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專科選擇學校非常非常重要,既然選擇上專科就要明白專科的劣勢,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優勢,才能畢業后有好的發展,也就是提前做好自己的生涯規劃、職業規劃
我兒子是獅子座,開朗外向愛交際,就是不想坐下來靜靜的學習,所以我早早給他做好規劃就是走商業之路。知識可以改變命運,他一本考不上;藝術類好考,我不想讓他上(總害怕他變娘了),而商業發展我一直對浙江心存向往,因為有全世界聞名的義烏小商品城,還有阿里巴巴,為了讓兒子也支持我的決定,高二暑假我帶他去杭州、義烏幾個學校都去看了看,所以高考完就去上了專科
兒子進了學校就如魚得水,專科理論知識學的少,學習壓力不大,而是特別注重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他們校園里有創業教育、創意教育、國際教育三大特色教育,他進了電子商務創業班,而且這個學校很靈活,學生在創業班的成績可以抵學分,全力支持學生創業。所以這三年來,孩子的變化太大了,開學季擺地攤賣日用品,他還是模特隊的,還出去接活動,在市電視臺合辦的主持人大賽上獲得二等獎,以后就經常去校外給很多品牌主持戶外宣傳活動,大二時阿里巴巴把他們創業班的同學邀請去杭州總部參觀,輔導他們開始速賣通的網上外貿經營,每次和他電話聯系,都感覺到大專生活的豐富多彩。當然我周邊還有一些大專生,學業壓力小,學校也沒有特色,每天就無所事事,玩游戲談戀愛混日子的,所以選擇院校非常非常的重要
這種良好的校園氛圍造就了學生們的另一種的人生觀,相比較大學生畢業后就找工作,他們大部分的同學都是在創業,我了解的我兒子和他的好朋友們都是這樣,他和好朋友們分布在全國各個地方,相同的都是在創業,有做旅游的、物流的、軟件公司的、天貓代運營等等,都在努力奮斗著。所以條條大路通羅馬,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給那些上專科的同學一些借鑒,專科,也是人生的一種選擇。
華南師范大學
座落于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廣州,
廣東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
1996年入選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2015年入選廣東省高水平大學,
2017年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重點建設高校,
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心理學獲得A+學科,位居全國第一名!
化學、數學、工程學、植物學與動物學、材料科學、臨床醫學6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
光信息技術為核心物理學交叉學科等7個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群建設項目。
華南師范大學現有廣州石牌、廣州大學城、佛山南海3個校區,有研究生院,4個國家級重點學科,9個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23個廣東省重點學科(19個一級重點學科和4個二級重點學科),有87個本科專業,3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含200多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8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19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含100多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17個博士后流動站,有國家級綠色光電子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激光生命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環境理論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電化學儲能材料與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光信息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教育部互聯網應用創新開發平臺示范基地、教育部部省共建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心理應用研究中心)、國家體育總局重點研究基地(體育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有7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1個廣東省工程實驗室、29個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廣東省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技術研究中心、1個廣東省國際合作基地、6個廣東省高校科研型重點實驗室、3個廣東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個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廣東省普通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等。
現有專任教授607人,副教授645人,專職院士2人,雙聘院士10人,獲得博士學位的專任教師為1349人,長江學者16人。
畢業生就業立足粵港澳大灣區,輻射全國。
華南師范大學87個本科專業面向全國招生,可培養學士、碩士、博士和博士后。招生范圍覆蓋全國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及臺灣省。
華南師范大學現有全日制碩士研究生9000余人,博士研究生1000余人,博士后在站人員100余人。
2018年面向全國招生6300人,有87個本科專業面向全國招生,65%以上為非師范專業。
師范專業本科招2210人,
非師范專業本科招4090人!
碩士研究生招生中除了傳統的教育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法學、外國語言文學等學科外,在理學、工學、醫學方面有14個優勢重點學科專業可供考生選擇,有微電子學、化學與環境科學、光學工程、數學、教育技術學、心理與行為科學、軟件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激光與光電子、光信息技術、神經生物學、粒子物理學與原子核物理、凝聚態物理、生物光子學、光電子學、臨床醫學、數學與計算科學和體育學等!
畢業生就業好,薪酬高,機會多!
南充師范大學和四川師范大學都比較好。首先,宿舍都是四人間,有空調,在規定時間有熱水可以洗澡,而且有自助洗衣房,設備都比較好。
藝考生的文化課學習,可以用“熱點”、“沉重”來形容。至于如何選擇專業課結束后的學習地點,老喬從一個教師的角度來談一下。
總體上,老喬建議去選擇一家靠譜的課外輔導機構里學習(也有例外,標準在最后面)。理由如下。
A,藝考生整體上文化課水平比較差,自律性弱,而且學習習慣不好。在給這部分學生上課時,明顯感覺到與那些培優生的不同。很多藝考生甚至上課都不帶紙筆,帶了紙筆也不做筆記,松松垮垮,坐姿不端正,課堂上睡覺(注:尤其是學習舞蹈等形體動作的藝考生,由于體力消耗比較大,專業課考試前的文化課學習階段,很多學生甚至都把這段時間堂而皇之地當成了休息時間)。這部分學生很要求老師講段子,講笑話;很多藝考生甚至持有這樣一種觀點--“我可以不聽,可以不學,但你必須教得好”,
所以藝考生的確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學生群體。而培優生和普通文化課學生,則有很大不同,因為他們主動學習的意識一般比較強。
B,對文化課學習很排斥。受藝術輔導機構的影響甚至蠱惑,很多藝考生幻想能依靠專業課學習逃離文化課的“魔爪”,藝考后才忽然發現依然不得不參加普通高考,身不由己,充滿憤怒,卻又無可奈何。專業課已經通過的學生,還能有意識、有動力補缺文化課缺憾,而沒有通過的學生,甚至就會出現自暴自棄的情況。
而這些藝考生,回到學校里,或者在機構的大班課里,很難得到老師的悉心照顧,效果就會大打折扣,這也是第三點要探討的內容。
C,學校的重視程度和是否單獨開班。
重點高中或中上層次的高中,一般不會針對藝考生單獨開班。原因很簡單,學生的升學率與重點大學的升學率,直接與班主任、任課老師、教研主任、年級主任、校長等的績效掛鉤,這是一條結結實實的利益鏈,說白了就是與錢掛鉤。而且,教程度較好的成績更容易提分,是被事實所證實的,新東方俞敏洪的發展史也證實了這一點。
而藝考生,多半是被忽略、被邊緣化的群體,所謂“姥姥不親,舅舅不愛”。只有少數學校,因為自己的生源質量比較差,無法依靠沖擊名校來贏得榮譽和獲得名譽,才會針對藝考生群體單獨開班,強化基礎知識,灌輸應試技巧,傳授一些猜題的辦法,盡量彌補其錯過的第一輪基礎知識復習和第二輪專題復習的缺憾。
D,其他因素,比如家庭經濟情況、教育意識。
總體來說,藝考生的原生家庭都是比較富裕的,因為藝術培訓本身費用就比單純文化課培訓高一個或幾個量級。當然,也有少數藝考生的家庭的確就是普通的家庭,收入一般,支持高昂的藝術培訓費用已經勉為其難。但最致命的是一些家庭的教育意識過于薄弱或扭曲,要么認為孩子是不是上大學無所謂,要么認為既然大學畢業后也不一定有好工作,索性不如早點進入社會,況且近十幾年媒體上“屌絲逆襲”的案例似乎比比皆是,似乎自己的孩子也可以成為其中之一,早點成為成功人士。
其實,媒體上曝光的案例放大了其真實影響力,造成了一種“成功幻覺”。我們需要關注的不是少數的逆襲,對大部分來說,更有參考意義的是大數據法則。不要忘了中國的人口基礎----14億人,用數字表示是1400000000人。從一個含有8個0的數字中出來出來一兩萬、十幾萬甚至上百萬的反例,難道有什么太值得大驚小怪的嗎?
E,藝考生的心理。
藝考生多數是自卑和自負的綜合體。在長期的授課過程中,很多藝考生都會幽怨地說“如果不是成績不好,誰會來這里(注:指的是其所在的藝術培訓機構)”,這是這個學生群體整體的心理狀態的真實縮影。但是由于其多具有一項普通文化課考生所不具備的藝術技能(音樂、舞蹈、書法等),有時他們也會有些自負。
所以需要合理把握他們的心理變化。而在學校里,由于學生數量太多,很多老師出于功利性目的(這些年教師職業道德水平滑坡是不爭的事實),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成績中上等的學生群體上,導致很多學生得不到心理疏導。
總之,建議大部分藝考生依靠結束后不要、不必回到學校里去陪聽,但也并非絕對。老喬在此提出一個建議性的標準:語數外能夠平均分110份以上,其他的所選的三門課能夠70分左右,學習藝術是出于興趣、學業規劃或職業規劃,而非無奈之舉。
附帶說一下,挑選文化課輔導機構時,業務要特別慎重。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看牌子,不要看規模或所謂名氣。最好拉著懂行的朋友,帶著自己的孩子去試聽一到兩節。直接看老師的教學水平,有懂行人士去聽一下,自然就明白。
2,不要聽信任何的優惠,這里面的水很深。也不要聽信課程顧問的任何口頭承諾或者饑餓營銷(所謂正好有了一個好老師有了空余時間,或者把孩子放在最好的班級里),銷售員的嘴,騙人的鬼。
3,不要簽署保過班協議。那是違背教育規律的,而且也不可能因為簽署了保過班就會有所謂更好的老師。一定要力爭簽署增補條款,如果合同增補條款有沖突,那么以增補條款準。
4,老師有沒有教師資格證也不是最主要的。有證不見得教得好,沒證不見得是垃圾老師,關鍵在于是否專業、是否負責。
希望此文對您有所價值,感謝閱讀,歡迎留言,如果滿意,您的點贊和關注是對老喬最大的支持。
老喬,一名資深英語老師,一直在做良心教育!點擊關注“老喬說教育”,獲取更多教育資訊。
談及農業大學,我們往往會有潛意識地“搖頭”,似乎這是一個較為“低下”的行業,覺得農業不再是當今社會主流行業,地位差、就業差、收入差。這也直接導致現在農業大學無論是知名度還是影響力都下滑的事實。
從結果來看,事實的確如此,農業現在只能算中國的基礎行業,而且隨著國家產業結構戰略調整與高科技促進經濟飛躍發展的趨勢化,農業就更顯得江河日下,越發不受人重視。
但是,每一個行業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世界本來就是多樣性的;另外,行業都有生命周期,誰也預想不到十幾年火爆的石油行業今日是這等狀況、誰也預想不到以前鋼鐵行業會落魄到今日那個慘烈景象;所以,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盡管現在的農業行業較為冷門,但還是要辯證性地看待它。
四川農業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大學、也是國家雙一流學科高校,由教育部與四川省共建,是隸屬于四川省的以生物科技為特色、以農業科技為優勢的多學科大學。學校前身是四川大學的農學院,在歷史進程中逐漸進化為獨立的農業類大學。
一、院校在全國高校排名(2019年)
四川農業大學在全國高校排名120名,四川省內排名6名,在全國30余所農林院校排名前10;
四川農業大學2109年川內理科錄取分數需超過分數線42分,文科須超過分數線32分;
四川農業大學2018年川內理科錄取分數須超過分數線38分,文科須超過分數線25分。
總體來看,四川農業大學呈上升趨勢,在全國700余所高校排名靠前,具備較強的綜合實力與知名度;在四川省內招生分數一般,雖然也是國家重點院校,但距離頂尖院校或熱門學校都還有一定的差距,單純從分數而言,性價比較高。
二、學校的學科專業實力
中國的大學近二十年來不斷地改革調整,形成了依托自身核心優勢學科專業,綜合發展多科性的趨勢;
四川農業大學也因此覆蓋率了與農業無關的諸多學科,涵蓋農學、理學、工學、經濟學、管理學、醫學、文學、教育學、法學、藝術學10大學科門類。
學校農業科學、植物學與動物學進入ESI國際學科排名前1%。
國家特色專業:農學、動物科學、動物醫學、林學、園藝、農業資源與環境、茶學、草業科學、園林、農林經濟管理。
省級特色專業:植物保護、園林、農林經濟管理、食品科學與工程、土地資源管理、生物技術、森林資源保護與游憩、水產養殖學、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中草藥栽培與鑒定、農村區域發展、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農業水利工程。
從學科實力來看,四川農業大學實力不凡,對于很多喜歡農業行業或領域的考生來說,是不錯的選擇。
三、學校的軟硬件實力
從學校校園來看,四川農業大學有三個校區,占地總面積約4500畝,分別在雅安(本部)、成都與都江堰市。
雅安本部是老校區,占地面積較大,還有自己的農場,校園里有非常多的梧桐樹,景觀不錯,配套設施也較為齊全;
溫江校區是遷移至成都新建的,校園雖然不大,但設施較新,且熱門的專業大多位于此;
都江堰校區比較小,但是環境超級好。學校里有超大漂亮的“后花園”,銀杏滿地都是,成為校外取景的最佳地點。
從學校師資來看,學校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杰出高級專家2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
青年學者1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7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2人,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3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國家973計劃首席青年科學家1人,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15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01人,有著極強的師資力量與教學質量。
四、學校畢業生就業發展
2019 屆本科生畢業生9416 人,其中男女比例1:1.3,本科生總體就業率92.23%。
2019屆畢業生就業主要去向四川和重慶,其次是廣東、北京、浙江等省市。
2019屆本科生主要分布在建筑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制造業和教育等行業。
但要注意的是,近4年,農林牧漁就業比例持續降低,的確顯示出這個大行業的下降趨勢。
2019屆畢業生月均收入為5323元,收入水平符合畢業平均期望值。月工資在8000元及以上的畢業生占13.79%,月工資在6000元-8000元的畢業生占36.01%,月工資在4000元-6000元的畢業生占40.03%。有10.17%的畢業生月工資在4000元以下。
不可否認的事實,在農業已經不是熱門行業的前提下,近幾年農業大學的就業質量有所下滑;一來全國以農業為核心的企事業單位相對較少,二來全國農林類大學每年培養的人才也較多,會導致市場競爭越發激烈。
事實上很多人可能對農學并不是很了解,甚至開玩笑農學以后就是回家種田的。隨著國內綠色生態建設的觀念越來越強烈,很多地方都需要專業人才來進行園林園藝設計,城市里隨處可見的綠化也都需要農學專業的人來精心打理。加上環保理念貫穿了很多行業,曾經冷門的農學專業也開始回暖,只要你認真學習,總歸有好的出路。
希望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問題,可以關注我、聯系我,我會盡力幫助您!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