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微創本來是為了減輕手術的痛苦,為何反而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首先是患者對痔瘡手術本身的了解度不夠,加上很多身邊人誤傳痔瘡手術相當疼痛,而且現在的網絡也很發達,網上也有很多誤導的信息,久而久之就產生了恐懼感,患者寧可相信一些打著“微創”、“無痛不
微創本來是為了減輕手術的痛苦,為何反而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首先是患者對痔瘡手術本身的了解度不夠,加上很多身邊人誤傳痔瘡手術相當疼痛,而且現在的網絡也很發達,網上也有很多誤導的信息,久而久之就產生了恐懼感,患者寧可相信一些打著“微創”、“無痛不住院”廣告的醫院,也不愿意到正規醫院進行規范化治療。
其次是有些所謂的微創療法其實本身并不微創,只是借助某類設備或器械的名義來讓人感覺這是微創手術,若處理不當,這些手術帶來的創傷會比傳統手術更大,包括可伴隨終生的后遺癥(肛門狹窄等),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痔瘡能不能微創手術?
微創是當今外科的發展趨勢,努力提高療效的同時,最大限度降低損傷,保護功能,是一種新的醫學理念。隨著科技的進步發展,大量先進的手術器械,如超聲刀、吻合器、微型手術器械等的運用,是外科醫生很好的幫手。對于痔瘡的治療,早期由于癥狀較輕是無需手術的,只需要調節飲食和排便習慣或輔助藥物就可緩解,對于不能進行保守治療的痔瘡,就需要采取手術。目前來說除了傳統的手術外,還有很多靠器械來完成的手術,比如膠圈套扎器手術(RPH)、經肛吻合器手術(PPH、TST)、激光手術等,這些方法都是經過長期臨床實踐的,但每一種手術方法都有其適應癥,換言之,如果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來制定手術方案,就會產生很好的療效,術后疼痛及相關并發癥都會降到最輕,達到微創的目的。反之擴大手術適應癥的話,除了療效差之外,還可能帶來更大的創傷。
痔瘡手術到底疼不疼?
由于痔瘡發病部位特殊,術后要經受排便排氣等生理現象,所以不可能像人體其他部位術后那樣進行制動,疼痛是無法避免的,而且每個人對疼痛的耐受是完全不同的,特別敏感的人可能術后疼痛的感覺更強烈。傳統手術確實會出現一段時間的術后疼痛期,但可以在術前術后積極鎮痛,將疼痛降到最低。而使用器械操作的手術,如前面提到的膠圈套扎器手術(RPH)、經肛吻合器手術(PPH、TST)等,如果操作標準規范,那就能達到微創的目的,疼痛程度會比傳統手術明顯減輕,疼痛周期也會縮短。
痔瘡術后會肛門失禁嗎?
這也是很多患者有疑問的地方。維持肛門自制功能主要靠我們肛管周圍的括約肌來控制,而痔瘡區域的肛墊組織參與協同,但只起到一小部分作用。傳統手術確實需要切除肛墊組織區域,但機體有代償功能,通過一段時間的恢復,是不會出現肛門失禁的問題。如果切除的范圍過深,損傷了內括約肌,則會影響到術后肛門自制功能,出現大便失禁(漏氣、漏液等);如果切除的范圍過大,損傷過多的肛管正常皮膚,則會出現肛門狹窄的問題。
所以,痔瘡微創手術說到底就是一種對肛門直腸功能的保護意識,以最小的創傷換取最大的療效,否則的話就算擁有現代化的工具又有什么用呢?一不留神就會弄巧成拙,微創成了重創。
何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