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大學生最關心什么?一般關心三件事:大學排行、考研、就業。
另外大學生還關心一件事:那就是大學合并。
這個大學合并是大學生改變命運出身的一個捷徑,比如這個非211的高校被名校合并了,那畢業就拿名校畢業證了。
這個相當于天上掉餡餅的事情,比如當年合肥經濟技術學院并入了中國科技大學。
這個中科大就不想給這個合肥經濟技術學院學生發畢業證,結果引發了人家的集體抗議,最后中科大才給他們發了畢業證,不過留了一個心眼:“***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經濟技術學院”。頗有三本的感覺。
不夠人家拿的卻是貨真價實的中科大的畢業證,不夠中科大把合肥經濟技術學院合并后,就遣散了老師,廢了專業。從此一代煙草名校消失在歷史的煙云中。
近期有些網友又開始建議大學合并了。
名字:學子心聲。
該學子自稱是中國醫科大學臨床本科專業畢業生,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遼寧人。
該網友認為,“無論是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還是各種形式的學科實力排名,醫大東大等遼寧高校已經和南方后起之秀產生越來越大差距,遼寧經濟疲軟影響了諸多方面,很多之前成功經驗表明, 高校合并是解決一些問題的有力手段。”
這位網友提到,中國醫科大學作為一個獨立建制的醫科大學,發展受限。并指出,“醫大相對匱乏的科研經費對校本部和附屬醫院科研成果的產出造成不小影響,研究型大學,尖端學科建設目標不會輕易達成和維持。醫大的通識教育和綜合大學醫學院的通識教育存在很大不同和差距,獨立院校憑自己的能力很難彌補,必須借助綜合大學的平臺來解決學生精英培養和學科交叉的問題。”
最后教育廳給出了答復:稱建議已經記錄,并匯總后報送相關部門。并回復稱根據《遼寧省“十三五”高等學校設置規劃》,已將遼寧林業職業技術學院與遼寧水利職業學院合并組建遼寧生態工程職業學院,以及擬推進撫順師范高等??茖W校與撫順職業技術學院合并外,無其他高校合并計劃。
顯然官方回復意思是,中國醫科大學不可能和東北大學合并。
關于東北大學和中國醫科大學合并的傳聞,已經傳了十幾年了。早在2004年,遼寧省新領導上任(具體你們可以查,非常厲害,鄭州大學就是他力挺合并的),就力挺東北的高校合并,合并的方案是:東北大學+中國醫科大學+沈陽農業大學+沈陽藥科大學,合并名字叫東北大學。
分為幾大學部工學部(原東北大學),農學部(原沈陽農業大學),醫學部(原中國醫科大學),藥學部(原沈陽藥科大學)。
當時據說校長書記都訂好了,不知為何,又黃了。
當然也有網友說不叫東北大學,而是叫中東農藥大學,因為中國醫科大(中)、東北大學(東)、沈陽農業(農)、沈陽藥科(藥),當年名字都取好了,合起來就叫中東農業大學,玩笑歸玩笑,不夠當年東北大學拉攏東北財經大學,中國醫科大學合并卻有其事,而且是省里力挺,據說啥都搞定了,最后中國醫科大學死活不愿意,最后把事攪黃了。
而且據說遭到了同省的大連理工大學的堅決反對,因為目前沒有合并的情況下,大連理工大學是省內老大,假如東北大學合并了中國醫科大學,那實力肯定吊打大連理工大學了。而大連理工大學拉攏通常的東北財經大學也沒有成功。
不過我個人認為,中國醫科大學雖然有“國字頭”加冕,但是實力實在對不起這個國字頭,如今沒有211和雙一流的頭銜,可以說引進人才和畢業生就業都影響很大,如果和985的東北大學合并,不但能獨立辦學,生源肯定會大大改善,應該會成為東北大學分數最高的專業,比如四川大學,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他們的臨床醫學就是分數最高的。
所以個人認為,這位學子的建議是很有道理的,對中國醫科大學未來發展很有意義,在整個東北高校集體下滑的今天,必須做大做強。
老鐵們,你們怎么看?
來新疆學醫學,要么就是分數捉急又想學醫,以新疆為踏板考研考博。要么就是想在邊疆從醫就業當醫生。再要么就是學習一門手藝,自己干。畢竟新疆不是醫療先進區域,邊疆也缺乏國際性高水平的教授,因為你的分數決定了,總體這就是個無可奈何的選擇。
首先,你要大學排名是咋來的,都是靠專業期刊的論文算分算出來的,什么三十五,七十五的其實實操差距沒你想象的那么大。排名靠前,就是學校里有論文達人,也也許真的就是理論研究很厲害,誰知道呢?但是醫學是實踐學科,理論再牛,付諸實踐,那周期是相當長。外掛腎臟治療尿毒癥,理論絕對可以實現,但是實操一個也沒有實現。綜上,兩所大學實操差不了多少,我看不了的病,你一樣看不了,準備轉院去北京協和吧。
二,學習環境,石河子醫學院漢族為主,學風建設比較嚴謹,最主要他是211大學,不管是不是照顧性質,也改變不了他是211的事實。新疆醫科大學,里面多一半學生漢語都不利索,還有些民族的教授,都說平等對待,等你入學了就知道了,對自己族群的學生必然稍微多關照的,話說到這,自己去理解(本人高中同學親自經歷)。
三,考研考博,不用說了,211牌子在那里放著,有些學校是有要求的。你排名再高,不是211,然并卵。
四,就業,醫學本科畢業基本沒啥用,除了牙科,影像,護理之類的,最少得研究生吧,所以,參見第三條。當然,石河子市屬于兵團系統,愿意去邊遠兵團的醫院就業還是比地方院校容易一些。
五,生活,好多人說學校就學習行了,生活不要要求太高。但是,醫學學制長,生活環境不舒服的話,確實比較煎熬。民族學生和漢族學生生活習慣差距比較大,要提前做好準備。在生活便利方面都差不多,畢竟大多數時間在校園里,該有的都有。但是從掌握學科新資訊,就業信息,考研信息,還是首府學校更快捷,更方便。
六,地理位置,石河子醫科大離烏魯木齊一百五十公里,火車一小時就能到。所以,地理位置沒啥差距。氣候,三百里還是沒多大的變化。
綜上,醫學課程設置都大同小異,就是教材選擇的不同,你排名靠前也不比我多學多少,所以211更香。
上海人心目中,文理復旦工上交。第一梯隊。
第二梯隊有三所:建筑汽車是同濟,教育華師大,財經上海財大。
以上五個學?;久磕攴謹稻€都是前五。除了財大是211,其它四所都是985.
其實上海很多大學都被上面五個大學合并了。比如上醫大和二醫大就分別被復旦和上交合并了。同濟則合并了建材、城建等學院。華師大和財大合并得不多。
第三梯隊有華東理工,上海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二軍大,華東政法等。
讀小語種的,上海人首選上外。英語系的話其實還是復旦和財大比較好。研究用選復旦,商務的選財大,畢業工作容易找。理工類考不上交大同濟的,可以選華東理工或上海大學,也是重點大學。上海大學其實當初是好幾個二本捆綁成的一個大學,合并后為了招生當時推出很多優惠政策,什么會考直升,學校保送等等,拉了不少生源?,F在也還不錯,我有幾個同事出自這所高校,素質都不錯。上海大學計算機系是它的重點學科,如果考不上交大這個檔次的名校,上大計算機系就是性價比較高的選擇了,不過你要是想進金融行業的話還是建議選擇財大的計算機系。二軍大對口長海、長征醫院。長海的心臟科,長征的骨科、神經外科都非常著名。華東政法出來比較好的出路是進國家機關或考律師。不然還不如選擇其它大學。
后面的就沒啥好排的了,值得一提的有東華大學,上師大,立信,工程技術大學和上海電力學院了。東華原來是紡大,服裝設計師可以考慮,也是重點大學。上師大學生的素質還是不錯的,出來后比較不錯的是當中小學教師。立信是想學會計卻考不上財大的首選,區別是財大會計系進銀行和四大的不少,立信能進四大的很少,進銀行不少但基本都是基層員工。立信原來只有大專,現在也有本科了。話說現在財務勞動力有點溢出,所以這兩年要不是真愛,又考不上財大,不建議讀會計。工程技術大學和上海電機學院要看系。據我所知,工技大的珠寶設計專業就蠻好的,還有電力學院對口供電局,也就是國家電網。也是不錯。
最后說三所比較特殊的院校,第一個是上海警校,也就是上海公安學院,現在有本科了。上海的警察其實比較辛苦,但收入還算可以。其它兩個是上戲和上音,都是培養藝術人才的地方。但成名的又有多少呢?
這是一個上海人的愚見,僅代表個人觀點。另外,我說的也不是學術排名,而是從應屆畢業生的薪資、分配、發展等角度,以及我看到的該校畢業生在職場展現的素質等情況。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些不起眼的大學,卻有專業很搶手,我不可能全都知道。也希望更多人能評論留言,補充各個高校的優勢專業,給大家作為參考。我相信看這個帖子的大多數人都是想要了解這個。畢竟學術離大多數老百姓太遠了,但孩子讀書升學如何選擇卻是和自己戚戚相關。
最后,感謝回復中給我不斷提意見的朋友,你們的意見是我學習和前進的動力。謝謝!
如果覺得有道理,請點贊關注轉發,您的支持是我們創作的動力。
211醫學院學校排名第一中國醫科大學,中國醫科大學簡稱中國醫大,位于遼寧省沈陽市,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教育部與遼寧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高校入選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項目,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
高等教育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是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的直接推動力。眾所周知,我國高等教育地區之間發展不太平衡,呈現出高等教育資源集中在個別城市的現象。
北京是當之無愧的高等教育王者城市,也是我國的文化中心、科技中心城市,同時還是世界上高等教育資源最發達的國際性城市之一。北京擁有一大批能夠與世界一流大學同臺競技的高水平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就是其中代表。
上海的高等教育發達程度僅次于北京,這里擁有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理工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一大批世界一流大學。上海地處我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陣地,這里對外交流頻繁,經貿發達,是僅次于北京的第二大高校學生輸入地。
北京、上海作為我國的兩大高等教育城市地位是被公認的,但是對于哪個城市是我國高等教育第三城,卻有著不同的看法。有的認為是南京,另外也有一些人認為是西安,還有的人覺得是武漢。南京、西安、武漢,三個城市,誰才是真正的我國高等教育第三城?誰能堪稱為我國高等教育第三城?
我們先從一組數據來對三個城市目前高等教育資源情況做一個對比。
南京南京是我國的古都城市之一,是水鄉江南的核心城市之一,是長三角地區的區域中心城市,也是華東地區高等教育最發達的城市之一。
南京有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兩所世界一流大學,其中南京大學是中國高校C9聯盟的成員高校,是華東五校之一,首批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和首批985工程大學。
東南大學是辦學歷史悠久,是我國工科類高校當中的翹楚,該校也是首批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整體辦學實力位居全國高校前20強。
此外,南京還有南京師范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理工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河海大學等6所211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南京林業大學等4所雙一流建設學科高校。
還有一點值得關注的是,南京審計大學、南京醫科大學、南京工業大學都有望進入下一輪雙一流建設學科高校甚至是雙一流建設高校行列。
截至目前為止,除軍事類院校以外,南京擁有雙一流建設高校和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的高校12所。
西安西安是我國九大國家中心城市之一,是西北地區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也是世界著名的古都。
西安有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兩所世界一流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是首批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C9高校聯盟成員高校之一,首批985工程重點大學,辦學實力在以交通大學命名的大學中僅次于上海交通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是同根同源的高校。
西北工業大學是國防科工領域的翹楚,辦學實力在工業大學領域僅次于哈爾濱工業大學,與合肥工業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并稱為機械四小龍。
此外,西安還有長安大學、西北大學、陜西師范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4所雙一流建設學科高校。
廣義上來說,屬于雙一流建設B類高校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也屬于大西安經濟圈的范疇,也屬于大西安地區的高校之一。
截至目前為止,除軍事類院校以外,西安擁有雙一流建設高校和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的高校7所,總體入選數量位居西部地區城市首位。
武漢武漢是我國九大國家中心城市之一,是中部地區最大的城市,號稱九省通衢之地,是一個英雄的城市。
武漢現有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2所排名全國前十的大學,是除北京、上海以外,唯一一個有2所大學進入全國高校辦學綜合實力排名前十的城市。
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都是首批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因為這2所大學的在校學生人數規模大,每年招收的學生多,學科門類齊全,而且都擁有好幾所高水平的附屬醫院,辦學規??傮w上位居全國各大高校前列。他們與吉林大學、四川大學、鄭州大學,中南大學等一同被譽為“巨無霸”大學。
除了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之外,還有武漢理工大學、華中師范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國地質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5所雙一流建設學科高校。
還有一點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武漢還是我國在校大學生人數最多的城市,武漢的在校大學生人數超過了100百萬人,達到了“大城市”的級別,算是一個中等以上地市級城市的人口數量。
截至目前為止,除軍事類院校以外,武漢擁有雙一流建設高校和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的高校7所,總體入選數量位居中部地區城市第一位。
結論總體上來看,其實南京、西安、武漢三個城市各有特色,也各有優勢,還有短板的地方。
例如南京,雖然入選雙一流的大學多,但是南京作為省會城市的首位度不如武漢和西安,城市地位也比武漢、西安低,武漢、西安都是國家中心城市,而南京經常被戲稱為安徽的省會。
再比如西安,雖然高校數量和質量都很不錯,但是西安所在地區的區域整體發展水平不高,制約了高校的發展,近些年來西安交通大學的排名有所下降,西安地區一些高校人才的流失,可能與此有一定的關聯。
武漢也是有一些劣勢,例如被廣受吐槽的“大而不精”,地理位置處于東部沿海與西部地區交界地帶,位置比較尷尬,而且還面臨著長沙、鄭州等城市高校資源的競爭。
因此,如果要論未來發展潛力而言,我覺得南京應該是我國高等教育第三城。畢竟它還是靠近上海,江蘇也是我國第二大經濟強省,具備的各方面資源條件更豐富。
如果論求學深造,平心而論我覺得武漢更適合,大江大河大武漢可不是吹的,是實實在在地有讓人豁達開朗的力量。
但是,如果考慮到今后就業競爭壓力小,往西北地區發展的話,那西安肯定就是首選了。
總之,南京、武漢、西安三個城市的高等教育資源各有特色,難分勝負,至于如何選擇就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來考慮了。
你認為南京、西安、武漢哪個城市是我國高等教育第三城?請留言評論吧!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