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前不久,伴隨著麒麟985 5G SoC的發布,麒麟芯片形成了從頂級旗艦到中高端旗艦芯片覆蓋多維度、多賽道的格局,麒麟820、985、990三款5G SoC的5G性能均領先同級,屬全球最快。
日前,華為心聲社區發文,講述了麒麟5G芯片背后的研發故事,簡單來說,與華為的先發5G布局和艱辛測試分不開關系。
據悉,華為在芯片研發上的優勢,源于對5G的長期投入和積累。過去十年,華為在端(終端)、管(網絡)、云(云服務)、芯(芯片)側持續加大對5G相關技術的投入,對5G研發的經費投入累計超過40億美金。
2009年起,華為正式啟動5G領域研究。那個時間點,國際電信聯盟公布3G通信標準才一年,全球互聯網的移動化轉型剛剛開始,3G用戶和應用也寥寥無幾。
在芯片發布商用之前,需要經過一系列復雜的測試流程,以保證芯片在各種工況下的穩定性能。而測試一顆芯片,會有多難呢?
實驗室階段
華為在5G芯片早期測試過程中,面臨著業界儀器儀表商尚未成熟的困難,也就是說沒有外部服務商可以支持基礎的測試儀表。基于真實網絡,華為在公司內部自主開發了聯調對接,測試數量達到幾萬例以上,僅在實驗室里搭建的網絡,就足夠建設幾個城市的5G網絡。
在有實力挑戰5G芯片的多家廠商中,5G測試一般只停留在實驗室里,因為實驗室測試環境更為理想,受到不同制式和頻段的信號干擾較少,但缺點是無法真正測出一款芯片的實際商用能力。于是,華為還自主搭建了外場測試環境,向難度更大的場外測試發起挑戰。
場外測試階段
通過海量外場測試,麒麟5G芯片實現了業界最佳的現網5G上下行速率和最佳5G低時延,帶來最快的5G速度,顯著降低了5G功耗,讓手機用戶享受到更持久的5G續航體驗。另外,針對5G商用初期出現的各項體驗難題,麒麟芯片創新設計多項領先算法和靈活架構,用技術升級體驗。
截止2019年7月17日,在IMT-2020(5G)推進組公布的主流終端芯片測試進展中,巴龍5000是唯一完成全部測試的5G終端芯片,5G商用成熟度業界第一。
實地測試階段
華為5G芯片完整的完成了NSA/SA的室內功能和室外性能測試,累計在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實地測試,經歷了400萬次電話撥打、超過6000小時語音時長和200TB以上測試數據的打磨。華為針對高鐵、地鐵、公路等通信條件復雜場景進行深度研究,并持續優化。每月測試人員的行程總里程高達8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赤道兩圈,測試任務的復雜艱巨可想而知。
專項測試階段
除了外場測試之外,華為還通過5G算法和架構創新對芯片進行了專項優化。麒麟芯片創新推出基于增強的信號干擾抑制引擎,在人群密集場景下實現業界最強的5G通信抗干擾能力,通信體驗始終穩定。
在5G高速移動場景下,創新支持自適應接收機,提供基于機器學習的AI信道模型匹配,實現精準的信道響應評估,在高速交通工具中實現更穩定的5G體驗;全新5G超級上行技術能夠針對上行場景加速,充分考慮5G時代用戶上傳視頻、直播等應用場景的需求,最高比普通5G上行快了420%,體驗提升非常顯著。
截至2019年3月底,華為投入5G研發的專家工程師有2000多位,在全球已經建立十余個5G研究中心,向歐洲電信標準化協會ETSI聲明2570族5G領域基本專利,占全球該領域的17%,居全球第一。當前,華為已在全球30個國家獲得了46個5G商用合同,5G基站發貨量超過10萬個,居全球首位。
馬熙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