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今天有肉友問唐長老:多肉招財貓和吸財樹有什么不同?哪個更值得養?養護方式都一樣嗎?傳說中的招財貓招財貓和吸財樹有什么不同?說起吸財樹大家都很熟悉,它還有一個名字叫筒葉花月,而招財貓可能很多肉友都沒聽過,但其實它就是吸財樹的一種形態而已(商家
今天有肉友問唐長老:多肉招財貓和吸財樹有什么不同?哪個更值得養?養護方式都一樣嗎?
傳說中的招財貓
招財貓和吸財樹有什么不同?
說起吸財樹大家都很熟悉,它還有一個名字叫筒葉花月,而招財貓可能很多肉友都沒聽過,但其實它就是吸財樹的一種形態而已(商家為了銷量另取的名字)。吸財樹的葉片本身呈馬蹄狀(這也是它又被稱作馬蹄角和馬蹄紅的原因之所在),不過它的性狀不太穩定,在生長過程中我們已知它會出現三種形態——除了筒葉以外分別還有鏟葉和條形葉,其中鏟葉吸財樹就是傳說中的招財貓了。
講到這里肯定有肉友會問條形葉的吸財樹有沒有別名?還真有!一些商家給它取了一個名字叫芊芊玉指(下圖即是所謂的芊芊玉指)。雖然這名字聽起來特別好聽,但我個人覺得它是吸財樹三種形態之中觀賞性最低的。為啥這么說呢?那是因為它的條形葉片中間有時會夾雜著一些馬蹄形和鏟葉葉片,使其看起來亂糟糟的(我養的偏偏就是這種)。
另外大家要是覺得以上這種劃分的方式很難理解的話,也可以將吸財樹當成一個總稱,然后下面包含3個品種,即筒葉花月(馬蹄紅)、鏟葉花月(招財貓)和棒葉花月(芊芊玉指)。而我們要分析的則是筒葉花月和鏟葉花月之間的區別,這樣是不是就簡單多了(下面我都按這個分類方式來講)?
當然我覺得這其實已經沒有分析的必要了,畢竟從名字來講就一目了然——鏟葉花月(招財貓)顧名思義其葉片就像一把把小鏟子一樣,而筒葉花月的葉片后部則近似于圓柱形,至于前端的形狀我上面已經說過了,即呈馬蹄狀。
鏟葉花月和筒葉花月哪個更值得養?
從觀賞性和獨特性方面來講,鏟葉花月和筒葉花月相比的話,后者明顯更值得養,而其中的原因則顯而易見——鏟狀葉片跟我們平常所見的倒卵形葉片和長卵形葉片并沒有太大的不同,馬蹄狀葉片平常則幾乎看不到,我們要養自然要選特別的才是。
鏟葉花月和筒葉花月的養護方式都一樣嗎?
作為葉形不同的同一種多肉,鏟葉花月和筒葉花月在養護上完全一樣,而它們本身也足夠皮實,在南方大部分地區四季露養都完全沒有任何壓力,只不過想要讓它們的葉片變紅就比較難了,除了需要提供充足的光照之外,還要講究一定的養護方法才行。
首先用高度和口徑在15厘米以內的花盆來控養。我現在養的芊芊玉指用了一個高度20幾厘米,口徑在18厘米左右的花盆,而它狀態最好的時候也就只是葉片前端稍稍泛紅而已。如果我們選擇用較小的花盆來栽種它們的話,那秋冬季節明顯會更容易上色出狀態一些。
其次將它們放在能承受的低溫環境中養護。鏟葉花月和筒葉花月都不耐凍,但想要它們的葉片變紅,我們就必須將其放在低于5℃而高于0℃的室外環境中露養(不能有霜凍,否則會凍死),這樣再有7-8小時光照時間的話,十天半月左右它們的葉片就會變得非常紅。
此外冬季要注意控水。這有兩個好處,一是減少鏟葉花月和筒葉花月葉片內部的葉綠素含量,并幫助它們上色。二是提高抗寒能力。在保持盆土干燥的情況下,只要最低溫度不降至0℃以下,它們一般就不會出現凍傷(有霜凍除外)。
本文由唐長老多肉札記原創(部分圖片來自網絡),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馬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