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如今已是芒種節氣,也是北方農民忙碌的季節,每年6月初很多農民從大城市里返鄉,將自家農田的小麥收割回家,再進行深耕播種,將秋收作物播種下去。筆者家鄉位于黃淮一帶,這里是兩季收作物,一季小麥、一季水稻,盡管也可種植玉米、大豆,但它們的產量和收益
如今已是芒種節氣,也是北方農民忙碌的季節,每年6月初很多農民從大城市里返鄉,將自家農田的小麥收割回家,再進行深耕播種,將秋收作物播種下去。
筆者家鄉位于黃淮一帶,這里是兩季收作物,一季小麥、一季水稻,盡管也可種植玉米、大豆,但它們的產量和收益比起水稻差遠了,一畝水稻收益1000元以上,但玉米大豆只有一半,因此很少有農民栽種玉米大豆。
而目前,筆者家鄉的小麥開始了收獲,預計接下來兩天,我們家的小麥也將收割回家。今年的收割時間比較晚,但目前來看天氣良好,因此農民并不需要擔憂什么,且有農機收割,效率大大提高。
1.一交費
不過在收割小麥的時候,村干部也在廣播里喊著去村委會繳納水費,由鎮水利局的工作人員直接收取,不經過村干部手里。同時,上級也派出了小轎車,拿著大喇叭挨家挨戶宣傳。
其實早在5月下旬這筆費用就已收取,只不過當時很多人沒有回家,因此上交的人不多,如今大家都回家收麥子了,村干部的宣傳力度大了很多。
很多人可能好奇,“農業稅”不是早在2006年就已經取消了嗎?為何種地還多出了水資源稅?其實我國是農業大國,水資源看似很多,但人均起來仍舊短缺,在過去種地用水免費,不過水資源緊張,不少人都有浪費水資源的現象,為了免去農業過度用水的困擾,因此國家在2018年時就發布了《擴大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實施辦法》。
從文件中可見,不管是地表水還是地下水,只要農民使用這些水都需要交費。
北京地表水為1.6元/m3、地下水為4元/m3;天津地表水0.8元/m3、地下水4元/m3;河南地表水0.4元/m3、地下水1.5元/m3;陜西地表水0.3元/m3、地下水0.7元/m3;四川地表水0.1元/m3、地下水0.2元/m3;山東地表水0.4元/m3、地下水1.5元/m3;寧夏地表水0.3元/m3、地下水0.7元/m3。
當然,這只是國家制定的最低標準,每個省份又有新的規定。看似用水收稅需要增加一筆成本,給農民帶來一定的壓力,但也是為了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同時,國家也考慮大家的用水需求,設立用水額度,在額度內用水不會收費,超出標準就要收取一筆費用。
當然,如果是農村集體成員從本村集體的水庫、水塘內取水,那是不用收費的;為了抗旱、維持生態應季臨時取水也不需要收費;家庭平時生活,散養畜禽少量用水不用收費。可以說,“水資源稅”并不是純粹為了收取費用,只是為了讓大家有節約用水意識罷了。
2.2個補助
就拿新疆哈密市來說,這里是農業大市,但因過去的過度開采地下水,結果水位下降嚴重,缺水比較嚴重,因此這里也收取了水費,每畝地用水控制在400m3內,在這個范圍內為0.05元/m3,一畝地就是20元;而超出400m3的,收費標準大大提高,達到了0.4元/m3。
如此一來,農民節約用水的意識增加,給農作物澆水時也會特別注意不浪費,如此一來就可以可持續性發展,農業產業結構也能有所調整。
筆者的家鄉收費是40元/畝,家里8畝多地,收取的總費用為328元。看似這筆錢比較多,但農民還是積極繳費,大家都支持國家的這一政策。
畢竟,農民在上交水費的同時,國家也為農民發放了“農業支持保護補貼”,這筆費用每年都會下發,從官方的規定來看,6月底發放到農民手里,但多數地區到賬時間是7-8月份,筆者家鄉去年是120元/畝,這筆錢還是非常高的,我家8畝多地剛好可領取1000元左右。
這樣算下來,上交的328元水費又算得了什么呢?反而農民得到的更多。因此每個農民都感激國家的利好政策。
同時,筆者這邊近年來又出臺了“深耕松土”補貼,一畝地25元,不過是直接發放給機手,農民小麥收割后,機手直接去農田里旋耕,一畝地是40-50元,農民只要再給上15-25元/畝就行,大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也讓大家種地上更輕松,不需要再用上拖拉機辛苦耕地。
同時,也不需要擔心秸稈還田后,會影響下一季作物的情況,畢竟旋耕機的深耕厚度為25mm,可有效將秸稈翻埋在土壤之中。
總之,近年來國家的利好政策多了起來,農民并不需要有任何負擔,反而可享受更多的種地福利。
張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