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我是一只小蝌蚪水里游想要出去找媽媽沒腳也沒手……這是兒歌《小蝌蚪找媽媽》的歌詞。其實在成年男子的身體里,同樣有一群“小蝌蚪”。雖然這些“小蝌蚪”不會變成小青蛙,然后蹦蹦跳跳找媽媽,但很多人對它們的發育都非常關注,因為這可是關系到男人生育的大
我是一只小蝌蚪
水里游
想要出去找媽媽
沒腳也沒手
……
這是兒歌《小蝌蚪找媽媽》的歌詞。
其實在成年男子的身體里,同樣有一群“小蝌蚪”。
雖然這些“小蝌蚪”不會變成小青蛙,然后蹦蹦跳跳找媽媽,但很多人對它們的發育都非常關注,因為這可是關系到男人生育的大事。
隨著醫學技術和經濟條件的不斷發展,如果多數醫院都能對這些“小蝌蚪”進行較為詳細的檢查,其中最常見的當屬精液常規檢查。
那么,常見的精液常規都有哪些項目,每個項目又代表什么意義呢?
一般的精液常規檢查都包括精液量、外觀、氣味、酸堿度、液化時間、精子數量、活力、活率及外觀等項目。
精液量就是男性一次排出體外的總量,正常值應該在1.5到6毫升之間。
處于生育期的正常男性,在禁欲3—7天后,第一次排出的精液量是不能低于1.5毫升的。
如果精液量過少,不利于“小蝌蚪”順利進入子宮、輸卵管,并與卵子結合。
當然這個量也不能太多。
由于“小蝌蚪”的數量雖多,但體積很小,小到肉眼都看不到,如果精液量多過6毫升,“小蝌蚪”就會被稀釋,導致濃度過低而不利于生育。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由于市面銷售的安全套普遍含有殺精劑,所以想要取精時必須要使用專用套套。
精液的外觀、氣味和酸堿度又有什么意義?
至于外觀和氣味很簡單,多數男性的精液呈乳白色、灰白色,看起來是跟濃鼻涕一樣的膠凍狀液體。氣味多帶點腥臭味,有些人的味道濃一點,有的味道淡一些。
如果精液外觀出現不正常顏色,比如偏黃,這說明禁欲時間過長;如果出現紅色或者咖啡色,說明存在前列腺炎或精囊炎癥。
如果精液沒有腥臭味,有可能是因為前列腺的炎癥所致。
至于精液的酸堿度,是不可能用嘴就能感受出來的!
正常人的精液PH值應該在7.2到8.0之間。
當PH值大于8時,說明這個人有可能患有急性附睪炎、精囊腺炎或前列腺炎;如果小于7.2,一般多見于輸精管堵塞、精囊或附睪發育不全;如果這個值小于6.0時,很有可能和精囊等發育不良有關了。
“小蝌蚪”的數量達到多少才正常?為什么精液常規還要檢查液化時間?
正常人的“小蝌蚪”數量應該是1毫升超過1500萬,連續3次檢查小于此數值的就屬于少精子癥。
如果“小蝌蚪”過少,往往會影響女方受孕。
其實單位體積內“小蝌蚪”過多,導致活動受阻,“小蝌蚪”在活動時消耗能量過多,也會造成男性不育。
至于液化時間則更好理解,因為精液在剛排出人體時呈膠凍狀。
只有精液變成水樣時,“小蝌蚪”才能更快的奔向卵子,在此之前再有活力的“小蝌蚪”也游不出那一畝三分地。
正常人的液化時間一般在15到30分鐘之間,如果超過了60分鐘還不液化,就被稱為精液不液化。
目前可以確定的是,精液不液化可能與精囊腺炎、前列腺炎以及鎂、鋅等微量元素的缺乏有關。
“小蝌蚪”的活力和活率不是一回事嗎,這兩項又代表什么意義?
這兩項還真的不是一回事。
活力指的是活動能力,而活率指的是存活的數量占比。
很多人認為只要是“小蝌蚪”,都應該懂得向前跑才對。其實,這些“小蝌蚪”中有的很懶,甚至會在原地也不知為了啥的魔力就是一個勁的轉圈圈!
而且,精液中的“小蝌蚪”能向前快速沖刺的并不多,只要數量超過32%(A級),并且能向前跑的總數超過40%(A級+B級),就已經算是合格了。
如果向前跑的不超過40%或者跑的快的不超過32%,就有可能屬于弱精子癥。
正常人“小蝌蚪”中存活數量占比應該大于58%,但當男性患有某些疾病時,這個數值會低于58%,這時醫生會告知受檢者精子的活率低。
不過,相比活率,醫生更關注的是“小蝌蚪”的模樣。
一般人長相正常的“小蝌蚪”數量應該超過4%。
沒錯,100個“小蝌蚪”中,只要有4個長相還算說的過去,就算是正常啦,神奇不神奇?驚喜不驚喜?意外不意外?#清風計劃# #健康真相館#
想了解“小蝌蚪”為什么游得那么慢,可以點擊文字鏈接《精液常規問題解答(一)弱精子癥》
感謝您的關注,歡迎轉發、收藏!您還想了解哪方面的內容,歡迎在下方留言或給我私信!
陳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