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大家好,我是孝義事兒,點擊右上角“關注”,和你分享孝義事兒。孝義老照片機電設備公司外景孝義機電廠,曾經輝煌過。它坐落在孝義市最繁華的市中心。晉宏市場,是孝義機電廠的區域。華美新天地,所占地塊是原孝義機電廠的生產區。天榮購物中心,則也是200
大家好,我是孝義事兒,點擊右上角“關注”,和你分享孝義事兒。
孝義老照片機電設備公司外景
孝義機電廠,曾經輝煌過。
它坐落在孝義市最繁華的市中心。
晉宏市場,是孝義機電廠的區域。
華美新天地,所占地塊是原孝義機電廠的生產區。
天榮購物中心,則也是2000年后,在原孝義機電廠所占土地上蓋起來的。
孝義機電廠所在地,最早是派出所,隔壁是物資招待所。
而現在,華美東側,機電廠的宿舍保留至今。
一、孝義機電廠的位置
東至新樂巷中心線,
南至新義街中心線,
西至大眾路中心線,
北靠德尚國際小區(原市屬招待所)和原新城稅務所。
總占地面積36800多平方米。
而東邊生活區依然原樣保留至今。
二、孝義機電廠的歷史沿革
孝義機電廠屬孝義市二輕局,
即原先的孝義縣手工業局和更早些時候的孝義手工業聯社管轄。
也是孝義市24個集體所有制企業之一。
是二輕局規模較大的企業之一。
興盛時期有職工近300人。
2008年改制關門時,有職工170多人。
機電廠歷年的主要產品有農用鐵鍬、镢頭等農具、切草、磨面機、壓面機、鏈條泵、電動機、變壓器、平面磨床、礦燈充電架等。
對孝義市農業發展做出過較大貢獻。
孝義機電廠始建于1953年。
2008年改制,前后經歷約55年。
1953年,隨著國家合作化運動和公私合營政策落實,原先個體走村串戶的鐵匠、小爐匠、鐵皮匠、翻砂鑄爐等組織在一起,成立了鐵業社,翻砂社,農具社,分散在舊城北關、西關、梧桐、白壁關等村鎮。
這些小企業有明顯的合伙企業性質,入社時的個人攜帶入社的財產和資金都有明確的管理和處分辦法。
職工工資實行評分制,和農業社掙工分一樣,多勞多得,技術高的多得,投入資本多的多得。
社里的較大開支和發展計劃都要經社員大會討論通過。
那時的生產技術非常落后,甚至有人像轆轤攪水一樣用手攪動車床來代替車床動力,現在說起來成了天大的笑話。
當時鐵業社主任是史有華,副主任劉孝,機械社主任王建業,翻砂社主任畢力道。當時,全縣乃至全國都是農耕經濟。
這些合作社的主要產品以農具為主,沒有什么定型產品,經常沒活兒干,工資發不出來,甚至整車間職工到介西鐵路線上打短工掙工資(那時正值修建介西鐵路)。
1960年左右三縣(介休、孝義、靈石)合并時,機械社,翻砂社,曾合并過介休,后又恢復回孝義原社。
1965年,機械社,鐵業社在孝義新城選址建廠。
雖是各選各址,卻緊緊相鄰。
同是一排,房子坐北朝南,前面也不一線,相差四五十公分。
孝義機械社在建廠過程中完成了幾家小廠子的合并。
孝義機電廠的前身是孝義機械社。
是1966年由孝義機械社,鐵業社,翻砂社,白壁關農具社,梧桐農具社,孝義機電社等六家合作社合并成立的。
廠長王建業,副廠長袁世忠,書記王文奎。
有機工、鍛工、鑄工、木工、機電、修理、鐵皮等車間,主要產品是鏈條水泵,壓面機,切草機,這段時期受政治形勢沖擊,生產只能是維持生計。
三、峰回路轉,走向輝煌
1970年,孝義機電廠試制JO2電動機和JW變壓器,并成功定型。
從此開始了發展最快,最輝煌的時期。
直至1978年,經濟指標逐月攀升。
這兩種產品的生產直接納入了國家計劃!
每年由省機械局正式發文下達生產指標任務,并分配與任務相匹配的產品原料,如硅鋼片、鋼材、標準件等。
那時候,社會物資相當匱乏,重要的生產物資,均按各級計劃委員會的指標配給。
鋼材、木材、水泥等重要物資,都要由各級計劃委員會統一分配,能得到這些物資的分配指標是很難的。
上世紀七十年代,連年干旱,電動機和變壓器成了抗旱物資,直接由計委調配出廠。
領導們想走后門出售電動機、變壓器也不能擠占計劃內的指標,只能從計劃外多生產的產品中賣出。
孝義機電廠一時名聲大噪,高峰時每月生產電動機300臺,每月生產變壓器50臺。
經過定型產品的磨練,極大提高了崗位工人的技術水平,鍛煉了一支技術過硬的職工隊伍。
他們現在散布在孝義工礦企業的各個崗位上。
發揚職工愛崗敬業、精益求精的優良作風,成為孝義人可以信賴的工人師傅,默默為社會做出自己一點貢獻。
四、急轉直下,集思求變
1979年國家取消了高能耗機電產品。
以前生產的電動機、變壓器,均為高能耗產品,被要求立即停止生產。
變臺上在用的舊系列變壓器,損壞下架維修后,不準再上架使用。
機電廠原來的生產工藝、工裝設備必須進行升級改造,嚴重地降低了企業的生產能力。
由于缺資金缺技術,改造工作一再受挫,全廠經濟一蹶不振。
只有鑄造車間還有點零星活計。
1980年全廠生產總值只有三十萬元左右。
二輕局和廠領導四處找尋出路,試著做微型電機,做洗衣機,做電烤箱,做鈣塑料家具都沒有成功。
最后找到三種鑄造產品,維持了一段時間。
一、給上海有線電廠和無錫舒樂吊扇廠做吊扇蓋兒鑄件。
上下蓋兒一套七公斤左右,需求量很大,每年成萬套,后因對方加工成品率太低,生意不好做,于是自己組裝了四臺液壓靠模車床,本廠自己加工,生意有所起色。后因上海有線電廠、無錫舒樂吊扇廠倒閉而停產。
機電廠的許多專用設備、工裝夾具都成了廢品,損失很大,虧損了不少。
二、給福州閥門廠鑄造閥門毛坯。
福州閥門廠是福州市省管企業,經營得很正規,雙方合作非常順利,生意發展很快。
高峰時,機電廠一年供出過187.9噸鑄件。
這一生意連續干了20余年,從80年代初干到90年代末。
后因對方遷廠改制而告終。
最后,對方拖欠我方26余萬,經法院處理,只拿回三萬元,其余無法追回。
三、給常州武進柴油機廠生產飛輪毛胚。
每只35公斤,每年兩到三萬只。
缺點是貨量大利潤小,經營不好就虧損,貨款回籠時間太長,加上生產投入的貸款利息,兩邊擠壓很難有利潤。
不管怎樣,工人們總算有班上,有活兒干。
這樣急急忙忙維持了十五六個年頭。
2000年,武進柴油機廠倒閉,通知我們趕到常州武進柴油機廠。
好家伙,從未見過如此陣仗,武進市人大、市法院、市工業局等工作組進駐該廠,原武進柴油機廠的人只有作證的份兒。
證明債權債務人的債務債權是否真實,其余交由清算組辦理。
當時武進柴油機廠欠我廠十來萬,拿回五萬元現金,其余用返修的柴油機頂完了事。
從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的20年間,機電廠經營的這三種產品都是虧損的。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資金周轉率太長,一年也轉不了兩圈,加之沒有自有資金,全是貸款,每月利息幾萬元,光是利息就達到或超過了全廠職工工資。
其次,沒有規?;a。
產量上不去,成本降不下來, 當時的廠領導也想到了把生產規模擴大,甚至花100多萬元建造了一條鑄造生產流水線。
既擴大了生產規模,又提高了產品質量。后因混砂,清砂等配套設備沒有解決好,一個環節解決不好,全線癱瘓,前后運行了不到半年時間,這一頗有希望的工程也破滅了。
最后,體制性虧損。
工廠生產經營,當然應以追求盈利為目的,但這在當時根本做不到。
其一,工廠沒有定型產品,企業沒有生產銷售活動,讓工人上班沒活干,放假或者辭退職工,是萬萬不行的,工人的生活沒法維持,退休工人的工資沒有著落。
其二,每年每月上級都要布置生產計劃,利潤等指標,完不成任務,交不了差。所以只能硬著頭皮,生產-經營-虧損-生產下去。
其三,機電廠是真正意義的集體所有制企業,發現經營不下去,就會立即停產,另找出路,再經營不下去也可散伙,用現在的說法就是破產。
事實上,2008年的改制就是破產改制,只是推遲了28年。
五、新時代英雄落幕
2008年的政策能破產改制,1980年就不能改制。
經營理念是一樣的,結果也是相同的,但時代不同了,大政方針不同了,只有實事求是,社會才能進步。
2000年后,機電廠再沒有一定規模的生產活動,車間關門,工人放假,只留部分行政人員管理現有的房產和設備。
此時每年收的晉宏市場和沿街商鋪的房租約60萬元,就可以繳納全廠職工的養老保險,并解決行政人員工資和全廠職工的困難補助和福利。
可惜破敗的廠容廠貌,太影響孝義市的市容了,使得市領導,下決心于2008年進行了破產改制。
全體職工簽離職協議書,領取每年516元的一次性破產補助。
年齡達到退休的可以退休,年齡不達退休的職工,每人再發三個月的失業保險金。
廠里原有的設備、零配件和產成品、半成品上網賣給太原的老板。
2000年,孝義機電公司新一屆董事會改選,公司主業發展停滯。
在機電設備公司所占土地上,開始了拆除改建工作,一座地上六層地下一層的大樓建了起來。
初期大樓名為『機電綜合大樓』,后改名為『天榮購物中心』
天榮購物中心位于孝義市新義中街,人流如織、商賈云集。
現在是孝義最大最繁華的商場之一,領銜孝義商場龍頭十幾年。
入駐其中了包括波斯登、開開這樣的國內一線品牌,其所售商品在當地屬中上檔。
這些陳年舊事轉眼已過去12年了,正在從孝義人的記憶中漸漸散去。
對于原機電廠的職工和退休職工來說,仍會念念不忘。
不忘灑滿汗水的青春歲月;
不忘曾熱愛的工作崗位;
不忘共同戰斗的同志和領導;
不忘那革命年代里勞動、學習、開會、大批判;
不忘那逝去的歡樂和苦惱。
一切終將過去,成為歷史,歷史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工友們仍需繼續努力,繼續各自的生存之路,爭取更美好的幸福生活。
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