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提到母嬰用品,相信大部分寶媽都操碎了心。為了孩子的健康與安全,寶媽們會在網上淘各種母嬰用品,從吃的、喝的到玩的、用的,可謂應有盡有!可是,有些母嬰用品并不一定就適合孩子,許多寶媽都會在無意中購買被打入黑名單的母嬰用品,這只會給孩子帶來傷害!
提到母嬰用品,相信大部分寶媽都操碎了心。
為了孩子的健康與安全,寶媽們會在網上淘各種母嬰用品,從吃的、喝的到玩的、用的,可謂應有盡有!
可是,有些母嬰用品并不一定就適合孩子,許多寶媽都會在無意中購買被打入黑名單的母嬰用品,這只會給孩子帶來傷害!
家住在湖北武漢的菲菲,出生后動作協調能力就較差,4個月不會翻身,7個月還不能坐。
媽媽擔心女兒的成長發育,就買了學步車“拔苗助長”,結果不到半年,菲菲的雙腳就內翻變成畸形。
醫生提醒:菲菲才7個月,腳不能完全著地,只能用腳尖觸地滑行,長時間下去自然會影響跟腱骨頭。
孩子學會走路是自然發育過程,不應該借用外力強迫孩子改變自己,寶媽的做法有些操之過急。
生活中,有許多被列入黑名單的母嬰用品,不過大部分寶媽都不知情!
這些母嬰用品被列入黑名單
1.兒童防側睡枕
危險指數:★★★★
意外指數:★★
新生兒0~1歲時,睡覺并不需要枕頭,不過有些寶媽想給孩子塑造一個好頭型,就想通過兒童防側睡枕來控制孩子的頭型。
另外,兒童防側睡枕的作用還有保持孩子平臥,防止側翻后俯臥而窒息猝死。
但是,兒童防側睡枕的設計并不完美,理想狀態是孩子平臥腦袋朝上,那么非理想狀態下呢?
孩子就會趴下去,口鼻直貼枕頭,更容易導致窒息死亡。
所以,兒童防側睡枕并不靠譜,早就被列入母嬰用品黑名單。
2.嬰兒游泳脖圈
危險指數:★★★
意外指數:★★★
嬰兒游泳圈分為四種,分別是脖圈、腋下圈、座圈和趴圈,其中最危險的就是脖圈。
嬰幼兒期的寶寶,皮膚光滑,是真正意義上的“吹彈可破”,這時候套脖圈可能會摩擦皮膚過度導致皮炎。
同時,套脖圈會束縛住寶寶的脖子,容易傷害寶寶的頸椎、壓迫氣管。
那么,嬰幼兒期的寶寶怎樣游泳更安全呢?可以嘗試腋圈,相對來說比較安全。
不過,最安全的游泳方式,就是大人抱著下水,一只手托著寶寶的臀部、另一只手扶住寶寶的背部。
3.Trader Joes 售賣的蘋果醬
危險指數:★★★
意外指數:★
Trader Joes是一家美國連鎖超市,在美國消費者的大型調查中,它被評為“最受消費者喜愛的實體連鎖零售商”第二名。
不過,連鎖店名氣再大,也有疏忽的時候。
前些年,這家超市售賣的無糖蘋果醬就被下架,原因是罐子里可能混有小玻璃碎片。
還好,這個牌子的蘋果醬在國內很難買到,寶媽們虛驚一場。
4.健達牌巧克力
危險指數:★★★
意外指數:★★★
健達巧克力原產自德國,號稱“專為孩子打造的巧克力”,曾經在中國備受歡迎,多次通過電視廣告進入我們的視野。
不過,前些年,德國食物監察組織發現,健達巧克力含有可致癌物芳香烴礦物油,達到1.2mg/kg。
然而,現在淘寶商城上依舊有店鋪賣健達巧克力,雖然德國公司表示會通過技術研究進行改正,但誰能保證這些巧克力的致癌物就沒有了?
畢竟是有前科的食物,沒人敢保證,寶媽還是小心為妙。
5.保嬰丹
危險指數:★★★
意外指數:★★★★
保嬰丹,這個名字聽起來就有點玄學對不對?有點像武俠小說中的秘方丹藥,還別說,現實生活中,保嬰丹還真的被稱作“兒科神藥”。
孩子感冒、發燒、消化不良,吃一粒保嬰丹,立刻見效!
然而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北京,一位奶爸聽到了保嬰丹的大名后,就托朋友幫他買了一盒,給寶寶喂了一粒后,不到半小時寶寶就流鼻涕了,到了半夜還發高燒,去醫院查才知道是“兒科神藥”在搞鬼。
保嬰丹的成分雖然是中藥為主,但里面還可能含有重金屬,例如鉛,寶媽別再喂了!
6.牛初乳
危險指數:★★★
意外指數:★★★
母牛產犢后3天內的乳汁被稱作牛初乳,蛋白質含量較高,脂肪和含糖量較低,被譽為“21世紀的保健食品”。
既然是保健食品,是不是也可以給孩子吃?
答案是:不能!
對此,衛生部頒布過規定:牛初乳不得添加于嬰兒配方食品,較大嬰兒和幼兒配方食品、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
這是因為牛初乳雖然營養物質豐富,但是其含有的雌激素過量,若是孩子不能被正常代謝,這些雌性激素就會留在孩子身體里,促進性腺發育導致性早熟。
7.兒童醬油
危險指數:★★
意外指數:★★★
前段時間,兜媽曾經寫過一篇文章,介紹過兒童醬油并不一定就適合兒童,它的鈉含量可能比普通醬油還要高。
嬰幼兒及兒童的飲食要以清淡為主,孩子臟器器官薄弱,若是攝入大量的納,會加重孩子的肝腎負擔。
況且,孩子的味覺也在發育的過程,若是兒時放入太多的醬油、鹽,就會影響他們未來的飲食口味,出現挑食、厭食現象。
提示:正常來說,1-3歲的孩子,飲食中醬油的添加量不應該超過1g。
8.紅藥水、紫藥水
危險指數:★★
意外指數:★
也許,許多寶媽在藥房買藥時,都會發現一種現象,那就是曾經紅遍一時的紫藥水、紅藥水不見了。
紅藥水,適用于新鮮的小面積皮膚撞傷,兜媽小時候跑步摔倒,膝蓋破皮后就抹過紅藥水。
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醫學家發現紅藥水中含有大量的汞,若是被人體吸收后會造成傷害。
紫藥水,適用于皮膚和黏膜的化膿性感染,也適用于燒傷燙傷,但是美國毒理學家發現,紫藥水的甲紫是一種致癌物質,可導致嚙齒動物出現肝癌等疾病,所以也不適合寶寶使用。
看到這里,相信有寶媽、奶爸會質疑,我小時候就擦拭著紅藥水、紫藥水長大的,活了三、四十年也沒事!
在這里兜媽強調,這里面存在概率的問題,可能千萬分之一才會有一個人中招,誰能保證這個中招的人是誰呢?我們只是在規避風險罷了。
這9種被列入黑名單的母嬰用品,你記住了嗎?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們,別再中招啦!
我是兜媽,一位母嬰作者,也是小小兜的母親,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為您提供科學靠譜的育兒干貨!如果您有感興趣或想了解的話題,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們,也歡迎來評論區分享您的觀點,期待參與哦!
劉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