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黃魚有大小黃魚之分,和帶魚一起,被稱為我國三大海產。野生大黃魚由于越來越罕見,價格最近幾年炒作的非常高,早已背離了食品的屬性,幾萬塊幾十萬一條,普通百姓根本都吃不起!?題目中所說的黃魚,是金條的舊稱,現在不怎么值錢,并沒有違背它貴金屬的屬性
黃魚有大小黃魚之分,和帶魚一起,被稱為我國三大海產。野生大黃魚由于越來越罕見,價格最近幾年炒作的非常高,早已背離了食品的屬性,幾萬塊幾十萬一條,普通百姓根本都吃不起!
?
題目中所說的黃魚,是金條的舊稱,現在不怎么值錢,并沒有違背它貴金屬的屬性,要知道,盛世收藏、亂世黃金,只有在亂世時節,大家對鈔票沒信任感,這才會儲備黃金這種硬通貨,文物古玩反倒不值錢。如今這盛世如你所見,文物古玩倒翻了身,不斷創出天價,而金條的收藏,卻是不溫不火。民國傳下來的金條“黃魚”,除了本身具備貴金屬保值屬性,還稍微沾點文物屬性,所以現在的價格要稍微在貴金屬價格上有所溢出。
?抗戰后期,國民政府為了抑制通貨膨脹,開始推行黃金儲蓄存款,抗戰結束后,國府命令中央造幣廠生產金條,以備民間的黃金兌現需求。金條的原材料主要來自于美國進口的大金磚,切割之后,再制作成各種規格的小金條。
當時的金條規格有十幾種之多,從兩錢、四錢、一兩、二兩一直到十兩,流通最多的是一兩、五兩和十兩。
國府時期的兩是舊制,一斤等于十六兩,折算一下,可以得出,一兩的金條等于31.25克,這種金條被稱為小黃魚。
五兩等于156.25克,十兩等于312.5克,這兩種都被稱為大黃魚。由于取材一致,它們與小黃魚一樣,成色都是991。
為什么把金條稱為黃魚,民間有個段子,與戴笠有關,說有一個想給戴笠送禮的同鄉,送金條不僅被戴笠拒收,還被戴笠罵了一頓,說他罔顧國計民生,道德不行,這位同鄉無奈之下,只好多方打聽戴笠喜好,后來得知戴笠所愛者,不是“大黃魚”,乃是真正的野生大黃魚。等到戴笠同鄉買來大黃魚孝敬戴笠一番后,果然得償所愿。
在金條黃魚流行之際,一條小黃魚的價值大約相當于30塊銀元,建國之前只要一二百銀元,就能夠在北京南城買一座小院子,一根五兩的大黃魚,就可以實現在北京買房置業的這個小目標。
由于我國民間一貫有制作金首飾的習慣,市面上的這些金條在建國后又被銀行收回熔鑄,導致黃魚在大陸地區存世很少,即便如此,它們的價格也遠不能讓持有者驚喜。
按現在的價格計算,每克黃金350元左右,每條小黃魚黃金價格不到11000元,幾年前的一次拍賣會上,一條小黃魚估價一萬四,最終拍出了近一萬六人民幣的成交價,其文物價值幾十年才上漲50%,溢價很有限, 不足以體現出文物價值。
那位說了,能把一根大黃魚藏七八十年到現在,這七八萬剛好購買一平米房子,早知道當年買套小院子該多好!說這話的還是不了解當年的形勢,黃魚好藏,房子在運動中卻無處可躲。
高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