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lǐng)未來
南北朝由東晉十六國演變,北方十六國被北魏統(tǒng)一進入北朝;南方東晉被宋取代進入南朝
南朝 (420—589) 北朝(439—581)相互對立,南朝主要有:宋、齊、梁、陳,北朝有:北魏和后來由其分裂的東、西魏和東、西魏又分別演化的北齊和北周。最后隋取代了西魏,滅了北齊和陳,統(tǒng)一中國,南北朝結(jié)束。
他們不是接替關(guān)系,而是幾乎處于同一時代并立的,南方的幾個國家稱為南朝,北方的幾個國家稱為北朝。
1、五胡十六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該時期自304年至439年北魏拓跋燾(太武帝)滅北涼為止。這一期間,中國江南、荊湘地區(qū)有東晉控制,而北方和西南則先后建立了二十多個國家。其中的成漢、前趙、后趙、前涼、北涼、西涼、后涼、南涼、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個國家實力強勁,被統(tǒng)稱為十六國。
2、南北朝(420年—589年 )是南朝和北朝的合稱。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時期,上承東晉十六國下接隋朝,由420年劉裕代東晉建立劉宋始,至公元589年隋滅陳而終。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四朝;北朝(386年—581年)則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南北兩方雖各有朝代更迭,但長期維持對峙形勢,故稱為南北朝。
3、魏晉時期(220年—420年),指東漢瓦解后,三國到兩晉的時期,通常所說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公元220年到公元589年)這段歷史的前一階段。魏晉中“魏”指的是三國北方政權(quán)曹操,而“晉”指的是司馬氏建立的晉朝, 此時北方正是五胡十六國時期。
北齊是中國南北朝時的北方王朝之一,公元550年—577年。550年(庚午年五月戊午日),由文宣帝高洋取代東魏建立,國號齊,建元天保,建都鄴,史稱北齊。歷經(jīng)文宣帝高洋,廢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緯,幼主高恒六帝,577年被北周消滅,共享國二十八年。
北齊是一個地方性政權(quán),繼承了東魏所控制的地盤,占有今黃河下游流域的河北、河南、山東、山西以及蘇北、皖北的廣闊地區(qū)。同時與其并存的王朝有西魏、北周(取代西魏)、南朝梁、南朝陳等。
六國時期又稱兩宋時期是由唐朝末年連續(xù)并立的6個多民族政權(quán)組成。
包括遼(907-1125),北宋(960-1127),西夏(1038-1227)。
金(1115-1234),前元(1206-1271),南宋(1127-1279)。
在戰(zhàn)國時期,西周或者東周出現(xiàn)的諸侯國還有不少,其中最強大的有七個國家,分別為:秦、韓、趙、魏、楚、燕、齊。并稱為“戰(zhàn)國七雄”。六國論講的是除了秦國以外的六國,一般都是韓趙魏,楚燕齊。當然就沒有宋國和衛(wèi)國了。
長安市。長安是西安的古稱,是歷史上第一座被稱為“京”的都城,也是歷史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周文王時就定都于此,筑設(shè)豐京,武王即位后再建鎬京,合稱豐鎬,西安簡稱“鎬”(hào)即源于此。漢高祖五年(前202年)置長安縣,在渭河南岸、阿房宮北側(cè)、秦興樂宮的基礎(chǔ)上興建長樂宮,高祖七年(前200年)營建未央宮,同年國都由櫟陽遷移至此,因地處長安鄉(xiāng),故名長安城,取意“長治久安”。
長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國四大古都之首,是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化的杰出代表,隋唐時期世界最大的城市。長安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和隋唐大運河的起點,是迄今為止唯一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歷史名城的中國城市,與雅典、羅馬、開羅并稱世界四大文明古都。擁有著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200多年(不計陪都)的建都史,歷史上曾有周、秦、漢、隋、唐等在內(nèi)的13個朝代建都于此,唐朝鼎盛時期常住人口185萬。作為中國首都和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長達一千多年,被譽為天然歷史博物館,是國際著名旅游目的地城市。
長安文化影響極其深遠,由于建都長安的周、秦、漢、隋、唐是中國古代最為強盛和文明的黃金時代,因此在唐以后,雖然長安不再為國都,但“長安”一詞卻成為國都別稱。今天首都北京最重要也最知名的神州第一街——長安街,就是以古長安命名。
robots
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備案號:遼ICP備14006349號
網(wǎng)站介紹 商務合作 免責聲明 - html - txt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