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主旋律”這一音樂專業詞匯從1987年被引入電影領域,電影界就約定俗成地將體現中國社會主導意識形態,弘揚革命精神、愛國思想、價值觀和人性的電影定義為主旋律電影。
主旋律電影主要就是指由我國政府委托或指定特定制作單位創作拍攝的電影,內容多以展示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英雄人物及革命歷史題材為主。
您好:
首先放一個圖
很熟悉吧,這個叫做公映許可證,也就是我們俗說“龍標”,不過,是不是拿到了“龍標”,就可以在電影院上映了呢?一部電影從電影院上映需要哪些條件?下面我們來細說一下。
第一關: 申請《攝制電影許可證》
國產電影從開始制作到最終上映,而其中第一步就是電影的《攝制電影許可證》。只有拿到《攝制電影許可證》的影視公司,才有拍攝制作電影的資格,也被稱為“敲門磚”。
第二關: 申請拿“龍標”
片方將電影送到廣電總局,也就是現在的“國家電影局”。在30天內,國家電影局的工作人員們須審核完,然后給出具體修改意見。
如果影片通過,電影局就會發給送審方一份《影片審查決定書》和《電影片公映許可證》(也就是龍標)
第三關: 技術審查合格證
電影審查許可的標志除了片頭的“龍標“,還有片尾的技術審查合格證,一頭一尾將整個電影卡住,只有兩證齊全才能上映。
有了如上手續,更為細致的審查在技術審查中,確認電影在原則和大方向沒有錯誤后,即可上院線播放。
望采納,謝謝。
詹天佑。
影片以詹天佑的生命歷程為藍本,是一部充滿著愛國主義激情的主旋律影片,表現并弘揚了詹天佑身上有反映的熱愛祖國、科教興國、艱苦奮斗、自強自立的崇高思想。影片制作精良,氣勢恢弘、情節感人、人物形象鮮明,成功塑造出一位將科學精神與民族精神融于一身的愛國知識分子詹天佑的形象。該片問世幾經坎坷,早在1963年,北京電影制片廠導演凌子風就想拍《詹天佑》,并請孫道臨出演詹天佑,但未能如愿。
直到1999年12月,《詹天佑》劇本終于幾經修改終獲審查通過,以78歲高齡的孫道臨出任該片導演,這部凝結幾代中國電影人心血的力作,跨越38個春秋終于問世。
1896年的時候就有美國人拍了內容是中國文化的電影。 第一部中國電影的問世 早期在中國放映的電影都是由外國人拍攝的。1905年,由開設在北京的豐泰照相館拍攝的京劇片斷紀錄片《定軍山》,是由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電影。這一年也因此被公認為是中國電影的誕生日。
“曲高”和“和者眾”這之間的度非常難拿捏,這類體裁的影片內容要有深度,有內涵,看完后能引人深思,并且具有正能量。最難把握的是要在短短一兩個小時把故事深入淺出的講完。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