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食管鏡檢查是指使用內鏡設備對食管內腔和粘膜襯里進行檢查。在大多數情況下,食道疾病是通過臨床病史與食管造影、食道鏡或兩者結合來診斷的。X射線是記錄食道異常、運動功能障礙、血管環異常和食道裂孔疝的首選方法。食管鏡檢查是最可靠的診斷障礙的粘膜或阻
食管鏡檢查是指使用內鏡設備對食管內腔和粘膜襯里進行檢查。
在大多數情況下,食道疾病是通過臨床病史與食管造影、食道鏡或兩者結合來診斷的。X射線是記錄食道異常、運動功能障礙、血管環異常和食道裂孔疝的首選方法。食管鏡檢查是最可靠的診斷障礙的粘膜或阻塞管腔,如食管炎,狹窄,異物,腫瘤。食道鏡檢查不僅是一種有價值的診斷方法,而且對于去除異物、球囊擴張、狹窄、放置留置飼管、放置腔內支架以及輔助激光治療食道腫瘤等都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
食管鏡檢查可用于對有食管疾病體征的動物進行診斷評估,包括反流、吞咽困難、吞咽困難、唾液過多。食管鏡檢查也可用于評估已知或懷疑攝入了潛在異物的動物。這種微創手術可對食管粘膜和管腔進行目視檢查,便于獲取標本進行活檢、細胞學檢查和培養。因此,食管鏡檢查是獲得食管異物、食管炎、食管狹窄、食管腫瘤、胃食管腸套疊等食管粘膜或管腔內異常的明確診斷的最有效方法。與造影術相比,食道鏡在診斷大食道和其他運動障礙、憩室、食道裂孔疝和食管周圍腫物壓迫等方面的準確性較低,盡管它在這些情況下通常提供有價值的診斷信息。食管鏡也可以作為治療干預手段,引導球囊導管擴張食管狹窄,輔助食管支架的部署,移除食管異物(見第7章),放置留置胃造口術或食管造口飼管,用激光切除腫瘤組織。
食管鏡檢查是最常用于反流患者的診斷評估。
反流是食物或液體從食道被動的逆行排出。反流必須與嘔吐區分開來,后者是一種中樞反射,其特征是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強有力的噴射,然后是過度分泌、干嘔和腹部收縮。
與進食有關的反流時間由食道異常的位置、梗阻的存在和程度以及食道擴張的儲層效應所決定。進食后立即返流最容易發生食管近端病變或完全食管梗阻。然而,當食道的擴張為食物和液體的長期滯留提供了一個儲存器時,反流可能與進食無關。液體選擇性滯留在固體食物上更容易發生部分梗阻。反芻物通常由未消化的食物(通常為管狀)和白色至透明的泡沫狀液體(粘液和唾液)組成,但在粘膜損傷或糜爛時可看到新鮮血液。在擴張的食道中,長時間的隔離可能導致食物腐敗。相比之下,嘔吐物通常包括部分消化的食物和膽汁。在裂孔疝、胃食管腸套疊和嚴重嘔吐引起的酸性食管炎的動物中,均可觀察到反流和嘔吐。嘔血通常是胃病的一種癥狀,但偶爾也可在食道腫瘤大量出血的動物身上看到。
發病年齡很重要,因為在斷奶時開始的反流提示血管環異常、先天性特發性食管超大或先天性狹窄。急性反流提示存在食管異物或急性食管炎,而慢性反流病史與特發性超大食管、血管環異常、食道裂孔疝、慢性反流性食管炎或食管瘤變更為一致。間歇癥狀常見于食管裂孔疝和反流性食管炎。既往病史可能提示可能接觸過異物或腐蝕性藥物(如多西環素或克林霉素),近期的麻醉程序可能導致反流性食管炎和食管狹窄,或與繼發性巨食道相關的神經或神經肌肉功能障礙。
吞咽困難是食道鏡檢查的另一個適應癥。
吞咽困難常提示口咽疾病、顱食道梗阻、運動障礙或異物引起的疼痛、狹窄、食管炎或顱食道其他異常。吞咽困難通常與反復或夸張的吞咽企圖、咽痛(吞咽時的疼痛)和過多的唾液分泌有關。
吞咽困難的特征是觀察動物進食干性和罐裝食品。不明原因的流涎也是食管鏡檢查的一個適應證。在一些患有食管炎或瘤變的動物(尤其是在病程早期)中,原因不明的流涎可能是最明顯的臨床癥狀。吞咽困難和消瘦癥也必須與口咽和唾液腺疾病的病因相鑒別,如涎腺炎和涎腺病。
食管疾病的其他臨床癥狀也可作為食管鏡檢查的適應證。
體重減輕是由于食物攝入不足引起的,與食道功能障礙的嚴重程度有關。在其他方面健康的動物有持續的反胃,可能有一個貪婪的胃口,因為不能保持攝取的食物。這種情況常見于食道異常、血管環異常或食道狹窄的動物。與此相反,厭食癥可發生在伴有嚴重食管炎、食管異物或腫瘤的吞咽困難的動物身上。在有繼發性吸入性肺炎、食道穿孔或支氣管食道瘺的動物中,厭食癥也可與咳嗽、呼吸困難和發燒同時發生。偶爾,由于暴露于胃酸引起的慢性喉炎而引起的喉鳴、改變或失聲可能是嚴重胃食管反流的主要表現。低能動性和巨食道已被發現與喉麻痹的狗。
食道、胃和腸道疾病的臨床癥狀經常重疊,疾病可能涉及消化道的多個區域。因此,局限于食道的內鏡檢查通常是不合適的。大多數接受食管鏡檢查的動物應該對整個上消化道進行徹底的內鏡檢查,以便獲得準確評估所需的信息,并在其他區域發現相關的或未被懷疑的異常。這種完整的檢查被稱為食管胃十二指腸鏡檢查(EGD)。
食道鏡檢查的準備和局限性
食道鏡檢查需要全身麻醉,手術前至少12小時不能進食。在整個過程中,麻醉病人應該有一個氣管內管和口腔堵塞的地方。左側臥位。
當懷疑食管穿孔、異物或狹窄時,應采取額外的預防措施。空氣進入穿孔的食道可能導致危及生命的張力性氣胸。異物,尤其是骨頭和其他尖銳物體,會導致食道穿孔,球囊擴張或狹窄的醫源性撕裂也會導致食道穿孔。
因此,在內鏡下取出異物之前,最好檢查一下頸椎和胸椎的x線片,看看是否有穿孔的跡象,如食管縱隔周圍密度增加、胸腔積液、縱隔積氣或氣胸。食管穿孔通常是手術探查的指征,而不是內鏡檢查的指征。如果x線片沒有發現食管異物穿孔的證據,可以進行食管鏡檢查。對于醫源性穿孔的氣胸,在異物移除或狹窄擴張手術后也可進行胸片檢查,因為這些手術會造成過度的食道創傷。在檢查食管梗阻性病變,如狹窄時,應避免過度充氣,因為如果食管尾部和胃過度膨脹,空氣很難通過狹窄區排出。
鋇造影最好在食道鏡檢查前24小時完成,這樣保留的造影劑就不會影響粘膜檢查。當食管鏡檢查可能在造影后幾小時內進行時,應使用一種透明的、水溶性的、非離子型碘化造影劑(如碘己醇)代替鋇。如果食管鏡檢查必須在鋇餐檢查后不久進行,則需要用水沖洗食道和胃以使鋇餐得以排出。如果匯集在食管鋇由于食管梗阻,運動不足,或胃食管返流,吸入管應該被用來去除盡可能多的對比劑的麻醉誘導前這愿望鋇的風險最小化的過程所以粘膜可見性最大化。
另外,患有運動障礙的動物可以直立,這樣造影劑可以通過重力流進胃里。柔性內窺鏡的副通道不應用于從食道吸出大量未稀釋的鋇劑,因為鋇劑殘渣可能粘附在管壁上,堵塞通道。此外,一旦殘留物變干,就很難去除。
食管鏡檢查程序
麻醉后插管患者左側臥位,口鏡安全到位以保護視野。在手術過程中,氣管內插管對于防止從口咽吸入反流或反流物質非常重要。在內窺鏡檢查過程中,氣管內管也可以防止頸椎氣管在硬內窺鏡的壓力下塌陷。內窺鏡插入管應預先用水溶性潤滑凝膠潤滑,以便順利通過。另一種方法是,當內窺鏡進入口腔時,用口腔分泌物潤滑內窺鏡。
當動物的頭和脖子伸出時,內窺鏡通過口咽部和背部的氣管內管引導到達喉部,這樣就可以看到顱部的食管括約肌(CES)。CES是食道的入口,通常是閉合的,在喉部背側呈星形折疊的粘膜區域(下圖)。由于內鏡尖端對CES的通氣和最小壓力,內鏡很容易通過低阻力括約肌進入頸段食道。當內窺鏡的尖端被錯誤地導向位于喉部兩側的一個梨狀凹處時,有時會感到阻力。撤回和重定向內窺鏡向背中線很容易糾正這個問題。如果大型犬的內窺鏡頭盲目地通過,可能會在無意中通過喉部開口進入近端氣管。當內窺鏡與氣管內管接觸時,會有阻力。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應將內窺鏡尖端拉回口咽,并重新定向到鼻咽部。
A、內窺鏡通過背側喉部時關閉的食管顱括約肌。B,開放的顱部食道括約肌,內窺鏡通過括約肌進入食道。
食道通常塌陷,因此當內窺鏡通過頸段括約肌時,短暫的“紅叉”通常使視野模糊。空氣的注入應該立即開始并持續,直到食管腔在鏡前清晰可見(下圖)。食管腔形成一條直管,但在胸段入口有輕微彎曲,這是食管頸段和胸段的交匯處。內窺鏡應該遇到很少或沒有阻力。內窺鏡醫師應緩慢連續地將內鏡沿食道推進,只需對內鏡頭的偏轉和轉矩進行輕微的調整,以保持對管腔和粘膜表面的全景觀察。應根據需要間斷地注入空氣,以保持管腔在檢查范圍之前擴張。為了維持一些病人的膨脹,可能需要有一個助手來幫助堵塞食道的尾部到喉部,以防止吸入的空氣逸出。胸段食道的腔通常以最小的通氣打開。在心臟底部可以看到主動脈對食道壁的搏動。
在胃食管交界處,食管斜穿橫膈膜進入胃。胃食管括約肌(GES)不是一個真正的解剖括約肌,而是一個高壓區,使胃部的遠端食管關閉。推進內窺鏡通過裂隙樣開放的GES進入胃,大約30度傾斜到左邊,略有上升。可以輕松的直接可視的和最小或沒有阻力使內窺鏡通過GES。
內窺鏡活檢取樣
大多數食道疾病的診斷通常不需要食管活檢。單獨的目視檢查通常是足夠的。食管粘膜活檢的主要指征包括食管炎的腫物或粘膜異常。標準內鏡下鉗取活檢鉗很難獲得足夠的食管粘膜活檢標本,尤其是在粘膜正常的情況下。垂直于食道壁的鑷子很難定位,而且通常用鑷子很難切開粘膜,所以活檢杯在閉合時容易滑落。較大活檢杯的硬活檢鉗可與硬內鏡設備一起使用,以提高食管活檢的質量。或者,也可以使用帶有中心刺的活檢鉗。尖釘有助于將活檢鉗固定在粘膜上,使“咬”更垂直,防止打滑。
標準活檢鉗是最有效的獲取足夠的活檢標本從增殖性食管腫物和病變粘膜的脆性增加。6至10個活檢標本通常足以進行最終診斷。首先,組織樣本應取自腫瘤的活的區域,以及明顯的增殖生長區和侵襲區之間的邊界區域。應避免中央壞死性潰瘍,因為這些區域的診斷率較低。刷細胞學標本有時可用于診斷食管腫瘤或表征食管炎的不尋常形式,如粘膜念珠菌病。一個防護的(鞘)細胞學刷防止污染和標本材料的損失,因為刷是通過內窺鏡的輔助通道撤回。應首先采集刷式細胞學標本,以避免用近期活檢點的血液稀釋細胞學標本。
術后護理及并發癥
接受常規診斷性食管鏡檢查的患者在麻醉后常規恢復,并于當天出院。一旦麻醉恢復完成,正常的食物和水的攝入可以在幾小時后恢復。與診斷性食管鏡相關的并發癥很少見,主要局限于在手術和麻醉恢復過程中使用氣管內插管對氣道保護不當導致口咽分泌物誤吸或反流性胃食管液。在食道狹窄時,應避免過量的空氣注入,因為如果食道尾部和胃過度膨脹,有時很難通過狹窄排出空氣。
食道穿孔是食道異物(如骨頭和其他尖銳物體)或異物移除或在食道狹窄球囊或球囊擴張時食道醫源性撕裂所引起的罕見但嚴重的并發癥。空氣進入穿孔的食道可能導致危及生命的張力性氣胸。如果食道穿孔,不應進行食管鏡檢查。如果正在進行食管鏡檢查,懷疑有穿孔,應立即停止手術,并進行胸片檢查。可能需要從胸膜腔排出空氣或液體,以及立即進行外科修復。
大多數患者在常規食管鏡檢查后不需要藥物治療。術后藥物控制疼痛和食管炎通常是指介入性食管鏡手術后,如食管異物清除和狹窄擴張。治療食管炎的質子泵抑制劑酸控制,三氯氰胺作為粘膜保護劑,和甲氧氯普胺或西沙必利作為促動力試,以增加GES的張力和防止酸返流。止痛劑是根據預期的不適感程度和相關的粘膜損傷。
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