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本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作者:不會漂移的車神創作立場聲明:我心中的GT-R是第三代GT-R,也就是R32,中里毅的座駕,號稱鈑金王。前言說到GT-R,我腦海里的第一反應絕對不是奔馳AMGGTR邁凱輪F1GTR、蘭
本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不會漂移的車神
創作立場聲明:我心中的GT-R是第三代GT-R,也就是R32,中里毅的座駕,號稱鈑金王。
前言
說到GT-R,我腦海里的第一反應絕對不是奔馳AMG GTR邁凱輪 F1 GTR、蘭博基尼 Diablo GTR和保時捷 924 Carrera GTR,而是日產GT-R。GTR,全稱是Grand Turismo Racing,即高性能賽車。
在以前那個年代里,車子能被稱為GT的,都不是泛泛之輩,不像現在的幾萬塊的車都敢在屁股上標個GT,雖然科技日新月異,武裝在車上的也是更加人性化的配置,但我還是喜歡原來的那些車型,不會膩,可能是因為慢慢變大的緣故吧。
雖然我很喜歡《頭文字D》,也是這部漫畫帶我熟悉性能車,而我對86卻不怎么感冒,反而是上篇的FC3S,還有一輛就是今天的主角GT-R,確切的說是GT-R R32。
說起日產的GT-R,我們要先說一下Skyline,是不是很熟悉,就是天標線,也就是經常跟英菲尼迪一起出現的,不過 Skyline車系誕生于一個名為“王子”的車廠,由于車廠經營不善,在1966年的時候被日產汽車收購。收購王子后的日產汽車為了和走在前面的豐田等車廠競爭,急需幾款外觀以及性能都同樣出眾的車型來提升品牌價值和市場占有率。于是,重組后一直被擱置Skyline和SILVIA等車型被正式批準生產。GT-R系列的榮光之路就此開始。
所以啊,如果要從Skyline開始算的話,一共有11代,如果被日產收購后開始算的話,一共有8代,整合到換代車型一共6代。
一、prince skyline 代號ALSID-1/ALSID-2/ALSID-3
看這樣子怎么也不能和超級跑車聯系到一塊兒啊,整一個民國時期的風格的車型啊,不好意思,跑遠了,回到正題。這臺prince skyline誕生于1957年,由王子汽車工程師工程師櫻井真一郎設計研發,他定位的是豪華車系,提供1.5L GA-30引擎能產生60馬力,有三速AT和四速MT搭配,車型有雙門、四門和旅行車可選。
他沒有性能車型,對,他沒有,沒有性能版還叫個啥的GT-R,不過那會兒人家也沒叫GT-R啊,因為名字有Skyline,而前期的GT-R也有沿用其名,而這時候的prince skyline和日產還沒什么關系。
1961年,推出prince skyline sport改款車型,嗯,這造型還不如沒加sport的呢,可能這種丹鳳眼造型是當時運動的表現吧。改款后的prince skyline sport搭載1.9L GB-4直列四缸引擎,有雙門coupe版、四門版、五門wagon版三款車型。雖然改款,他依舊沒有高性能版本。
二、prince skyline S50
1963年,第二代prince skyline S50上市,只提供四門及五門掀背版本,取消了兩門,定位與上一代一致。動力方面由一款1.5升G-1直列四缸引擎提供,能產生70馬力。可選3AT或4MT、5MT。
1964年5月,在第二代prince skyline S50的基礎上衍生出“Skyline GT”車型,代號S54,使用2.0升G-7直列六缸引擎,馬力達到驚人的106匹。不過造這臺車為了參加當時的日本Grand Prix大賽而設計的,后王子汽車把S54正名為Skyline 2000GT,于日本本土發售。在大賽上,他包攬了全場的2-6名,王子汽車此時已經嘗到了性能的甜頭。就算沒有嘗到也是向性能方向邁了一大步。
三、Datsun 代號C10/C110/C210
1968年,此時的王子汽車有限公司已經被日產收購了,所以發售第三代Skyline車型的官方已經變更成日產了,日產把他改名為Datsun正式售賣,一直到1981年停產。
為什么這里要三臺一起說呢?第一是因為圖片真不好找,第二呢,因為從Datsun開始已經不向GT-R方向走了,而Datsun在后面最經典的車型是下面這位
這真的是淑女(Datsun),以至于我風火輪都收藏了兩輛。
四、 Skyline GT-R 代號 PGC10 / KPGC10 (雙門)
終于到真正的第一代GT-R了,于1969年推出,為四門車型,搭載2.0升的S20直列六缸引擎,能輸出160匹馬力, 最大扭力180N.m,前置后驅的布局。在1969年至1972年間創下50場不敗記錄,因此成為性能車迷心目中的戰神,第一代就封神,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出道即巔峰,一問世就震驚整個日本。在1971年推出雙門車型版。這一代也稱之為R27。
五、二代Skyline GT-R 代號KPGC110
1972年9月日產趁熱打鐵,再度推出GT-R。引擎依舊沿用第一代S20,對,沒有變化, 外型采用以往的造型,前后四圓燈設計,但由于車體大幅增大,而動力單元基本沒變。造成馬力重量比數值的不佳,而這也成為其在賽道上失利的主要原因。同時受到石油危機的影響銷量平平。這一代也稱為R28。
我們從代號上不難發現,一、二代GT-R與上述Datsun的型號有重疊,相信你自己,他們是同時推出的,只不過他們在此分支。但是代號為C210的版本沒有推出GT-R車型,但他保留了R29的代號。
六、三代Skyline GT-R 代號R30
1981年,第三代GT-R上市,自本代起,該車統一以日產的名義發售,也是這一代起,代號以R3開頭。他基于同廠的Laurel車型生產。新車一如以往,有兩門、四門及五門掀背的款式可供選擇,車型設計則大量采用直線方形,使外形較為簡單。
R30采用一2.0T FJ20ET DOHC直列四缸發動機,最大馬力143匹,改裝潛力巨大。而R30 RS-X Turbo在當時也是日常參加super silhouette,而且經常奪冠。
七、四代Skyline GT-R 代號R31
日產在1986年發售第四代GT-R,代號R31,并且引入了日產RB系列直列六缸引擎,使輸出馬力普遍有100多匹,而具備渦輪的GTS-R版本,甚至達210匹。之后Skyline R31 GTS-R接任R30繼續參加A組房車賽,也是接連奪冠。當然賽車版本的R31馬力超過430匹。
這一代已經有了我們熟悉的樣子,雖然線條還比較直,連大燈的線條也一起直了。但是感覺最重要啊,而且實力也不弱。不過得提一下,這個時候日本已經推行的諸如排放規制,馬力規制等一系列對性能車不太友好的規則了。
八、五代Skyline GT-R 代號R32
1989年新一代GT-R推出,是眾多車迷心中的山路戰神,也是從這一代起GT-RTR確定了高性能、四輪驅動的定位,在車圈位置讓世界矚目。不過還是這一代,因為中里毅這個不太靠譜的山路車手,讓他背上了“鈑金王”的稱號。不過相比上幾代,這一代可謂是脫胎換骨的改變。
在動力方面,搭載全新開發的2.6升直列六缸雙渦輪增壓引擎(代號RB26DETT,RB26引擎正式出場),最大輸出馬力可達300匹(不過為了符合日本所規定的法規被限制到280匹馬力),配合5速手動變速訂,百公里加速僅需5.3秒。此外還有ATTESA E-TS四輪驅動系統(由電腦控制)和HICAS 4WS四輪轉向系統,而ATTESA E-TS系統在必要時可將最多50%的動力傳至前輪,提供車輛更好的循跡性。
在我看來,這臺車放在現在依然漂亮,完美,也是我最喜歡的一代GT-R,喜歡程度超過R35,因為這一代封神之作,日產的目標很明確,就是為了打敗日本 GT 大獎賽中風靡一時的保時捷 959,正是此目標的推動下,才出了這款我們熟悉的RB26。而R32無論在賽道上還是在民用市場或者是在年輕人的夢想中,它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經典的4圓尾燈,在多年后的英菲尼迪G系列上,我們再次有幸見到。
九、六代Skyline GT-R 代號R33
先說大眾點評網的結論,這是最失敗的一代GT-R,雖然我也實車都沒見到過,這么說他貌似有點過份,但經不住大眾一星的好評。光看外形,比上一代R32要圓潤許多,有著更好的空氣動力學設計,但是,買了他的人慢慢發現,底盤經常損壞,于是有人查了查這底盤有什么問題,結果讓人大吃一驚,原來R33的底盤是由公爵王(CERFIRO)豪華房車的底盤做成的,這是性能車廠商能干出來的事???完全經不住車迷造啊,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再怎么改也于事無補,連大名鼎鼎的 NISMO也無奈感嘆這款車的底盤,這是讓我改了個寂寞啊。
于是很多人換回了R32,鑒于此很快便停產了。當時所有的日產人員注意到了,沒有人會在乎到GT-R的舒適性,只會注意到它那霸氣的外表和引擎的聲浪。所以日產公司人員把這輛車的稱號為“一大敗筆”。
1995年1月,R33上市發售,在動力方面,由于RB26引擎光芒太過耀眼,所以被當做賣點之一嵌入了R33之中,經調整后最高可達313匹馬力,百公里加速需5.2秒,而變速箱依舊使用與R32相同的5速手動變速箱。R33的沒落,完全是由于日產方面定位的失誤。
十、七代Skyline GT-R 代號R34
GT-R R34是Skyline系列中公認的性能升級的最好,外形最帥的一款。在1999年推出上市,與上一代相比車身更富肌肉感,底盤經過了重新設計,引擎依舊是RB26,最大馬力280匹,最大扭力401 牛米,百公里加速只需4.8秒。變速箱更新為由Getrag和日產共同制作的六速手動變速箱。此代車型在中控臺上加裝了5.8寸的LCD多功能顯示器,可提供渦輪增壓值、油溫、水溫、前輪扭力分布等信息,解決以往車型儀表板繁雜凌亂的缺點。不過讓車迷可惜的,RB26引擎在這一代上成為絕唱。
值得注意的是R34有兩種,一種車身編號為ER34,一種車身編號為BNR34,只有BNR34才是4WD。ER34則是FR。我們通常說的GTR34一般指的是擁有4WD的BNR34。
這個R34已經成為明星車型,出現在多部影視作品中,《頭文字D》第四部,神之腳--星野好造的座駕就是這臺R34,可惜一回合就被啟介拿下了。
而在《速度與激情》系列中,作為保羅沃克的座駕多次出現。
當然這個配色是不能少的。
十一、八代Skyline GT-R 代號R35
2007年10月全新一代GT-R上市,代號R35,發布時間相隔過遠的原因有日產特別為GT-R建立一套獨立的合格銷售據點及維修服務,稱為“Nissan High Performance Centrer”,還有就是手工打造的引擎及傳動裝置等產量很低,每個月僅生產1000輛車型。多少人都是為了發動機上的那塊銘牌而買的。
其實R35 歷經2001 GT-R Concept、2005GT-R PROTOConcept兩代概念車,參考歷代GT-R造型之精髓,融入科幻般前衛的新元素,創造了自成一派的新形象,在美學上也成為經典,脫離了以往的房車形象。這已經不是一臺高性能版本的轎車了,而是一臺實實在在純粹的超跑。
動力方面也不再使用經典的B26引擎,而采用了日產廣受好評的VQ系列引擎的進化版:VR38DETT,3.8T ,V6, 486馬力匹馬力操控更為柔和,綜合素質非常高。原廠百公里加速只要2.9秒,這是什么恐怖的機器啊。
R35在后來還出過多個版本,比如這個GT-R Nismo, Nismo 的全稱叫做 Nissan International Motorsport. 也就是日產·汽車運動·國際公司的簡稱。專門致力于發展日產汽車運動的公司。這就很好理解了,Nismo就是日產自己官方改裝廠,就像奔馳的AMG一樣。
總結
我們錯過了日系性能車最好的年代,現在我想要買GT-R可不像阿木說的那么簡單了,如果現在的GT-R還像大眾高爾夫GTI一樣親民,那么我可能還時不時地更新單篇來記錄美好時光。但是如果,沒有如果。
GT-R一直比較亂,很多人說GT-R從這一代開始,一共6代,但是我覺得吧還是要從Skyline開始,一個一個都說一遍。
不過,因為排放不符合國內標準,R35也國內也是停售了,期待R36能符合國標吧。(R36?這個名字怎么這么熟悉呢??)
如果你喜歡車,我還是在四名山等你,不見不散。
李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