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鵪鶉算是特種經濟養殖動物,和蛋雞差不多,買苗養殖,養大之后產蛋,產蛋性能不好了就出售肉鵪鶉。但是日常來講,吃肉鴿的會比較多,但吃肉鵪鶉的還是很少,主要是是鵪鶉蛋。一般談論鵪鶉的養殖比較少,因為市場缺口也不大,但也是屬于畜牧養殖行業的一員,那
鵪鶉算是特種經濟養殖動物,和蛋雞差不多,買苗養殖,養大之后產蛋,產蛋性能不好了就出售肉鵪鶉。但是日常來講,吃肉鴿的會比較多,但吃肉鵪鶉的還是很少,主要是是鵪鶉蛋。一般談論鵪鶉的養殖比較少,因為市場缺口也不大,但也是屬于畜牧養殖行業的一員,那么我給大家分析一下鵪鶉目前的養殖行業和一些養殖注意事項。
給鵪鶉喂料的工人
鵪鶉行情分析
大家能看到的商品,有包裝好的鹵味的快餐食品鹵鵪鶉蛋,一般是2塊錢4個,還有就是市場上賣的新鮮鵪鶉蛋,價格在3.5-5.5之間波動,行情差異比較大,不同的地區和時節,價格都會有所不同。比如在川渝地區鵪鶉蛋用來涮火鍋,吃冒菜,吃串串的比較多,消費量比較大,養殖產的鵪鶉蛋就地銷售,四川地區相比于江蘇等地的價格就比較低。因為有市場,所以最近幾年養殖鵪鶉的農戶也開始多了起來。
據統計反饋,有農戶給出數據:目前江西一萬只,一天飼料虧73.6元,還不算電費,人工。現在遼寧區情況是4.1元/斤鵪鶉蛋,料的價格在3400元/噸,一般料蛋比按2.4左右計算,基本虧錢。
成都平原目前鵪鶉蛋1件150元(重量30斤左右,好的31-32斤),采食量在20-22克每天,如果不算人工和折舊成本,剛好夠飼料成本(3600元左右每噸),價格最好是3月份,190元一件,5月份降到150元每件。
所以對比來看,產地的飼料成本和賣價行情都存在較大差異。
鵪鶉養殖管理技術
鵪鶉生長的比較快,個體很小,和長了不到十天的小雞體格一般大,跟蛋雞類似籠養的比較多,管理比較方便,前期投入比較少。鵪鶉的人工養殖首先就是進苗,蛋鵪鶉品種目前養殖比較火熱的當屬日本改良鵪鶉比較有名,毛色有點像本地麻羽土雞,然后也有白羽和黃羽鵪鶉;肉用鵪鶉我國養殖比較少,品種有法國肉用鵪鶉比較多。
養殖來講和蛋雞養殖一樣,都需要科學嚴謹,但卻有很多不同。就光線來講,鵪鶉養殖舍的光線要求要微暗,但是晚上又必須得有光線保證它的采食以提高產蛋率。鵪鶉的飼料一般由豆餅、魚粉、玉米面、麥麩、米糠、苜蓿草、白菜、胡蘿卜、骨粉、碳酸鈣、食鹽等組成。還可加一些復合維生素、抗菌素及微量元素,飼料要相對穩定,如需交換要逐漸過度。
喂料有喂干料,另外提供飲水;或者直接按照比例飼喂飼料,但不同季節的水料比例不同。鵪鶉飼喂一般設定4次投喂時間。管理來講,分群飼養密度要求在成年鵪鶉40只每平米。周邊環境要求安靜,不能造成應激,會影響產蛋量。
鵪鶉蛋遍地都是,為什么賣肉的卻很少?
一只母鵪鶉六周開始下蛋,到一歲齡(52周)老鶉,產蛋率80%-90%,平均每周5.5只算。46×5.5=253只。高產的可達260到270只。之后產蛋率下降,到60周淘汰老鶉前,共出300只左右的蛋,只用了一只鵪鶉。以一個養殖戶1000只鵪鶉計算,60周共產出30萬只蛋,淘汰出950只老鵪鶉(死亡率一部分),部分高產鵪鶉還可能留作種鶉。實際上400天共有不到950只鵪鶉供應,平均每天只有兩只。
因為我國養殖肉鵪鶉的農戶很少,基本都是養殖蛋鵪鶉,所以只靠淘汰蛋鵪鶉來賣肉,市場比較小,再者就是人們的消費習慣,對于肉鵪鶉的心理接受度也不高。
何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