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花多少錢給寶寶買兒童保溫杯才最值當?99?199?299?越貴的就一定越好用嘛?這個問題,先留一下,看完這篇文章,咱們再回頭來看這個問題。——立秋已經過啦,每過一天,天氣就越冷一分。小八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多喝熱水。所以盡管沒入冬,我這種30
花多少錢給寶寶買兒童保溫杯才最值當?
99?
199?
299?
越貴的就一定越好用嘛?
這個問題,先留一下,看完這篇文章,咱們再回頭來看這個問題。
——
立秋已經過啦,每過一天,天氣就越冷一分。
小八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多喝熱水。
所以盡管沒入冬,我這種30歲老阿姨,
是一定不能離開保溫杯的。
我每天在單位最顯眼的造型
就是手抓一個保溫杯,灌上咕嚕嚕的熱水,
以為自己抓住了整個中年。
當年意氣風發、作天作地的年輕人,
居然就成了孩子他爹和孩子他媽,
如今只能往保溫杯里的熱水認真吹著氣。
要不是自己當了媽,
我還真不知道現在的小孩也是人手一個兒童保溫杯吶
兒童保溫杯這幾年大受歡迎,
而現在市面上的保溫杯種類越來越多,
價格和質量更是參差不齊,
給孩子喝水,買保溫杯真是一點也不能馬虎的事。
比如央視就曾經曝光過,
北京消協隨機購買50種保溫杯,
結果發現19種都不合格,重金屬超標!
甚至網上還一度傳言:
“不要用保溫杯裝熱水,會重金屬中毒”!
這到底真的假的?還讓不讓人好好喝水了?
歡迎大家收看我們今天的《 走 近 科 學 》
有一件事大家應該都知道了吧,
保溫杯內膽基本是不銹鋼的,
而只要是不銹鋼材質,
一般就會釋放3種重金屬: 鎳、鉻、錳。
好在還是那句老話,
拋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的嘛,
所以我們國家也就規定了,
鎳要控制在8~12%,鉻不超過18%,錳要低于2%
不用慌,只要含量合理,基本就沒啥問題。
所以該怎么給孩子買保溫杯,
絕對是有關健康和安全的問題。
我們從下面5個點,去分析怎么去選孩子的保溫杯,看看究竟是不是越貴越好!
第1點——看內膽材質
選好內膽有多重要?
之前央視曝光的奪命保溫杯,
就屬于內膽不合格。
泡上熱茶存放72小時后再打開,
內膽上就有被腐蝕的痕跡,
這種杯子會刺激孩子的咽粘膜,
引發嘔吐、發燒、全身無力,
長期用還可能影響小朋友的身體神經發育。
曾經的我也年少無知、啥都不懂,
還真在20元店給自己買過一便宜保溫杯,
也是用不了多久,不負眾望生銹了。
后來才知道,
選保溫杯的內膽是最重要的:
現在市面上一般都是3種不銹鋼,
包括201、304,還有316不銹鋼。
最基本的就是304,耐腐、防銹,
是國際公認的食品級,
喝水肯定不成問題;
316則稍好一點,耐腐性更強,也更耐高溫,
所以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接觸用金屬材料及制品》,
建議家長們買內膽304或者316。
但201不銹鋼就不太安全了,
它屬于工業用品材料,
容易被腐蝕,不是食品級,可總會有一些不良商家在售賣。
那么304和316該怎么看呢?
簡單,打開保溫杯,
肉眼可見一個標。
就像小袋鼠巴布家這款小恐龍保溫杯的這種——SUS316不銹鋼,會保溫杯的底部標識出來。
顯而易見的,在保溫杯內膽材質上來看,確實是越貴越好。
對于材質成本而言,316不銹鋼是當之無愧的最高。
不過這也是最不得馬虎的一點!一定要買好的!
第2點——看配件材質
最主要的就是密封圈、吸嘴、吸管:
現在大部分的保溫杯吸嘴吸管都是硅膠制,
但不排除有些保溫杯還是塑料吸管,
這時候怎么看呢?
首先,肯定不買PC。
因為在高溫環境下,
PC可能、也許、maybe會釋放雙酚A,
這對神經系統和行為都有影響,
保險起見,還是建議大家直接買PP、PE,
或者直接買更好的食用級硅膠的。
如果你也分辨不了這么亂七八糟的材料,
我們還有個實用的辦法,
來測一測家里買的那些保溫杯,密封圈、吸嘴、吸管的質量到底怎么樣?
根據國標《GB/T 29606-2013 不銹鋼真空杯》,
我們可以先燒一鍋水,
同時把保溫杯的密封圈、吸嘴、吸管拆下來,
扔進沸騰的100℃開水里去煮:
這里又得請出我們的“嘉賓”——小恐龍保溫杯
因為它的吸嘴+吸管+密封圈,全是食品級硅膠的材質。
不含BPA,而且經過了27000+次的拉扯實驗,保證了安全和耐用的兩大基準條件。
從配件的材質而言,確實,也是越貴越好!
第3點——看功能
現在的兒童杯蓋真會讓人眼花繚亂,沖動購物,
但還是請大家保持最后一份清醒,
挑保溫杯除了看孩子的喜好,
還應該要根據他們的年齡來買:
比如現在最常見的
奶嘴式、鴨嘴式、吸管式和直飲式。
①奶嘴式
模仿奶嘴,采用了防嗆設計,
水流量比較小,要輕咬住吸嘴才能喝到水,
比較適合嬰幼兒。
②鴨嘴式
鴨嘴式的水流量會比奶嘴式的更大,
所以更方便喝水,
特別是對于出牙期的寶寶,
鴨嘴還能保持牙齒的正確位置,
建議6個月左右就可以用鴨嘴式來過渡了;
③吸管式
各種角度都可以吮吸喝水,也不限年齡,
一般6個月~3歲都推薦用這種。
奶嘴式、鴨嘴式和吸管式杯蓋
都會配一個吸管。
選擇吸管也是一個問題——
一般分為重力球式和直飲式的:
孩子剛學吸吸管的話,可以買重力球,
能夠躺著喝水,360°自由無限暢飲,
孩子稍微大點還是推薦用直飲式吸管,
雖然不能躺著喝了,
但大人清洗起來可方便多了。
為了防止燙傷,
用吸管的話不要倒超過50℃的熱水,
而且開蓋時要小心噴射哦。
④直飲式
直飲蓋的設計就比較偏向于成人了,
口徑比較大,可以咕嚕咕嚕大口喝水,
但由于飲口可能會吸住舌頭,
所以建議3歲以上再用。
萬一孩子的舌頭被杯口緊緊吸住,
千萬不要用蠻力拔出來。
先試試在杯子上鉆個孔,讓空氣進去,
一般等杯子里壓強變正常后,
舌頭就能輕松出來了。
所以讓我建議的話,
6個月以下喝水買奶嘴式或者鴨嘴式,
6個月~3歲,用鴨嘴+吸嘴的吸管
3歲以上直飲式。
總結了這么多,小八發現作為一個老母親可真不省心啊,
每一個階段都要使用不同款式的保溫杯,光保溫杯,就要準備三四個。
實在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啊~
吶,這時候,小八再教你一招。
再次請出我們的“嘉賓”——恐龍保溫杯
它獨特的一杯三蓋,可以將性價比發揮到最大化。
三款獨立杯蓋,奶嘴+鴨嘴+吸嘴
為寶寶不同的年齡段保駕護航,根本不用花錢去購買多余的杯子,一杯頂三杯,省時省心。
從這一點上來看,相對性價比高一點的保溫杯可能更適合寶寶。
因為寶寶的成長實在是太快了!
所以適合才是最重要的~
第4點——看功能
①保溫性
既然是保溫杯,保溫肯定是基礎功能。
但宣傳頁上的介紹總是花里胡哨。
瞧瞧,這各種各樣的保溫層,
我果然一律看不懂——
所以到底什么樣才算是保溫性好呢?
我們給孩子買的保溫杯到底保不保溫嗎?
做個簡單的測試就行:國標測量法。
一般日常使用的時候,
保溫杯能保溫6個小時也就夠用了,
所以建議大家把測試時間先定為:6個小時。
那么根據國標
《GB/T 29606-2013 不銹鋼真空杯》,
要求是這樣的——
唔...看不懂吧?
它的意思就是:
在保溫杯中倒入95℃的熱水,
在15~25℃的室溫下靜置6小時以后,
測定保溫杯里的水溫。
按照國家標準來說的話,
普通大小的保溫杯,
水溫能在40℃以上就差不多了。
根據小袋鼠巴布實驗室的報告,小恐龍保溫杯的保溫效果,
著實令人驚艷!遠超一般水平。
②密封性
兒童保溫杯跟大人還不一樣,
他們會把保溫杯放在書包里,
然后竄天竄地、活蹦亂跳,
所以它的密封性也變得非常重要!
不然我永遠無法想象
在我看不到的地方,
我的孩子正被保溫杯里漏出的熱水燙傷。
那該怎么檢查密封性呢?
第一步,扭杯蓋,
看杯蓋杯身是不是完全吻合,
如果杯蓋就不符合,可以直接pass了。
這一點,基本上大部分保溫杯都沒什么問題。
第二步,往杯子里加入開水,開水,開水,
不要裝太滿,然后扭緊杯蓋,
把杯子傾斜或者倒置,開始搖晃,
模擬保溫杯在書包里“社會搖”的情況,
觀察有沒有漏水。
上面還是小恐龍保溫杯的測試實驗,基本上完全不會漏!
但即使我們買的保溫杯滿足以上兩點,
也不能保證安全。
因為有的保溫杯為了不漏水,
把排氣孔設計得比較小,
造成的后果可能就是:
當保溫杯劇烈搖晃以后,
馬上打開瓶蓋,會一下子噴薄而出。
所以第三步,
將保溫杯扭緊搖晃,然后打開瓶蓋,
觀察有沒有噴水的情況。
防漏小貼士:
在給保溫杯倒水的時候,
只要不倒太滿,晾一會再蓋上杯蓋,
就能避免一些漏水哦。
第5點——看細節
除了硬件條件,
買保溫杯還要注意些什么?
①注意標簽或說明書
不說保溫杯越貴越好,
但起碼我們要買正規的品牌或者廠家。
這該怎么分辨?
一般正規的廠家,
會有非常明晰的說明書或標簽,
寫著產品的型號、容積、材料、生產地址、
還有廠家、標準號、使用方法。
②注意外觀的細節
除了硬件以外,
還有很多小細節也非常重要,
比如,保溫杯的外面有沒有毛刺呀,
杯口的焊接是不是平滑,
整體的做工精不精致呀。
③注意生銹更換
千萬不要以為,
保溫杯一直很保溫,就可以一直用下去。
再好的保溫杯,
一旦生銹就需要更換的吶。
總結
所以總結下來,就是杯子在材質這些硬性條件上面,一定是越貴越好,
但是在一些功能性方面,還是選擇一些性價比高的,更加適合自己的。
特別便宜并且材質不明的杯子,請慎重使用。
特別貴品牌溢價特別高的杯子,請理性消費
最后挑來挑去還是小恐龍保溫杯最合適!
而且今天小八是有備而來,給大家準備了一個大紅包哦~
高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