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前言: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陜西渭北農村結婚必買一臺縫紉機,相信很多人聽過【三轉一響】的說法。渭北農村坐落于我國大西北地區的渭北農村,曾經有過一段很長的【缺衣少食】的歲月,結婚必買的縫紉機在婚后,就負責整個家庭的縫縫補補,那時候的老人手上也鍛
前言: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陜西渭北農村結婚必買一臺縫紉機,相信很多人聽過【三轉一響】的說法。渭北農村坐落于我國大西北地區的渭北農村,曾經有過一段很長的【缺衣少食】的歲月,結婚必買的縫紉機在婚后,就負責整個家庭的縫縫補補,那時候的老人手上也鍛煉出了裁剪的功夫,在農村集會上買回家的布匹就能【騰騰騰】地做出一件件衣裳來。
農村有人高價回收縫紉機,壞的也回收,有什么用
如今,陜西渭北農村的經濟條件變好了,年輕人早已通過打工走出了農村,即使是留守在農村的中老年人,身上穿的衣服也基本由兒女承包了,很少需要縫縫補補的時候,也沒有人買布匹回家做衣裳了,所以農村家庭里的縫紉機只能待在不起眼的角落【吃灰】,變成了一堆廢鐵。
最近幾年開始有販子來農村專門高價回收縫紉機,成色好的未生銹的還能用的給到1000~3000元左右,成色差的有生銹的不能用的給到500~1300元,即使已經毫無價值的縫紉機也能賣300元左右。
那么販子為何要高價回收縫紉機,就連壞的也回收,這些縫紉機之后有什么用,其實這個問題并不難回答,這五個用途讓農民手中無用的縫紉機變廢為寶。
第一個用途:農副產品外包裝的加工。
這個用途是我見過的,陜西渭北大荔縣農村有全國名優特產水果大荔冬棗和特色蔬菜黃金菜。
大荔冬棗的主要特別是【皮薄脆甜】,如此就存在采摘和運輸的【保護問題】,稍不注意就會有磕碰傷,所以采摘冬棗的框子,桶子就需要有內襯,內襯的棉布加工離不開縫紉機,另外運輸過程中的保護措施也會用到縫紉機制作的棉布。
特色蔬菜黃金菜的包裝離不開【花包】,花包就是用肥料袋子拆開縫起來的四邊形袋子,而這個也是離不開縫紉機的。
所以農副產品外包裝的加工是離不開縫紉機的,許多加工企業的老板會回收縫紉機,而農民在農閑的時候也可以通過使用縫紉機加工農副產品的外包裝來掙外快。
第二個用途:為退休老人的業余生活安排上了縫紉機。
許多城市里的退休老人,退休后整天沒事干,很多老人就想著有臺縫紉機可以給家里的孫子和外孫做衣服打發時間,對于退休老人來講,因為有退休金的支撐,不需要為了生活而繼續奔波,業余生活的興趣能夠讓老年生活更充實。
我們家一臺【牡丹牌】的縫紉機就是賣給了城市里的親戚,當時我母親堅決不要錢,但親戚走的時候硬塞給我母親一千元,因為我母親曾經學過裁縫,所以縫紉機保養的非常好,給了親戚我母親還有些舍不得呢,但親戚喜歡,自己又沒啥用,就當順水人情了。
城市里的退休老人不像農村老人,不用下地干活也不用想辦法去掙錢維持生計,閑暇時間較多的情況下,有臺縫紉機做做衣服是能陶冶情操的,所以農村家庭不用的縫紉機就派上了用場。
第三個用途:民宿和農家樂搞收藏,販賣憶苦思甜的主題。
隨著鄉村振興的不斷推進,許多以旅游農業為經濟發展基礎的農村地區,開始開發出一些民宿和農家樂,這些地方對于農村家庭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用品是非常喜歡的,因為對于去農村觀光旅游的人來講,憶苦思甜的主題比較受人青睞。
試想一下,對于從未到農村生活過的人來講,去農村旅游肯定是希望能夠接地氣,也就是感受淳樸的農村生活,當去到一家民宿的時候,肯定希望能親自感受一些老物件背后的故事,最好是可以親自上手操作一番,而踩踩縫紉機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第四個用途:拍電視劇和電影的年代戲需要用縫紉機當道具。
相信很多人看過《金婚》這種年代劇,這種電視劇橫跨多個年代,不同的年代需要不同的背景,而不同的背景下有不同的生活用品,而縫紉機就是年代劇里出鏡率比較高的一種生活用品。
所以有一些拍電視劇和電影的劇組會需要用到縫紉機當道具,演員需要在特定的年代下操作縫紉機來完成鏡頭的需要,這種一般出價較高,要求縫紉機的成色要好,并且最好是掛線能直接使用的最好,也就是鏡頭講究真實的生活情境。
第五個用途:出口到一些落后國家使用。
這個用途一般給的價錢不會高,但這個用途是存在的,就像舊衣服的回收也是涉及到出口到落后國家的用途,雖然縫紉機在當下我國的農村生活當中顯得不吃香了,但是在國外很多落戶地區國家,縫紉機目前依然是非常吃香的,上個世紀我國農村流行的縫紉機質量是非常好的,甚至使用起來比一些現代的縫紉機還省心,性價比非常高。
結束語:除了這五個用途,有人說存在私人收藏,販賣縫紉機零件耗材等說法,但這個我并不了解,我所知道的就是以上五個用途,這五個用途讓農村家庭中無用的縫紉機搖身一變成了有價值的商品,自然農村就有販子專門出高價收購縫紉機,不過我的建議還是把縫紉機保留下來,即是一段時光的記憶,又是艱苦生活的見證,是金錢無法衡量的,如果是你,你會選擇賣掉家里無用的縫紉機嗎,歡迎來交流。
張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