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縱觀世界歷史,無數的文明絢麗多彩,創造出了眾多令人震驚的文化產物。刀,作為在原始社會就已經出現的人類早期勞動工具,伴隨了人類的每一次變革,從最開始的勞動工具,到后來的近衛武器、兵器,人類用刀的歷史悠久漫長。如今,世界各地有著各式各樣的刀,因
縱觀世界歷史,無數的文明絢麗多彩,創造出了眾多令人震驚的文化產物。刀,作為在原始社會就已經出現的人類早期勞動工具,伴隨了人類的每一次變革,從最開始的勞動工具,到后來的近衛武器、兵器,人類用刀的歷史悠久漫長。
如今,世界各地有著各式各樣的刀,因為地域和文化的差別,它們也千差萬別,各具特色,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享譽世界的四大名刀。
第四名:日本刀
提起日本刀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在各類影視作品中,都會有它的身影。日本刀全稱為平面碎段復體暗光花紋刃。依據形狀、尺寸可分為太刀、打刀、脅差、短刀四類。
唐朝時,日本大量的遣唐使來到中國,從各個方面開始學習,大量的文化、技術開始傳播入日本,其中,唐橫刀冶煉技術傳入日本,經過日本的改良和適應后,逐漸誕生了日本刀。
北宋詩人歐陽修的《日本刀歌》詩中提到“昆夷道遠不復通,世傳切玉誰能窮。寶刀近出日該國,越賈得之滄海東。魚皮裝貼香木鞘,黃白閑雜鍮與銅。百金傳入好事手,佩服可以禳妖兇。”從詩中描述可以得出,至遲在北宋年間,日本刀已經被認為是“寶刀”了。
日本刀的材料鋼,被稱作和鋼或玉鋼,這種鋼的煉制溫度不超過1000℃。但是低溫煉成的剛很難打造,所以一般一把日本刀需要四個工匠合作完成,師父負責觀察火候,幾個徒弟負責拿著錘子按照師父的指點鍛造。
然而近代以來,隨著掌握制作工藝的匠人老去,真正掌握日本刀的制作方法的人已經越來越少,日本刀也逐漸走向沒落,我們今天看到的日本刀,也很難重新昔日日本刀的影子。
第三名:大馬士革刀
大馬士革刀指的是使用古印度南部地區的烏茲鋼錠制造 ,表面擁有鑄造型花紋的刀具,大馬士革刀身布滿各種花紋,如行云似流水,美妙異常。
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大馬士革刀獨特的冶煉技術和鍛造方式一直是波斯人的技術秘密,不為外界所知。歐洲就流傳著一個傳說:東方有一種不為人知的金屬材料存在,用它鍛造出來的刀劍鋒利以極。這種神秘的刀劍以它的原材料命名:“烏茲”)鋼刀劍,或者以它的鍛造產地命名:“大馬士革”
真正的大馬士革鋼又稱為結晶花紋鋼,是古代粉末冶金和鍛造技術完美地結合,花紋能夠使刀刃在微觀上形成鋸齒(肉眼無法分辨),使得刀劍更加鋒利。大馬士革鋼刀上的魔性的花紋簡直就是鋒利和珍貴的象征。此外大馬士革鋼比起摺疊鋼來是很不容易生銹,幾百年下來不用像日本刀一樣的費心保養卻也能光亮如新。
“每次都可以將一頭山羊或綿羊輕而易舉的一刀攔腰切斷,似乎毫無阻力似的,血就順著烏茲鋼刀的血槽流過。據說一個奧斯曼帝國的將領曾經一刀將一頭牛砍成兩段”。
第二名:馬來克力士劍
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歐洲的殖民者遍布世界各地,1739年荷蘭人入侵東南亞地區,在這里他們遇見了一種奇怪的武器,它造型有別于日常或直或彎的刀與劍,而是一種彎彎曲曲如同蛇一樣,這種武器給荷蘭軍隊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后來,荷蘭人在消滅敵人后,以繳獲一把這樣的武器而榮譽,如今的荷蘭博物館中,依然陳列著大大小小的這種武器,它們被稱為——馬來克力士劍。
馬來克力士劍興盛于13世紀的,其糙面隕鐵焊接花紋刃,精美絕倫,制造極為精細,光反復錘鍛入火就要500次左右,刃上的夾層鋼有600層之多。
傳統的馬來克力士劍純以隕鐵打造,即天外墜落的隕石鐵,傳說中打造神器的原料。不過馬來人鐘愛隕鐵,倒是確實是無奈之舉,主要是因為馬來群島上鐵礦貧乏,且冶鐵工藝不精所致。而隕鐵中含鎳,可以增強刀身堅韌而不碎折,且刃上的花紋也非隕鐵不能獲得。
因為在古代的馬來西亞,鑄劍師的地位高超,被奉為”國師“,世代享受俸祿。
目前在馬來亞,仍有人制克力士,外型也沒有改變,但是真正老法打造的克力士卻已經失傳了。
第一名:唐刀
唐刀一詞是隋、唐代四種軍刀制式的總稱,這四種刀指的是:橫刀、陌刀,儀刀,鄣刀。現代一般指唐橫刀。唐刀主要起源于魏晉時期的環首刀。唐刀制作精良,價格不菲,是中國冷兵器時代的代表性作品。
儀刀裝飾以金銀,柄首配有龍鳳造型的圓環,外型較接近漢代“環首刀”,為禁衛軍儀仗所持;可以看做是一種儀仗用刀。
鄣刀用于鄣身御敵,主流觀點為防身用短款橫刀,類似日本"脅差"。
橫刀無裝飾,為普通兵士所佩帶的戰斗用刀。
陌刀具體形象仍待考據,為步兵專門用來對付騎兵的重兵器,一般認為是長柄刀,但刀身造型不明;一說為三尖兩刃造型,宋代的棹刀或為其繼承者;另一說為橫刀造型,或接近熟知的偃月刀和日本薙刀。陌刀威力巨大,史書記載,一刀之下,人馬俱碎。
目前為止,出土的唐刀少之又少,曾經出現在歷史中的頂尖冷兵器,已然消逝于漫長歲月當中。
丁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