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邢臺:散心小西天(下)圖、文/丁丁視頻加載中...(文末有彩蛋哦。)三快要十一點了,我們才慌忙走上山來,尋到舊路,開車繼續前行,奔小西天而去。本來我以為是絕少人來的地方,正好稱我的意,可以雜耍一番,沒有想到三個停車場,妥妥地滿了兩個,第三個
邢臺:散心小西天(下)
圖、文/丁丁
視頻加載中...
(文末有彩蛋哦。)
三
快要十一點了,我們才慌忙走上山來,尋到舊路,開車繼續前行,奔小西天而去。
本來我以為是絕少人來的地方,正好稱我的意,可以雜耍一番,沒有想到三個停車場,妥妥地滿了兩個,第三個也難以尋找位置了。
好在景區厚道,不僅沒有門票,停車也沒有費用。路邊的大嬸也厚道地給我們說,“買兩瓶水吧,一塊錢一瓶,到上面就貴了。”
好,我信她的,給三個孩子每人買了一瓶,讓他們帶在手里隨時喝。然后我們沿著之字形上山路奮勇前進。
我喜歡這個景區,因為它沒有過分的雕琢,雖然有路,卻保留原貌多,人工打磨少,且只有一條路,不至于繞來繞去,徒增選擇的困難,還常常有些地方去不到。
趙益挑戰我:“舅舅,咱比賽啊?”
“我不和你比,”我拒絕他,“你又不行。”
“來,”這小子挑釁我,“你不敢了吧。”
說話間,這幾個孩子不見了蹤影。
他們小,自然不明白我的意思。我得陪著娘走。
前面的都是“之”字路,有一段修砌齊整的路,鋪著赤色的石板,臺階有點高,頂得娘的膝蓋發酸。走一會兒,就略坐了一會兒,她又挺起身來,“走,不能讓他們落下!”
走過這段,小路向右前方折去。而我們抬頭看見正前方有一條陡坡,凹凸不平,略有些落足的地方,有的人正手腳并用地從這里抄近路爬上去。
娘停下來,看了看上面爬走的人。
我看她的意思,問,“咱也爬上去,娘?”
“走,爬就爬。”
這小老太下了決心。說著,娘就把腳放了上去,一用力,前傾著身子往上走。
旁邊一個中年人見了,不僅喝彩道,“這老太太行哈,你能爬上去就能活八十,不,得活九十!”
我喜歡他后半句話,卻對前半句略有意見,小聲說:“俺娘還不老哩。”
我跟在娘的身后,準備隨時把手墊上去,或者在下面扛住她。娘左腳一用力,右腳一用力,竟然爬到了中途。
越來越陡,逐漸沒有了落腳之處。幸虧娘還有最后一招“手腳并用”,急了就膝蓋著地,用手拉拽著樹根和雜草,最后一努力,硬是爬了上去!
往回看,光溜溜的。我有些后悔娘從這里爬上來了。
一路無話,逐漸聽見人聲喧沸聲,上面就是南天門游客用餐的地方了。
我不得不給小西天的餐飲打個廣告,都是家常飯菜,各種面條和炒餅、砂鍋,價格極為厚道,嚕嚕一碗面條,六塊錢,更貼心的是,在取飯口放著一鋁盆熱面湯,供游人免費自取。
這實在對了我的胃口,我吃面也就是沖著這面湯來的。如果早看見有免費的面湯,我可能就不買面了呢。
熱水可以泡面,當然也可以免費自取。
這讓我開始討厭九龍峽了,不僅沒有面湯,沒有可口的面條,連熱水桶都是壞的,想買一杯熱水都難。兩相比較起來,更覺得小西天是所有人民的小西天,是敦厚實誠的小西天。
只有穿過餐飲區,才到達登山的關節處,再往上,需要穿過一個石頭門樓,上面寫著“小西天”“奶奶頂”。
我不急著走,讓娘先行,我卻在這里和趙益合影。看半個石墻外面,是山,卻是平頂山,好像被人精心地銷平了,平得人心曠神怡,好想跨馬過去奔馳一番。
山的美如此多姿,不突兀,不險峻,也讓人感嘆天工之巧。
這就像寫文章,用筆突兀險怪,辭采絢爛固然讓人拍案,出口樸實,渾然天成,也別有一番風味。
|這長春長大的“小奶娃”,臉蛋兒比起舅舅來,光滑多了!
四
從懸掛“小西天”匾額的石頭門樓上去,都是陡立的石頭臺階,左右兩側是半人高的圍墻,中間焊鑄了鐵欄桿扶手,供人們上下方便。
回頭看,才發現石門樓上橫著一座廟:姜太公廟。沒有想到,后面的行程里,我是在記錄廟殿之名中度過的。
不一刻,我和趙益追上了娘,趙益繼續往上走,去追那兩個孩子了。
娘登一會兒,就休息一會兒,山風吹來,回首來路之開闊,更有些精神抖擻的意思了。
登了一會兒,遇一平整處,右手一座梁小姐廟,左手一座三皇姑殿,而抬頭正中左右橫亙的是一座睡宮娘娘殿。
這倒是首次見到,定睛細看,殿頗雄偉。殿門開處,是半遮半掩的紅粉色帷幔,臥榻上臉向里,背向外,側睡著一位娘娘。
神像下,有桌案,案前有一個道士模樣的人守在那里養神。
“睡宮娘娘”衣著華美,身姿曼妙,給人欲探究竟,愿睹真顏的強烈愿望。
對于我這個經常失眠、睡眠不好,千方百計求好睡眠的人,更是別有一番吸引力。
卻又心中狐疑,群書和聽聞中,并不記得還有個“睡宮娘娘”。再仔細看,殿前一副對聯。
上聯是,“抱龍子臥寢榻能知未來”;下聯是,“扶龍子按周室八百余載”。
這竟然是撫養過周室天子,保佑周室八百多年基業的神女子。只是,仍然沒有在《封神榜》中想起了她的具體典故。
回來問“度娘”,竟然也沒有線索。看來,“小西天”做人太低調,對該位奇缺的娘娘沒有進行必要的宣傳。不過,這也正是小西天的魅力所在吧。
在我見過的廟殿中,只有這位睡宮娘娘有特點。
她不同凡俗,沒有到處聚斂香火錢,只在這小西天上把金身塑得神秘而別致,讓人拜,又不讓人見,帷幕遮掩還不算,還要臉朝里,讓朝拜者更多崇拜的心理。
山石小路從睡宮右側起,又直上直拐,往往在路的拐彎處,或有小廟,偶有神龕,一路走來,曾看見并記下有:
雷公廟、祖師廟、城隍廟、王靈宮殿、路神廟、四大金剛、五帝閻君殿、十帝閻君殿,而最大的就是碧霞宮。
碧霞宮三開門,里面供奉著幾位奶奶,竟然還有一位腿腳奶奶。
我急忙叫娘過來,讓娘前去磕頭,好護佑她腿好、腳好、身體好。我娘進去,一個頭拜在最右側奶奶跟前。
那里正有一個少年挺身直跪在蒲團上,幾個婦人圍著他念經,應該是進行什么還愿儀式。
我暗暗地叫她,“娘,娘,你不認字,這邊這個才是腿腳奶奶呢。”
娘爬起來,走過去,又恭恭敬敬地磕頭下去。出門來,給我說,“見廟就磕頭,總背不了傷。”
碧霞宮正門前,有一個老生,一個老旦,穿著行頭,化著妝,正對著神祗咿咿呀呀用力地唱戲,旁邊還有鑼鼓伴奏。想必也是還愿的。人們來來往往進門拜神,駐足看戲的實在不多。
我聽了一會兒,也聽不見唱的什么詞。只模糊感覺是榮升中舉之類的喜慶節目。
這里算是最為繁盛之處,下面院子里一座紙香爐,香煙繚繞,一番香火旺盛的氣象。
這里雖然神多門口多,卻沒有推銷香紙的。許多老人都是自帶紙香來,來了也可以點燃拜上的。
在這繁盛的碧霞宮臺階前,左側有園門,出去看,一叢碑林,上面鐫刻著某年月日某處某人善款幾許,密密麻麻,略可壯觀。
從碑林左側直行折回之處,又有一座小廟,沒有塑像,只有一個牌位,上寫“家親廟”三字,左右有聯。
上聯是“畏三畏思九思孝祖敬先”,下聯是“立香燈跪佛前勤通經典”,竟是孝敬祖先禮佛學經的意思,實在是廟小擔當大,以一抵萬千的意思。
右拐尋下路,背山偏僻處,又有一小廟,伸頭進去看,竟是我喜歡和熟悉的“齊天大圣”。
我大圣爺爺一生桀驁,“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卻只在這里偏居,我是有些意見的。
難道行好的人們竟然不了解大圣的脾氣嗎?還是我這大圣經過千年修行,已經到了與世無爭、看淡風云的境界了?倘若如此,大圣還是大圣嗎?
山上神多,我也顧不得在這里駐足流連了。
從碧霞宮右側窄門出去,往上走,又有一層,四周錯落有致,此處有無聲老母、太上老君、三宮殿、保子殿、藥王殿、財神殿,還有藍臉恐怖的瘟痘正神,還有慰藉天下學子的文昌帝君殿、玉皇殿、王母娘娘殿、后靈宮,還有一個歪身松柏,上面系了很多紅繩,一片血紅顏色。
五
我終于知道為何叫小西天了,神多、廟多、宮殿多,不定在一個什么位置都有可能是神的家,不正是西天的景象嗎?
只是人家謙虛一點,也可能是沒有如來佛祖的緣故,只叫了一個“小西天”。這名字是當得起的,我以為。
我也明白為什么叫奶奶頂了,不僅因為那幾處的主山,山頂平整,還因為最大宮殿供奉了幾位奶奶的緣故吧。
神的級別,我沒有研究過,他們之間的譜系我也沒有研究過。但中國人是現實主義者,是最世俗、現實的,碧霞宮的奶奶們得到的貢獻最多最大,叫“奶奶頂”,雖然有“太公在此諸神退位”的姜子牙在,但他怕是也沒有什么脾氣可發吧。
我以為這里是最頂端了,沒想到在宮殿右側,后院,又有小路,小而偏僻,繞過去,眼前突然開闊,已經到了山的最邊緣,圍欄外,是碧波如帶的朱莊水庫,是溝壑相連的群山,是蜿蜒盤旋的山路。
然而,我一回身,竟又看見一座大殿,前面所敘宮殿,假如都背北向南吧,這一座卻背南向北,和那些主殿來了個背靠背,一上來只顧得看山下風景,竟忽略了背后還有一位“奶奶”。
此殿巍峨,中間一個奶奶,塑像極高,需極力仰視才可看見頭臉,旁邊幾位略矮,也是鳳冠霞帔,氣象非凡,滿殿內、香案前,塑滿了或男或女、或爬或坐、或立或跳、或憨態可掬、或俏皮伶俐、或紅衣肚兜、或一絲不茍的各式各樣的娃娃,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要不到的娃娃。
“娘,娘,你快來,這里是送子奶奶殿。趕緊磕個頭吧。”我趕緊呼喊尚在那里看遠山的娘。
她一邊走來,一邊不慌不慢地說,“咱又不要孩子了,你還要?”
我趕緊搖搖頭,“倆孩子就夠我養的了,我可不要了。”
“嘿,既來了,磕個頭吧。”娘說著,畢恭畢敬地走進去,抬頭看一看,合起掌來 ,用今天剛學來的姿勢,以額觸墊,兩手向上,認認真真地磕了一個頭。
“你不是說不磕頭了嗎,娘,怎么又磕?”
“嗯,”娘說,“是不給你要孩子了。我給晨晨要的,讓我孫子多添幾個孩子!”
20210630
說明:因為娘不讓我用手機拍神像的緣故,所以我看到的那些神龕、神宮、神像只好靠大家想象補充,或者干脆也去一趟小西天吧。
(更多精彩請搜索關注“寧晉讀書人”微信公眾號。)
金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