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2019年終于過去了。新的一年剛剛開啟,無論是租房還是買房的,剛交房的還是已經入駐幾年的朋友,都逃不過一件事——交新一年的物業費。少則幾毛一塊,多則五塊十塊,參差不齊的物業費背后,也代表了層次不齊的物業水平。沉浸在房地產行業多年,見過了無數
2019年終于過去了。
新的一年剛剛開啟,無論是租房還是買房的,剛交房的還是已經入駐幾年的朋友,都逃不過一件事 —— 交新一年的物業費。
少則幾毛一塊,多則五塊十塊,參差不齊的物業費背后,也代表了層次不齊的物業水平。
沉浸在房地產行業多年,見過了無數關于物業引起的各種問題和糾紛,甚至鬧到小區的滯漲和滯銷。
物業有多重要?絕大多數可能都沒領悟到。
一.你對物業了解多少?
在我們眼中,物業公司從概括的角度可以分為三種。但要聲明不是從類型分,而是從性質、經營方的角度而分,三類分別是:
自營物業、品牌物業、野雞物業。
第一類自營物業,市場占比最大。一般指的是開發商自己成立的物業公司,有可能不同名,但一定是自家兄弟。比如萬科的萬科物業、恒大的金碧物業、碧桂園、融創、華潤、保利等等都有同名的物業。包括地方稍微有些規模的體量的開發商,其實都有成立自己的物業公司,我們翻一翻,中國房地產企業100名,至少有90家都有自營的物業公司。這些物業雖然仍有好有差,但其實平均水平尚可。
第二類則是品牌物業,品牌物業既可以是獨立物業公司,也可以是開發商旗下既服務自己品牌小區,還能把自己的物業輸出到其他相對實力較弱較小的樓盤里,比如太平戴維斯、世邦魏理仕、長城物業、珠江物業這類的公司,以及萬科、綠城、龍湖、金地、金科、碧桂園、之類的品牌。這些物業相對優質,雖然可能沒了自己服務自家項目的補貼,但大多數還不會太差。
第三類野雞物業比較好理解。名不見經傳,物業公司資質低,收費卻和市場一樣價,為了只服務某一個小樓盤,專門成立的物業公司,經驗少管理水平差,處理問題不及時,有些連正經的資質都沒有,只有保安和保潔。更有甚者,干一段時間還會卷錢跑路。這類物業,卻是數量最龐大的一個部分,畢竟中國房地產這些年來,大開發商優質物業,放到整個市場房海里,只是很小的一個數字。
二.那物業是怎么構成并運作的呢?
一個完整的小區除了有數十個倒班的大門保衛以外,還需要配備巡邏保安。而保潔口的保潔崗位數量與保安崗相當。除此之外,還需要有負責檢修的工程部,負責接待對接業主的客服部,以及人事、行政、財務、出納等等多個部門,以及所謂的綜合管理部也就是管理整個物業公司的部門。
一家優秀的物業公司,不僅僅需要一個完整的人員結構,重要的是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優秀的領導進行管理,而大的物業公司多年、多個項目的經驗累積。才能高效的完成整個小區以及業主對于物業的需求。
但事實上來說,大多數物業其實都是賠錢的,大集團的自營物業多數有集團對項目的額外物業費補貼。而小的房企、小物業公司顯然沒有這個收入來源。
原本就經驗不足,效能低下,又沒有補貼來源,這也就是為什么,小的物業公司收了同樣的物業費,甚至黑掉了所有的廣告費,卻依然不能達到大公司物業同樣服務水平的原因。
三.你是富人思維還是窮人思維?
說到物業費,我想起來了一個前幾年的親身經歷。一家10多年樓齡的洋房小區,由于小區時間比較久遠,當初定下的物業費僅幾毛錢一平米 。偌大的小區,亭臺樓閣俱全,顯然維護成本很高,可能收到的物業費卻寥寥無幾,各種各樣的成本,隨著時間的推移都在迅速上漲,物業公司對外公布說要上調物業費,被業主嚴詞拒絕。
于是,那個小區的公共區域更新、修葺的頻率越來越低,到如今幾乎是一個停滯的狀態,物業除了打掃衛生,就是巡邏看門,其他什么都不管。
房價自然也沒有出意外,一個當初亭臺樓閣、鳥語花香的洋房小區,還沒有隔壁的剛需高層賣的上價格。
有個網上的段子,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說:
富人業主群不怎么說話,但有什么問題,有人出錢有人出力,有人法律援助。和睦,相敬如賓。
中產業主群十分活躍,聊的都是做什么生意,換什么車,又去哪投資了房,娃送到哪里留學,互相吹捧,其樂融融。
而窮人的業主群更活躍,每天都有領頭人,帶領大家抵制交物業費,除了家長里短,喝酒抽煙,剩下的便是請各位鄰居投票、拼夕夕上砍一刀。
說這個沒有黑誰的意思,其實在物業費這個事情上,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截然不同。
窮人的思維,無論多少都覺得物業費高。
面對自己剛買的房子:什么?物業費這么貴?怎么不去搶啊,隔壁樓盤才多少錢,大家圍權啊,找開發商要求降物業費啊。
而面對自己已經住進去的小區:什么?這么高的物業費,你就管這么點事兒。明年不交了,有本事去起訴我。什么?還想漲價?做夢吧。
而富人的思維,卻會覺得物業費不夠高。
特別是高凈值人群,在大城市住過后,在中高端物業小區住過后,深知物業的重要性。
面對自己剛買的房子:這個樓盤物業費收的不高啊,物業服務水平會不會打折、掉鏈子啊?
而面對已經住進去的小區:人工都在漲,但這物業費沒啥變化,要盯緊點物業,物業水平可敢下滑,不然就麻煩了,實在不行,漲點物業費也成。
窮人思維下的物業小區,物業收費越來越難,錢不到位,水平自然下降,一分價錢一分貨是亙古不變的道理。水平越差業主越不愿意交錢,來來往往,惡性循環。
相反,富人思維下的小區,雖有一小撮人拒交、欠繳物業費,但整體比較配合,定期漲價也比較順利。小區維護的好,業主也愿意交物業費,同樣來來往往,卻是正向循環。
看到這里,肯定很多人在罵我,你個開發商走狗,鼓吹漲物業費!
別急,請把后邊的也看完。
四.物業只差幾毛錢,房價卻差幾十萬
其實剛剛那個老洋房小區的案例已經夠明顯了,物業費難以為繼的小區顯然很難拿出足額的服務水平。
當小區維護不及時不到位,日積月累的口碑將如洪水猛獸一般,吞噬你本該上漲的房價。優質的業主紛紛搬離,圖便宜的客戶陸續進入,再次陷入下一輪惡性循環。
而相反,維護較好的小區,優質的物業小區,擁有富人思維主導的小區,由于維護及時得當,房價跑贏大盤,甚至逐步在同片區樓盤中拉開差價,成為首選樓盤。
要知道好的環境原業主本就不舍得搬走,本就少量的二手房掛牌,加上優質的口碑環境,讓大量的需求,不斷推著房價往上走。
畢竟二手房不像期房,講究的是眼見為實,直觀的感受,決定了購買者的心里。
物業好有多重要,這個事情肯定還有人質疑。是不是別的,比如位置、學校、商業、交通等等其他原因,是小區實際領銜漲價的原因。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一句話:物業一換,瞬間漲價幾十萬。
在其他任何都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物業一換,整個小區應聲上漲,則成了物業重要性的鐵證。
比如:
江蘇南京,升龍天匯,物業換成了綠城,沒幾個月,一平方漲了五千。
同樣南京,紫金華府,物業一換,業主在群里互相慶祝,大戶型上漲百萬。
浙江杭州,傾城之戀物業換成了萬科,一年不到,結合大行情,上漲竟然高達40%。
河南鄭州,一小開發商新小區,滯銷已久,引入萬科物業,剩余房源瞬間盤活。
……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每個城市都有很多的例子,在此就不一一舉例。
五.結
概括來說,拒交物業費是窮人思維,這個是不爭的事實。只會促使惡性循環,如果物業還沒有爛到一定程度,即使按時繳納物業費,以及配合早期較低的物業費順利漲價,才能保證小區維護的系統性完整性。
別因為省了那幾毛錢,丟了本該有的幾十萬,要知道那些是本該屬于你的錢。
至于物業實在是爛,成立業委會彈劾更換物業,才是上策。
物業一換,房價立刻上漲幾十萬,并不只是說說。
既不交物業費,又不推動物業變革更換,顯然那些財富只能與你終身無緣。
金夕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