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化肥漲價,遭農民質疑隨著小麥收獲的逐漸推進,忙碌的夏種即將啟動,夏種所需化肥也陸續進入銷售旺季,近日,筆者在基層農資銷售店了解到,受糧價上漲影響,漲價后的化肥,大家雖有排斥,但并未受到購買積極性,甚至有農戶表示,種植成本上升,要依靠產量來彌
化肥漲價,遭農民質疑
隨著小麥收獲的逐漸推進,忙碌的夏種即將啟動,夏種所需化肥也陸續進入銷售旺季,近日,筆者在基層農資銷售店了解到,受糧價上漲影響,漲價后的化肥,大家雖有排斥,但并未受到購買積極性,甚至有農戶表示,種植成本上升,要依靠產量來彌補,只要糧價堅挺,化肥漲價也就不用過于糾結。
不過,也有農戶表達了內心的疑惑,他認為,化肥市場漲聲一片,但在各個基層農資店內,化肥備貨都十分充足,從2021年漲價至今,化肥價格一路節節攀升,但奇怪的是,市場供應卻非常充足,難道不是只有在供應不足的前提下才能導致漲價嗎?
對此,化肥零售商同樣表達了不解,他表示,化肥漲價縱然有國際因素影響,國內肥企在產品出貨方面,一直釋放供貨緊張信息,甚至還階段性暫停接單,給各級經銷商造成一定心理壓力,加上持續漲價的化肥大環境,當肥企每發布一次漲價信息,經銷商都趕在漲價之前訂購一批化肥。
既然化肥生產緊張,為啥市場供應不緊張?往年一級經銷商給二級經銷商壓貨的現象依然存在,只不過今年變了一種方式,即“趕緊訂貨吧,不訂貨又要漲價啦!”
與此同時,據上市化肥企業財務報表顯示,從去年開始,上市化肥企業凈利潤就開始暴增,據財經日報報道,2022年第一季度肥企凈利潤依然喜人,如鹽湖股份同比增長340.9%、云天化同比增長186.2%、興發集團同比增長384.1%、湖北宜化同比增長200.7%……
化肥企業大賺,是原材料緊缺,還是有意制造緊張供求氣氛呢?
在當前農資市場上,玉米肥零售價格為140-150元/袋(80斤裝,含量為28-6-6、30-5-5)和去年同期相比,每袋上漲20-40元不等。
玉米肥銷售還未真正啟動,小麥肥又開啟了訂貨模式,當前45%含量小麥肥批發商報價均超過了4000元/噸(主流品牌),也就是說,在化肥價格沒有太大變化的前提下,今年秋種化肥價格基本呼之欲出,45%含量小麥肥每袋零售價預計在170-180元之間,和去年同期相比,漲幅高達30%以上。
對于當前化肥供應及漲價現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認為,從國際化肥大環境來看,我國的化肥雖然持續漲價,但依然處于比較低的價位,以尿素為例,印度近期招標到岸價折合人民幣為4750元/噸左右,比國內尿素價格每噸高出1000元以上,對化肥企業來說,出口就意味著高利潤,所以,化肥出口是造成企業利潤上漲的主要原因,但同時也是造成國內化肥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
在全球化肥供應緊張的大環境下,我國化肥即便價格上漲,但仍具有極大誘惑力,當然,化肥大量出口,勢必會影響國內肥料市場的供給,不過,在國家“保供穩價”的方針下,化肥企業承擔了少掙錢的壓力,在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的前提下,再適度增加出口數額。
該業內人士同時也透露,出現利潤暴增的化肥企業,基本上都是資源型企業,即自家擁有礦產資源或中間體的企業,對于營銷型企業或一些沒有礦產資源的中小型化肥企業,日子就沒那么好過了,提前儲備有充足原材料,就能贏得市場,否則,所有的企業經營,也僅保證不讓自己在漲價潮中遭到淘汰罷了。
總體而言,化肥漲價與國際環境有關、和原材料緊缺有關、和龐大的需求量有關,只要這三種因素得不到改善,化肥價格高位運行就要無限延續,在供求兩旺的前提下,化肥漲價既有市場因素,也不排除人為地推波助瀾,只是人為因素所占比例較小罷了。
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