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晚期癌癥的患者進行治療的目的是延長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質量。但臨床上大多數晚癌患者,由于癌細胞的轉移,癌痛,化療副作用,又或者腫瘤快速生長瘋狂掠奪身體大量的營養,往往導致患者的身體機能較差,進而導致患者不僅痛苦不已,而且在藥物選擇上通常也有多
晚期癌癥的患者進行治療的目的是延長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質量。但臨床上大多數晚癌患者,由于癌細胞的轉移,癌痛,化療副作用,又或者腫瘤快速生長瘋狂掠奪身體大量的營養,往往導致患者的身體機能較差,進而導致患者不僅痛苦不已,而且在藥物選擇上通常也有多重的限制。
臨床上,除了強調規范治療,還應根據患者情況給予個體化治療,才能進一步改善預后,其中,中西醫結合治療是目前臨床研究的重中之重。
中醫是如何治療晚期癌癥的?中西醫又是如何優勢互補,提高患者的預后,延長生存時間呢?本期為大家介紹一例晚期肺腺癌合并惡性胸水患者,應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獲益,生存期超5年的病例。
病史簡介
2016年6月,58歲的劉女士因出現無明顯誘因的咳嗽前往當地醫院就診檢查,CT顯示:右肺上葉后段見類圓形軟組織結節影,3.1cm x 1.9cm x 3.0cm,邊緣毛糙,內見偏心性小空洞形成,右肺內見多發小結節影;左肺下葉后基底段似見小結節影;右側胸腔少量積液。
隨后進行手術切除,術后病理活檢“右肺上葉”中-低分化腺癌。診斷為“右上肺周圍型中低分化肺腺癌cT4N0M1a(右側胸膜)-Ⅳ期”。
化療副作用太大,尋求中醫治療
術后的劉女士進行紫杉醇聯合順鉑化療治療,然而化療進行到第3次時,出現了較大的不良反應,惡心嘔吐,食欲變差,因為吃不下,所以肉眼可見地消瘦,乏力明顯。
事實上,化療的副作用一直都在,只不過不同人對化療藥物副作用的反應程度不同而已,而劉女士顯然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副作用。
劉女士說:“除了一聞到油腥味就想吐之外,乏力是最痛苦的感覺,乏力到什么都不想做,什么都做不了,躺在床上根本起不來,就連走到廚房的力氣都沒有。”
這種乏力曾令劉女士一度想要放棄化療,當下家里人變著法地做各種美食希望能讓劉女士吃得下,恢復體力,然而收效甚微。其實,這種乏力并不是通過休息和食療就能緩解的。
這時,他們想到了中醫,希望尋求中醫的幫助。
來診時,劉女士乏力明顯,且伴有咳嗽,咯大量黃痰,質稀,口干不欲飲,惡心嘔吐,納差,腹脹,大便每日3~4次,便溏,小便色黃頻數;舌質淡胖,苔薄黃。以健脾補肺,益氣化痰治療。
處方:黨參、炒白術、茯苓、陳皮、黃芪、黃芩、法半夏、薏苡仁、桔梗、葶藶子、天花粉、麥冬。(注:請勿自行抓藥,病情不同,劑量與基礎方也因病而異,因人而異。)
服藥1周后復診:口干、乏力等較前好轉,腹脹減輕,食欲改善,大便每日2次,便溏,小便正常,舌質淡,苔薄白。遂減天花粉、黃芩、麥冬,其余不變,繼續服用2周。
三診時,諸癥明顯好轉,舌質紅,苔薄白。上方加壁虎。2016年10月13日CT提示與前CT比較腫瘤較前縮小,2 個月后再次復查,CT提示腫瘤大小無明顯變化,病情穩定。
以上方加減,配合化療(紫杉醇聯合順鉑)鞏固治療。
隨后基因檢測有突變,予以靶向藥厄洛替尼治療,全程聯合中藥治療,治療期間,除出現輕微口干癥狀外,并無出現如瘙癢、紅斑、腹瀉等靶向藥物副作用。
隨訪至今,劉女士依然健在,日常在家幫忙帶孩子。
在過往的癌癥治療中,為了能“殺死”癌癥,人們往往會忽略哪些由癌癥治療引發的副作用,惡心嘔吐、疼痛、乏力、腹瀉……似乎和腫瘤比起來,這些所謂的副作用都不是什么大事。但其實對于患者來說,這不僅會加重他們的痛苦,更有可能會摧毀整個治療。
好在,凝聚著中華民族博大智慧的中醫藥學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如果說人類與癌癥的抗爭是一場發生在體內的“戰爭”,那么,手術、放療、化療、靶向藥就是我們軍隊手中的武器,中醫藥就是后勤“補給”。武器越先進,我們的勝利就越大,但不容忽視的是,后勤“補給”也很重要,是我們的基礎,要想打贏這場抗癌之戰,我們的基礎不能垮。
如有腫瘤方面任何困惑或疑問,都可以點擊我頭像與我交流,我會及時為大家答疑解惑。
丁同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