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因為家里的魔芋滯銷,三個95后年輕人一拍即合,紛紛從外地趕回云南老家,決定要為家鄉做點什么。他們僅憑一條視頻,就賣出去了12噸魔芋。還用非常奇特的方式帶領大家一起種魔芋,不僅解決了種植難題,還能使每畝增收15%。并且還將魔芋多元化開發,帶動
因為家里的魔芋滯銷,三個95后年輕人一拍即合,紛紛從外地趕回云南老家,決定要為家鄉做點什么。他們僅憑一條視頻,就賣出去了12噸魔芋。還用非常奇特的方式帶領大家一起種魔芋,不僅解決了種植難題,還能使每畝增收15%。
并且還將魔芋多元化開發,帶動了當地整個魔芋的產業鏈,實現年銷售400多萬元。他們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家鄉魔芋滯銷,三人共同返鄉創業
2020年初,云南一個種植魔芋的鄉鎮里,出現了嚴重滯銷的情況,面對低迷的市場行情,很多人一時間都不知道該怎么辦,有些人甚至只能以極低的價格售賣了家里堆積如山的魔芋,辛辛苦苦忙了一年,結果卻沒賣出好價錢。
馬上就要大學畢業的尹娜,得知了家里的情況便決定,等畢業了,一定要回去幫助大家把魔芋賣出去。
6月份,尹娜終于畢業走出了校園,她急忙趕回來,準備在家鄉大干一場。但是,回來后她才發現,光靠自己一個人單打獨斗是不行的,必須得找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干才行。
于是,她聯系了同鎮的另外兩個小伙伴,他們兩個人的家里,也同樣種了很多魔芋。就這樣,三個95后的年輕人一拍即合,決定要在家鄉大展身手。
線上獲得銷路,賣光家里12噸魔芋
尹娜平時愛拍一些小視頻,她想,如果把家鄉的魔芋走線上,會不會好一些呢。然后她就把家鄉魔芋豐收的景象拍了下來,發到了網上。讓她沒想到的是,這一條視頻,一天的時間就給她漲了兩三萬的粉絲,很多人都來向她咨詢購買魔芋。
在接下來的幾天里,不僅家里堆積的十二噸魔芋全部通過線上賣出,還幫其他農戶賣出了不少。這下,讓他們三個對于回鄉創業更有信心了。
魔芋銷路打通了,那么他們更要大面積種植魔芋了。商量之下,三人籌得十六萬元,承包了200畝地來種魔芋。
種植創新,高標準、嚴要求
年輕人種植魔芋,更傾向于科學。為了能種出更優質的魔芋,他們從選種階段,就有了更高的要求。
種子第一要求沒有芽,第二要求外觀完后無擦傷的。播種也必須是高壟深溝,而且根據壟寬,選擇種下去的顆數,肥料也使用的是有機肥。總之就是每個環節都是高標準,嚴要求。
魔芋一般在4月份種,來年9月份收獲,要經過一年多的生長。大山里氣溫潮濕,使得地里雜草瘋長。平常家里都是采用打藥除草,但尹娜他們卻不想在地里噴上農藥,人工除草又大大增加了成本,那該怎么辦呢?
于是經過外出求教,尹娜終于有了好辦法。也就是這個辦法,讓他們背負了人們的各種嘲諷,但是又在幾個月后,人們卻又紛紛效仿。
科學除草,新方法,高增收
尹娜發出公告,要大量收購松樹的葉子,也就是松針,她要在魔芋地里鋪上松針,一噸松針的收購價是400元,一畝地就要鋪1噸的松針,200畝地,也就是8萬塊錢。
本來打藥就能解決的事,非要多花費8萬元的成本,這不免引起了人們的閑言碎語,每一句話都像刀子一樣刺痛著三個創業者的心。但是他們沒有畏懼、沒有害怕,因為他們相信時間會給出答案。
果然,鋪完松針的魔芋地,再也沒有長出過雜草,不僅如此,魔芋的個頭也明顯增大了,每畝地還能增產15%。這下,可把其他農戶們羨慕壞了,紛紛來學習這種新奇的種植方式,而三個年輕人也毫無保留地向大家分享了鋪松針的辦法。
為什么在魔芋地里鋪松針不僅能防止長草,還能增產呢?
原來,當地里鋪滿松針時,既能保持土壤中的水份,還能抑制雜草的生長。而且當雜草死亡腐爛后,還能增加土壤的有機質,讓土壤更加肥沃。
多元化開發,帶動當地魔芋產業鏈
其實魔芋不僅僅可以吃,還可以用來做加工,而吃只是魔芋的冰山一角 。
他們將魔芋切片進行烘烤,然后做成魔芋干和魔芋粉,魔芋干最高還賣出過60元一斤的高價。
因為魔芋里面含有水凝膠,所以,還是膠水、工業涂料等產品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之一、他們也與多家工業涂料生產廠家達成合作,把那些干癟的、碎的、有擦傷的魔芋做成工業用品。
2021年,他們的魔芋加工量達到了2000多噸,年銷售額達到了400多萬,帶動了當地50多農戶共同增收,也帶動了當地的魔芋生產產業鏈,為鄉鎮經濟發展做了一定的貢獻。
財富小結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幾乎可用于全部行業。固步自封只能平平無奇,打破常規才能力求創新。年輕人發展農業,其實更能為農村事業提升活力、注入靈魂,那種跳動的思維能力,是農業項目突破創新最有效的方法。
丁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