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與近期的國際形勢無關,新能源車元旦前就開始漲了,主要由于體量不大,無法消化原材料漲價和補貼退坡帶來的成本劇增,但這對仍以油車為主的終端消費市場尚不算大的影響文|《財經》記者趙成郭懷毅編輯|施智梁一系列的黑天鵝事件尚未對終端消費市場產生嚴重影
與近期的國際形勢無關,新能源車元旦前就開始漲了,主要由于體量不大,無法消化原材料漲價和補貼退坡帶來的成本劇增,但這對仍以油車為主的終端消費市場尚不算大的影響
文|《財經》記者 趙成 郭懷毅
編輯|施智梁
一系列的黑天鵝事件尚未對終端消費市場產生嚴重影響,“打折促銷”仍是中國汽車市場主旋律。
《財經》記者近期走訪了多地汽車銷售市場。“我們店里的奧迪A4車型優惠幅度最大,裸車可以直接優惠8萬。”一汽-大眾奧迪的銷售向《財經》記者表示,最近的國際局勢并未影響到旗下產品的終端售價,只是對部分進口車型的提車周期略有影響。
趙成 攝
“奧迪的旅行車系列、Q7以及Q8等都是進口車型,現車非常少,Q8只有展廳里的這有一輛。從優惠幅度上來說,Q7優惠4萬元,這和節前相比,優惠幅度差不多。”上述銷售人員表示。
相比于傳統燃油車,新能源汽車的身價正在節節攀升。
“我們從2022年1月1號開始就按照新的價格執行了,新上市的2022款廣汽埃安AION S Plus,補貼后售價區間為15.38萬元-17.98萬元,和2021年相比,價格提高了7000元至14000元;2022款AION Y的售價上調了5000元至9000元不等;AION LX則上漲了4000元。”廣汽埃安的銷售人員向《財經》記者表示,由于是廠家直營,所以價格全國統一,沒有優惠。
除此之外,小鵬汽車、哪吒、上汽飛凡、極氪、比亞迪、特斯拉等品牌均在近期完成了漲價。
有分析指出,新能源汽車的價格上漲,主要是由于補貼退坡、原材料價格上漲、芯片價格上揚等因素疊加,直接導致新能源汽車成本大幅上升,而這難以在短時間內通過擴大規模進行消化。盡管傳統燃油汽車也有原材料上漲的壓力,但從總體上看,都能被規模化所攤銷。
油車不動,電車普漲
“QX60這款車剛上市一天,所以在價格層面暫無優惠,只是在購車的時候可以享受到4S店提供的裝飾大禮包和免費保養等服務。不過,Q50L和QX50兩款車型的優惠幅度還是相當大的,現金直降8萬元和10萬元。”東風英菲尼迪的一名銷售向《財經》記者表示。
就在不遠處的長安福特4S店內,《財經》記者從銷售人員口中了解到,長安福特探險者優惠1萬元,銳界優惠2萬元。“我們店從2020年開始賣的還算可以,而且芯片短缺和最近的俄烏沖突,對長安福特似乎沒有什么影響,店內在售車型均有現車。”
相對于庫存充足的長安福特,廣汽傳祺的銷售卻是一臉無奈。
“廣汽傳祺GS4 plus、GM8、影豹、GA6等車型均無現車,需要提前預定,提車周期基本要在三個月左右,且優惠幅度較小。”廣汽傳祺銷售向《財經》記者解釋稱:“我們的產品現在屬于供不應求的狀態,而芯片又一時跟不上,車造出來了,但是‘靈魂’沒裝上,這是造成提車周期長和優惠幅度小的主要原因。”
燃油車現在尚可保持一定程度的終端優惠,那么各大車企在新能源市場早已無法淡定。
2021年12月28日,零跑率先宣布T03漲價,漲價金額達到8000元,幅度為13%。此后,特斯拉接力。12月31日,特斯拉宣布國產Model后輪驅動版補貼后售價上漲2.1萬元,Model 3后輪驅動版補貼后售價上漲1萬元。
2022年1月1日,哪吒、上汽飛凡、極氪和極星汽車在同一天完成漲價。此外,蔚來汽車雖然沒有宣布漲價,但根據其公告,蔚來將不再為2022年1月1日以后的購車者承擔新能源補貼退坡所造成的差額。因此,蔚來旗下車型也經歷了一次變相漲價。
在元旦的集體漲價后,新能源汽車漲價潮依舊繼續,包括小鵬汽車、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上汽大眾以及一汽-大眾在內的車企先后宣布漲價。至此,國內的主流新能源車企基本都邁入“價格普漲期”。
《財經》記者了解到,從2月1日開始,比亞迪對部分新車進行價格調整,分別上漲1000元到7000元不等。其中,秦PLUS DM-i、宋PLUS DM-i、漢系列、唐系列均漲價3000元。
此外,上汽榮威近期發布公告稱,受全球芯片短缺以及國家新能源補貼政策退坡等不利因素影響,迫于成本上漲壓力,決定于2022年3月1日起,對旗下多款新能源車型的官方指導價進行上調,以應對新能源市場變化。
不過,在走訪市場中,《財經》記者發現,也有一些新能源車型在逆勢而動。
“理念是廣汽本田旗下的新能源品牌,現在只有理念VE-1一款車型,由于品牌認知度相對較低,所以銷量不是很好,目前店里還有幾輛現車,如果能訂,我可以向店里的領導打申請,最高優惠5萬元左右。”廣汽本田的一名銷售向《財經》記者說道。
此外,作為一汽-大眾奧迪目前唯一一款在售的純電動車型,奧迪Q2L e-tron目前也有著4萬元的優惠幅度。
漲價會蔓延到油車嗎?
對于新能源車企為何集體在2022年元旦前后密集宣布漲價?補貼退坡是原因之一。
2021年12月31日,財政部等四部委聯合發布了《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 科技部 發展改革委關于2022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2022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在2021年基礎上退坡30%,2022年12月31日后上牌的新能源汽車,將不再給予國家補貼。新政于2022年1月1日起開始施行。
補貼政策退坡對新能源車企影響巨大,新能源汽車產業推廣應用促進會秘書長范永軍曾給車企算了一筆經濟賬。以小鵬汽車為例,一輛續航里程達480公里的小鵬P7,如果平均月銷量1萬輛,全年可銷售12萬輛。單車補貼減少5400元,一年將會減少6.48億元補貼收入。而小鵬汽車發布的2021年三季度財報顯示,該季度小鵬汽車營收增加187.4%至57.2億元,凈虧損達15.9億元。在新能源汽車企業尤其是造車新勢力盈利還未轉正的當下,兩相對比,就不難理解車企為何漲價了。
實際上,虧損依舊是新能源車企丞待解決的問題。
近日,北汽藍谷(600733.SH)和小康股份(601127.SH)發布2021年業績預告,前者預虧48億到53億元,后者預虧50.35億元左右。
對此,北汽藍谷解釋稱,受新冠肺炎疫情及原材料供應等影響,公司產銷量未達預期,現有毛利無法覆蓋固有成本費用,對公司業績影響金額約為20億-25億元。
小康股份則在公告中指出,雖然2021年賽力斯新能源汽車銷量較上年同期有所增長,但銷售尚處于爬坡階段,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攤銷增大,研發投入、人工成本、營銷渠道建設費用持續增加,導致該業務板塊影響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約為-14億元。
而在補貼之外,芯片的短缺和原材料成本的快速上漲也同樣迫使車企不得不提高新車售價。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認為主要是鋰價上漲過快,他向《財經》記者表示:“作為動力電池的重要原材料,碳酸鋰在2021年1月的價格大概是5萬元/噸,2022年1月已經快到40萬元/噸了,一年的時間漲了將近八倍,新能源車企是很難掙到錢的。”
據普華永道旗下咨詢團隊思略特的報告,動力電池占據新能源整車總成本近45%。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新能源市場不但出現漲價潮,部分車企甚至已經開始停止受理新增訂單。
制圖:郭懷毅
2月23日,長城歐拉表示已經開始停止受理黑貓、白貓車型的新增訂單,已接訂單將繼續生產。在解釋為何停收新單時,歐拉品牌CEO董玉東對《財經》記者表示,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加上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下降30%,這讓黑貓、白貓兩款車每賣一輛車就要虧損1萬元。
“我們已將費用分攤做到了極致,即便算上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再加上現如今原材料價格的上漲趨勢,到2023年,歐拉黑貓、白貓每賣一輛車虧損將近1.7萬元。”董玉東說道。
新能源汽車的漲價潮是否會蔓延到燃油車市場呢?對此,一家合資車企的負責人對《財經》記者表示:“可能各大企業都在研究這個問題,但從我們來說,至少目前沒有提高指導價的計劃,還是盡可能內部消化這些成本壓力。”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曾公開表示,短期來看,購買及使用成本的大幅上漲,肯定會掣肘新能源汽車上漲的勢頭,但不會遏止,新能源汽車仍然會延續高速增長趨勢。
他預計,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約500萬輛,市場滲透率將超過20%。
在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看來,漲價潮不會蔓延到燃油車市場,他對《財經》記者表示:“燃油車的需求還是相對不足,所以不太可能漲價,因為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從銷售總量來看燃油車是基本穩定或者下滑的。相比之下,新能源的需求很旺盛,從去年的銷售情況也能看出來。”
他指出,補貼退坡車型是否會漲價,要看市場供需關系——如果新能源車市場仍延續較強的走勢,一些車企會漲價,但如果需求相對疲軟,可能會折價交易。
相較于中汽協,乘聯會的預測更加激進,2022年新能源車市場的正常規模水平在520萬輛左右,疊加小幅增長,全年新能源車產銷規模有望達到600萬輛。
馬夕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