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綜述當我們在觀看那些科幻電影時,總會看到長相奇形怪狀,或者是與人類模樣相似的外星人入侵地球,比如《三體》中的黑暗森林法則,大致就是說明了宇宙世界里,一個文明一旦被發現,就會遭到其他文明的打擊。然而事實上,其實根本不用等來真正的外星生物,我們
綜述
當我們在觀看那些科幻電影時,總會看到長相奇形怪狀,或者是與人類模樣相似的外星人入侵地球,比如《三體》中的黑暗森林法則,大致就是說明了宇宙世界里,一個文明一旦被發現,就會遭到其他文明的打擊。
然而事實上,其實根本不用等來真正的外星生物,我們的家園已經遭遇了頻繁的生物入侵。
一般來說生物入侵是指一種生物由自然或者人為兩種方式進入到了一個陌生的生態環境當中,因為來到了沒有天敵的生態鏈里,這種生物不受到約束,從而進行爆發式地繁衍和增長,導致該環境中的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間被大大壓縮,造成生態環境失衡。
生物入侵分為三類,即自然入侵、有意引進和無意引進,更多的其實都是人類的活動引起的。
比如澳大利亞的野兔和駱駝,都是當年前往澳大利亞的歐洲人帶去當作是食物、打獵的獵物或者坐騎的動物,最終卻泛濫成災,給當地人民造成了嚴重的打擊。
我們經常能夠聽見,澳大利亞野兔多得扎堆,丹麥海岸長滿生蠔,美國河水鯉魚數不勝數,這些令本國頭疼的外來物種,在吃貨大國中國的眼里卻是一道道的美味。然而還有一個外來物種,它們不像是前者那樣美味又便宜,而是非常昂貴,那就是——帝王蟹。
帝王蟹
一聽到這個“帝王蟹”的名字,我們就能知道這生物不一般,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叫帝王的。
帝王蟹雖然是“蟹”,但并不屬于螃蟹,螃蟹通常來說都是橫著走的,并且能夠上岸生活,帝王蟹卻只能生存在海底,同時能夠向前行走。
這其實是因為帝王蟹是一種石蟹科的甲殼類,真正的螃蟹有四對腳和一對螃蟹的大鉗子,而帝王蟹只有三對腳和鉗子,并且螃蟹的腿部關節都是向前曲折的,帝王蟹與之相反,是向后彎曲的。
帝王蟹生活在850米深度的深海中,能在2到5℃的水溫里存活,甚至在1.4℃的低溫也能夠生存下來,以往大多生存在日本海、被太平洋的冷水區等等。
不同于它們的近親寄居蟹的小體型,帝王蟹的“大長腿”左右兩邊加起來可達1.8米,蟹殼最大都能有28公分的寬度,能生長到20斤的重量,如果不出意外,一只帝王蟹可以活30年之久。
帝王蟹體型巨大,可想而知,它的“飯量”也是不小的,屬于低溫水域的王者,是雜食性的生物,什么都能吃,比如水草、軟殼動物等等,如果食物不夠,它們甚至還會吃掉自己的同類以求生存。
帝王蟹的泛濫
早在上個世紀開始,帝王蟹就因為肉質鮮美,富含營養,成為了人們餐桌上的美味,經常被人捕撈,并在60年代開始被蘇聯正式引進。
然而蘇聯科學家想要觀察這種巨大帝王蟹到底有多能抗寒,將帝王蟹帶去了北冰洋,當船只??吭诹伺餐母劭跁r,意外留下了7只帝王蟹。
或許有人會想,7只帝王蟹,可能一家人一周的時間就能吃完了,怎么會泛濫成災呢?
事實上,當時的北歐海域并沒有這種帝王蟹的海洋生物存在,而且它們有著一雙巨大的鉗子,能夠輕松夾斷捕撈它們的漁網,稍不注意甚至還能夾斷漁民的手指,而當地的人們毫無“對付”帝王蟹的經驗,因此放任了它們的生長。
然而帝王蟹的繁衍能力非常強悍,一只母蟹每年就能夠孵出接近1萬只幼蟹,而挪威海域并沒有能夠限制帝王蟹生長的天敵,帝王蟹本身非常耐寒,能在最低1.4℃的低溫海域里存活,就算是它們的天敵烏賊、蟹虎魚等等最多只能抗下6℃的水溫,因此并沒有什么生物能奈何得了帝王蟹。
也因此,帝王蟹在挪威得到了大肆的繁衍,在1990年,短短30年的時間就從原本的7只帝王蟹變成了5000多萬只,繁衍出來的速度非常驚人,甚至比挪威的人口還要多10倍左右。
同時,隨著全球氣候變暖,2011年,科學家們從南極大陸發現了100多萬只帝王蟹,甚至可能已經在該地生存了30至40年左右。
原來因為南極大陸水域太過寒冷,帝王蟹根本不愿意來到該地,以往科學家們只在南極洲附近的島嶼上看見這種紅色的巨型生物。
而帝王蟹的到來并不被科學家和南極的生物所歡迎,因為其體型巨大,并且在南極幾乎沒有天敵的存在——那些獵手無法在那樣寒冷的環境里存活——帝王蟹將成為霸占所到之處海域的頂級獵食者。
它們對于環境的破壞是非常巨大的,不僅會消滅競爭對手,還會肆意捕食獵物,隨著帝王蟹的繁衍速度增加,它們的數量也會越來越多,并且沒有智慧的帝王蟹們根本毫無“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發現,帝王蟹生活的水域,從它們的活動附近,一直到上面50到100米的范圍里,都幾乎只有很少的包括棘皮動物之類的海洋動植物,或許是因為這些帝王蟹缺少食物,從而來到了淺水區域捕食。
因此,帝王蟹可能會導致生存區域的棘皮動物滅絕,破壞海底環境等等。
雖然帝王蟹已經泛濫成災,成為了包括挪威在內的國家頭疼的對象,但是我國附近海域并沒有看見帝王蟹的身影,而它因為肉質鮮美,一直是我國生鮮中的頂級食材之一,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愛。
之前丹麥海岸生蠔泛濫,就有不少網友在丹麥官方微博下面建議對中國免簽,不少商家還發出了合作的邀請,甚至有人開玩笑稱,只要丹麥開放免簽,能將其海域的生蠔從泛濫吃到進博物館。
但是帝王蟹的捕撈成本太高,不像生蠔一樣“乖巧”地等人來捕捉,帝王蟹的兩只大鉗子可不是吃素的,而且生活的海域也格外寒冷,捕捉帝王蟹的難度非常大。
根據數據統計,大概7個捕撈帝王蟹的人就會有1人死亡,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哪怕捕撈帝王蟹的工資非常高,日薪達到了20000美元,卻依然只有少數的人選擇這份工作。
挪威和俄羅斯簽訂的限制捕撈帝王蟹的條約也大大推動了帝王蟹的“自由生長”,不僅每年只能限時限量捕撈帝王蟹,還必須要捕撈許可證。
甚至挪威擁有許可證的也只有少數200多人,就算是在限定的2個月內進行捕撈活動,也絲毫無法撼動帝王蟹的龐大數量。
結論
帝王蟹已經對海洋生態造成了嚴重的危害,科學家們紛紛對其表示了擔憂,南極海洋生態的生物多樣性很有可能因為帝王蟹的存在而被破壞。人們每吃掉一只帝王蟹,都是在挽救海洋生態環境,都是“拯救世界”!
張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