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粵東有一座有著2200余年歷史的千年古邑它被龍江、練江和榕江三大水系環繞狀如一朵水上蓮花古榕,流水,舊城樓見證著這里的時光變遷和這里的文化底蘊她就是揭陽一個古老又年輕的地方“水上蓮花”丨新華網藍遠峰攝01千年古邑揭陽因位于揭嶺之陽而得名是
在粵東
有一座有著2200余年歷史的
千年古邑
它被龍江、練江和榕江三大水系環繞
狀如一朵水上蓮花
古榕,流水,舊城樓
見證著這里的時光變遷
和這里的文化底蘊
她就是揭陽
一個古老又年輕的地方
“水上蓮花”丨新華網 藍遠峰 攝
01 千年古邑
揭陽
因位于揭嶺之陽而得名
是廣東最古老的縣份之一
它的歷史淵源可追溯到秦朝年間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設揭陽縣
自此,潮汕地區始有正式行政建制
歷史的印記
烙在這座城市的每一個地方
明清期間,城樓為擊柝施更的場所丨揭陽日報
進賢門
建于明天啟元年
因通抵揭陽學宮
取增進賢士之意
這是國內罕見的一座
由城門、城樓、亭臺三合一
組成的單體建筑
如今
閱盡四百年城事的它
安然佇立在古樸與繁華的交界處
思賢若渴、見賢思齊
這份建造之時被寄予美好的祈盼
相承百年,亦不曾改變
從城門往西走
是揭陽學宮
紅瓦綠檐,高脊巍峨
飛桷凌空,畫棟雕梁
這是熱鬧的老城區里醒目而獨特的存在
揭陽學宮鳥瞰丨揭陽日報 鄭楚藩 攝
它是古時揭陽的最高學府
始建于南宋紹興十年
是嶺南地區規模最大、配套建筑最完善
保存最完整的同類歷史建筑組群
有“粵東古建筑明珠”美譽
它見證了揭陽教育的發展
是許多“老榕城人”念念不忘的讀書地
父母帶著孩子來學宮游玩
希望孩子學習先賢刻苦學習的精神
這大概是屬于揭陽人的傳承
學宮文化廣場丨揭陽日報 阿龍 攝
96年前
就在這里
揭陽的第一面黨旗升起
它宣示著革命的火種
從此在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里落地生根
最終燃起無可阻擋的燎原大火
揭陽學宮大成殿丨揭陽日報
1925年
國民政府東征軍第一、二次東征進入揭陽
周恩來在此辦公
1927年
南昌起義部隊入揭陽時
周恩來、賀龍、葉挺等指揮部領導人
也曾在此召開軍事會議
周恩來在學宮辦公、休息處丨揭陽日報 吳雁云 攝
揭陽學宮中周恩來塑像丨揭陽日報
大成殿前石柱留有侵華日軍彈片擦過的痕跡丨揭陽日報 吳雁云 攝
這片土地上
有大革命時期古大存、曾廣等
老一輩革命家及潮隊
開展革命活動的印記
粗坑村于2006年被省旅游局評為“廣東最美麗鄉村”
有以“一切為了抗日,一切為了救國”為宗旨的
革命大熔爐——南僑中學
這是一所抗日革命學校
自1938年創辦
在短短的2年時間里
為抗日革命培養了約2000名干部
建立了農村抗日革命基地
推動了全地區抗戰教育的蓬勃發展
后來不少師生奔赴抗日前線
為抗戰勝利作出巨大貢獻
石牛埔南僑中學舊址,后面為新建教學樓丨揭陽新聞網
榕城的水
養育著大膽又充滿韌性柔情的揭陽人
草色蔓延的城墻石磚
訴說著一代又一代揭陽人奮勇斗爭的故事
因為他們
古城的發展走上了新的軌道
古城居民過上了今天幸福富足的生活
02 快步向前
若以進賢門為界
從城門往西走
是學宮,是古樸的騎樓
是滿載記憶和故事的街巷里弄
是這座千年古城的歷史文脈
而向東行
是車水馬龍的進賢門大道
是高樓林立,是商貿繁華
是年輕、活力、快步向前的揭陽
機場、高鐵、高速、國省道
國家一類口岸——揭陽港神泉港區
展現了揭陽人連接世界的氣魄
建市以來
揭陽的高速公路發展迅猛
從無到有、從疏到密
“十三五”期間
揭陽市轄區內的潮惠高速、揭惠高速、
汕湛高速、潮汕環線全線建成通車
揭惠高速丨 南方+ 鄭楚藩 攝
目前
揭陽市境內共建成8條高速公路
通車總里程達到390.392公里
居粵東首位
形成了“四橫三縱”的高速公路網
揭普惠高速與甬莞高速交會點揭陽西立交 丨南方+ 鄭楚藩 攝
揭陽潮汕國際機場丨揭陽日報
在織密高速公路網的同時
揭陽也著力打造立體交通新格局
如今
一座粵東空鐵港綜合樞紐大都市
已經初現崢嶸
蓬勃發展的商貿物流
展現了揭陽人通達八方的眼界
“亞洲玉都”馳名中外
普寧國際服裝市場琳瑯滿目
普寧中藥材市場藥香撲鼻
“中國淘寶村”軍埔村靠網線孕育出新經濟
惠來風電場、火電廠
中海油粵東項目、揭陽產業園
……
一個個大項目爭相落地
普寧國際服裝城丨南方都市報
惠來風電場丨揭陽日報
中石油大南海煉化項目丨揭陽日報
中石油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產品碼頭丨揭陽日報
中海油粵東LNG項目丨揭陽日報
揭陽港分為榕江和惠來沿海兩個港區丨揭陽日報
而這些
都是揭陽面向現代化發展的勇敢一步
快步向前的同時
不忘的是用心守護文化藝術傳承
氣勢磅礴的青獅表演
激情奔放的英歌舞
獨具特色的潮劇
精致的金漆木雕
色彩斑斕的嵌瓷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揭陽青獅丨人民日報
普寧英歌,聞名遐邇丨揭陽日報
英歌隊老師傅正在給演員化妝丨今日棉湖
嵌瓷丨和暢惠來
金漆木雕丨南方+客戶端
揭陽市國家級非遺項目——木雕丨廣東創業
民間藝術綺麗多姿
傳統精髓煥發光彩
古老的手藝延續著傳統的根基
在今天
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產業
03 有閑來食茶
食未?
有閑來食茶
今日天時賣莫
這是揭陽人的寒暄“三件套”
揭陽人的一天
從早晨的一碗揭陽粿汁開始
香馥的稻米香味
是早起的最好“儀式”
揭陽粿汁丨食遍揭陽
腐乳粿條丨食遍揭陽
午飯時間
在嘎吱聲響的風扇下
他們搖著蒲扇,招呼友人
拿起剛燙好的茶杯
慢慢品飲著剛沏好的工夫茶
廚房里傳來的陣陣菜香
剁刀聲響
炒鍋的翻炒聲響
一盤盤海鮮小炒被擺上桌子
美食云集丨食遍揭陽
海鮮粥丨食遍揭陽
瀨尿蝦丨食遍揭陽
蒸扇貝丨食遍揭陽
蟹黃面丨食遍揭陽
鹵蟟蛁丨食遍揭陽
血蚶丨食遍揭陽
揭陽青蟹,肉質鮮美無腥,膏肥而不膩丨食在揭陽
蠔烙丨食遍揭陽
除此之外
揭陽的小吃種類繁多
料足的同時,鄉土人情風味濃
比如各種形態各種餡的粿
鼠曲粿丨汕頭味道
樸籽粿丨汕頭味道
還有普寧豆干,綠豆餅等
讓人應接不暇
普寧豆干丨食遍揭陽
綠豆餅丨食遍揭陽
油餅丨食遍揭陽
鴨母捻丨食遍揭陽
風味中
是鄉愁
是家的味道
是揭陽人柴米油鹽醬醋茶的
生活美學
04 風流人物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2200多年的歷史文化積淀
揭陽人才薈萃、賢達眾多
黃旭華
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
隱姓埋名三十載為國鑄重器
開拓了中國核潛艇的研制領域
主持完成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和導彈核潛艇研制
為中國核潛艇事業的發展作出了杰出貢獻
蔡翹
我國生理學奠基人
航空、航天和航海醫學創始人
他第一個發現視覺與眼球運動功能的中樞部位
國際學術界將這塊大腦區域
命名為“蔡氏區”
孫淑偉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上
16歲的他以完美的動作
將男子金牌攬入懷中
成為我國首個男子跳水奧運會冠軍
還有更多的人
奮斗在各個崗位上
在這座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發光發熱
勸導交通、指路答疑的志愿者丨揭東區廣播電視臺
新冠疫苗接種點的志愿者丨 揭東區廣播電視臺
臻于至善,萬物生長
在這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里
揭陽人正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
擘畫未來
News
來源 | 廣東共青團
編輯 | 朱丹
校對 | 黃買冰
張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