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興趣班”這個詞,家有孩子的父母是最不會陌生了。試問,現在哪個孩子沒有上過幾個興趣班呢?哪個家長沒有坐在教室外打手機聊天等孩子下課的經歷呢?哪個家長沒有在興趣班上燒過很多錢呢?市面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層出不窮,網絡上有關興趣班的文章也墮入牛毛
“興趣班”這個詞,家有孩子的父母是最不會陌生了。試問,現在哪個孩子沒有上過幾個興趣班呢?哪個家長沒有坐在教室外打手機聊天等孩子下課的經歷呢?哪個家長沒有在興趣班上燒過很多錢呢?
市面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層出不窮,網絡上有關興趣班的文章也墮入牛毛,那么再談興趣班這個話題,你還能談出什么新意呢?
在陪我家大寶學架子鼓的6年中,看了很多有關興趣班的介紹和意見,就我親身感受而言,如果不是長達6年的實踐,我想我對于興趣班的認識還是很膚淺的。因為我們很多家長送孩子去上興趣班,并沒有很清晰的規劃和目標,也就沒有很實際的讓孩子興趣班能夠堅持下來的方法,以至于后來都是錢打了水漂,孩子也沒有拿得出去的興趣。
01
事實上,我同很多家長一樣,對孩子興趣班的培養也是經過了很多次的試錯,走了很多彎路,跳了很多坑。
大寶接觸興趣班是上幼兒園小班開始,那時對于興趣班的初步認識是不一定是孩子喜歡的,因為孩子太小,還不知道他喜歡什么?也不一定是孩子感興趣的,那么小的孩子,興趣會三天兩頭變呢。
大寶第一次學的是圍棋,為什么是圍棋呢?因為覺得他太好動,太鬧,學習圍棋希望他能變得安靜,當然,理論上說學習圍棋孩子以后數學思維會好。
懵懵懂懂的大寶,是處于被父母安排的年齡。讓他去,他就去了,老師講課,他也認真聽,也學了個皮毛,還參加了一次市里的比賽,成績還可以,可是直到停止學習,他都沒有表現出對圍棋的特別熱愛,永遠都是你讓他上他就上,有作業他就做作業,沒作業那肯定是連圍棋都不看的。
停止他的圍棋,原因是培訓班老師收的孩子層次不一樣,太小的和太大的,學過的和沒學過的都放一起交,感覺是白花錢,沒學到東西。
其實實質是還是當父母的,總希望錢花的物有所值,而這個所值是可以量化的,是有一定的指標比如考級或者拿獎,沒有,那就證明學的沒用。
圍棋之后,大寶在小學畢業前的這幾年,相繼學過主持、模特、聲樂、街舞、架子鼓、英語、足球。當然,這些項目不是一開始都學的,也不是每個項目都學了好多年,但唯一堅持到現在的只有2個,一個是英語,一個是架子鼓。
學主持是因為他語言能力很好,外形也不錯,又碰到一個水平還不錯的老師,就送他去學了,停掉是因為路太遠,接送不方便。
模特、聲樂、街舞都是因為老師說他外形還不錯,節奏感很強,但這幾項都是燒錢很多的,他也沒有學到明顯的效果,回家又不練,最后還是停掉。
真正他最喜歡也最有收獲的還是架子鼓,因為架子鼓是他自己選的,其間經歷了看見就愛上,練習枯燥的時候打死也不去,還因學業的壓力有長達半年不去上,最后在斷斷續續中終于成了他的最愛,也有了一定的水平。
他對架子鼓的理解是,他難過的時候,心情不好的時候,他敲一下鼓,就覺得一切都平靜了。
02
現在每一次陪他去上架子鼓,每次聽他敲,都覺得是一種享受,他很享受敲的感覺,我很欣慰他終于學得有點成績。
有時我會回想,有時也和他交流,為什么學了這么多興趣班,唯有架子鼓他堅持了下來?
到現在我都清晰地記得,那時他6歲,剛上幼兒園大班,帶他去超市路過一個學樂器的地方,他說想進去看看,轉了一圈后說想敲鼓。
當時我是不想讓他學敲鼓的,因為學樂器肯定要多加練習,那家里就要買樂器,萬一他學到中途不肯學,不就浪費了,那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再有,我覺得架子鼓太吵了,練習會打擾到別人,還有你學這個不就是有個特長,可是你展示特長的時候,鋼琴很多地方都會有,吉他背一下就可以,架子鼓你要怎么帶過去?
我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的,他上小學時,學校舉辦樂器比賽,除了鋼琴外,所有樂器自備,他就沒得參加,架子鼓搬起來實在不方便。
但是所有的一切都架不住他喜歡,雖然那時他還很小。
于是我鄭重地和他約定:第一,要學的好,就要買樂器,這個首先錢很多,爸媽賺錢很辛苦,所以除非有正當理由,你不得隨意中止學它。第二,我對你學樂器的要求是,不一定要演出來證明你學的成果,但是學了就要有進步。
提前的約定是有好處的,在大寶所有學習的興趣班當中,哪怕他再不愿意上,他始終記得我是交了學費的,就算不上了,也會把交的錢學完,和他一起的好幾個孩子就有交了錢只上幾節課就不肯去的。
提前約定的好處是當練習很枯燥的時候,當學的越來越難的時候,當他無數次生氣地想放棄的時候,我都會提示他,他是男子漢,自己做的決定要有負責的意識。
這樣,不管是單就架子鼓的學習而言,還是他選擇的其他事情,他都早早就有一定的心理認識,那就是人要學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03
綜合了他上興趣班的經歷以及觀察了周圍家長孩子上興趣班的案例,我對于孩子上興趣班有幾點親身的心得分享給你:
(1)父母可以替孩子選擇興趣班,但要有試錯的心理準備
現在的孩子上興趣班都很小,對某方面的興趣還沒有充分地展開,也不懂得這個選擇對他意味著什么,那么興趣班的選擇權就掌握在父母的手里面,但你要心理準備,就是孩子可能就是不喜歡學,如果孩子學了始終排斥,那么允許他換一個他喜歡的。
當然,這中間,你肯定會失去很多錢和時間,試錯成本不會很低。
(2)父母要首先搞清楚送孩子上興趣班的目的是什么
我覺得這個問題很重要,我們都說做事要有目標,合理的目標加上合理的規劃和執行方案,才有可能實現目標,否則只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比如我當初送大寶學圍棋,目的是希望他變得安靜,有些父母送孩子學唱歌跳舞,是希望他能在學校一些比賽中獲獎,甚至如果孩子很出色,都希望她走童星的路。
你只有搞清楚自己的目的,你才能確定你為了這個目標打算付出多少。
舉個例子,你希望孩子會彈鋼琴,可是樂器的學習都很枯燥,孩子總有不愿意學的時候,這時需要的不僅僅是你支付了學鋼琴的費用,還包括老師教授的內容你有沒有了解,陪孩子一起在家里練習。
我們天天看新聞,都知道董卿的博學是因為父親的嚴格,郎朗的成功是他父親破釜沉舟的決心,易烊千璽在成名后,他母親在訪談里講,她和千璽吃過的苦你無法想象,就連一直被大家稱贊的黃多多,她媽媽也時不時曬出孩子不愿意練習鋼琴的圖片。
說到底,學習興趣班,最終取決于家長的陪讀和監督和堅持,尤其是孩子小的時候。
(3) 興趣班始終還是要尊重孩子的興趣和天分
有興趣才會有熱情,有熱情就會有想學下去的動力,而天分加后天的努力,決定了你能否學到東西,能否取得成績。
一直沒有正向的反饋,好比我一直寫文章,沒有一定物質回報的動力,單靠喜歡,我堅持不了多久的。
孩子也一樣,興趣班始終是孩子的興趣,你需要引導孩子去發現他的興趣,并把興趣轉為他的特長,而不是把自己的興趣強加給孩子的意志,這樣不僅學不到東西,還會導致親子關系的隔閡,實在得不償失。
陳熙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