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賈母所吃“御田胭脂米”,應是曹頫在南京種植的張桂琴“御田胭脂米”,簡稱胭脂米,源自古老的胭脂稻,是一種極為珍貴的作物。御田胭脂米,呈橢圓柱形,比普通米粒稍長,營養極其豐富,里外都呈暗紅色,順紋有深紅色的米線,煮熟時色如胭脂、異香撲鼻,非常美
賈母所吃“御田胭脂米”,應是曹頫在南京種植的
張桂琴
“御田胭脂米”,簡稱胭脂米,源自古老的胭脂稻,是一種極為珍貴的作物。御田胭脂米,呈橢圓柱形,比普通米粒稍長,營養極其豐富,里外都呈暗紅色,順紋有深紅色的米線,煮熟時色如胭脂、異香撲鼻,非常美味,如果和白米混煮,能夠使白米染上同色發出同樣的香氣(參考百度詞條)。國內現存的“御田胭脂米”包括康熙胭脂米、堯帝胭脂米、皇宮胭脂米等,這種米熬粥吃非常好。《紅樓夢》里,賈母等主子吃的“御田胭脂米”應是康熙胭脂米。
一、賈母食用“御田胭脂米”
1、賈府的“御田胭脂米”系莊頭進貢
《紅樓夢》 第五十三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 榮國府元宵開夜宴”,快過年了,黑山村的莊頭烏進孝向寧國府進貢,賈珍接過單子,看到的是:
大鹿三十只,獐子五十只,……御田胭脂米二石,碧糯五十斛,白糯五十斛,粉粳五十斛,雜色粱谷各五十斛,下用常米一千石,……
進貢的物品蔚為大觀,卻遠遠低于賈珍的預算,“……我才看那單子上,今年你這老貨又來打擂臺來了。”烏進孝聽了,忙道:
爺的這地方還算好呢!我兄弟離我那里只一百多里,誰知竟大差了。他現管著那府里八處莊地,比爺這邊多著幾倍,今年也只這些東西,不過多二三千兩銀子,也是有饑荒打呢。
“那府里”,指的是榮國府,榮國府的莊頭也會進貢“御田胭脂米”。烏進孝進貢,也引出了賈珍與賈蓉父子的一段對話,點出了榮國府入不敷出的窘境:
賈珍道:“……比不得那府里,這幾年添了許多花錢的事,一定不可免是要花的,卻又不添些銀子產業。這一二年倒賠了許多,不和你們要,找誰去!”
賈蓉又笑向賈珍道:“果真那府里窮了。前兒我聽見鳳姑娘和鴛鴦悄悄商議,要偷出老太太的東西去當銀子呢。”
賈璉夫婦找鴛鴦借當,本以為做得保密,怎奈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不僅邢夫人知道了,寧國府的賈蓉等人也都知道了。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作出了不同的反應。邢夫人趁機揩油,賈蓉認為榮國府是真的窮了,賈珍則認為是王熙鳳在搗鬼:
賈珍笑道:“那又是你鳳姑娘的鬼,那里就窮到如此。他必定是見去路太多了,實在賠的狠了,不知又要省那一項的錢,先設此法使人知道,說窮到如此了。我心里卻有一個算盤,還不至如此田地。”
這一段文字展示出賈珍雖然混帳,卻并不無能的一面。
2、“御田胭脂米”的短缺暗示賈府走向衰敗
《紅樓夢》 第七十五回“開夜宴異兆發悲音 賞中秋新詞得佳讖”,王夫人命鳳姐領人抄檢大觀園的第二天,尤氏、李紈等人侍候賈母吃飯,“尤氏早捧過一碗來,說是紅稻米粥”。賈母吃后,吩咐尤氏也在她這里吃。賈母看到下人給尤氏吃的是白粳米飯,有些生氣,發問:“你怎么昏了,盛這個飯來給你奶奶。”下人和鴛鴦、王夫人都趕忙解釋:
鴛鴦道:“如今都是可著頭做帽子了,要一點兒富余也不能的。”王夫人忙回道:“這一二年旱澇不定,田上的米都不能按數交的。這幾樣細米更艱難了,所以都可著吃的多少關去,生恐一時短了,買的不順口。”賈母笑道:“這正是‘巧媳婦做不出沒米的粥’來。”
從這一尋常事件中不難看出,賈府已經“比不得在先輻輳的時光”了。
讀這一回的文字,筆者有一種感覺,鴛鴦仗著賈母疼愛,開始膨脹了。
第七十五回里,賈母吃的“稻米粥”, 是用“御田胭脂米”煮成的。
庚辰本《石頭記》在烏進孝進貢“御田胭脂米二石”處有夾批云:“《在園雜字》(‘字’應為‘志’)曾有此說。”《在園雜志》內容豐富,知識性很強,是清代康熙年間人劉廷璣所著,編入《四庫全書》,原來分為二卷,康熙五十四年刊刻時改為四卷。
二、賈府“御田胭脂米”產自南京
1、曹頫試種“御田胭脂米”
康熙皇帝玄燁創作的國學經典《幾暇格物編》中有著這樣的記載:康熙二十年農歷六月下旬的一天,帝在西苑(今北京中南海)豐澤園水田邊散步時,忽然發現有一株稻穗,它堅實飽滿,已經成熟,而且莖桿高于眾稻之上。康熙帝便采摘收藏起來做種。第二年試種,果然六月先熟。于是擴大種植面積,年復一年,育成了一種新品種。這種稻米色微紅,由于生長苑田,故名“御田胭脂米”,也叫“玉田米”,民間則稱“紅稻米”。
康熙五十四年,玄燁將這個稻種一石賜給蘇州織造李煦(曹雪芹的舅外公),命令他在蘇州播種。江寧織造曹頫(曹雪芹的父輩),從李煦手中要了一斗在江寧(今南京)種植。此后曹頫在給康熙的秦折中說:“萬歲恩賜稻種,奴才向母舅李煦分得稻種一斗,奴才先用種六升,種田一畝有另,于四月內插秧,七月中收割,得谷四石二斗,因恐新稻收遲,不及栽插,故留原種四升,于六月內布出秧苗,頭季刈獲之后,其田隨即耕耨,復插次季秧禾,約十月內可以收割。江寧百姓農夫見此一年兩收稻種,莫不歡欣踴躍,求種布種。”
曹寅已經去世,康熙將“御田胭脂米”的稻種送給李煦播種。李煦是曹寅的大舅哥,曹頫輩的舅舅,曹雪芹的舅外公。曹頫也許是希望博得康熙帝的倚重,也許是為了福澤江寧父老鄉親,從李煦那里要了一斗御田胭脂米的稻種,進行試種。試種成功后,特別向康熙皇帝上奏折說明前因后果。
2、賈母吃的“御田胭脂米”產自南京
康熙五十五年,曹頫將所收獲的稻種,散給老百姓播種,他在給康熙的另一奏折中說:“奴才去歲所收欽賜二季稻種,奴才仰體萬歲愛民至意,散給鄉間百姓,諭以播種之法,今鄉民得種之家,收獲呈樣前來。每畝收谷三石七八斗不等。”后又有奏折云:“目下二次稻已得成實,今據鄉民呈報前來,每畝收谷二石一二斗至二石七八斗不等,無不欣忭踴躍,傳為異寶。凡有田產之家,俱聞風求種,從此流傳廣布,百姓均得多收一次之稻,利益甚多,皆蒙萬歲洪恩德澤之所被也。”
審讀曹頫的奏折,可以知道,南京種“御田胭脂米”(即“紅稻米”),是從曹雪芹的父輩曹頫開始的。曹雪芹從小在南京江寧織造署里生活,自然能夠食用到“御田胭脂米”,他把“御田胭脂米”和“紅稻米粥”寫進《紅樓夢》中是很自然的事情。
清人吳振棫在《養吉齋叢錄》中,也寫了康熙帝發現、試種“御田胭脂米”的過程,并且寫道:嗣后四十余年,悉炊此米做御膳,外間不可得也。其后種植漸廣,內倉存積始多。世宗時河東總督田文鏡病初愈,嘗以此米賜之,作粥最佳也。也就是說,康熙時期,“御田胭脂米”產量還很少,一般人是吃不到的。到了雍正皇帝的時候,“御田胭脂米”的存量才多了一些,才偶爾把這種米賜給股肱重臣。
雍正皇帝是不可能將珍貴的“御田胭脂米”賞賜給曹雪芹家食用的,曹家食用到的“御田胭脂米”應是曹頫在南京時種植產出的。
高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