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這段時間,孝感市大悟縣四姑鎮的金絲皇菊競相怒放,當地合作社從種植加工到銷售,忙得不得了。特別是這一兩年,市場上金絲皇菊很受歡迎,鄉親們種植金絲皇菊的熱情自然也是有增無減。“一朵一杯,一花一飲”,金絲皇菊不僅可以觀賞,它還是人們清肝明目的絕佳
這段時間,孝感市大悟縣四姑鎮的金絲皇菊競相怒放,當地合作社從種植加工到銷售,忙得不得了。特別是這一兩年,市場上金絲皇菊很受歡迎,鄉親們種植金絲皇菊的熱情自然也是有增無減。
“一朵一杯,一花一飲”,金絲皇菊不僅可以觀賞,它還是人們清肝明目的絕佳飲品。
孝感市大悟縣豐盛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 負責人 戴莎:今年我們的品質非常不錯,也非常漂亮,像你手上拿的這種,花瓣飽滿,花比較大,顏色亮麗,這種花就非常好。今年種了1000多畝地,一畝地產量在1000斤以上,每畝地產值在2000元以上。
每年11月,金絲皇菊進入采摘期。在大悟縣同心村菊花加工車間里,也是一片忙碌。剛采摘來的鮮花,要進行消毒,分揀,擺盤,留下品質上乘的鮮花,再進行 72小時烘干,才能形成干花成品。這樣既能保護花朵造型,又可以鎖住金絲皇菊的迷人香氣。
孝感市大悟縣豐盛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 負責人 戴莎:經過成品出來以后,我們會根據花的大小,分成一級二級三級花。一級花一般是7-10公分,4-7公分是二級花,再稍微小的就是統貨了。
為了滿足不同消費需求,干花成型后會進行分級包裝。通常畝產鮮花1000斤,可制成100斤干花。級別不同,價格相差也很大。其中,精選的頭花論朵賣,平均能達到每朵9塊多。一級皇菊因畝產不到1千朵,烘干成干菊只有幾百克,批發價最高能賣到600元一斤。而三級干花體型較小,一般通過電商渠道售賣,價格相應低一些。
孝感市大悟縣豐盛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 負責人 戴莎:干花一箱是10斤,一天能出60箱,現在主要銷往省外,江蘇,河北,河南,安徽這些省會城市。
因為種植金絲皇菊見效快,這兩年,不少地方一哄而上搞起皇菊種植,但市場需求仍很旺盛。為了拓寬銷售渠道,尋求差異化,這家合作社成立了湖北,河南產品營銷中心,瞄準省外市場。現在合作社全年產值達700萬,盈利占20%左右。
孝感市大悟縣豐盛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 負責人 戴莎:菊花開了,我就發抖音,發快手,聯系我到基地看了,一次性把貨都拿走了。第一次覺得銷售沒有太大壓力,現在還在合作。
這次意外驚喜,讓他們搭上了網絡營銷的快車。開淘寶,發朋友圈,玩抖音,拍快手,從那次后就一發不可收拾看。他們在移動互聯網平臺上,增加皇菊曝光量,線上積累的粉絲越來越多,線下還親自帶上產品,四處取經。
孝感市大悟縣豐盛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 負責人 戴莎:聊聊菊花的品質,行情,多學學他們的工藝,跟進我們的品牌和質量。
在當地農業部門支持下,他們積極參加各類展銷會,不放過每一次品牌展示的機會。不過說到底,還是他們堅持誠信經營,產品質量過硬。“我說我的花是一級花就是一級花,我說我的花是尾花就是尾花,到后面就不需要他們過來看貨,我直接發圖片,最重要的還是做到品質和誠信。”
90后脫貧標兵 種好皇菊玩轉抖音
您知道嗎?在大悟縣脫貧標兵中,有位90后女能人,也就是剛才在節目中看到的那位。她勤勞聰明,是合作社骨干,不僅會種金絲皇菊,還自學微信營銷,拍抖音快手,想著法子推廣她的產品,真是閑不住啊。
孝感市大悟縣豐盛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 負責人 戴莎:平時我自己就嘗試著找角度,把花拍的好看,還有花的顏色花的大小,能夠拍出它真實的效果,還有我們這邊的景色也比較好看,配上這種花也很好看。
拿起一部手機,不經意間,讓皇菊和美女同框。90后女孩戴莎,就是用這樣的方式,記錄著金絲黃菊生產加工全過程。網友們欣賞了美景美人,采購商還透過短視頻跟蹤皇菊品質。
孝感市大悟縣豐盛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 負責人 戴莎:以前全家在外地務工,后來老公身體不好,我們就回來了。有了合作社,全家來務工,維持生活。
戴莎原本和丈夫在武漢務工,2017年,丈夫被確診為尿毒癥,一場腎移植手術花費了全家70多萬元。無奈之下,戴莎回到了老家,帶著公公婆婆,加入到當地金絲皇菊的種植合作社。
孝感市大悟縣豐盛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 負責人 戴莎:祖祖輩輩種花生稻子,除了新型花,大家不認可。一開始家里人都反對,覺得種皇菊效益沒那么大,賺不了多少錢。一直下雨,死了一大片。
那時,他們一家人被納入精準貧困戶。有了政策保護,基本生活解決了,但要想脫貧致富,還得靠自己。從種植,加工到銷售,每個環節她都參與其中。操作農機設備,學習種植技術,自學抖音快手的拍攝制作,真是妥妥的一位“多面手”。
孝感市大悟縣豐盛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 負責人 戴莎:每天努力學習把視頻拍好,種植,采花,烘花都拍,想讓更多人看到,然后產生共鳴的點。
現在戴莎每月收入一萬元。在她的積極帶動下,合作社有固定職工70人,高峰用工達200人。一年下來,合作社支付勞動報酬100多萬元,這樣既解決了當地留守老人和婦女的用工問題,又給周邊老百姓多了一個增收渠道。這三年,戴莎帶著全家在合作社辛勤勞作,實現家庭年收入近10萬元,光榮脫貧了。脫貧后,她還鼓勵農戶種植金絲皇菊,免費傳授種植技術和銷售方法,她希望越來越多的貧困戶,通過一朵朵美麗的菊花,走上自主脫貧的道路。
張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