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2020年中東兩國的一場殘酷斗毆讓無人機大放異彩,無數吃瓜群眾看了幾篇新聞稿就順利悟到了未來戰爭的真諦:得無人機者得天下!美帝有個吃正經瓜的軍事專家甚至提出,自殺式無人機蜂群應該被歸類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面對天花亂墜的吹捧,咱們先把無人
2020年中東兩國的一場殘酷斗毆讓無人機大放異彩,無數吃瓜群眾看了幾篇新聞稿就順利悟到了未來戰爭的真諦:得無人機者得天下!美帝有個吃正經瓜的軍事專家甚至提出,自殺式無人機蜂群應該被歸類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面對天花亂墜的吹捧,咱們先把無人機的底線劃了:在太陽系內,尚不存在核彈之外的第二種憑借一己之力就可徹底影響國際格局的武器。這其實是顯而易見的,無人機若有這份能耐,大流氓早就出《無人機不擴散條約》了,哪會像現在這般到處賣得歡。
那么,這種天下無敵的群體錯覺是從哪兒來的?
參數與戰術
海灣戰爭之前,大伙對戰術還是很有勁頭的,什么一字長蛇陣、九宮八卦陣、七星北斗陣。海灣戰爭之后,大伙只對武器參數有興趣,完全忽略了武器背后的戰術謀略。這顯然是矯枉過正。
42天的海灣戰爭,飛機炸了38天,最后出動陸軍,只用100小時結束戰爭。看著這套美帝留下的標準模板,大伙普遍認為:空軍是主力,陸軍是雜役。
有意思的是,陸軍100小時消滅的有生力量不比空襲38天的少,雖然空軍科技感十足,但陸軍戰術素養也絲毫不差。抄模板時若把后者漏了,能不能及格就不好說了。
舉個例子,2006年黎以沖突,屠菜狂魔以色列對游擊大佬黎巴嫩真主黨。以色列的武器那是沒得說,和美帝穿一條褲子,放哪兒都算精良,尤其空軍,到了黎巴嫩如入無人之境,不顧平民誤傷,放開手腳支援陸軍。按理說,以色列拿到制空權,加上裝備優勢,零傷亡吊打真主黨都不奇怪。
奈何,以色列陸軍自80年代以來天天虐菜,已經淪落到治安軍水準,三個師在真主黨的第一道防線就陷入了苦戰,最后搞得灰頭土臉,損失慘重。這要放到東亞怪物房里,怕是只能找蒙古海軍練手了。
也就是說,如果你有一支出色的陸軍,別說敵人來幾架無人機,即便以色列這么優秀的空軍來啃,照樣粘牙。反過來說,如果陸軍不入流,即便有以色列這么優秀的空軍加持,攻城略地依然步履維艱。
看看吧,遇到破城滅國這等大活,陸軍依然有無法取代的地位。
有點扯遠了,回來總結總結。
空軍依賴科技多一點,陸軍依賴戰術多一點,因此陸戰打起來其實更復雜,這比單純買武器難多了,養一支訓練有素的裝甲精銳,費時費力又費錢,不會比養一窩飛機輕松多少。
好奇問一句,啥叫訓練有素?很簡單:步坦協同,能做到坦克不壓到自己步兵;步炮協同,能做到火炮不炸到自己人。沒錯,能做到這兩點就算一支勁旅了,至少橫掃中東戰場和非洲大陸不在話下,到了南亞、東南亞和南美洲絕對也排得上號。
再上一個臺階,就是“海陸空天磁”體系化進攻,這種層次一般人就不要想了,滿打滿算,全世界能做到的只有1.5個,那0.5個算摸著路了,只是還不利索。
又扯遠了,回來總結總結。
陸軍養不好,空軍養不起,這大約就是諸多小流氓的真實現狀,那咋辦吶?
于是,我們的話題來到了無人機。
獨行俠
相比高度依賴戰術的坦克,以及昂貴的空軍來說,無人機就顯得太友好了。
第一,無人機的目標都是呆頭呆腦的陸軍,畢竟這個世界上會打仗的陸軍可不多。
第二,無人機的克星是完善的防空體系和電子戰部隊,這可是大流氓才有的配置,很難遇上的。
第三,無人機的作戰方式簡單,訓練不費錢,上手快,可批量培養,還不用擔心傷亡。
第四,無人機的核心是通信系統和導航系統,都是一般人玩不轉的大件,但用戶只要向賣家充點值,就可以獲得完整服務,童叟無欺,非常良心。
顯然,沒有比這更適合小流氓的武器了。不出意外的,無人機在中東大殺四方,殺得吃瓜群眾目瞪口呆。
于是,大伙紛紛獻計獻策,炸飛機式自殺無人機、炸碉堡式自殺無人機,反正只要換上“無人機”的名字,武器裝備就會變得體積小、航程遠、速度快、威力大、功能多……尤其是“自殺式無人機蜂群”這個詭異酷炫吊炸天的概念出現后,更是不得了,一時間,風頭無出其右者。
萬物皆是無人機
那么,我就問問,你打算用這玩意兒來干啥?
炸坦克嗎?來,你說說,能炸坦克的自殺式無人機和反坦克導彈有啥區別?反坦克導彈身上的毛病,如射程、抗干擾、尋目標,你打算如何解決?能成片殺傷坦克的末敏彈折騰明白了嗎?
注意看,這是反坦克導彈,你愛叫“無人機”我也不攔著。
炸軍艦呢?你可真會挑,軍艦是所有軍事裝備里最耐揍的,炸坦克的家伙到了這兒只能蹭點漆。
那就加大裝藥量唄?裝藥量大了,航程就不夠了。
那就增加燃料唄?體積重量上來了,速度就下去了。
那就增加發動機功率唄?……
最終,你會把無人機折騰成一枚反艦巡航導彈,因為現在的反艦導彈一定已經把所有利于攻擊軍艦的因素都考慮在內了,所謂的自殺式無人機蜂群說白了就是“反艦導彈飽和攻擊”,幾十年前的概念。
空戰呢?無人機遇到戰斗機就是白給,因為數據鏈通信容量有限,你不能指望無人機操作員像戰斗機飛行員那樣密集發送指令,也不能指望無人機把戰場動態全息投影到操作室,還不帶延時。受制于數據傳輸,無人機的操作非常有限,就算遇到二戰的螺旋槳飛機,也只有挨揍的份。
既然遙控這么麻煩,自殺式無人機能否自動鎖定目標呢?哥們兒,那叫防空導彈……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炸步兵總行了吧?步兵可以躲到裝甲車里,然后就成了反裝甲課題,參照上面第一條。
那就自動追蹤沒有裝甲掩護的步兵!呵呵,目前反坦克導彈自動追蹤偌大的坦克都不利索,蜂群要自動追蹤步兵,做大了不劃算,做小了搜索距離有限,還得通過其他手段定位。
話說回來,既然已經有了定位,一發廉價的155mm榴彈就能解決半個足球場的步兵了,用得著這么費勁嗎?一輛拉著蜂巢的卡車不會比一輛架著火炮的卡車更具機動性,蜂群航程也不會比火炮射程更遠。
順便表演個絕活:單炮多發同時彈著。簡單來說,同一門火炮,第一發打高彈道,第二發角度稍微低點,第三發依次類推,控制好初速,前后發射的幾發炮彈可以做到同時落地,火力覆蓋更充分,免得對方還有時間找掩體。
至于對地打擊的巡航導彈,長得就更像無人機了,美帝還玩過加數據鏈的巡航導彈,那就不是“像”了,簡直就“是”了。
這么一杠,無人機就成了一個模糊概念,咱得先捋清楚了。用大白話說,無人機可分兩類:遙控飛機、智能飛機。咱這說的主要指遙控飛機,因為智能飛機大家還在摸黑,其中美帝摸的早一些。
遙控飛機,本質上是通信技術發展的產物,至于其他方面,都是現有技術的重新組合,在速度、航程、載荷、體積、功能之間重新尋找一個平衡點。
看不見的才是門檻
遙控飛機幾十年前不就擺上貨架了嗎?這事不難啊?
說則真事兒,當年本僧在山上偶遇一老僧正在開發導彈通信系統上的一枚小零件,非常傳統的東西,我就好奇了,冒著生命危險問了句:這玩意兒不是已經爛大街了嗎?老僧原話這么說的:民用選手能跳8米,軍用選手只能跳6米,但觀眾席上一陣噓聲,民用選手可能就只剩4米,而軍用選手就算炸成兩截還得跳6米。
民用信號的干擾非常輕松,隨便發射點同頻段的無線電就可以了,完全不用管加密不加密,有不少商業化產品,固定式、車載式、手持式,效果棒棒的,價格還不貴。
這些早就不叫事了,破譯倒是還能拿出來吹個牛:在一次安全極客大賽上,有一哥兒們利用無人機通信的漏洞,僅用幾秒鐘就劫持了一架正在飛行的大疆無人機,獲得了完整控制權。
不過,破譯軍用信號還是有點難辦的,但干擾要容易些,而且很多時候干擾就夠用了。
2011年美帝一架頗為先進的哨兵隱身無人機被伊朗生擒了,沒錯,是生擒了。當然,美帝否認,說是丟失信號墜毀了。從伊朗展出的畫面看,無人機外觀完好,不像墜毀,伊朗方面聲稱,當時先是干擾了無人機信號,使其失去控制,然后再發送一個錯誤的GPS坐標,讓無人機以為到了美軍基地,然后就自己降落了……
無人機就像一個拖著長線的風箏,如果這條線不夠硬,遇到硬茬就是千里送人頭。
地球曲率對雷達的影響同樣適用于無線通信,從地面遙控無人機的距離通常小于300公里。再遠,就得放一架中繼無人機,遙控信號通過這架無人機控制更遠的無人機。更遠,就得用衛星了。
遙控飛機核心的核心,就是這條看不見的數據鏈,玩溜了可不容易,也是目前限制無人機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
通信的保密級別很高,且過于枯燥,就此打住,不如說個道聽途說的流言吧。據說MH370神秘失蹤和無人機控制系統有關,有興趣的盆友給個關鍵詞:斯蒂夫·皮克曾尼克。
初級玩家
總結一下初級玩家的特點:防空弱,空軍可有可無,陸軍不專業,電子戰能力無限接近于沒有。
正因為無人機在初級玩家中的獨特地位,中東的無人機熱潮有時候令人啼笑皆非,比如有些恐怖分子養不起幾百萬的無人機,咋辦呢,這不是還有幾千塊的嘛!
民用機改造改造,手榴彈尾巴插個羽毛球當空地炸彈,精度杠杠的!就這么個土辦法,竟然戰果碩碩,伊拉克政府軍一度大為頭疼。
恐怖分子都這么有才華了,何況正經玩家呢?
菜園里的虐菜高手當數以色列,以色列是最早在實戰中使用無人機的國家之一,功底深厚,各型特種無人機數不勝數。比如這類微型無人機,在巷戰時飛起來看一眼,比飛機大炮還管用。
其實這類東西技術含量不高,只要花心思,各種五花八門的家當多了去了,比如電影《紅海行動》里可以遙控飛行的煙霧彈,暫不討論,咱還是說說正統的無人機。
起初在80年代,以色列是拿無人機當消耗品,走廉價路線,在戰斗機前面趟路,引誘對方雷達開機,供后方戰機打靶。到90年代出了專門炸雷達的“哈比”自殺無人機,盤旋在目標空域,待對方雷達一開機就順著雷達波一頭沖下去,引誘打擊合二為一。
這招把中國羨慕壞了,好在當年兩國關系不錯,在保密階段就簽署了采購合同,每架250萬美元。中國以此為基礎,仿制了JWS-01,然后,還對外出口,價格只要200萬,人民幣……
2009年以色列推出了升級版的“哈洛普”自殺無人機,在這次納卡戰爭中就不乏此貨身影。
長2.5米,翼展2.2米,重200公斤,續航6小時,最高速度220公里/小時,一車能放出不少,有那么點蜂群的味道了。
雖然此物在2020年納卡戰爭中大發神威,但實際上,長寬2米多、速度200多,相當于一輛高速行駛的小汽車,這都已經2020了,但凡有幾門合格的高射炮,怎么也不至于讓它如此放肆。
無人機無敵論會反駁說,一次性出動幾千架自殺無人機,你怎么打?且不說幾千架無人機的通信如何解決,難道這玩意兒不要錢嗎?一架哈洛普自殺無人機價格能頂2-4枚戰斧導彈了,而戰斗部只有戰斧的十分之一,幾千架無人機換成上萬枚戰斧,不香嗎?要知道,美帝用288枚戰斧就打完了整個海灣戰爭。
考慮到初級玩家的防空能力近乎為零,無人機扔完炸彈飛回來就是了,何必要自殺呢?一次性無人機走高端路線顯然太不劃算了,不如察打一體無人機,一枚專用導彈才10萬美元級,便宜好用量又足。
可惜,察打一體這條路趟著趟著也變味了。三哥剛從美帝那邊訂了30架“死神”無人機,總價30億;德國買了4架全球鷹及配套設備,總價25億;日本訂了3架全球鷹及2個地面站,前前后后近5億;美帝自己用也得1億出頭。這價位,用反衛星導彈都劃算了。
別嫌我老算賬,因為初級玩家輸贏的關鍵就看誰充值快,算盤就是戰斗力。不過,說到物美價廉,誰又能是那誰的對手呢?
中國無人機在中東的市場占有率已超一半,口碑相當可以,不少土豪連生產線都買了。針對用戶需求,特地優化了掛載能力、滯空時間和飛行高度,這里重點說說這個飛行高度。
無人機的生存率主要取決于高度,單兵防空導彈的射高通常不超過5000米,一般無人機雖然能飛5000米,但攻擊時通常要降到兩三千。于是,良心賣家很貼心地推出了能在6000米以上高度作戰的無人機,同時升級了掛載能力,整整16枚,一架頂過去四架,價格嘛,適當漲點就可以了!面對毫無招架之力的三流部隊,妥妥的菜園小霸王。
當然,菜園子里也是有能人的,胡塞武裝使用改造版R-27T空空導彈多次擊落彩虹和翼龍,美帝的處境也不遑多讓,死神和捕食者掉了快兩位數了。不過,在幾百次任務中偶爾損失幾架,沙大戶根本沒放心上,回頭就加大了訂單。
以中東戰場的表現來預測未來戰爭形態,就好像看小朋友打架領悟搏擊要領,別說戰略戰術了,頂多就驗證一下武器性能,有時還不一定靠譜。
這事兒還得看高級玩家的。
高級玩家
中東那些無人機到了高端局只能當玩具,除了前面說的電子戰因素,還有無人機自身的問題。
先說打擊能力。
大伙回憶下網上無人機炸坦克的視頻,絕大部分坦克是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偷襲的,坦克一旦有了防備,開始高速機動或釋放煙霧,無人機命中率就會直線下降。
這坦克一個拐彎,導彈來不及修正就一頭砸地上了,只是看著煙塵大,實際上坦克只要沒砸到頭頂基本不礙事。
再說生存能力。
無人機掛彈后的雷達反射截面不低,飛得又高,而自身導彈射程只有10公里級,想在大流氓眼皮子底下大搖大擺摸到十公里內,未免有點兒戲了。
美帝全球鷹,號稱現役無人機的王者,18000米的飛行高度,造價遠超F35,牛皮吹得叮當響。2019年全球鷹跑到伊朗邊境蹭便宜,被霍爾木茲海峽附近的雷達站發現,一路跟蹤,最后一枚廉價的仿制山毛櫸導彈,就把天價全球鷹收拾了。
這還算不上高端局,只是很傳統的防空措施而已。實際上,最好的防空手段其實是空軍,一架空優戰機就是一輛會飛的自帶雷達的導彈發射車,打下幾架不會反抗的無人機都不好意思拿出來吹牛。
除了硬殺傷,還有軟殺傷。
70周年國慶閱兵有4個信息化作戰方陣,足見我軍對電子戰的重視,其中有一個“區域攔阻式干擾車”,可探測并干擾壓制敵方無線電通信。注意,這里說的“通信”不是指打電話,理解為遙控技術更直白些。
從物理規律上說,無人機離敵方十幾公里,離己方幾百公里,在干擾與反干擾的過程中,至少信號強度是很吃虧的。就算無人機通信技術了得,實在干擾不動,還可以加大電磁波功率,直接把無人機轟下來,這就是“電磁脈沖炮”的概念。
顧名思義,就是發射電磁脈沖的炮,電磁脈沖炸彈的一個變種,殺傷原理類似,脈沖所到之處,可以成片成片摧毀無人機。據俄通社報道,俄羅斯的電磁脈沖炮可以摧毀十公里外的各型無人機。
這種領域美帝當然不會缺席,美國雷聲公司的電磁脈沖炮已經服役,美軍方花了一年時間測試,號稱“結果令人滿意”。
反無人機本質上是一個成本問題,只要反無人機成本低于造無人機的,那不管你來幾千架還是幾萬架都無所謂。所以,有低成本的小型無人機,就有低成本的反無人機武器。
其實這類激光反無人機或電磁脈沖反無人機都不稀罕了,根據紐約巴德學院無人機研究中心的一份報告,光美國就有60多套反無人機系統或產品。比較稀罕的是這個:
中國袖劍便攜式防空導彈,僅2.5公斤,射程3000米。還有更小的QN202微型導彈,1.2公斤,射程2000米,一個水壺能裝6發,居然還能紅外自主制導。來來來,你們還有誰要比成本?
這么說,無人機在高端局里豈非一無是處?當然不是,只是高端局有不同的玩法。
國慶閱兵
國慶閱兵的武器都是現役裝備,這其實是解讀我軍對當前戰爭設想的最好機會。無人機有3個方隊,大致對應三個功能:偵察,攻擊,干擾。
干擾,比較容易理解,就是一群散發著各種電磁波的無人機,看起來也不是很貴,估計是做了有去無回的打算。高端局的防空較量以秒計,干擾機飛過去能爭取個十幾秒就差不多了,緊隨而至的導彈命中率可以提升一大截。
偵察,衛星偵察不是萬能的,需要偵察機補充配合。高端玩家的火力投送非常充足,近的有火炮,遠的有火箭炮、巡航導彈、空軍,再遠還有戰術彈道導彈,所以前頭只要把坐標發回來就夠了,自有合適的單位出手。
先說近的。
目前中國炮兵部隊已全面列裝新型“偵察校射無人機”,就是閱兵上那種,用于戰場偵察監視、戰場目標定位、戰場毀傷評估,原先這活是偵察兵干的,可苦了,官方說法是“使炮兵偵察能力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就這么一架小飛機,怎么就歷史性突破了?單說炮兵部隊里的火炮吧,火炮是最容易被軍迷忽略的武器,雖然這玩意兒不太好用,可一旦用好了,重要性不亞于坦克。
偵察機發現目標后,比如敵方指揮所、防空陣地或火炮陣地,對方很可能也發現了偵察機,知道自己暴露必然第一時間緊急轉移,這個時間差暫且按5分鐘算。
要在5分鐘內把炸藥扔到對方陣地,火炮是不二之選。在行進中接到命令,2分鐘完成發射準備,第3分鐘開始爆發射擊,持續2分鐘,炮彈飛行1分鐘,5分鐘內一個火炮營就可向幾十公里外的陣地傾瀉近200發炮彈,妥妥的戰場利器。
不過,即便在高端局,這種水平的火炮部隊也是稀罕貨。同樣的,即便在高端局,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偵察機的防空部隊,也是稀罕貨。
再說遠的,高空高速無人偵察機:無偵8。
在天上混,高度和速度永遠是生存率最可靠的保障,再有隱身就更好了。當年黑鳥偵察機25公里3馬赫,不用隱身照樣全球亂竄,無視任何防空導彈,最終靠故障墜毀了三分之一。
無偵8的參數就別想了,外界猜測40公里5馬赫,加隱身,什么概念呢?增強型“愛國者-3”也只能打到35公里高,能飛到40公里的防空導彈就只有反導系統了。
但反導是基于無動力彈頭的軌跡計算,提前飛到必經之路上,而無偵8是一架飛機啊,想怎么拐彎就怎么拐彎,這飛行軌跡怕是只能找算命先生算了。
壓軸的是攻擊-11無人機,這玩意兒很可能體現了一些我軍對未來戰爭的思考,咱另起一段說。
無人戰機
再次強調一下初級玩家和高級玩家的區別,高級玩家打初級玩家,就是拿燒火棍也能干仗,咱這主要是對未來高級玩家之間的對局做些猜想。
這事兒從無人機蜂群說起,看得出來,本僧對蜂群不太感冒,為啥?還是那句話,你不能因為換了個無人機的名字就以為飛機會變得體積小、威力大、航程遠、速度快。
蜂群戰術當然是好概念,關鍵在于是否有合適的技術去實現。舉個例子,珠海航展出現的巡飛彈,也可稱為無人機蜂群,作戰半徑15公里,搜索距離2公里。
這裝備虐菜當然是一等一的,但容我抬個杠,如果我發射的不是烏壓壓幾十架無人機,而是一架專業偵察機,那無論是探測能力,還是暴露風險,都遠勝蜂群。至于打擊能力,50公里外3馬赫的火箭炮說不定比2公里外150千米/小時的巡飛彈更快砸到目標,戰斗部裝藥量更是巡飛彈無法比擬的。而且,幾十公里外的火箭炮比十幾公里外散發著大量電磁波的蜂巢發射車要安全得多,實際上,這么明顯的電磁源,很難躲過對方的電磁偵察。
無人機蜂群的意義在于智能化,自主作戰,甚至相互配合完成復雜的戰術,而不是一大堆遙控飛機的飽和攻擊。
這事兒很難嗎?當然!
別說是自主作戰了,就是一個單純的飛控系統,讓無人機自主完成起飛、繞圈、降落,尤其是在惡劣天氣、硬件故障、復雜地形等情況下,門檻都不算低。
邁過這道門檻后,才是智能化自主作戰。依慣例,第一個趟路的還是美帝,X-47B攻擊無人機。
航母上用的,2000年開始趟,2015年完成自主空中加油測試:
智能無人機是一個可以長篇大論的話題,無奈,這不已經到文末了嘛,就說個概況吧:這玩意兒下馬了。
2000年美帝正意氣風發,海軍和空軍同時趟路,除了這架X47,還有一架X45,也說個概況吧:更早下馬了。
為啥啊?太難。
美帝趟路失敗后,那誰肯定總結了不少經驗,于是,攻擊-11來了。
現場解說是“打擊縱深地面目標”,相當于美國B2的無人低配版。注意,重點來了,官網上寫著:攻擊-11無人機可遂行制空突擊、壓制防空等作戰任務。遂行是一個軍事術語,執行任務的意思。
“壓制防空”沒啥好說的,就是沖過去炸防空系統,能干這活的還有巡航導彈、彈道導彈,不算稀奇。“制空突擊”這個比較有意思,因為現在的無人機沒有任何空戰能力,無一例外,美帝玩過X47后的結論是:短期內不現實。
要說中國無人機遠遠甩開美帝,我是不信的,所以攻擊11如果跑去正兒八經打空戰,肯定打不過三代機,妥妥的。那該如何理解“制空突擊”呢?因為天空中還有比三代機更沒出息卻異常重要的飛機:預警機。
天下人都知道,那誰對打預警機有謎一樣的執著,想了解這意義的話,回去翻翻《預警機》那篇文章。
預警機的生存能力完全仰賴距離,一旦被近身,比靶機還好打。雖然網上盛傳有射程400公里的空空導彈,想想還是過于夸張,但是把這活交給攻擊11,那所有的細節就可以完美解釋了。
光看攻擊11的外形,就知道這貨為隱身犧牲了一切,機動性和速度都很寒磣,跟隨殲20參與空戰實在有點勉強。“制空突擊”里的突擊二字,就是快進快出的意思,而空戰經常是兜兜轉轉,所以攻擊11最有可能的戰法是利用極致的隱身性,悄悄直撲預警機,哪怕被發現了,甚至被攻擊了,照樣埋頭趕路。只要在被擊落前打開彈倉發射導彈,任務就完成了,即便兩架攻擊11換一架預警機,這買賣都賺大了。
美帝一拍大腿,你小子不講武德啊!于是,上馬了一個“忠誠僚機”項目。
于是,這話題就從遙控無人機來到了智能無人機,改明兒吧。
高熙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