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lǐng)未來
2011年6月,喜歡看鑒寶節(jié)目的河南老農(nóng)朱云,意外看到一個驚天消息:乾隆傳世畫《嵩陽漢柏圖》于2010年12月拍賣出了八千七百三十六萬元!朱云之所以震驚,還因這幅畫和自己有莫大關(guān)聯(lián),他曾于2009年時參加一個鑒寶節(jié)目,結(jié)果專家告訴他這是贗品
2011年6月,喜歡看鑒寶節(jié)目的河南老農(nóng)朱云,意外看到一個驚天消息:乾隆傳世畫《嵩陽漢柏圖》于2010年12月拍賣出了八千七百三十六萬元!
朱云之所以震驚,還因這幅畫和自己有莫大關(guān)聯(lián),他曾于2009年時參加一個鑒寶節(jié)目,結(jié)果專家告訴他這是贗品,最終十七萬元賣給對方。誰知,才不過一年,這幅畫竟翻了五百多倍,這其中到底咋回事呢?
古玩市場的騙局
古玩市場的騙局由來已久,因瘋狂的暴利,讓不少古玩騙子想盡各種辦法去誘騙,他們還聯(lián)合那些所謂的“專家”,一起設(shè)下坑人的陷阱,玩著魑魅魍魎的鬼把戲,而高超的騙術(shù)讓很多收藏愛好者屢屢受騙。
近二十年里,藝術(shù)品拍賣屢屢創(chuàng)新高,但背后的贗品質(zhì)疑卻從來沒停止,拍賣市場可謂是“亂象橫生”。因利益緣故,不少安心做學(xué)問的專家,也受“虛假繁榮”的誘惑,主動前往一線市場,甚至假借鑒寶之名收割暴利。
而那些鑒寶類電視節(jié)目,也隨著文物收藏?zé)岬牡絹恚吮姸嘌矍颍胍暋秾殹贰ⅰ兑诲N定音》,北京衛(wèi)視《天下收藏》,河南衛(wèi)視《華豫之門》等鑒寶節(jié)目的播出,讓很多手里有家傳寶的人眼前一亮,紛紛將手里的寶貝拿到鑒寶舞臺。
那些鑒寶專家應(yīng)該本著實事求是的行為,對古董真?zhèn)芜M行辨別,但他們看了鑒品后,隨口就能報出一個天價,這顯然有蠱惑嫌疑,也炒高了文物原有的價格。
少數(shù)鑒寶專家,更是昧著良心,充當(dāng)古玩騙子的忽悠工具。
有行家表示,古玩市場上贗品占九成,很多都是仿品,看起來精美細(xì)膩,實際上沒有什么價值,不少文物都是小作坊里偽造的,因制造工藝高超,可騙過高科技檢測,也能為贗品編造故事,并請上行內(nèi)資深專家出具證書,從而讓贗品身價翻倍。
不過圈內(nèi)人有個規(guī)矩,不能因買上了贗品而去退貨。正是這一規(guī)矩,才讓古玩市場亂作一團。
而拍賣行拍賣的文物,也都會特別注明“不保真”,即便文物是假的,拍賣行也不需要負(fù)法律責(zé)任。
例如2011年的央視“三一五”晚會曝光了文物鑒定黑幕,記者花了三百元從古玩市場買來了一幅著稱是齊白石的畫作,又來到了拍賣機構(gòu)鑒定,鑒定師鑒其為贗品。但當(dāng)記者將一千元鑒定費送到其面前后,他又開具了“齊白石本人畫作”的鑒定證書。
更荒唐的是,古玩商人謝根榮,花了五萬元找人偽造了“金縷玉衣”,緊接著找到5名鑒寶專家,包括故宮博物館副院長楊伯達,這5個資深專家只看了簡單的文字說明,結(jié)果就估出了24億元的天價,謝根榮再憑著鑒定證書套取銀行巨額貸款,直到央視曝光后,世人才知其險惡。
而當(dāng)年的“漢代玉凳”,經(jīng)過故宮博物館周南泉的虛假鑒證之下,拍賣出了2.2億元天價,誰也沒有想過它是仿造品。直到一年后,邳州一趙姓工匠才自曝,該玉凳出自他之手。
然而,最奇葩的是乾隆御筆畫《嵩陽漢柏圖》,本是一幅家傳寶,卻被黑心專家鑒定為贗品,卻又拍賣出了八千多萬元的天價。而在這樁案件的背后,卻又引出了“真假鑒定師”的糾紛,可見國內(nèi)古玩市場的交易有多亂。
拿著祖?zhèn)鳟嬜鲄⒓予b寶節(jié)目
朱云是地地道道的河南老農(nóng),家族世代為農(nóng),他本人也沒有太多的奢望,只想著平靜過好每一天,從來沒有太多的發(fā)財夢。
他的家里收藏著一幅上了年紀(jì)的《嵩陽漢柏圖》,很久時就傳下來了,不過朱云并不知其具體來歷,只知道祖上要求好好保存,切勿將其丟棄或糟蹋。
為了能保護好它,家里老人一直將其放在盒子里,不讓家里的小孩子看見,生怕它會被破壞。起初朱云和弟弟并沒有想要鑒寶的想法,且也一直沒怎么重視它,認(rèn)為它不過是一幅普通的字畫罷了。
然而,2009年時,全國各大鑒寶節(jié)目熱播,且收視率非常之高,河南的《華豫之門》也吸引了眾人的目光。本身河南就是中華文明的發(fā)源地,地下埋藏著數(shù)不清的古董,很多人家里也確實藏著不少寶貝。
自從節(jié)目熱播后,不少人紛紛將家里的古玩意拿出來,來到節(jié)目現(xiàn)場,請專家鑒定其是否為真品。按理說這是好事,一方面可以讓專家親自鑒定,知道家傳寶的具體身份、市場估值;一方面電視臺方面也可獲得更多的收視率。
朱氏兄弟聽聞《華豫之門》節(jié)目組來到鄭州后,這才想起家里多年珍藏的字畫,兄弟二人一直沒了解這個字畫的意義,也想找專家鑒定真?zhèn)巍?/p>
不過在到來之前,他們也在網(wǎng)上搜了搜,知道自家祖?zhèn)鞯淖之嫛夺躁枬h柏圖》是乾隆御筆畫作。兄弟倆人很高興,如果真的是乾隆字畫,那可就賺大發(fā)了。
畢竟在書畫市場中,唯有兩個皇帝的書畫在市場上走俏,分別是宋徽宗和乾隆,不過前者所處的朝代更久遠(yuǎn),留存的書畫作品比較少,很難能夠碰到;但乾隆的書畫作品流傳多,拍賣也多,同時市場上的贗品也比較多。
朱氏兄弟還了解到,參與鑒寶的幾個專家都有實力,特別是劉巖,鑒寶經(jīng)驗比較豐富,他認(rèn)準(zhǔn)的字畫古董一定不會看走眼。正是對專家劉巖的相信,才有了后面的騙局。
2009年9月27日,朱氏兄弟帶著畫作來到節(jié)目現(xiàn)場,交了一百元報名費,緊接著就開始了漫長的排隊等待。
因?qū)<覉F隊需要對每個文物進行點評、講解,并回答收藏者的問題,因此朱氏兄弟一直排到了下午。此時已是秋季,但天氣依舊很熱,穿著短袖的朱云也熱出了一身汗,只得頻頻喝水。
為了省點錢,朱氏兄弟中午連飯都沒得吃,就是盼望著專家早點為自己的傳家寶鑒定。
專家劉巖鑒寶前后
好不容易等到了自己,朱氏兄弟連忙將《嵩陽漢柏圖》拿出來,希望古書畫類鑒定專家能認(rèn)真琢磨,別看走眼了。
劉巖將畫作接到手后,立馬對這幅畫進行了仔細(xì)鑒定,他的臉色很是認(rèn)真,時不時拿著放大鏡四處觀察。過了好一會兒,劉巖才放下畫作,一臉凝重的樣子。
按理說,劉巖應(yīng)該講講這幅畫的來歷、畫作背景,沒想他只是說:“這幅畫筆法十分精美,紙張看上去老舊,晚上可以帶著畫去我的住處仔細(xì)講解。”
說罷后,劉巖又將畫拿在手里看了一看,似乎對這個畫非常有興趣,只不過老實巴交的朱氏兄弟,哪里能讀懂劉巖的微表情,他們也不知這畫作到底是真是假,心里很沒底。
又聽聞劉巖說晚上可以去他的住處商談一番,這讓朱氏兄弟原本喪失的信心再次撿了回來。他們認(rèn)為專家請他們過去,證明這幅畫應(yīng)該還有價值,不然沒必要再去賓館“講講畫”。
可能在普通人看來,專家平白無故邀請自己講畫,已經(jīng)可以懷疑這幅畫作的價值了,但朱氏兄弟沒見過大世面,也沒有那么多想法,還真以為專家是單純想幫助他們。
到了下午,朱氏兄弟懷揣著寶貝,來到一家快餐店里吃了飯,并打聽了專家劉巖所住的賓館,晚上如約和劉巖見面。
見到兄弟二人赴約后,劉巖顯得很是高興,聊了聊家常,拉近了三人之間的關(guān)系。緊接著劉巖又提出要重新對這幅畫進行鑒定,朱氏兄弟爽快拿出了畫。
劉巖戴上白手套,還特意將眼鏡拿下來,對這幅畫仔細(xì)鑒定了一遍。過了好一會兒后,劉巖這才抬起頭來。
朱云急切問道:“專家,這幅畫怎么樣?是不是真的?能值多少錢啊?”
劉巖對朱氏兄弟打量了一番,故作深沉地嘆了口氣,說道:“這幅畫也算是精品,東西也是老東西,但并不是乾隆親筆,依我見它應(yīng)該是清晚期的仿制品。”
聽了專家劉巖的話后,朱云大為失望,他沒想自家祖?zhèn)鞯漠嬜鳎瑓s也只是一個仿品。不過他們并沒有懷疑劉巖的話,在他們看來,劉巖專家是字畫界的資深人士,他的鑒定結(jié)果錯不了。
不過朱云對畫作上的蓋章產(chǎn)生了疑問,問:“專家,這畫上是什么章?從這個章上可以辨出真?zhèn)螁幔俊?/p>
劉巖搖搖頭,說:“這蓋得幾個字是‘石渠寶笈所藏’,這章沒什么用,它是收藏人的閑章,不能辨別真?zhèn)危瑳]什么意義。”
劉巖為了論證自己所說的是真的,還特意拿出了《北京明珠雙龍2009年首屆書畫精品拍賣會》,指著另一幅乾隆畫作,說:“你們兄弟倆來看看,這幅畫的尺寸比你這個大多了,才賣了5-8萬元。”
朱云立馬湊上前,仔細(xì)打量了一番,發(fā)現(xiàn)上面那幅畫確實精美不少,看上去尺寸更大,構(gòu)圖更復(fù)雜,才價值幾萬元,這讓他心情一沉,沒想一個皇帝的畫作只值這幾個錢。
其實朱云有所不知的是,乾隆的書法作品市場價一直在十萬元以上,如果是大幅精品作售價在一百萬元以上。
例如2001年乾隆的二十四件作品成交拍賣,《梅石圖》賣出了60.5萬元,《小春說》賣出了49.5萬元,《金娑羅樹圖》賣了88萬元,《書畫合璧》拍賣出60萬元。
乾隆的畫作多,但因是皇帝的御筆墨寶,古代百姓很難尋覓其蹤跡,收藏價值極高,再加上乾隆皇帝本身就大有名氣,自稱是“十全老人”,他六下江南之時,每走到一處,總會作詩紀(jì)念,且還會御筆刻石,旨在能留名千古。
其實乾隆的書畫相比書法大家要遜色一籌,如他的書法千篇一律、沒有變化、無法彰顯其雄武之風(fēng);他的山水畫、花鳥畫盡管顯得工整,卻少了變化,沒有靈氣。
當(dāng)然,朱氏兄弟老實巴交,也沒有太多文化,自然不知道乾隆畫作的市場交易價大概價位,只是一味聽著“偽專家”劉巖敘述。
乾隆御筆畫十七萬買走
“難道自家珍藏多年的古畫,一分錢也不值了?”朱云的弟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劉巖笑著說:“別緊張啊,朱氏兄弟,我可沒有說你們這畫一分錢不值。我此前不是說過嗎?這幅畫是清代名家仿作,距今也有一些時日了,因此它即便是贗品,也能值上三五萬元。”
朱云聽了后激動不已,連忙抓著劉巖的胳膊說:“專家,真的嗎,這個還能賣三五萬元?別說5萬元了,就算1萬元也值得啊。”
兄弟兩人認(rèn)為,反正已經(jīng)是仿作了,那就沒有收藏價值了,如果能賣出去一筆錢豈不是更好?就這樣,他們看著劉巖,如同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希望劉巖能給自己出主意。
劉巖假裝沉思了一番,說:“既然我喊你們兄弟二人過來,自然是不想讓你們失望而歸,如果你們能信任我,我可以幫忙找人購買這幅畫,到時候可以多賣出3-5萬元。”
就這樣,雙方留下了聯(lián)系方式,朱云兄弟再次返回家鄉(xiāng),開始了忐忑而平淡的生活,此時的朱云也期盼著專家劉巖早點打電話過來,生怕專家日理萬機忘了這件事。除了專家劉巖,再也沒人能幫自己賣這幅畫了。
很快,半個多月后,劉巖打來了電話,表示找到了一個北京的買家程功先生,并約定10月21日老地方見。
朱氏兄弟興奮不已,想著這幅仿作書畫終于能有買主購買了。他們特意穿上了一身新衣服,打扮了一番,并于10月21日上午早早到達房間。
很快,朱氏兄弟見到了買主程功,對方對這幅畫十分感興趣,朱氏兄弟見對方如此心急,喊出了十萬元的高價,沒想劉巖直接將價格提高到了20萬元,這讓朱氏兄弟感覺到很意外。但一想到專家是幫著自己的,內(nèi)心對劉巖特別感謝。
程功認(rèn)為要高了,表示只能給十五萬元。朱氏兄弟認(rèn)為這個價格還算可以,但劉巖又說了一個價“18萬元”。
在緊張得討價還價之下,雙方最后的滿意價格是十七萬元。朱云兄弟將《嵩陽漢柏圖》交給了程功,而程功則是一手將十七萬元現(xiàn)金交付給朱氏兄弟。
一年后才發(fā)覺被騙
朱氏兄弟對劉巖非常感激,認(rèn)為他幫了自己一個大忙,臨走前還拿出了一萬元感謝費,不過劉巖卻表示這是應(yīng)該的,并沒有收這筆錢。如此,劉巖在朱氏兄弟眼里更是好人一枚。
之后朱氏兄弟和劉巖再也沒有半點聯(lián)系,不過朱云卻愛上了鑒寶節(jié)目,經(jīng)常沒事時打開電視看鑒寶類節(jié)目。
結(jié)果直到2011年6月,他才從電視上了解到《嵩陽漢柏圖》被拍賣了。知道這個消息后,朱云立馬從網(wǎng)上調(diào)查,這才發(fā)現(xiàn)2010年12月4日晚20點37分,《嵩陽漢柏圖》被成功拍賣,起拍價為2500萬元,在兩分鐘的激烈角逐下,被賣出了7800萬元。
其買主為5008號買家,算上傭金,總成交價高達8736萬元,現(xiàn)場的氣氛十分火熱,大家都給出了熱烈的掌聲。
朱云仔細(xì)進行了對比,發(fā)現(xiàn)這幅畫的痕跡、印章等部分,和自己的“仿作”家傳寶一模一樣。朱云又馬不停蹄,來到了北京保利國際拍賣公司,購買了當(dāng)時的競拍書。
從書中,他了解到《嵩陽漢柏圖》價值頗高,這幅畫的背景是公元1750年,當(dāng)時乾隆四十歲,他效仿先皇巡狩“五岳”,并舉行了規(guī)模宏大的中岳巡狩活動。
8月17日這天,乾隆率領(lǐng)一眾文武大臣,巡幸河南,并于9月30日這天游覽嵩山,感受其磅礴氣勢。
10月1日這天,乾隆又乘車到達四大書院之一的嵩陽書院,感受著文人學(xué)子的讀書風(fēng)氣,同時還提出要觀看“柏樹將軍”。
它的來歷可不得了,相傳公元前110年,漢武帝游覽中岳,先后封了三顆漢柏為“大將軍”、“二將軍”、“三將軍”,不過“三將軍”在時間的歲月中還是先走一步,留下兩棵漢柏,它們剛好落在嵩陽書院內(nèi)。
乾隆觀看漢柏,眺望遠(yuǎn)處的嵩山,寫下了詩作“漢柏行”,并有感而發(fā)繪制《嵩陽漢柏圖》。考證發(fā)現(xiàn),乾隆曾繪制了四幅《嵩陽漢柏圖》,并收錄在《石渠寶笈》中,其中兩幅被收藏在故宮內(nèi),還有一幅已丟失。
這次所拍賣的正是其中一幅真跡,且上面有著乾隆獨刻的印章“石渠寶笈”。 正因該作品是除博物館收藏外的唯一流通市場的畫作,才拍賣出了天價。
據(jù)了解,“石渠寶笈”著錄的書畫,其市場拍賣成交價均超五百萬元。但朱云曾特意問劉巖“石渠寶笈所藏”是什么印章,對方卻說是收藏人的閑章,沒有什么價值。
得知自己被騙后,朱云氣得眼前發(fā)黑,沒想專家劉巖給自己上演了“雙簧計”。他聯(lián)想劉巖鑒寶時的種種行為,比如說私下里見面、為自己介紹買家等。因鑒于劉巖和買主程功欺騙性的購買畫作,讓自己對該畫產(chǎn)生了誤解,朱氏兄弟決定起訴。
2011年9月,朱氏兄弟起訴法院,請求撤銷買賣合同,并要求劉巖、程功兩被告賠償其損失8719萬元。
盡管朱氏兄弟認(rèn)為,劉巖兩人上演“雙簧計”,先由偽專家劉巖鑒定畫為仿品,再由程功低價撿漏,并拿到拍賣會拍賣。然而,因朱氏兄弟并沒有什么證據(jù),法庭一切都要講究證據(jù),靠口說無憑,給這個官司增加了難度。
最后,法院以此案件涉及刑事詐騙為由,沒有立案,將此案移交給了公安機關(guān)。
事發(fā)后,劉巖先一步站出來表示:“我們的交易過程全部合法,這種撿漏的事情在古玩市場上太常見了,收藏品拍賣天上一腳地下一腳很正常,沒什么質(zhì)疑的。”
同時,劉巖又否認(rèn)說:“鑒定的時間比較短,我只是說它為舊物,但沒進一步鑒定,沒對其真假做出結(jié)論,更沒有估價三五萬這回事。是他們兄弟二人主動提出要賣畫,說急用錢,讓我?guī)兔β?lián)系買主,我才幫忙撮合。他們的交易我不清楚,怎么談的我也不明白,買賣雙方和我都沒利益關(guān)系。”
然而,劉巖的這番說話,朱云全部否認(rèn),緊接著他又抖出了一個大家想不到的真相,專家“劉巖”竟然有兩個,一個是北京劉巖A,一個是東莞劉巖B,兩人一胖一瘦,除了長相不一樣,但履歷基本相同,這讓朱云懷疑自己碰到“偽專家”。
劉巖A擔(dān)任過央視《尋寶》《藝術(shù)品投資》、《華豫之門》等節(jié)目的鑒寶專家,也擔(dān)任過首都博物館、西湖博物館等的征集顧問。劉巖A還稱,劉巖B一直冒用自己的專家身份,為別人開鑒定證書,他要求劉巖B停止冒用自己名字。
不過劉巖B卻表示,網(wǎng)上可找到的都是自己的資料,劉巖A冒用他的簡歷,只是將照片換了一下。
而法院在審理案件時發(fā)現(xiàn),劉巖和程功是朋友關(guān)系,且兩個人表示當(dāng)初買下朱云兄弟17萬元的畫作一直沒有賣出去,2010年12月份拍賣的《嵩陽漢柏圖》另有他作。
結(jié)果法院判定涉及刑事欺騙,駁回朱氏兄弟的起訴,移交給鄭州公安局處理,但公安局方卻表示,此案件并非經(jīng)濟犯罪案件,不予審理,結(jié)果此案成了無頭案。
其實在古玩市場中,濫竽充數(shù)的偽專家很多,而因偽專家的一己私利,導(dǎo)致藏家和鑒定專家對簿公堂的例子并不少。目前藝術(shù)品鑒定處在“三不管”狀態(tài),結(jié)果法律上對于這類官司比較難界定。因此藏家還是要多次鑒定,自學(xué)一些鑒定知識,別片面聽信偽專家的話。
李書遠(yuǎn)
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備案號:遼ICP備14006349號
網(wǎng)站介紹 商務(wù)合作 免責(zé)聲明 - html - txt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