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像身后有老虎追趕一樣狂奔。文/姜雪芬編輯/范婷婷易子涵之前總是在想一個哲學問題:“人為什么要活著?”為了尋找答案,22歲那年,她去了印度,邊工作邊修行,愛上了瑜伽。四年時間,她跑遍了印度大大小小的瑜伽圣地,尋找心靈的寧靜。她被這里的一切所震
像身后有老虎追趕一樣狂奔。
文/姜雪芬
編輯/范婷婷
易子涵之前總是在想一個哲學問題:“人為什么要活著?”
為了尋找答案,22歲那年,她去了印度,邊工作邊修行,愛上了瑜伽。四年時間,她跑遍了印度大大小小的瑜伽圣地,尋找心靈的寧靜。她被這里的一切所震撼,當地有糟糕的環境,人口眾多、垃圾遍地,各種惡性事件時有發生,但瑜伽里的健康環保理念,又讓她嘆服。“做一點事情的念頭”在她腦海中不斷浮現。
2012年她回國發展。往后的歲月里,外賣小哥風馳電掣,快餐文化遍布街頭,她常常想起瑜伽修行中關于悅性食物、惰性食物的理論:吃了能讓人開心、健康的美食,是悅性食物;給人帶來負擔的、讓人不舒服的食物,是惰性食物。
恰巧家里以前開過農家樂,她對原生態食材、美食不陌生,就想,為什么不能通過美好的食物傳遞健康環保的生活態度?于是創業做健康蔬食,后來進入調味料行業,一年就火了。
入坑調味料
易子涵是四川都江堰人,2008年汶川地震的時候,她在杭州一家外貿公司上班,與家人失聯了整整一周,還好家人都沒事,只是家里的房子塌了。
她深感世事無常,恰逢公司需要外派人員到印度去,她便主動請纓了。在印度待了四年后,她回國辭去了工作,因為喜歡美食,于是開了一家餐廳。
餐廳要想生存,就得有拿手菜支撐,要想味道好,一連串調味品少不了。可易子涵過不了心里那道坎,她不想要各種工業添加劑的味道,要求菜里不放味精、雞精。
因為相信鮮味和健康完全可以共存,她踏上了自己調制調味料的道路,取天然食材做了腰果醬、花生醬、醬油、紅油、香菇醬,把餐廳當成了調味料的練兵場。
然而當時人們對健康食物的關注并沒有現在這樣高,線下餐廳由于地域的局限性,房租成本高,經營狀況并不理想。為了尋找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她關閉了餐廳,把生意搬到了線上,注冊公眾號,傳播健康飲食、素食理念,在網上分享美食制作方法,三年時間收獲了30萬粉絲。
那是創業最快樂的一段時光,粉絲總在嚷著今天有啥好吃的,傳統美食老板尋求合作,一番溝通下來,他們合伙投資上百萬元,在蘇州辦起了食品廠。手工炒制的調味品,香菇醬、火鍋底料、堅果醬受到粉絲喜歡,在線上賣得紅紅火火。喜歡分享的易子涵在公眾號撰寫文章,賣腐竹等食材,趕上推廣活動,一篇文章能帶來700萬元銷售額。
小小的調味料,藏著大市場。2018年,他們和代運營公司合作,新開了網店,當年銷售額200多萬元。但是易子涵和團隊分析發現,已有的粉絲占比高,老客戶蜂擁而至,復購超過300%,但是如何在調味料市場脫穎而出,吸引到新人的關注,是她一直苦惱的問題。
健康的調味料需要分享,更需要出圈。2019年,她和團隊從代運營手中收回電商業務,全身心投入到開拓健康調味料市場里。
懸崖邊行走
調味料產品出圈不容易。走到超市里,醬油、醋等品牌琳瑯滿目,早已牢牢占據消費者心智。雞精、味精區域雖然品牌不多競爭壓力相對小,但在大眾印象里,雞精、味精等于不健康的理念也不絕于耳,很多人做菜壓根不放味精。
這讓易子涵看到了機會:賽道入局者少,人們對于健康調味料的需求聲大,如果研發出一款純天然的產品,是有市場潛力的。她想到了之前做的用來代替雞精的松茸,2017年他們就在研究用松茸調味料代替鹽和味精了,于是選擇將它作為主打產品。
要量產,技術是第一道門檻。她發現,把松茸等原料配在一起,要么就是造不成顆粒,要么就是纖維不夠,要么都是粉狀灑到菜上會出現黑點。既然普通設備沒法凝結成粒,干脆解決設備的問題,團隊和廠里的師傅一起研究改造了設備,一年后,終于在配方和工藝之間尋找到了平衡點。
搞定了研發,年銷售額增長快,去年他們天貓店的銷售額超過3000萬。
接著,又推出了松鮮鮮品牌,也開出了天貓店,還拓展了油醋汁、咖喱醬等新品。易子涵覺得是時候重點發力渠道了。考慮到電商人才、創業氛圍,她和先生從蘇州搬到了杭州。
倆人來的時候,揣著兩千萬,本來想著先買房子,結果風風火火組建公司、招募人才,買房子的事就耽擱了。可沒想到,2020年3月份,第一次在線上大力投入的一場營銷活動以失敗告終,賠了160多萬,房子沒買成,士氣也受到了影響。
看著這片爆款層出不窮,新品牌逆勢崛起的土地,易子涵也迷茫過。或許產品過于小眾,要么找的人群不精準,還是渠道不夠?
她覺得創業是在懸崖邊行走,再這么下去,房子沒買成,錢也花完了,生存都是個問題。但她沒有改變過健康調味料一定是未來的想法。
整整六個月,基本一直在投錢賠錢,她需要打一場翻身仗。
7次登上頭部主播直播間
年輕人不喜歡做飯,不關注調味料。傳統品牌太太樂、家家樂早已遙遙領先。易子涵不擔心,根據以往的數據,她發現媽媽群體是產品的主力消費人群,占比60%。她們關注寶寶、家人的健康,會為健康調味料買單。
后來,他們嘗試聯系直播團隊。之前是通過第三機構溝通,并不順利,跟大多數人一樣,一看產品,很多人會認為跟雞精一樣,不健康。后來,他們直接和選品團隊溝通,一個月,在產品定價、庫存、營養等上進行了好幾輪溝通,終于達成合作。
為了更符合健康品質調性,他們在產品包裝上也進行了改進,突出優雅生活的質感;“中國有兩億多的高血壓人群,他們對鈉的攝入要求很嚴格,糖尿病人不能吃糖,配料表里沒有白砂糖。”在賣點上包裝也更清晰,直接突出減鈉等信息點。
一場直播下來,賣出了130多萬元的調味料。在美妝、服裝占據絕對量的直播間里,這個數字并不顯眼,但是對易子涵團隊來說,已經超出了他們預期的80萬元。經這給了他們一劑強心劑,轉化率不低,甚至比之前傳統品牌的調味料轉化率還要高。
后來,他們每個月都會進一次直播間。有的老客戶,從孕期到生娃,都是品牌的用戶。甚至生了孩子后,會把產品安利給孩子的爺爺奶奶。曝光度增加,知道品牌的人多了,會員數也相應上漲,松茸調味料還帶動了店內其他產品的銷量。
但是銷售額增長下,她也有新的擔憂。傳統品牌年銷售得50億元,跟它們相比,新品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最近,他們發現市場上出現了一些競品,在追趕品牌,包裝、配料都差不多調性。他們要跑得更快些,才能贏得這場健康調味料的首輪戰。他們在研究抖音、小紅書等渠道,還進入了線下2000多家商超,希望沖在賽道前方。
雙11已經開始,即便品牌剛成立一年多時間,她也有信心,備了200萬元的產品。
這是一場漫長的比賽,大家都是摸石頭過河。很多時候,易子涵總覺得老虎很快就趕上來了,會慌,但她相信人活著,就是一個不斷挑戰自己的過程,“誰能堅持到最后一分鐘,誰就是贏家。”
馬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