年下降。
2020年三季報中,該公司的扣非凈利潤為2.11億元,同比下降41.40%。
2021年三季報顯示,康緣藥業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25.84億元,同比增長13.76%;凈利潤為2.071億元,同比增長10.24%。
但是,扣非后的凈利潤為2.069億元,同比減少1.80%。③
三季報還顯示,康緣藥業的毛利率再度下滑1.59%至70.69%,而去年同期為下滑6.82%。
雖然疫情影響了康緣藥業的業績,但隨著對中藥抗疫的傳播,二級市場上,該公司的股價在2020年上半年獲得過一輪較大漲幅。
2020年4月20日,該公司股價觸及16.69元/股,是其股價自2020開年以來的最高點。但在2021年2月4日,其股價盤中跌至8.4元/股。
進入2021年11月以來,該公司股價均價約10元/股。
單以目前康緣藥業的生存狀況而言,他們還能勉強維持現狀,但企業經營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當選院士的肖偉已經登臨頂峰,那接下來他應該思考如何讓康緣藥業“活下去”。
2
在疫情持續反復的影響下,康緣藥業今年三季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有所回暖,但扣非凈利潤與毛利率卻再度下滑。
未來隨著中藥集采的范圍擴大,康緣藥業想要擺脫增收不增利“中看不中用”的局面仍有一定困難。
如今的創新藥需要大量真金白銀的支持,即便有了成果也面臨著日益讓人喘不過氣來的競爭。
除了今年被廣泛提及的恒瑞等醫藥企業主攻的PD-1抗癌藥外,門檻低、更具普遍性的感冒藥更是如此。
康緣藥業就是主攻兒科藥的藥企。
但在康緣藥業董事長肖偉的“新任院士”加持下,康緣藥業的創新藥依舊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
11月12日,國家藥監局發布了藥品批準證明文件待領取信息,其中康緣藥業(600557.SH)申報的銀翹清熱片也在列,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Z20210003。
這一則消息看似可以讓投資者們喜大普奔,但值得一提的是,該藥品早已有多家醫藥公司生產類似的藥品獲批并銷售多年。例如同仁堂(600085.SH)旗下的銀翹解毒片,此外還有多家醫藥公司也有類似藥品。
再者,康緣藥業自2002年登陸上交所以來,上市近20年間,新藥獲得注冊上市的情況并不多,此前僅有2次。
2012年11月獲得“銀杏二萜內酯原料及銀杏二萜內酯葡胺注射液”的注冊批件;
2020年4月獲得“筋骨止痛凝膠”的注冊批件。
這是康緣藥業上市近20年的第3款新藥,平均下來六七年才有一款新藥上市,創新程度堪憂。
難創新,不代表康緣藥業不創新,反而他們的研發投入很高。
2019年與2020年,康緣藥業的研發支出合計分別為4.65億元、3.95億元,Wind數據顯示,康緣藥業的研發投入規模在A股75家中藥公司中,均能排在第7位,遠超過其排在中游的市值水準。④
今年前三季度,其研發支出同比增長17.44%,達到3.37億元。
二十年三款創新藥,還有一款“撞衫”,足以見得創新藥研發非常困難,需要大量資金支持,且試錯過程中風險很大。
除此之外,康緣藥業還需要警惕“撞衫”,如果創新方向和技術和其他藥企有所重合,恐怕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和財力,還需要面對競爭壓力,得不償失。
3
康緣藥業的創新程度不足,不是他們“不努力”,而是的確是中藥創新難度高,且面對的競爭壓力大。
目前,康緣藥業還有處于不同研究階段的在研中藥新藥30余項,包括創新藥、改良型新藥、經典名方制劑等類別;處于不同研究階段的在研化學創新藥10余項。⑤
近年來,康緣開始著手多線布局,豐富產品結構。
目前,康緣藥業主要產品線聚焦病毒感染性疾病、婦科疾病、心腦血管疾病、骨傷科疾病等領域。
病毒感染性疾病產品線的代表品種有金振口服液、熱毒寧注射液、杏貝止咳顆粒等;婦科產品線的代表品種有桂枝茯苓膠囊、散結鎮痛膠囊等;心腦血管產品線的代表品種有天舒膠囊、通塞脈片、銀杏二萜內酯葡胺注射液;骨傷科產品線的代表品種有腰痹通膠囊、復方南星止痛膏等。
康緣藥業品種太多,依靠熱毒寧、金振、銀杏二萜,一線銷售人員就能輕松完成任務,導致其沒有動力去做其他品種。
有大量的二三線藥品銷量不到千萬級,像杏貝止咳、龍血通絡等都有超越億元銷售規模的潛力,要想迎頭趕上金振口服液等銷售規模,還需要花大心思。
由于新冠疫情這只黑天鵝之外,國家對中成藥的管控日益嚴峻,康緣藥業如果抱著以往的輝煌不放,忽略其他藥品的銷售規模,恐難以為繼現在的營收狀況。
國泰君安醫藥團隊認為,中國醫藥創新新時代已經到來,頭部企業開始進行原始創新。不過該機構也提醒,創新藥企面臨技術路線和產品研發存在不確定性、競爭惡化、融資不及預期等風險。一方面,創新藥公司部分技術路線或產品處于臨床驗證早期階段,新藥研發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另一方面,國內部分新興技術路線產品上市后可能銷售不達預期。此外,創新藥公司不斷提高研發投入,而短期內盈利能力有限,可能面臨融資不及預期的財務風險。
截止發稿,康緣藥業的股價為10.13元/股,市值僅余60億元。
肖偉是走到了研究員的頭,登上了頂峰,成為工程院院士之后,他也應當沉下心來考慮如何讓滑坡的康緣藥業“活下去”。
如何立足研發,擴張銷售品類規模,讓企業更有活力?可能是院士董事長肖偉近年來面臨的新挑戰。
注:
①、② 2021.11.22,界面新聞,《院士董事長救不了康緣藥業》
③ 2021.11.15,金融界,《康緣藥業加速“墜落”:新藥上市面臨激烈競爭,疫情拖累主導產品銷售,毛利率連續兩年下滑》
④ 2021.04.24,北青網,《上市藥企2020年報解碼:誰大把花錢做銷售推廣?誰重金搞研發?》
⑤ 2021.11.23,環球財富網,《康緣藥業榮獲2021中國中藥研發實力排行榜榜首》
丁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