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鳳凰單叢屬于廣東烏龍,是四大烏龍品系里(廣東烏龍、閩南烏龍、閩北烏龍、臺灣烏龍)較為著名的一種,鳳凰單叢以香氣見長,也具有自己的特色。由于鳳凰單叢與武夷巖茶的制作工藝較為相似,外形也近似,且近些年受到市場歡迎,所以許多人喜歡拿此二者進行比較
鳳凰單叢屬于廣東烏龍,是四大烏龍品系里(廣東烏龍、閩南烏龍、閩北烏龍、臺灣烏龍)較為著名的一種,鳳凰單叢以香氣見長,也具有自己的特色。
由于鳳凰單叢與武夷巖茶的制作工藝較為相似,外形也近似,且近些年受到市場歡迎,所以許多人喜歡拿此二者進行比較。
作為茶,品飲后的愉悅度非常重要,這也是名茶區別于普通茶葉的重要特征。
在保持口腔的愉悅度的基礎上,兩者風格卻有很大差異,鳳凰單叢喝的是茶樹,武夷巖茶喝的則是山場。
怎么理解呢?
單叢 樹齡
好喝的單叢,一定是采自大樹、老樹
眾所周知,鳳凰單叢有十大香型。
因此,人們在選購鳳凰單叢時,屬于何種香型似乎挺重要,但其實,茶樹的年齡,就能直接影響鳳凰單叢的品質。
無論是何品種,新叢總是香味欠細;老叢則茶香清爽、回甘好。
老叢往往位于高山,珍貴的名叢,如大庵宋種、八仙、姜花香、海底撈針等。
總體而言,單叢的品質,先得是老茶樹,然后才值得采用精良的做工。
所謂“單叢”,其名可以理解為“單株”的意思,即單株采制。
單株采制,成本遠高于多株合并采制,但只有老茶樹才有單株采制的價值,因為鳳凰每一株老茶樹,經過長年累月的頑強生長和自然損害,都具備了獨一無二的品質特色,它們具有稀缺性,才值得我們一一分別采摘、制作、存儲,值得我們一一品鑒和研究,這才是鳳凰單叢的魅力所在。
普通的“單叢”商品茶,雖也不乏精品,卻很難具備這種玩賞價值。即便在非單株采制的茶里面,老叢也會比新叢的品質表現更好。
而巖茶并不追求單株。
巖茶 山場
相對于鳳凰單叢,巖茶對于茶樹的年齡,遠不及對山場的看重。
喝巖茶的人,山場就是個極其重要的指標,巖茶的山場類型分為坑、澗、窠、窩、洞、峰、巖等。
雖然對單叢非常熟悉,但我卻對巖茶的認識不多,直到這兩年,經常與武夷山朋友們交流,我也開始能很容易喝出是三坑(大坑口、 牛欄坑、慧苑坑),還是兩澗(流香澗,悟源澗)的茶。
巖茶里還有著名的九龍窠、竹窠、鬼洞、馬頭巖等品種,以及不得不提今年突然一炮而紅的的燕子窠……
武夷山的山場類型多樣,水土不同,也有自己獨特的小氣候,各個山場所產的茶,便都具備自己的特色。
因此,山場也形成了巖茶的分類標準,同一個山場,不同批次的茶,則區別細微。
山場,對于武夷巖茶如此重要,卻很難成為我們判斷鳳凰單叢品質的指標,雖說業界有一種對于”烏崠單叢茶“、“烏崠味”的崇拜,但卻不是主流。
烏崠之所以名滿天下,還在于它擁有眾多的老叢。
工藝區別
在采摘的時候,單叢的芽葉相對于巖茶,會稍微較嫩一些。
鳳凰單叢的采摘,目前依然是人力作業為主,因歷史、地理、人口……以及品種特性、采制要求等因素,鳳凰成片的茶園較少,規模也較小,難以集中化種植、管理,因此,也很少采用高效的采摘機械。
每年在鳳凰山里,我們不時可以看到七八位阿姨圍著一兩株老茶樹忙碌著,能站的地方就那么一點,也就只容得轉個身。
這樣的情況,往往是采摘機械難以發揮的。
在無法使用采摘機械的情況下,每人每天就只能采下二三十斤青葉,若是鋸朵仔(一般稱為杏仁香)這樣的品種,也就只能采三五斤的青葉。
關于制作上的區別,有人認為“鳳凰單叢的發酵與焙火程度,會比武夷巖茶輕一些”。關于這一點,我們持保留意見。
每年,單叢焙火至少一次,一般五月、六月上市;巖茶的二焙,也只能在十月開始上市了。
但這里并不意味著,只焙了一次火的單叢,其茶性和狀態會處在最優時。同樣是烏龍茶,就得看青做青,看茶焙茶。
一蘆居近期也推出了一些二焙的單叢,如桂花香、黃梔香、八仙、宋種等。
最后的話
無論是單叢還是巖茶,均是歷史悠久,它們的采摘、制作,還是焙火等等方式,都已經流傳了至少上百年。其制作過程所遵循的原則,極為成熟,幾乎沒有優化的空間。
作為消費者,我們只需要了解哪一種茶更適合自己就好。
我們只經營鳳凰單叢,只是與茶商之間交流巖茶,本文關于巖茶的觀點難免錯漏,還請武夷山的朋友們指正,在此先謝過。
全文完結,感謝您的閱讀
何熙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