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lǐng)未來
怎么去形容一個幽深清凈的禪院呢?唐代詩人常建說:“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贝蟾攀侨藗冃闹凶钔昝赖姆痖T清凈之地了,若是看夠了大城市里的車水馬龍,突然有一天來到山林深處,尋到這一方凈土,大概會消散身上的一切疲憊吧。但如果長時間居住,我們還是會
怎么去形容一個幽深清凈的禪院呢?
唐代詩人常建說:“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大概是人們心中最完美的佛門清凈之地了,若是看夠了大城市里的車水馬龍,突然有一天來到山林深處,尋到這一方凈土,大概會消散身上的一切疲憊吧。
但如果長時間居住,我們還是會覺得孤寂和落寞,我們舍不掉金樽清酒,舍不掉七情六欲,舍不掉金錢名利,這人間百態(tài)我們還沒有看夠,怎么會甘愿皈依佛門?
但在安徽大別山山區(qū),有一廟一人,廟并不精致但是足夠容下一人,人并不富裕,但一直守著這座廟,這一守,就是10年之久,如今他還在那里,過著淡泊名利的生活。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這個80年后小伙為何要獨守在這樣一座山間古廟中?
王先凱
藥公廟和王先凱
廟叫做藥公廟,人叫做王先凱。
這一廟一人的緣分,還要從很久很久以前說起,久到從藥公廟的建立說起,關(guān)于藥公廟的建立,有很多種版本。
其中流傳最為廣泛的一個說法是:很久以前的一段時間,村中瘟疫橫行,許多人因此喪命,大夫們不敢進村救治,生怕染上瘟疫,恰逢一位云游四海的醫(yī)者路過此地。
他不畏生死,用高明的醫(yī)術(shù)驅(qū)走了瘟疫,村民們對他十分感激,熱情的款待他,他被這里純樸的民風(fēng)所感動,從此不再四處流浪,在這里安家,他不慕名利金錢,總是上山采藥免費給病人看診。
而村民們對此更是感激不盡,總會向他家中送些瓜果蔬菜,但好景不長,醫(yī)者在上山藥的時候不小心跌落山崖,就此喪命。
村民們心中十分悲痛,為了紀(jì)念這位善良的醫(yī)者,他們籌資在山上建了一座藥王廟,將山上一座酷似人形的石像放在了廟里。
此后,每天都會有村民上山祭拜,續(xù)上香火。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村子祖祖輩輩的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但是藥公廟卻很少有人去打掃和祭拜了,本就是一座籌資建立起來的廟宇,更沒有人義務(wù)去管理了,直到遇到了王先凱。
王先凱從2011年住進這座廟里,當(dāng)著這座廟中的主持,他也曾有過傳說中醫(yī)者類似的經(jīng)歷。
那年秋季的一天,王先凱上山砍柴,說來也奇怪,本來隨隨便便的砍些柴火回去就夠了,可他偏偏向山頂走去,在曲折蜿蜒上的小路上,突然看到路邊有一根樹棍。
他鬼使神差的走了過去,打算拾起裝進背簍,可是剛到旁邊,竟然腳下一滑,竟摔了下去,一瞬間他心如死灰,雙眼一閉,想著必死無疑。
可幸運的是,他摔下去的地方灌木叢生,并沒有被摔成肉醬,只是灌木劃過,在他的胳膊上留下一條長長的傷口,血流不止。
當(dāng)他睜開眼,發(fā)現(xiàn)自己還活著,但距離他旁邊一扎多的地方,竟有一根枯死的斷木赫然矗立在那兒,他心中想著:“還好有驚無險,定是老天保佑,等有時間了一定去廟里上柱香。”
本就心中有佛的他,從那以后更加相信佛。
數(shù)年之后之后,他真的就與廟結(jié)緣,做起了守廟人,青燈常伴,檀香常駐。
但其實,王先凱并不是一個孤兒,他還有一位老父親,那他到底經(jīng)歷了什么,愿意守住清規(guī)戒律,不顧父親的阻撓,甘愿在一座小廟里度過余生呢?
可憐的生活
1985年出生的王先凱,現(xiàn)在已經(jīng)36歲了。
他自小就是一個可憐的孩子,剛出生時他也是個有父母疼愛的幸福小孩,是別人眼中羨慕的對象,父疼母愛,家境雖然貧困,但是在愛的滋潤下,日子也過的幸福。
但是上天并沒有好好對待這個可愛的小孩,在他蹣跚學(xué)步、咿呀學(xué)語時,死神就毫不客氣地帶走了他的母親,母親的突然離世,讓這個家庭也變得支離破碎。
一個是只幼年喪母的孩童,一個是中年喪妻的丈夫,沒有了女人的家庭,充滿了哭鬧和爭吵,身為父親卻一點也不知道該如何照顧小孩,生活的壓力折磨著他。
孩子的笑并沒有緩解他的痛苦,孩子的哭反而讓他覺得,小孩子對他來說就是一個拖油瓶,他把自己困在沒有了愛的生活里,別人進不去,他也出不來。
思前想后,父親將小孩過繼給他的親弟弟,王先凱的小叔叔,叔叔是個體弱多病的男子,至今還未娶親,生活也是困頓不堪。
但是小叔叔與父親的不同之處在于,小叔叔喜歡孩子。他喜歡孩子的哭哭笑笑,這樣,才有了愛的溫暖,家的氣息。
王先凱的到來讓小叔叔享受到了天倫之樂,無疑給了他精神上莫大的安慰,可是對于生活艱苦的他來說,他給不了王先凱更好的生活。
這讓他心中愧疚不已,他就更加寵愛王先凱,但是經(jīng)歷過母親離世,父親將他送人的悲哀后,他幼小的心靈早就千瘡百孔,小小的他學(xué)會了察言觀色,但是也造就了他敏感、內(nèi)向的性格。
即便小叔叔對他疼愛有加,但是生活上的艱難是改變不了的,他懂得感恩,小叔叔的愛是他在黑暗中蜷縮得一絲光亮,他感激小叔叔,他想回報這個給他的生命中帶來光亮的人。
在讀完小學(xué)后的王先凱,決定外出打工,一方面不再讓小叔叔的生活更加的拮據(jù),一方面他想靠自己的雙手掙錢來回報這份恩情。
但是一個十歲出頭的孩子,成績也算不上好,加上幼年的創(chuàng)傷,他的性格并不開朗,甚至都沒有與人交談的勇氣,這樣的他,在社會中能做些什么呢?
社會更不會像小叔叔那樣,給他溫暖和幫助,社會的生活太過現(xiàn)實,沒有經(jīng)驗的王先凱在社會上四處碰壁,早就嘗遍了這世間的人情冷暖。
可即便生活再艱難,他也咬咬牙將滿腹委屈打碎咽進肚子,他沒辦法向誰抱怨,和他有著血親的兩個人,一個自小便不再管他,若是訴苦也只會平添煩惱;一個是對他寵愛有加,若是知道他的處境定會心疼不已。
可笑的是,自己的親生父親,竟不如自己的小叔叔關(guān)心自己,真是可悲可笑。
王先凱心中早就沒什么執(zhí)念了,看淡了凡塵往事,他想過皈依佛門,可是他放不下自己的小叔叔,那個給黑暗中的他帶來光的男人,雖然微弱不堪,但那就夠了。
可是上天無情,還是將他最后一絲慰藉也帶走了,2008年,那個對他寵愛的小叔永遠地離開了自己,在外打工的他著急忙慌的趕回家,可還是沒見到小叔叔最后一面。
進入廳堂,映入眼簾的只有那一張擺放在案幾上的黑白相片,他痛哭流涕,多年的委屈和又一次被拋棄的感情,全部順著眼淚宣泄了出來。
在人間的最后一絲牽掛也變成了云煙飛走,他不知道接下來該何去何從,他想過自殺了卻一生,可是面對死亡他又退卻了。
當(dāng)那次砍柴跌落山崖時,他第一次感覺與死亡那么近,也是那一次,他覺得上天指引他要好好活著,既然死不能死,但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終究會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況且,他來人間一趟,還是見過光的。
終成守廟人
自從小叔叔走后,王先凱便不再外出打工,他的心中了無牽掛,便去了佛門凈地,當(dāng)他踏入廟宇,只見淡淡檀香縈繞,縷縷青煙升起,于是王先凱的心中,多了一份皈依佛門的期望。
他在寺廟里做義工,聽著沉沉的鐘聲,他的心從來沒有這么安靜過,那一刻,他忘記了親情,忘記了痛苦,忘記了那些冰冷的回憶,他的心,跟著鐘聲重新活過來了。
村子里的人們見過這個男孩的坎坎坷坷,也懂得他為什么能夠沉浸在寺廟之中。
冥冥之中,藥公廟成了王先凱的歸宿。
原來,每個廟都會有理事會,但是由于藥公廟地處偏遠,并沒有僧人義工前去打掃,在村里人的介紹下,王先凱知道了這樣一個廟的存在。
他迫不及待地前去查看,好巧不巧的是,藥公廟所處的山正好是他砍柴差點送命的地方,他踏進去的那一刻,他就明白了,這里將是他的歸宿,他要守著這座藥王廟。
當(dāng)即,他一人收拾好衣物,帶上小叔叔的照片,毅然決然地踏進了這座深山中的一方凈土,沒有曲徑通幽,也沒有禪房花木,唯有吃住的地方。
這樣簡陋的地方,成了他最溫暖、最安心的地方。
在這里的每一天,都是安靜平凡的好日子,他每天早早的起床,上香、禮佛、做飯、打坐,日復(fù)一日的重復(fù)著。
他享受一個人的時光,可是他的父親這時卻怒氣沖沖地找到了他,他不明白,怎么好好的兒子成了守廟人還甘之如飴,他訓(xùn)王先凱:“你就是個生活的懦夫,這點苦都受不了,當(dāng)初怎么生下你這樣一個窩囊廢?!?/strong>
王先凱心中刺痛,但一閃而過,他的那顆世俗之心早就隨著剃度時落下的頭發(fā)而去了,現(xiàn)在的他,已經(jīng)皈依佛門,前塵往事皆為云煙。
他平靜地回答:“施主,廟宇之中,若不是上香禮佛,還請離開?!?/p>
他的親生父親,怒氣沖沖的來,怒氣沖沖的去,可在王先凱的眼中,只是一個香客。
此后,王先凱的收入來源就是香客們的募捐,除了在重大節(jié)日的時候,一個月會有一兩千元的香火錢,其余的時候大多只有幾百塊,最艱苦的時候,一個月僅有40元。
很難想象,他是怎么靠著這40塊錢度過一個月的,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里,40元錢甚至連一件衣服都買不起。
藥公廟四面開闊,他自己開辟出一塊田地,種上了青菜,他靠著這些青菜和香火錢度日,有時候還會上山摘些野果,清貧的日子他并不覺得艱苦,反而是前所未有的寧靜。
因為藥公廟在半山腰上,經(jīng)常會有野獸出沒,夜半三更的時候還能聽到吼叫,大概動物也是有靈性的吧,多年來不曾傷害王先凱一絲一毫,亦或許是廟宇之下,庇護了王先凱。
在日常生活中,王先凱每日里都會擦拭廟里的設(shè)施,即使一天下來無人問津,他也樂此不疲,有香客來的時候,他就幫忙上香,若是清閑時候,他就揮著鋤頭在地里勞作。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突然想到陶淵明的那句詩:“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痹谕跸葎P看來,這樣的生活悠閑而充實。
當(dāng)然,每個月里,王先凱總是會下山采購,一位穿著簡樸的年輕男子騎著一輛白色的摩托車,在崎嶇的山路上“蹦蹦跳跳”,十分的愜意舒心。
在閑來無事的時候,他總會站在山頭遠眺,他看過朝陽東升西落,也見過月明星稀,但最能讓他安心的,還是廟宇間的淡淡檀香,縷縷青煙。
王先凱十年如一日的在這里過著清貧的生活,沒有大魚大肉,只有清粥小菜,沒有錦衣綢緞,只有樸素一衫,這一守,就是7年之久。
人們都向往恬靜舒適的生活,卻也舍不得燈紅酒綠的生活,有人去寺廟居住,但大多都是為了緩解社會帶給我們的壓力,幾天之后,我們又不得不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
王先凱卻能堅守那座破舊的小廟,日復(fù)一日的上香禮佛,在艱苦貧困的日子里,總是能夠找到自己的樂趣和平靜。
是啊,他的前半生過的坎坷,早就嘗過了悲歡離合、人情冷暖,在小叔叔去世的那一天,他就已經(jīng)了無牽掛了,看破紅塵,堅守清規(guī)戒律,遁入佛門。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堅守,都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最打動人心的生活方式,或安逸平靜,或艱難困苦,都是自己的生活。
有人問佛:“快樂的生活是什么樣子的?”
佛曰:“不可說。”
劉同一
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備案號:遼ICP備14006349號
網(wǎng)站介紹 商務(wù)合作 免責(zé)聲明 - html - txt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