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山東省臨沂市費縣翟家村附近的一家工廠外。一個接一個的村民正騎著三輪車趕來,而此時已經有許多人在排隊等候,他們每個人都帶著一個大桶。為了能夠排到前面這些人最早的凌晨四點就開始收拾東西往工廠趕,稍微晚一會可能就要等十個多小時才能輪到自己,這群人
山東省臨沂市費縣翟家村附近的一家工廠外。
一個接一個的村民正騎著三輪車趕來,
而此時已經有許多人在排隊等候,
他們每個人都帶著一個大桶。
為了能夠排到前面這些人最早的凌晨四點就開始收拾東西往工廠趕,
稍微晚一會可能就要等十個多小時才能輪到自己,
這群人爭先恐后竟是為了接工廠排出的廢液。
究竟是什么工廠能夠做到連排出來的廢液都要爭著搶著要呢?
說起工廠的老板張京寶,在當地可是一位傳奇人物,
從撿破爛逆襲當老板實現了人生的華麗轉身。
那么,張京寶究竟有什么能耐才會成功逆襲?
他這工廠里排出的廢液又是什么“寶貝”會引來爭搶?
出身貧寒拾荒為生
1975年,張京寶出生在山東費縣一個貧困農村家庭,
實際上連普通家庭都算不上,屬于那種今天不干活明天就沒飯吃的家庭。
張京寶的父親是一個老實本分的莊稼人,
活了大半輩子一直十分勤儉,
不論家里過得再難父親都始終以堅毅剛強的態度和精神去面對。
這一性格也對張京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不久后父親不堪重負倒下,
母親和弟弟又患病需要錢醫治,
一家五口人只有他是個健康人,
家庭的重擔落在了這個年僅十多歲的孩子身上。
1991年,年僅16歲的張京寶還尚未成年,
即使出去打工也不一定有人愿意要他,
更何況如果他走了家人就無法得到照顧,無奈之下他選擇了靠撿垃圾來養家。
張京寶心里清楚這是他必須要擔起來的責任。
可是這對于一個沒成年的孩子來說太過沉重,村里人見到他每天拎著個編織袋滿大街的撿垃圾后大街小巷里面就傳開了,許多村民在背地里說三道四。
要說張京寶全然不知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他每天四處奔走撿拾垃圾多多少少也聽到了一些人的議論。
雖然張京寶沒有抱怨命運的不公,也沒有抱怨自己出身不好沒有生在終點。
但那些閑言碎語卻給他的心里造成了沉重的負擔,久而久之他開始變得十分自卑。
當同齡的孩子已經情竇初開追逐愛情時,張京寶甚至連跟人說話交流都十分的排斥,碰到女生更是害羞的不敢吱聲。
除了自卑以外,張京寶考慮得也比較全面,以自己目前的條件,就算是有女孩愿意跟著自己,自己能夠忍心讓心愛的女孩跟著自己吃苦嗎?
所以說張京寶當時唯一的想法就是賺錢,爭取早日解決家里的困境,
他也確實肯動腦子悟性高,在撿垃圾的過程中真就發現了一點門道。
一般的紙箱子、破衣服啥的都賣不了多少錢,而一個酒瓶貴的能賣到4毛錢,
所以張京寶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撿酒瓶上面,漸漸地也摸索出了一些門道。
而酒廠一般會回收這些酒瓶清洗過后重新用來灌裝,
張京寶自從發現酒瓶賺錢后經常到酒廠賣酒瓶,一來二去也就熟絡起來。
這天,張京寶到酒廠賣完酒瓶后閑得沒事便進去參觀,
剛好看到一群洗酒瓶的女工正圍著一個大池子忙碌,一個女孩吸引了他的注意。
可是張京寶既自卑又不知道該怎么討人歡喜,就悶著聲拿起酒瓶跟著女工們一起洗酒瓶,通過聽她們聊天他得知那個女孩名叫康德云。
其實張京寶的小心思早就被女工們看穿,就連康德云本人也有所察覺,
接觸的次數多了以后張京寶開始主動套近乎幫她一起洗酒瓶。
沒過多久兩人就確定了戀愛關系,但是卻遭到了康德云家人的強烈反對,
張京寶家可以說是村子里最窮的一戶人家,作為父母肯定不希望養了那么些年的閨女往火坑里跳,說什么也不同意他們兩人再交往。
幾乎沒有人支持康德云跟張京寶在一起,更多的人則認為即使他們倆結婚了也過不了多久,
家里窮得叮當響,過不了多久康德云她自己就會后悔,
畢竟婚姻不是一時的激情而是平淡日子里的柴米油鹽,沒有錢拿什么來保障生活呢?
即便這份感情沒有獲得絕大多數人的祝福,但張京寶和康德云還是力排眾議跨入了婚姻的殿堂。
用張京寶的話來說康德云是自己成功路上必不可少的一個人,正是她的出現讓張京寶靠撿垃圾撿出了第一桶金。
第一桶金
在兩人最開始相識的那段時間性格是互補的。
康德云熱情爽朗性格外向,而張京寶不善表達只知道悶頭蠻干,相處得久了以后張京寶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逐漸變得陽光起來,渾身都充滿了活力。
自從兩人結婚后張京寶整個人都容光煥發,為了堵住眾人的嘴,讓別人看到自己可以給康德云幸福。
他開始一門心思地撲到賺錢上面,每天都琢磨賺錢的法子,希望可以給妻子和家人更好地生活。
張京寶想到最好的辦法就是繼續從酒瓶上面打開通往致富的道路。
之前只是知道酒瓶的回收價格高,但是這個價格又是浮動的。
銷量好的酒能收到的酒瓶更多,酒廠回收的數量和價格自然也更高,可是該怎么摸清楚這個規律呢?
張京寶開始在撿垃圾的同時調研各種品牌白酒的銷量,
在這個過程中他每天接觸的人形形色色,所收集的信息范圍也很廣,他得知了一個地方叫做糖酒會。
所謂糖酒會是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的簡稱,是中國糖酒業公司和集團主板的大型全國性商品交易會,更是有著中國食品行業“晴雨表”的著稱。
張京寶發現自己一直辛辛苦苦打聽的數據就來自于糖酒會,他抱著試一下的心態獨自一人去參加了糖酒會的活動。
再得知了接來下酒類商品中的銷量數據,提前知道哪個廠家用哪個酒瓶,將最賺錢的幾個品牌和商品作為主攻商品。
回到老家后張京寶找妻子康德云商量要招人開回收站,妻子二話不說就同意了他的想法,他孤注一擲招來了員工,將所有的身家都賭了上去。
最終的結果令張京寶十分的欣喜,眼見回收站的生意越做越好。
他又開始聯系各地的收酒瓶大戶,強強聯手互通有無,在極短的時間內就通過信息差的優勢賺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最多的時候張京寶一年回收酒瓶能賺上百萬,
一下子從“破爛大王”成為了當地小有名氣的“酒瓶大王”,而這也離不開康德云對她默默無聞的支持。
有了錢以后家里的生活條件也大幅改善,可是張京寶翻越了一座山后并不打算就此止步,
而是將目光望向一座更高的山,或許在致富賺錢的道路上就像學習一樣永無止境,他又開始學著釀造白酒。
雖說張京寶回收酒瓶是一把好手,可是說起釀酒可就是個門外漢了,
不過他始終懷著一顆學徒的心,哪里不懂就去學,沒有什么能夠阻擋他前進的步伐。
起初釀出的白酒營業額十分慘淡,經過了幾次工藝改進后確實有所增長,
可是市場份額早就被別的廠家和品牌占據,想要打開市場絕非易事。
張京寶當即招攬了一批銷售人才,并且親自帶隊鉆研銷售技巧,
從剛開始的幾十箱上百箱,只用了兩年時間就實現了質的飛躍,銷售額突破千萬大關。
他也成為了當地有名的大老板,更是勵志的代名詞。
從最初不被人看好,走到哪里都會被人說三道四,到創業成功后當地的人們經常拿他的經歷來教育孩子。
張京寶的人生經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照這樣發展下去要不了多久張京寶就能夠資產過億。
可就在公司的發展蒸蒸日上時,張京寶卻做出了一個令公司元老和員工們難以理解的決定,
他要重新創業,并且做好了十年不盈利的準備,張京寶的孤注一擲又會迎來怎樣的結果呢?
機遇與危機并存
酒廠的生意逐漸穩定后,張京寶開始將工作的重心從酒廠移到尋找新項目上,
他輾轉國內外的各大城市,只為了尋找一個令他滿意和傾注所有心血的項目和產品。
在張京寶看來做白酒到頭來也就只是個賣酒的,不可能做到一家獨大。
而他想要的是一個可以成就可持續發展的項目,成立自己的企業,并將其做成行業龍頭。
終于在2011年,張京寶被鮮腐竹這個產品和項目吸引了。
這正是他一直要找的具有開拓性的產品,而他選擇這個項目的原因其實還跟她的女兒有一定的關系。
2008年時,張京寶正在工作時突然得知7歲的女兒被送到了醫院,一開始只以為是普通的牙疼,結果經過專業的檢查后得出的結論卻是骨質疏松。
骨質疏松這種病一般以老年患者居多,而張京寶的女兒得上這種病是因為她很喜歡吃一種餅干,而這種餅干中有添加劑的成分,他得知后立刻就到餅干廠家討公道。
可是廠商給出的答復是“產品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添加劑以及添加的劑量均符合生產標準,無質量問題”。
為此張京寶還特地跑了一趟工商局,結果回答依舊如此,
他沒有辦法只好窩著一肚子火憋在心里,也是從這時起他就萌生了研發一款0添加產品的初心。
因此在看到鮮腐竹這個項目后他立刻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且當即就決定展開合作,回到老家后準備好了廠房并投資數百萬購買高端生產器械。
可是張京寶的這一決定卻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對,
唯獨妻子依舊選擇相信他支持他,在員工看來他是違背常理的,
甚至在同行看來他做這個決定就像是在發神經,為什么會這樣說呢?
首先先說一下腐竹是如何生產的,一個再普通不過的食材黃豆,
通過不同的技術和工藝就可以制成多種食品,其中就包括腐竹。
而制作腐竹首先要將豆漿加熱煮沸,經過保溫和放置后表面會形成一層薄膜,
將這層薄膜取出后掛起來,經過烘干后便做成了腐竹。
因為鮮腐竹不易保存所以會有烘干這道工序,平常大家買來的干腐竹要用涼水浸泡十個小時左右才能泡發,即使用溫水也要四個小時左右,不過這樣做的好處是保存時間更長。
張京寶要做的是鮮腐竹,也就是說制作出來的腐竹不進行烘干,
可是這樣一來貯存時間就會大大縮減,而且不易防腐,這是一個需要攻克的難關。
張京寶作為一個門外漢,從未接觸過腐竹生產領域,更不要說制作鮮腐竹,其難度可想而知。
有人可能會說當老板的有錢就夠了,他不懂自然有人懂。
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解決辦法,可現實卻是鮮腐竹本就是一項創新,
張京寶也開出重金想要尋找有能力的手藝人,可最終的結果依舊是一無所獲,
如此看來他的想法確實有些天方夜譚。
張京寶經歷了那么多的磨難,自然知道這條路有多艱險,
他可以把所有的身家都壓上,也可以接受十年內不盈利,只為能夠研發出鮮腐竹。
2014年,一樁特大制售有毒腐竹案浮出水面,一時間腐竹產品行業十分的不景氣,可是卻堅定了張京寶的決心,他決定迎難而上。
對于腐竹行業這起案件的起底是災難性的,但是在張京寶看來卻是一個彎道超車的好機會,
試想一下當人們想吃腐竹又怕買到毒腐竹時,
突然出現了一款鮮腐竹產品,必然會掀起一波熱潮。
可嚴峻的是張京寶沒有前人的經驗可以借鑒,更沒有同行。
畢竟沒有哪個工廠會做賠本買賣生產鮮腐竹,他只好斥巨資邀請外國科研組來廠里進行指導,
終于,0添加的天然鮮腐竹研發成功了!
張京寶將這款鮮腐竹產品取名“豆黃金”,寓意公司的產品在質量上可以像黃金一樣珍貴,
曾經質疑張京寶的人這下全都服氣了,可是當他們看到張京寶給出的定價時卻傻了眼。
背水一戰絕地反擊
當時普通干腐竹的市場價格為10塊錢左右一斤,而張京寶的鮮腐竹卻標出了天價,
107克就賣18塊錢,也就是說一斤大概要賣90塊錢!
面對懸殊近十倍的價格,人們真的會為了純天然無添加而購買鮮腐竹嗎?
其實張京寶的心里也沒有底。
事情的結果也不出所料,縱使鮮腐竹沒有任何添加劑,
可是也不會有人愿意多付出幾倍的價格去購買,賣不出去產品,成了張京寶再次要面臨的難題。
外面危機四伏,內部卻開始土崩瓦解。
跟著張京寶干了十幾年的銷售主管遞交辭呈離開了公司,
在他看來鮮腐竹以這樣的定價根本沒有活路,
要不了多久資金鏈就會斷,到時候只能是功虧一簣。
銷售主管離開后團隊里的人員接二連三的離職,對張京寶來說就像是馬上就要開戰,可回頭一看只有自己一個人孤軍奮戰,內憂外患壓得他難以喘息。
張京寶親自上陣進行推銷,每天提著鮮腐竹產品去跑市場,
不管別人怎么樣的態度,他都會留下一袋產品提供試吃,而他的努力終于在不久后迎來了回報。
這天,張京寶正在外面推銷時接到一個電話,對方是一家火鍋店的老板名叫賀愛玲,
前天他去火鍋店里推銷過產品,賀愛玲試吃以后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決定邀請他面談。
電話掛斷后張京寶興奮地手舞足蹈,所謂萬事開頭難,如今終于有人愿意給他一個機會,他無論如何也要牢牢地把握住。
當晚,張京寶帶上產品來到賀愛玲的火鍋店,賀愛玲的火鍋店剛開業時生意爆火,可是慢慢就變得不溫不火,
她反思了一下店里缺少一款爆品,必須要擁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帶來更多的回頭客。
張京寶跟賀愛玲見面后說要給她做個小試驗,他取出一塊鮮腐竹放入放入一杯沸水中,
片刻后原本透亮的清水竟然將鮮腐竹還原成了豆漿,
看到這一幕賀愛玲所有的疑慮都被打消,當場就簽下了50萬的訂單。
這件事情不止給張京寶帶來了動力,更給他帶來了啟發。
鮮腐竹配火鍋,這本身就是一條絕佳的搭配和銷售渠道,順著這個思路他當即決定帶上團隊到火鍋文化最火爆的川渝地區開拓市場。
臨出發前張京寶放出豪言,稱不拿下重慶市場就永遠不會回家,
可是真正開始做起來才發現有多艱難,一連幾周都沒有一家火鍋店愿意用他家的鮮腐竹。
跑的時間長了張京寶也發現了其中的門道,當地的火鍋店也像其他生意一樣會抱團發展,
比如各地的商會,重慶也有火鍋協會,他千方百計的打聽到了火鍋協會秘書長李乾慧的住址,直接帶上產品就登門拜訪。
作為協會秘書長李乾慧每天要處理的事務許多,想要見她要預約,而且還要等好幾天,張京寶的突然造訪也十分的冒昧。
張京寶見到李乾慧后直接開門見山地說道:“李會長,我知道您很忙,您先試吃我們公司的產品,如果可以我們繼續聊,覺得不行我立馬就走!”
看到張京寶對自己的產品如此有信心,李乾慧決定給他一次機會,不過想要通過她的法眼要通過三個難關。
首先就是看,張京寶的鮮腐竹比起泡發后的干腐竹顏色更正包裝干凈,沒有任何異議,
其次就是品嘗,李乾慧讓跟了自己四十多年的主廚親自品嘗,結果竟得到了主廚的夸贊,李乾慧也開始重新審視眼前這個真誠又自信的男人。
前兩關都還算容易通過,而最后一關李乾慧要親自到張京寶的工廠里參觀考察,
在她看來,不論產品賣相再好,味道再鮮美,如果生產過程中衛生問題得不到保障都會一票否決。
當李乾慧看到張京寶斥巨資打造的工廠和流水線后才真的完全信賴這款產品,
回到重慶后立刻就給幾千家火鍋店寫推薦信,
張京寶的鮮腐竹瞬間成為了當地爆款的新菜品,并且向全國各地的門店蔓延開來。
截止2018年時,張京寶的公司供貨門店數量突破10000家,
合作的火鍋品牌多達83個,銷售額也達到了驚人的1.6個億。
張京寶成功了,他不僅證明了自己,更成為了當地著名的企業家,
為附近的村民帶來了福利,制作鮮腐竹后的豆漿會被當做廢液排出,
而他跟附近村民達成了合作,以每斤3分錢的價格賣給村民,
村民們把接來的豆漿運到集市上售賣,從中也賺取了豐厚的利潤。
張京寶從一個撿破爛的少年,憑借著努力一步一步成為億萬富翁,這其中的心酸或許只有自己知道,而成功的道路上少不了妻子對他的陪伴、鼓勵和支持。
或許每個人都應該勇敢去嘗試,只有做了才能知道自己行不行,即使不行還有其他的路可以走,可如果連嘗試的勇氣都沒有,那從一開始就輸了!
丁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