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口述:林洺鋒洲明科技董事長正和島島鄰采訪:小韋來源:正和島本期《有鄰》,講的是林洺鋒的故事。他出身于貧苦的農村,但一直以來,他都認為苦難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就像索達吉堪布的那本書所說——“苦才是人生”。林洺鋒的創業歷程十分跌宕起伏:他因被
?口 述:林洺鋒 洲明科技董事長 正和島島鄰
采 訪:小韋來 源:正和島
本期《有鄰》,講的是林洺鋒的故事。
他出身于貧苦的農村,但一直以來,他都認為苦難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就像索達吉堪布的那本書所說——“苦才是人生”。
林洺鋒的創業歷程十分跌宕起伏:他因被女友拋棄開始創業,開過小賣鋪,賣過電腦,做過軟件,甚至一心要“吃掉”金蝶……直到在LED大屏行業深耕,做到出貨量全國第一,成為不折不扣的“隱形冠軍”。
林洺鋒說:“在最艱難的時刻,是稻盛和夫先生的‘利他精神’,給我點明了方向。也是在五明佛學院的崇山疊翠里,禪悟頓開,更清晰地看見自己的初心……”
每個人生,都是一場探索和尋找。
一場失敗的初戀,刺激我奮發圖強
1993年,我19歲中專畢業,作為技術員進到通用電器實習,開始了我的職業生涯。
因為那時候公司不提供住宿,我曾經一年內搬過8次家,也住過最廉價的鐵皮房,不到4平米的房間住了好幾個人,天熱的時候簡直就是“蒸籠”,下雨天又漏雨。
那年春節回家,我媽看到我又黑又瘦的樣子,心疼得不得了。我自己反而覺得樂在其中,因為在通用電器我學到了很多東西,積累了很多生產方面的專業技能和寶貴經驗,那兩年的經歷也為我后來創業練好了基本功。
離開通用進入第二家公司的時候,我自己也快速成長起來,慢慢開始有些飄飄然,但是一場失敗的初戀刺激了我奮發圖強的原動力。
在那時,我愛上了一個女孩子。自己不善表達,好不容易鼓起勇氣去表白,她卻說父母不會同意她嫁給“跟她同等能力”的人,等于間接告訴我條件不夠。
這次失敗讓我深受打擊,幾天幾夜都睡不著覺,于是我背著家人辭了職,毅然離開了公司,去尋找改變命運的希望。
從小賣店中,體會生活的酸甜苦辣
在那近一年的漂泊期,經歷過多種嘗試之后,我覺得必須要先安定下來,謀定而后動。
我選擇了并不喜歡但風險較小的小賣店,賣煙、酒、糖等日常消費品,其間接觸的大多是社會底層人群,我更深刻體會到了社會的復雜和生活的酸甜苦辣。
客戶會因為一毛錢跟我討價還價,還時不時會有收“保護費”的團伙光顧,面對他們的威逼恐嚇,有一天我勇敢地站出來,與他們理論,說完以后他們立馬對我刮目相看,此后再也沒找過我麻煩。
與此同時,我心里很清楚,自己沒法把小店做成大賣場或連鎖店,尋找新項目或許是更好的出路。
從1998年開始,我就和朋友一起做電腦生意,純粹是為了賺錢。后來我又做軟件開發、做系統集成,并給公司起名叫金雀,就是想把金蝶給“吃”掉……后來我跟少春主席(徐少春,金蝶公司創始人、正和島廣東島鄰機構榮譽主席)談起這段經歷,不由感嘆做軟件行業難度真的很大,以及自己當時的年少輕狂……
那段時間,每天翻來覆去,都覺得自己在渾渾度日,沒什么意義,拼搏的動力也不夠。我開始思考:如何才能把生意變成一輩子的事業?
這個行業小、三角債重,你有什么好做的?
2002年,我動了念,要重新選一個行業。我給自己定了3個目標:
第一個,我不想再做貿易公司了;
第二個,希望在新的領域,我的企業能對社會進步有幫助;
第三個,能在這個行業做到數一數二
我結合自己的愛好和調研,最終選定了LED行業。朋友質問我:“這個行業小,產品不穩定,三角債又十分嚴重,你有什么好做的?”
我的判斷不一樣,我認為LED是光源的革命,LED的創新應用才剛剛開始,問題多但也意味著機遇多,LED行業將迎來革命期,未來至少有30年的發展空間,前途一片光明。2004年,我處理掉手上其他幾家公司,把所有重心都轉向LED。
我最初選定的產品,就是那種在大街上,店鋪門口都能看得見的LED大屏,很多蘋果店、LV、阿瑪尼、耐克等店鋪都會用到。
進入這個行業后,我先從研發做起,投資了300萬,研發出可以替代這個行業的產品。然后我調整了商業模式,自己不再接單,而是把銷售渠道交給代理商去做。這樣,自己就能專注做產品,不用再陪客戶吃吃喝喝。
因為專注產品和解決方案,只用了4年時間,到2008年,我們營業額就達到了3個多億,LED產品出貨量也做到了全國第一。
整個過程中,國外的競爭對手一一被我們打敗。之所以被我們打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LED行業產品迭代太快,每年都有新產品升級。比如說原來P6的產品賣6萬塊,現在P1.5的才賣6萬,數字越小,屏幕越清楚,同等價格下,性價比就高了。
隨著迭代升級,我們的產品不僅質量好,價格又便宜,對消費者自然有誘惑力。
反觀老外的產品,迭代創新太慢,他們慢慢招架不住了。
后來,洲明科技又跨入LED照明領域,做酒店照明、智慧路燈等。智慧路燈是智慧城市的信息入口,能夠降低城市的管理成本,我們判斷,未來有很大增長空間。
照明領域同樣有許多巨頭,像日本和德國的飛利浦、松下、歐司朗等,但洲明科技并不畏懼。因為照明技術已經普遍化,而我們在迭代創新領域,做的更快更好。
后來我們總結,在破壞性創新領域,從0到1的過程,外資是很占優勢的。而中國的破壞性創新很弱,畢竟剛解決溫飽問題不久,而且中國的教育模式也使得我們不敢去試錯,就像我們是應試教育,有標準答案,而美國很多問題沒有標準答案,鼓勵你去創新。這一點值得我們反思。
從0到1是我們的弱點,而從1到N,中國人的創新太強了。所以,歐司朗、飛利浦等很多企業,紛紛要把公司賣掉的,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是干不過中國人的……
快速迭代創新能力,是洲明科技做到第一的一個本質要素。
正當我們順風順水的時候,公司遇到了一個大問題。2008年,我們打了一場337官司,起因是一個美國教授起訴了我們,說我們侵犯專利。
雖然最后的結果是和解,我們也只花了一些律師費,但這讓我意識到,要想把企業做大,必須兩條腿走路:
第一,實業要做好。
第二,資本這個輪子要補上。
實業做好,就要加強專利的布局。2008年時,我們一個專利都沒有,2008年后,我們加緊在全球布局專利。
要補資本的輪子,就要做股改。因為公司相對規范,2009年開始改股,2010年完成,2011年就上市了。這是洲明科技的第7個年頭,一切都很順利。
然而上市之后,卻遇到了一場大變革。
我干什么不好,干TMD老板!
上市前那一年,我們的凈利潤達到5000萬。上市后那一年,凈利潤僅僅只有100萬……讓人跌破眼鏡的數據,大大超過我們的預期。
痛定思痛,我發現了問題所在。原來,主要原因就是上市后,我作為董事長,犯了一個嚴重錯誤——單純地用錢去激勵員工。導致大家只想抽分利益,失去了奮斗方向和工作動力,分的多的人覺得分的少,分少的人覺得還沒分夠……
雖然我們有更好的公司理念,出貨量做到國內第一,目標也是奔著世界第一去,但是,這些理念和目標的牽引力不夠強,大家努力上市的目標,就是奔著賺錢去。
還有一些更極端的事情出現,一些人提出要“去老板化”,要求董事長放權,導致整個公司沒有領導核心。這段時間里,公司內耗特別嚴重,大家互相抱怨、互相指責,一開會就互相拍桌子,誰都有自己的意見,誰也不聽誰的……
我在上市后一年多的時間里,也從未開心過。肩上挑起來的擔子放不下,自己的身體也搞壞了,經常生病。再加上證監會覺得我這個老板年齡小,所以看得緊。內焦外困,處處受約束,我幾近崩潰,無人傾訴,坐在椅子上抱頭痛哭:我干什么不好,干TMD老板這個職業!
在焦慮迷茫中,我開始思考經營企業的目的,探索整個人生的意義。活著究竟是為了什么?
后來,我有機會與稻盛和夫先生面對面交流,意識到賺錢對企業是最大的陷阱,錢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激勵一定是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企業的長跑,一定要有價值觀的引領。
稻盛和夫的“利他精神”給了我最大的啟迪:如果一個組織、一個人只考慮自己,一味索取,那就沒有資格做上市公司,也不配做一個企業家,更不配資格做一個頂天立地利益社會的人!
我還曾去五明佛學院,漫步在崇山疊翠之間。這段經歷使我明白,你能夠懂別人的心,就能夠懂得自己的心,當你懂得別人的意,就能夠明白生活的含義。生命不在于你能夠獲取多少,而在于能為社會貢獻多少。
那一刻,我頓悟了。
給企業樹個“定海神針”
我把60多個高管叫在一起,用了2天時間,重新梳理價值觀。
重新思考過去為什么能取得第一?除了迭代創新之外,我們看到了更重要的一點——我們先前做決策,很多時候是站在利益行業的角度。比如在升級過程,不斷解決產品的痛點,渠道就愿意跟我們合作,這就是“正念得正果”。
那創新進取的本質是為什么?為了讓員工更幸福,為了股東、客戶、合作伙伴的利益,為了讓社會更和諧。
想清楚這些后,公司提出新口號——顯示光彩世界,照明幸福生活。我們做LED,就是希望通過照明,讓生活更幸福。
在“去老板化”問題上,公司重新建立規則。日常的決策實行少數服從多數原則,我作為董事長有提議權,關鍵時刻有一票否決權。愿意繼續奮斗的人留下來,不愿意的人可以退出,畢竟也賺了很多錢,可以去實現人生自由和價值了。
這幾個規則一定,就像“定海神針”一樣,我們重拾信心,看到了希望,企業也開始了正常運轉。
從2013年開始,我們的銷售額每年增長超過50%,甚至在去年經濟不好的時候,也保持了45%的增長。天津大運會,索契冬奧會,還有2018年的足球世界杯,也都用上了洲明的產品。
2015年,公司雷迪奧(ROE)品牌的黑瑪瑙產品贏得世界認可,成為LED行業里全球唯一一款同時獲得德國IF金獎、德國紅點金獎、美國工業設計優秀獎等6項世界大獎的產品,把“中國制造”的標簽換成了“中國智造”,改變了世界對中國產品的認識。
另外,公司還是CSA國家半導體聯盟標準化委員會、LED照明標準光組件認定委員會、LED產業與利聯盟等標準制定組織的成員單位,共參與了12項國家標準、18項行業團體標準制定。
所以,要站在世界范圍內看對手、看市場。如果高管的眼光只局限于深圳,你再怎么定遠大目標,也徒勞無功。
你只管利他,世界會幫你安排因果
回想起這20幾年來的創業歷程,特別有感觸:
你為什么打動不了客戶?
因為你的心里想著他的預算,眼晴盯著客戶的口袋。正因為這樣,你縱有千般專業說辭,也打動不了他。因為你以私欲出發,起心動念就錯了。
實際上,我們和客戶是命運共同體。我們不要也不能與客戶博奕,而是要真誠地服務客戶,和客戶一起干事業,將心比心,這樣才能共同可持續成長。
沒人會拒絕你真心地對他好,所以說,打開客戶的心并不難,難的是我們是否真的愛客戶。利他才是真正的利己,對他人、對客戶給予的利益越多,你就會得到越多回饋。
我相信,你只管利他,世界會幫你安排因果,會幫你爭取善良。
深圳造就了洲明,如果不在中國、如果沒有國家改革開放的政策、如果沒有穩定大時代的背景、如果沒有14億人民龐大的消費團體、如果沒有深圳,便沒有洲明和我的今天。
感謝我的祖國。
排版 | 陳博宇 審校 | 葉開甫 主編 | 葉正新
高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