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最近遇到了一個問題,這這樣問的:“為什么你們醫生就喜歡開CT呢?”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再擴大點兒,比如:為什么醫生喜歡看彩超?為什么醫生喜歡拍片子?為什么醫生喜歡開核磁?為什么醫生喜歡開化驗?為什么醫生喜歡開各種各樣的檢查?從小腿骨折給大家解釋
最近遇到了一個問題,這這樣問的:“為什么你們醫生就喜歡開CT呢?”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再擴大點兒,比如:為什么醫生喜歡看彩超?為什么醫生喜歡拍片子?為什么醫生喜歡開核磁?為什么醫生喜歡開化驗?為什么醫生喜歡開各種各樣的檢查?
從小腿骨折給大家解釋下吧
大家要明白,現在確定一個疾病有的時候很簡單,比如一些骨折患者,當患者受到外傷到醫院來的時候,比如小腿出現明顯的腫脹、畸形,而且在查體的時候可以觸及明顯的骨感擦,可以明聽到很明顯的骨擦音,而且活動患者小腿的時候有明顯的反常活動,那么相信不用檢查也會知道患者骨折了。
而給患者進行x線檢查,目的是為了明確具體骨折的形態,以利于判斷到底是進行保守治療還是進行手術治療,而且可以判斷手術當中采用什么樣的固定方式更適合患者的骨折。
然而即使同樣是是骨折,有的時候我們也要更進一步的檢查來判斷病情,比如同樣是小腿骨折,如果是小腿近端骨折,骨折的部位累及到了膝關節,那么我們單純的進行x線檢查就不夠了,這時候,我們要通過ct給予患者的骨折進行三維重建,通過三位重建的辦法將整個骨折具體的形態完整的展現在醫生面前更好的判斷病情,并給予做出最適合的治療方式。另外,涉及關節的骨折有可能有明顯的軟骨損傷,此時應該給予患者進行核磁檢查,明確膝關節內是否有韌帶半月板以及軟骨的破壞。現在隨著3d打印技術的發展,有一些比較發達的地區,已經開始給予骨折的患者進行三d打印技術,重新建模在術前模擬具體的手術方式,這樣可以做到最好的術前準備,盡量降低患者手術當中的時間和要承擔的風險。(下面兩張圖分別就是脛骨平臺骨折以后,3d打印建模的影像資料)。
大家可能對手術不了解,術中永遠有很多不可預知的情況,比如血管的變異,比如骨折部位碎裂過于復雜,比如術前設計好的各種辦法切開以后發現都不適合,說實話這種情況很常見,所以如何處理術中的突發情況才能體現醫生的水平,而針對骨科手術來講,現在如果能使用3D建模技術,在術前就演練術中可能遇到的情況,對于術中風險的規避會有多大的好處,這樣可以準備出很多預備方案,盡量減少患者的風險!
而如果患者保守治療的話,我們不需要做太多的化驗。一旦要進行手術治療,那么化驗可能會需要做很多,比如說進行血常規的采血化驗,目的是為了明確患者是否有感染,比如必須要化驗血脂、血糖,因為如果患者血糖過高會導致切口不愈合,血脂過高有可能增加術后下次起靜脈血栓的風險。另外在術前我們還要給患者進行心電圖檢查,進行胸片檢查,有一些患者還要進行下肢血管彩超檢查,明確是否已經有血栓形成。對于年齡比較大的患者,還要進行心臟彩超檢查,評估心臟功能,是否能耐受手術的打擊。
除非是皮膚已經有明顯大創口的開放性骨折,一些不能急診進行的化驗和檢查可以從簡,對于閉合骨折這些保障安全的檢查是絕對有必要的。
所以說,醫生開很多檢查并不是為了喜歡與不喜歡,而是為了更好的判斷患者的病情,做出準確的判斷,這往往是醫學進步的一種表現,一切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為了要安全!但是這個“喜愛”二字有很多的解釋,謝醫生和大家聊一聊這個問題
其實對于喜愛這兩個字,還有另外的一種解釋。就拿我自己來講,有一些疾病檢查方面確實有我自己的偏愛。
比如有一些腰痛的患者,我本人習慣給予進行核磁檢查,而不進行ct檢查。為什么有這樣的習慣呢?
●兩者清晰度不同,下方第1張圖是腰椎間盤突出的ct檢查,雖然通過ct檢查也能明顯的看出有間盤突出,但是細節表達的不是特別的清晰。
大家再看下面的核磁檢查,同樣是軸位的片子,在核磁上我們甚至能看到馬尾的終絲,而且核磁還可以判斷患者問題的新舊,患者是新發的腰椎間盤突出,在突出部位會有明顯的高亮信號,是水腫的表達信號。而且對于腫瘤的性質、血腫的判斷,核磁都是有它的優異性的。
●兩者表達緯度不同。一般的ct,我們只能看到軸位的影像學表現,也就是說將患者腰部ct從上到下,斷層掃描。核磁的影像學表現資料是三個維度的。也就是說我們可以看到同樣腰椎從前之后、從左至右、從上至下三個維度的影像學表現,對于綜合判斷患者的腰椎病情是有很大意義的。
●從經濟上考慮。在謝醫生所在的醫院ct檢查是260元左右,核磁檢查是468左右,兩者的檢查差了200元。但是ct檢查一般都是只能檢查三個椎體,核磁檢查可以涵蓋5節腰椎、骶椎以及兩節左右胸椎,而且做核磁的時候,我們還能偶爾掃描一下患者的直腸、子宮以及腎臟是否存在問題,所以從經濟上上算,謝醫生特別喜歡核磁。就在前不久,謝醫生還通過腰椎核磁發現了一個患者的腎臟異常,現在正在進一步的檢查中。
另外,現在還有很多這樣的情況,就是患者做完ct以后,還發現問題不是特別的明顯,要再花一次錢做核磁,這樣就相當于多花錢,增加了患者負擔,所以還不如一步到位做核磁呢!是不是?
但是寫到這里大家要明白,ct有ct的優點,核磁有核磁的優點,我們并不能因為說核磁對于椎間盤表達的更好,就說ct這個檢查不好,比如我們同樣是腰痛的患者,在做核磁以后發現很可能是存在腰椎腫瘤,那么再進一步的檢查ct,明確是否存在嚴重的骨破壞,這就是ct的優點了。
同樣是檢查,不一樣的病情,適合不一樣的檢查,物盡其用才是正確的使用辦法!另外這種喜愛在不同的醫生身上也有不同的表達,比如有一些老醫生接觸ct接觸的比較早,常年的閱讀ct以后,在ct方面具有了非常豐富的經驗,所以對于腰痛的患者,某一位醫生喜歡開ct,這也是正常的。
而且ct檢查也確實是比核磁檢查要快很多,在某些大型的醫院核磁檢查要排兩個月到三個月的時間,而ct檢查可能排一周左右的時間,從給患者節約時間成本上看,有一些醫生也確實喜歡看ct檢查。
總結
很多患者對于醫生進行了一些檢查感覺莫名其妙,認為是過度醫療,其實很多檢查都是為了更好的明確患者的診斷,給予進行最正確的治療,這樣才是最安全的。
畢竟醫療無小事,有過因為忽略了某一項檢查而給患者帶來危害,是醫生的責任!
另外確實存在很多異常的現象,是我們改變不了的,就不討論了!
我是堅持用簡單語言解釋復雜疾病知識的謝新輝,碼字不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幫忙點個關注或點個贊吧,謝謝了!
#真相來了##健康真相館##生命召集令超能團#@中醫匯@頭條健身@青云計劃@頭條養生@健康真相官@青云計劃@頭條健康@頭條辟謠@清風計劃
陳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