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因南北地域之分,兩相形成了對比鮮明的茶文化與酒文化。清淡的茶香沁人心脾,可以使人保持清醒與理智,所以很多大人物在商討重要事宜時都會泡上一杯。偉大領袖毛主席也不例外,很多關乎國家的重要決策,都是其一邊飲茶一
“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
因南北地域之分,兩相形成了對比鮮明的茶文化與酒文化。清淡的茶香沁人心脾,可以使人保持清醒與理智,所以很多大人物在商討重要事宜時都會泡上一杯。
偉大領袖毛主席也不例外,很多關乎國家的重要決策,都是其一邊飲茶一邊做出的。在1958年他會見美國朋友時,談及炮擊金門事件,還用茶杯、茶壺和茶盒擺起了沙盤,指出金門島外面的美國軍艦和蔣介石軍艦的位置。
某次毛主席去人民大會堂忘帶茶葉,會議結束后,堅持支付2角錢茶水費,讓眾人感動不已。
(一)、一杯喉吻潤,二杯破孤悶
毛主席是個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他一旦投入其中,便會忘記一切,潛心將手頭上的工作處理好才會去做其它的事情。
不過這需要超乎常人的精力和意志力,還得保持大腦的高速運轉,因此,他愛上了抽煙與喝茶,叼起煙卷再泡一壺濃茶,主席就能一掃所有疲倦,時刻以最好的狀態處理政務。主席愛喝茶也懂茶,博學多識的他對陸羽的《茶經》倒背如流,也對茶葉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在毛主席看來,豫毛峰、梅家塢、鐵觀音、碧螺春、云川沱、漢陽峰、毛尖每種茶葉就像人一樣,都有它自己的個性。他本人則鐘愛扁平光滑挺直,色澤嫩綠光潤,香氣鮮嫩清高,滋味鮮爽甘醇的龍井茶,所以床頭桌案每時每刻都會放著一杯熱氣騰騰的茶水。
即使茶葉已經過夜不再新鮮,他老人家也不會讓工作人員倒掉重泡,而是再添一些茶葉,讓其變得愈發濃郁,甚至有些苦澀,而后再大口大口的飲下止渴。有時候因為杯子里的茶葉過多,難免會隨著水一同進入嘴中,而主席則在嘴里咂吧咂吧,徑直咽下。
當然,他雖然獨愛龍井,不過外出考察時也會悉心地品嘗地方茶葉。如果回到了老家湖南,那么他的杯子里泡的一定是君山毛尖。
同時,他對景德鎮所生產的蘭花杯十分鐘情,自己的杯子就用單株蘭花,而待客的杯子則要用雙株蘭花,這樣一來能夠表現他對客人的尊敬,二來也是養成一種良好的衛生習慣。
主席待客非常周到,不論是誰到中南海來找他,他一定會親自為其泡上一壺茶,而后再為客人遞上一支香煙。即使是不喝茶不抽煙的人,看著主席的這番誠意,也會伸手接過,端起茶杯,點燃香煙。
主席還經常交代身邊的工作人員:“你們要記住,人家找我們,就是我們的客人,客人找上門來了,我們一定要用煙茶熱情招待”。
主席雖然喜歡蘭花杯,喜歡喝茶,可是并沒有大擺茶海。在他老人家與世長辭后,工作人員整理遺物時,只有幾個已經破損的蘭花杯,連個像樣的茶壺都沒有。當然,并不是工作人員不細心,而是他覺得這些都沒有必要,茶葉是用來喝的,不應該如此務虛。
(二)、廉政表率,為官楷模
別看主席如此喜歡飲茶,但他喝茶的費用從來都是在工資里扣的。不論是外出考察,喝了地方的茶葉,還是去往釣魚臺國賓館或者人民大會堂,他都是習慣性的自帶茶葉,從來不喝公家的茶葉。
如果有客人來訪,即使同為政府要員,主席也是自掏腰包,讓他們喝自己的茶葉。有次他去人民大會堂開會,由于出門過于匆忙,忘記了隨身攜帶茶葉。只好暫時先喝人民大會堂準備的茶水。
在會議結束以后,毛主席準備自費交2角錢,他當即叫來管家吳連登,說道:“小吳,你馬上去找會務人員,把我今天的茶水錢付上”。盡管工作人員百般推辭,可吳連登深知主席的脾氣,在他的再三堅持下,工作人員還是把2角錢勉為其難地收下了。
其實,茶葉的事情,只是主席廉潔奉公的冰山一角。關于他老人家不動用公款,公私分明的事情,簡直是多到數不勝數。透過湖南韶山毛主席紀念館的毛主席家庭收支賬本和日常雜物支出清單便能看出,主席把公正無私已經做到了極致。
他不僅買茶葉要堅持花自己的錢,甚至連住在中南海都要付房租。在入住中南海以前,他老人家是堅決不同意住進那里的,可是周總理等人一再堅持,主席才只好同意。不過,他也提出了條件,就是必須要按月支付房租,并且水電暖費都要從他的工資里扣除。
1955年中國正式實行薪金制度,而毛主席的工資為每月404.8元。乍一看,在那個年代或許很高,不過主席還要養活一大家子人,其實是非常捉襟見肘的。
從賬本中可以得知,毛主席每月要支付125元的房租,此外還要購買生活日用品,小到衛生紙,大到暖水瓶、半導體,都是他個人自掏腰包。
除此以外,他也會向家里的廚師還有一眾工作人員支付工資,不僅每月要支付近10元的液化氣費用,到了冬天還要支付高昂的暖氣費。所以,主席家的暖瓶經常是補了又補,鍋底也是換了又換,拉鏈也是修了又修。
好在他還能靠發表文章賺取些稿費補貼家用,否則就真的有些入不敷出。即使這樣,家人的生活也并不寬綽。有時候女兒的同學到家里來玩,廚師都拿不出上好的食材來招待,實在沒有辦法了,只能去中南海的水池里抓幾條魚。
此外,主席因為工作需要,必須經常輾轉于中國各地。每到一處地方,他都會提前要求工作人員,不要大費周章的大擺筵宴。
在外考察時,他會特地點名要吃一些諸如高粱、玉米或者紅薯這樣的農家菜,大家都擔心他的營養問題。而主席卻笑笑說:“吃這個很好了,很多人還吃不飽飯哩”。
即使每頓吃的都是普通的飯菜,毛主席在臨走之前,也會安排秘書按照正常的市場價格或者多出一部分來交糧票。
(三)、兩袖清風,行端坐正
主席平日的愛好除了喝茶,還有抽煙。他不僅喝茶用自己的工資,抽煙也是如此。他老人家從18歲開始抽煙,不論是行臥坐立、讀書寫作還是開會,都是煙不離手。
在他吸煙最兇的時候,每天能夠抽四包。這對于每月工資四百多的毛主席而言,也是一筆不菲的開銷。但他從來不拖欠一筆煙款,經常和吳連登說:“我們不能讓卷煙廠虧本。”
當然,對于國家主席而言,自然是能夠付得起煙錢。不過,大家都很擔心他的身體健康。他老人家經常熬夜,油煙不離手,還經常喝濃茶,且年事已高,如果不進行控制,恐怕身體會有些吃不消。
不過主席煙癮很大,戒是戒不掉的,大家只想著法的讓主席少抽,或者減少尼古丁的攝入。在六十年代初期,主席的煙癮越來越大,大家愈發地關心他的身體狀況。工作人員通過多方打聽得知有一種可以過濾尼古丁的煙嘴,特意托使節從日內瓦給帶了回來。
而拿到禮物的主席很是欣喜。熱情地向他表達了感激之情,又從口袋里掏出錢來給了他。盡管使節不愿收下,可在主席以“不再用煙嘴”相要,他也只好作罷。
他的警衛員孟進鴻從別人口中得知,四川生產雪茄煙,其煙油少,危害較低,故而委托成都軍區的司令員在入京時捎帶上幾盒。主席聽了以后,很是愉悅,不過在問該司令員價格時,他堅決不說。
后來主席通過其它途徑,知道了這種改進后雪茄的價錢,于是托人把錢帶給了成都軍區的司令員。
毛主席就是毛主席,他寧愿自己省下一分,或者多花一點,都不會讓國家出資。他老人家認為,國庫中的每一分錢都有特定的安排。
如果因為自己的一包煙或者一杯茶,而花掉了,大家就得想辦法彌補,最后吃苦的或許還是百姓。當然,一包煙或者一杯茶的錢不多,但積少成多就會成為發展民生的阻礙。
而且,他作為領袖,萬萬不能開“公款消費”這個頭。用公款吃喝,以主席的自制力當然可以克制住自己,能夠把握好尺度。其他的官員一看,偉大領袖都這么做了,自己肯定會有樣學樣。如果大家都能把控好自己,這對于當時的中國而言也能節省一筆不菲的開支。
看看我們的開國元勛,再看看英國唐寧街和白金漢宮、看看美國的白宮,他們的領導人有哪一個能夠做到這點?美國到現在還沒明白,中國為何可以在短短幾十年就完成了騰飛,而老一輩領導人作出的表率,就是中國能夠實現崛起的原因之一。
陳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