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來源:互聯網農夫的野望青蛙別稱蛙、蛤蟆等,屬于脊索動物門兩棲綱無尾目蛙科的兩棲類動物,全球有6000多種,以昆蟲和其他無脊椎動物為主食,必須棲息於水邊,中國的有130種左右,幾乎都是消滅森林和農田害蟲的能手,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青蛙種類圖
來源:互聯網 農夫的野望
青蛙別稱蛙、蛤蟆等,屬于脊索動物門兩棲綱無尾目蛙科的兩棲類動物,全球有6000多種,以昆蟲和其他無脊椎動物為主食,必須棲息於水邊,中國的有130種左右,幾乎都是消滅森林和農田害蟲的能手,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青蛙種類圖片大全吧!
黑斑蛙
黑斑蛙體長約70-80毫米,雄性略小,頭長略大于頭寬,吻鈍圓而略尖,吻棱不顯,眼間距很窄,前肢短,批端鈍尖,后肢較短而肥碩,脛關節前達眼部,趾間幾乎為全蹼,成蛙常棲息于稻田、池溏、湖澤、河濱、水溝內或水域附近的草叢中。
澤陸蛙
澤陸蛙又名澤蛙,為叉舌蛙科陸蛙屬的兩棲動物,常見于田野池塘及丘陵,外形似虎紋蛙而體形小,體長50-55毫米,廣泛分布于日本和東南亞地區,在中國分布于秦嶺以南的平原和丘陵地區,海拔2000米的山區也有分布。
金線蛙
金線蛙包括金線側褶蛙、福建側褶蛙、湖北側褶蛙三個物種,屬于兩棲綱蛙科側褶蛙屬,中國廣泛分布的特有物種,體型肥碩,成年體長約50毫米,雄體略小,主要分布在我國東部地區,是我國常見蛙類之一,也是我國經濟價值較大的蛙類資源。
小棘蛙
小棘蛙為蛙科蛙屬的兩棲動物,體大而肥壯,體長約有9-12厘米,體色較為暗淡,雜以不規則的黑色斑紋,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于福建、湖南、廣西等地。
虎紋蛙
虎紋蛙別稱水雞、青雞、蝦蟆等,屬于水棲蛙類,常生活于丘陵地帶海拔900米以下的水田、溝渠、水庫、池塘、沼澤地等處,以及附近的草叢中,個頭長得魁梧壯實,有“亞洲之蛙”之稱,雌性比雄性大,體長可超過12厘米,體重250-500克,是國家二類保護動物。
牛蛙
牛蛙因其叫聲大且宏亮酷似牛叫而得名,為北美最大的蛙類,體大粗壯,成蛙體長20厘米,重達1千克。皮膚粗糙,體背綠棕色,有暗棕色斑紋,腹部灰白色,雄蛙咽部黃皮。
紅蹼樹蛙
紅蹼樹蛙生活時背部為紅棕色,上有不明顯的深色斑紋,一般背部有一深棕色“×”斑,背部后端有幾條深色橫紋,體側亮黃色,胯部、股外側為桔黃色,四肢上有深色橫紋,趾間蹼為猩紅色,腹面為黃色,成體腋部及體側各存一對黑斑。
黑蹼樹蛙
黑蹼樹蛙為樹蛙科樹蛙屬的兩棲動物,分布于廣西、云南等地,主要生活于熱帶季雨林中水塘附近的喬木灌叢草叢上,生存的海拔為1000米,成體細長而扁平,雄蛙體長67毫米,雌蛙79毫米左右。
科羅澳擬蟾
科羅澳擬蟾是澳洲南部高原特有的一種細小蛙,外觀像澳大利亞原住民舞宴上參與者的化妝,故又名澳洲夜宴蛙,體長為3厘米,皮膚有少量疣粒,身體背面,四肢和肋部主要為明黃色或黃綠色,有黑色不規則斑紋,腹面為黑色和白色或黑色和黃色。
彈琴蛙
彈琴蛙為無尾目蛙科拇棘蛙屬的兩棲綱動物,雄蛙體長45毫米,雌蛙體長47毫米,軀體較肥碩,頭長略大干頭寬,頭部扁平,吻瑞突出于下唇,吻棱明顯,鼓膜大。犁骨齒為兩短斜行,舌后端缺刻深,皮膚較光滑,背側稽顯著,背部后端有少許扁平疣,腹面無滑,肛周圍有扁平疣。
紅背異箭毒蛙
紅背異箭毒蛙又名薩氏箭毒蛙,分布在厄瓜多爾及秘魯,主要棲息在亞熱帶或熱帶低地的潮濕森林及河流。
草莓箭毒蛙
草莓箭毒蛙是全球最美麗的青蛙,同時也是毒性最強的物種之一,毒性最強的物種體內的毒素完全可以殺死2萬多只老鼠,體型很小,最小的僅1.5厘米,個別種類也可達到6厘米,主要分布于巴西、圭亞那、智利等熱帶雨林中,通身鮮明多彩,四肢布滿鱗紋。其中以檸檬黃最為耀眼和突出,舉目四望,似乎在炫耀自己的美麗,又像警告來犯的敵人。除了人類外,箭毒蛙幾乎再沒有別的敵人。
姬蛙
姬蛙為無尾目姬蛙科蛙類,體型小,分布廣泛,數量是兩棲動物中最多的,澳洲和新幾內亞地區的全部一百余種姬蛙都沒有蝌蚪階段而直接孵化出小蛙,具有止痛、強身、壯骨、補血藥用價值。
網紋箭毒蛙
網紋箭毒蛙是箭毒蛙科箭毒蛙屬的蛙類,棲息于熱帶雨林的高木上,尤其在鳳梨科附生植物的周圍常可見其蹤跡,是毒性最強的物種之一,原產于中美洲及南美洲,因為當地部族將它們身上的毒素涂在箭上得名。
透明青蛙
透明青蛙是兩棲動物家族瞻星蛙科動物,原產自委內瑞拉,由于呈透明狀,故名透明蛙、玻璃蛙等,在這個家族中,絕大多數成員底色主要為石灰綠,有些成員的腹部皮膚也呈透明狀,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透過皮膚看到它們的心臟、肝臟和消化道。
王龍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