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美國人找我要煙抽:美國印象。谷雨青工作室2020-11-1914:562014年至2015年,美國前后呆了一個多月。跨年,過了個春節。與跟著導游走馬觀花不同,回想有些經歷、感觸,欲吐為快。先說最無聊的:坐飛機。真是痛苦的經驗。說起來難以置信
美國人找我要煙抽:美國印象。
谷雨青工作室2020-11-19 14:56
2014年至2015年,美國前后呆了一個多月。跨年,過了個春節。與跟著導游走馬觀花不同,回想有些經歷、感觸,欲吐為快。
先說最無聊的:坐飛機。真是痛苦的經驗。
說起來難以置信,這居然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坐飛機便飛出國門,坐飛機的各種手續竅門一概不懂,心中忐忑、興奮、加一絲絲悲壯。而且,傻乎乎地選了一個靠窗的座位。
為了減輕行李重量,能穿身上的衣服,盡量穿身上。里面穿了毛衣毛褲等等,外面還加了一件沖鋒衣,腳上穿厚實、笨重、保暖的登山鞋。這一穿就是10多個小時左右,跟上刑一樣。
第1次坐飛機,又靠窗的座位,興奮又新奇。我距離過道,中間隔著兩個美國大塊頭,其中一個整整大我兩號。我一坐就是十幾個小時,廁所都不好意思上。所以說,風景很奢侈,浪漫有代價。
一路上,兩只腳如同放進了高壓鍋里,捂得我渾身難受,坐立不安。飛機內那個溫度,已經有中國大媽換上睡衣睡褲,穿上拖鞋了,我還穿著幾層厚衣服。偷眼瞅隔壁兩個老美,那叫泰然自若,舒服的屁股都不曾抬一下。老美的這種淡定,我后來又進一步加深了認識,這是后話。實在受不了,下半程我偷偷把鞋脫了半截。終于舒服了,像從牢里放出來一樣。雖然擔心同時會有氣味放出來,但也顧不上那么多了。
受這個罪,不就是為了看風景嗎?風景很失望。
前半程如圖一。感覺出了國門,黃沉沉的,從飛機上望過去,一片戈壁,居然看不見一棵樹。
后半程如圖二。似云如冰?說是云吧,卻又一動不動,厚重如冰狀。說是冰吧,又近若觸手可及。
更荒涼的的景色沒照。
再后來,看見白皚皚一片冰原。這個很奇觀。可惜沒有拍照片。
確定是冰原,因為有的地方一平如鏡,有的地方如海卷起的海浪,一座又一座山丘,卻一動不動是靜止的。那冰原從飛機上都一眼望不到頭。
嗯,總之,那景色,貌似根本不值得靠近窗口受的罪。從那以后我坐飛機再也不選窗口了。第一選擇就是靠近過道。
靠近美國海岸,景色慢慢就開始變綠了。然后就看見綠色的平原和山脈。果然美國人占的好地方啊。
知道這一段很無聊。所以說嘛,選窗口的座位是一大敗筆。經歷一次,足矣。
我在美國,一半時間在洛杉磯,一半時間在阿拉巴馬州的阿拉巴馬州立大學。
洛杉磯這個美國城市,有的地方,中國人是無法想象的。且聽我慢慢道來。
我們中國人都知道美國是移民城市。不來之前,對所謂的移民國家意味著什么?是不明白的。我來了,第一天立刻就有一個深刻的感受:美國是沒有什么美國人的!美國只有韓國人,日本人,拉丁人,白人,伊朗人,墨西哥人,等等等等,就是沒見過什么美國人。他們統稱美國人。我在美國呆了幾天,就沒見過什么所謂美國人。棕的,黃的,白的,紅的,黑的,胖的,瘦的,巨胖的,高的,矮的,五花八門,比我半輩子見過的各種人,加起來都要多幾倍。所以我頓時理解,為什么很多中國人喜歡拉著洋人照相了。因為我們中國人種比較單一,一眼望去,清一色黑頭發黃皮膚黑眼睛,大家都差不多,出現幾個洋人確實鶴立雞群,打眼、好奇、吸眼球。在美國想找兩個一樣的,非常非常難,大家千奇百怪,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另外,洛杉磯有一點是超出中國人常識的。我們中國人住的地方都是分區的;比如北京朝陽區,海淀區等等。洛杉磯是分國家的。洛杉磯就有韓國城,日本城,中國城,伊朗城之類。什么是移民國家?這就叫移民國家!
一次坐公交,走得有點遠,應該就在洛杉磯旁邊一小城,小城居然全部都是拉美人。我們坐的公共汽車清一色拉美人,沒人講英語,全部講的是拉美語,建筑也是拉美式的。車上唯一一個白人小伙,他還是旅游的,背著一個大行李袋,看見我們幾個中國人,熱情地拉著我們聊天,就像在異鄉找到親人一樣。
一次坐小火車去洛杉磯旁的長島,路途經過一大大片住宅區,一個一個帶小院的小平房緊挨著,院落很小,平房很舊。那兒居說住的基本上都是伊朗人,而且院子里很多都掛著美國和伊朗兩國旗。
所以我從美國回來,是很贊成移民的。美國就是各個不同國家人住的地方。不占白不占啊!
美國反對種族主義不是道德高尚,是基本國情決定的。一旦種族對立不可調和,美國估計會分裂出各個不同的國家。這是現實決定的,跟道德沒關系,跟人權也沒關系。所以美國反種族主義是基本國策,不可動搖。一旦動搖,國將不國。這是我的感受與理解。
先說一下洛杉磯。我住在洛杉磯的韓國城,當地的留學生帶著我混。嗯,有好處也有缺點。好處就不用說了,人頭熟,少很多坑和彎路。缺點就是留學生沒有錢,去玩的地方都挑便宜和不花錢。哎呀,其實這也是優點啊。下面兩張圖就是我住在韓國城的賓館。這個韓國城就是92年,當年洛杉磯著名大騷亂時候,韓國人拿槍保護的那個韓國城。
人頭熟的好處,先說一個。在那呆那么久,突然覺得,不都說美國的東西難吃嗎?我怎么沒感覺呀?覺得都還可以接受啊。他們頓時一口同聲:那當然呢,我們帶你去吃的地方,都是我們吃過能接受的地方呀,不信帶你去吃吃我們的食堂?
我們在韓國城吃的最多的就是BBQ,烤肉的美國說法。大概一個人,十一二個美金包干,隨時讓服務生給你送,吃到你不能吃為止。好處就是你不會吃不完剩很多,浪費了。食物,主要是肉、以及各種肉。有一次,哇,整大串的雞胗隨便吃。不要太爽好不好?其實也就只能吃兩串,多了真的吃不下。
其實韓國城那邊區域也并不大。基本住的都是韓國人。
有一次在韓國城一家韓國餐館吃炒菜。老板娘帶著二十七八歲女兒及伙計。剛開始他們以為我們是日本人,跟我們說日語。結果,我們跟他們說英文,才發現我們是中國人。結果,他們居然不會說英文,哈哈哈哈。
另外,我在洛杉磯韓國城,吃了一次韓國煲飯,帶湯的豆腐煲飯。味道真的很好。以至于離開洛杉磯的時候,我還要求專門去再吃一次。
對了。這里岔開一下。先說一說在美國下館子的事兒,我要特別講一下。因為跟我們中國人一般認知不一樣、至少跟我的認知不一樣。跟著旅游團跑的人多半不會遇到這種情況。
在洛杉磯附近長島的時候,大家商量著吃飯。怕飯很難吃,最后商量著去了一家日料店。在美國人眼里,日料店是很高檔的飲食,比中國飯店高檔。這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是很搞笑的。日本那個蠻夷、貧乏的小海島,吃的東西一點點貓食一樣,發配犯人都不會去的地方,能有什么美食?但是西方人不懂。尤其是美國人。在他們眼里,日料是比中國菜高檔。
那家日料店里頭客人不多。我進去準備找個位置坐。結果被門口的服務生攔著,同行的留學生也趕忙拉著我。接著,門口那個漂亮的服務生帶著我們,指定我們一個座位坐下。 Oh,原來我們不能自己隨便坐,必須在服務生的引導下坐到指定的位置。在美國,有些飯店那個門口的領班,不是擺設,他是可以讓你進,或者不讓你進的。不像中國,就是一個花瓶。
我之前吃飯的飯館,一般里頭人都很多,門口沒有接待員。進去以后,看見哪有空位置,或者服務生看著空位子指了指,就坐下了。所以沒有意識到有這個問題。那些門口有接待員的餐館,你不能自己進去,自己找個位置就坐了。必須門口的領班看看哪有空位,然后領著你過去,在指定的位置坐下。沒有自己找座位坐的規矩。之后我就沒有再犯這種錯誤了。
記得當年剛改革開放,西方人教導我們說要有服務精神,要求待顧客如上帝。我們也罵國營公司那些員工沒有服務精神,當官做老爺。現在在國內,顧客罵員工成了家常便飯。結果這一次實地考察,發現在美國,店家的權力其實是很大的,他如果對你不滿意,或者覺得你不守他的規矩,隨時可以攆你走。說好的上帝呢?所以你在美國,作為顧客的時候,千萬別真的把自己當成上帝了,各種無理也要鬧三分,覺得商家就該慣著你。美國商家是不會慣著你的。輕者趕你走、重者保安或者警察就來了。
當然,并不是說美國的服務不好。人家就是很正常接待你,而且很守規矩。但是你也要入鄉隨俗,不能隨心所欲,我行我素。
最后說說日本那家料理。通常我們吃一餐飯,大概12 、13個美金左右一個人。那一餐飯,顯然超過了。質量如圖所示,三人的量。果然很日本啊。心說,這怎么吃的飽?沒想到,吃完了,居然飽了。很意外。分量如此,但擺盤讓你覺得這種稀少是因為高檔。
好了,再來說說洛杉磯中的日本城。
日本城不大。建筑小巧干凈,如下圖所示。有點像新天地那樣的地方。比新天地小,一些日式小商店和日式小攤販,主要是日本人在那做生意。好像沒了,就這。因為地點不大。
最后當然要說出中國城了,這個真有說的。
洛杉磯中的中國城,應該叫唐人街,明顯比日本城差檔次,有點破敗。人的精神面貌和衣著,很陳舊,有點像80,9 0年代的中國人。我們逛了逛,很快就逛完了,我有一絲絲失望。其實,我錯了。
因為這是市中心的中國老城唐人街。還有中國新城,在洛杉磯城市附近。當地留學生告訴我那個地名,很復雜,我記了幾次,到今天也沒記住。當時坐公交車,天已經擦黑,路邊的燈火都亮起來了。結果看到一路上全是中文霓虹燈招牌。坐在公交車里,仿佛就在中國,你會懷疑是不是走錯地方了。
白天去逛,發現就是到了中國的一個小縣城,面積比日本城和韓國城都要大。不說的話,你都不知道待的地方其實是美國。路上也盡是中國人,招牌也是中文的。中國的工商銀行,中國的川菜館,中國的牛肉面館。。。。。。中國的大華超市,賣的全是中國貨。飯店、商店的老板和伙計,都是中國人。你在那生活一應俱全,連賣手機卡的都有。總之,你根本都不用懂英文。估計就是工作不太好找。偶爾出現幾個美國人,反而更像是旅游的游客。你會懷疑,我是不是走錯錯錯地方了?不信的話看下圖。
我心里想,移民一個億中國人過去,美國還是美國嗎?那就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美利堅合眾省了。而且,這1億人還是住前后院落的小別墅里,不需要擠高樓大廈。老實說,我是川普,我也反對移民。反過來,我不是川普,我當然支持向美國移民。那么大個地方,那么少的人住,實在是太浪費了。憑什么?
洛杉磯最繁華的地方其實就一點點。電影大家都看過吧?地上刻有電影明星名字的明星大道。那個大道其實很短,拐個彎,就是美國著名的梅西百貨商場。再過去就人煙稀少了。當然,也許還有,我沒有逛到,但是我很懷疑。因為有天我們走得稍微偏了一點。天有點黑。那個地方馬路上開的大多是日本車。帶路的留學生很緊張。車站后面有個麥當勞,麥當勞的窗戶是加裝了安全柵欄的,賣東西的和吃飯的大堂之間是通過一個門上的小窗戶傳遞食物的。我們身邊偶有黑人走過,幸好什么事兒都沒有發生。
所以在我的印象里,洛杉磯的商業中心就這么一點地方。想想我住的這個二線城市,這樣的商業中心,我隨便一數,起碼有十個以上。距明星大道隔一條街不遠處,留學生指著一個不太起眼的大門,說,這里面就是頒發大名鼎鼎音樂格萊美獎的地方。就是下面照片這個地方。然后他補充一句:這里被中國人買下了。這是不是也太低調了?
下面一張是洛杉磯明星大道。第2張是明星大道的廣告招牌。看到第2張照片,你們有什么感想?
我在這個明星大道的一個專賣衣服的店鋪,居然看到質量很好的牛仔褲,只賣8美金, Hm牌的。一沖動,要死要活,非要買一條回來。回來一算也是幾十塊人民幣。但是你想想,對美國人來說8美金,一條牛仔褲,是不是很便宜?當然也不是都這么便宜。我在環球影城步行街逛的時候,里面的一個冰箱貼就貴到不行。具體多少錢我已經沒印象了,里面的東西我根本舍不得買。這里的冰箱貼還大多都是中國產的。總之很貴,以至于我什么都沒買。在美國,中國越是貴的東西,你會發現在美國反而越便宜。我在路邊看到擺著賣的美國漂亮大黃蜂的跑車,大概是這個牌子吧,我也不太懂。那叫一個漂亮高檔。我一看,媽的,換成人民幣比我開的那個破車都便宜。哪說理去?
關于洛杉磯的明星大街還有一個故事。
我特別喜歡的一部美國電影,中文翻譯叫《風月俏佳人》。美國那個大嘴的、很有名的女明星演的女主角。男主角是銀發帥哥,喬治*克魯尼?電影中,有一段女主角站在洛杉磯明星大道,以地上印有明星名字的五角星為標志,與同行爭地盤的橋段。
一天晚上七八點鐘,在韓國城賓館里,我突然想起這個橋段,提出想到明星大道去看一看,是不是真像電影演得那樣?讓我意外的是,他們都說不敢去,要去你自己一個人去。想想吧,這說得是最熱鬧、最繁華、世界著名的商業大街嗎?我一個人,我當然更不敢去了。唉,也不知道電影里演的是不是真的?嗯,是不是有點小遺憾?
坐公交車,離市中心不遠,路過貌似比較亂的地區。看到路邊,外墻涂成紅色或者藍色、鮮俗的、倉庫一樣的平房,猜測是可以看脫衣舞的地方。有心想看,真沒勇氣。下車都不敢。
我唯一認識的是放在封面上那個名星,就是成龍啊,英文名字。
在上面照片那個中文招牌旁邊,一個賣眼鏡的商店,看見有賣普拉達品牌的墨鏡。一款100多美金,一款200多美金。我印象這在中國應該算很便宜,趕快給老婆買了一款做禮物。果然如我所料,討得老婆的歡心。往前走到一條十字路口,拐彎,就是美國著名的梅西大百貨商場,梅新百貨跟中國的大百貨商場總體沒有什么區別。這樣的商場在我那個二線城市至少也有上10座。我在洛杉磯逛了那么久,這樣的商場,我只看到這一座,而且看到的高樓大廈屈指可數,外觀倒是很漂亮。當然,地廣人稀,美國人似乎沒有必要修高樓大廈。不過嘛,洛杉磯還是讓我感覺美國也不過如此。
這讓我想起了一件事兒。
90年代的時候,我認識一個老革命,他是一個小八路。他的經歷具有他那個年代人的傳奇性背景,所以我簡單先說幾句。他好像是個孤兒。十幾歲把自己賣給日本人做勞工,人很能,別看十幾歲小孩子,在那幫勞工里,常常是拿主意的人。后來應該是逃出來了,用賣身的錢給自己買了塊地,種西瓜養活自己。他們那兒有個武工隊長,他一直夸那個武工隊長是個能人,很令他佩服。他自己就是一個很能干的人,能被他夸,可以想象那個武功隊長有多厲害了。就像電影里演的那樣,一次,武工隊長被日本人追,翻墻逃到一個老鄉的院子里,躲進水缸,逃過一劫。武工隊長很喜歡他,經常去他田里聊天,一天說動了他,他當場丟下瓜田跟著武工隊長走了。
80年代,他把兩個女兒都送到美國讀書。后來兩個女兒都留在美國,拿了綠卡。接著,老婆也跟去了。有年我陪他到北京辦赴美國簽證。他被拒了很多次了,畢竟移民傾向太明顯。好巧不巧,我陪他去的那一次居然簽成了。他開玩笑說是我給他帶來了好運。然后他對我說,他走之前我有什么需要他幫忙的?我想了好一會兒,居然想不出來,便說:沒有。我是不是有點傻? 哈哈。
幾年后,他突然一個人回來了。我偶爾去看他。有次還是沒忍住,問他為什么不待在美國了?他笑著說:“ 我愛國呀。”我覺得他說這話半真半假。又很期待地問:“我們與美國到底差多少年?”他想了想說:“50年吧。”我聽了這話,心里感覺很堵,有一絲絲的絕望。也許他看出了我的情緒,語重心長地對我說:“50年吧,也許還要長。”很多年,他這句話一直壓在我心里。
老人家已經去世多年。此時此刻,我的錢包里還放著他的一張照片。
美國還是那個美國。但我們已經不是那個曾經的中國了。
明顯能看到,美國仍然有讓人佩服的地方。但是總體來說,美國已經不是神一般的存在了。
有天,我們去洛杉磯加州理工學院逛。美國大學是沒有院墻的。所以,走到校園中心,看到有些老師和學生,我才意識到早已經身處大學校園里了。校園里很多中國學生,正如傳說的那樣。
大學給人的感覺是森林茂盛的公園。幾乎沒有高的房子,跟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外墻的顏色很接近,風格統一;看不到學生的話,你都不覺得那是一個大學。我有一個意外的發現。與國內不一樣,國內的大學院系或者機構,醒目大牌子,冠上名稱橫貫大門門眉、或者門口頂天立地,生怕別人看不見似的。這里往往是在門口貼一個小銅牌,或者像下面圖片顯示那樣,很低調。
讓我突然感覺國內的做法很傻。當然這是我個人的感受。這種強烈對比,在我心底久久揮之不去。我覺得這里有一種深厚積淀底蘊帶來的區別。也許我有一點小題大做, 但這是我的真實感受。我覺得這就是一種差離。如果你們不同意,我也同意。畢竟這是很個人的感受,因人而異。我個人更欣賞這樣的處理方式。
有一天,留學生說帶我去逛逛比弗里山,我隨口答應。我并不知道這意味著什么,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
曾經在洛杉磯一些山的山腳下,見過樹林中一間挨一間的木板平房,猜想那是貧民住的。給我的感覺是:貧民的生活還可以呀,居然獨棟、獨院。
比弗利山上,沿途看見各式各樣的豪華宅院。感嘆美國富豪和普通人完全生活在兩個平行的、不交叉的世界、日常完全沒有交集。中途提議下來逛一逛、看一看。從公交車上下來,走了不遠,就看見一處豪宅,鐵門高大,比下圖的那個鐵門高大一倍。院墻周圍都是參天大樹,非常漂亮。門口站著兩個穿黑制服的大漢,腰間皮帶上掛著手槍。除了我們幾個人,路上看不到一個行人,也看不到路過的車輛。擔心壯漢干涉,沒敢照相。待了幾分鐘很尷尬,于是說算了,回去吧。回到下車的站點,等下一班公交車來。下面那張照片不是我照的,為了給大家一個直觀印象,從網上搜的。
很多普通美國人,住的都是我們中國人稱之為別墅的地方。美國的富豪是不住那樣的房子的。
從比弗利山上下來以后,我對富豪理解的上限,被重新刷了上限。
后來去洛杉磯附近的長島,看見海岸邊停著各式各樣密密麻麻的游艇,感嘆中國人富裕時光還是太短。當時曾經把一個購物的袋子遺忘在了休閑凳邊。20分鐘后,返回去找,東西還放在那里,原封不動。
海邊的人很少,也看不到什么游客。有一個白人和一個黑人小伙正在釣魚。那白人小伙向我們這個方向望了望。然后就朝我們走過來。我當時已經知道他要干什么了。他朝我比劃著手勢。我正在抽煙,于是從口袋里掏出從國內帶過去的煙,給了他一支。我遠遠的看著他抽了幾口,然后瞧瞧手中的煙,招呼那個黑人青年過來, 拿著手上的煙說著什么,然后遞給了黑人青年。我猜,他們發現我的煙跟他們平時抽的味道很不一樣。
我在美國經常遇到美國人找我要煙抽。我已經有經驗了。第1次是在地鐵口。
我從地鐵里出來,看著地鐵口站了一排美國人抽煙。我也拿出煙點上,站在那抽。抽著抽著看見有一個人向我比劃。我第1個念頭,是他向我借火。我掏出打火機,他搖搖手又比劃了幾下。我試著拿出一支煙給他,他趕快接過去,謝了我點上抽起來。
后來好久想起這件事兒。總覺得哪兒不對勁?突然間意識到,他實際上是隔著好幾個人找我來要煙抽。大家都抽煙,為什么單單找我要呢?
還有一次我抽正煙,廣場對面商家有一個服務生、白人小伙正在坐在臺階上休息。他站了起來,遠遠的朝我走過來。我想,不會是要煙抽吧?果然讓我猜中了。幾次我站著抽煙,路過的人會停下來,只要我眼神和他們相視,就會朝我比劃要煙抽。
我煙癮比較大。赴美的時候專門查了,說是可以帶兩條進去,多的就要被罰款。在免稅店的時候發現可以多買。猶豫了一會兒,只敢買三條。另外拆了一條,散裝在口袋里和隨身的包里,居然過了。想想真是明智的決定。因為后來到阿拉巴馬,國內帶的煙就抽完了,只好買美國當地煙抽。美國煙品種很少,也就是駱駝、35、箭牌煙,口味就是薄荷和正常的,價格在4美金到七美金之間,價格差異很小。開始不認識洋碼,買了薄荷味的,難抽的要死。幸虧斷煙的日子不太久,否則待在美國的成本太高。后來我猜,對有煙癮的美國人來,一天一包煙,一個月也得兩三百美金,恐怕也是一種不小的負擔。
曾經在大華中國超市,想買中國煙抽。看了半天只有一個品牌中華煙,而且比國內貴很多。只好放棄了。
有意思的是入關的時候,我帶了很多真空包裝的周黑鴨。一個黑人女工作人員把它們都挑出來,準備丟在旁邊的桶里。這時有個白人男同事過來,對那個女黑人說了幾句,好像是在解釋。然后那個黑女人,把周黑鴨又重新放進我的箱子里。謝謝,好人一生平安。
阿拉巴馬州在美國的中下部,屬于南方。阿拉巴馬州立大學所在地簡稱塔城,因兩個事情出名。一個是美國的美式足球很厲害,常常是大學聯賽的冠軍。另一件是一個歷史事件,就發生在這里。電影《阿甘正傳》專門演了這個橋段。大學首次招收黑人大學生,州長專門站在門口阻攔。聯邦政府派軍隊護送一男一女兩個黑人進入學校。電影中,黑人女生的書掉到了地上,阿甘撿起來遞了上去。
我問,美國人歧視黑人嗎?留學生回答:“人家美國人根本不歧視黑人,他們歧視中國人。”留學生見我沉默了,便安慰我說:“好消息是,相比中國人,他們更歧視拉美、墨西哥人。”
阿拉巴馬州立大學據說是美國風景最好的大學,或者之一。校區非常大。美國的很多大學被中國留學生戲稱為村莊,因為非常非常偏僻,距最近的城鎮都要開車幾小時。阿拉巴馬州立大學就是這樣。
仔細看看下面這張照片。這應該是美國大學的特產,刷新我的三觀。
當地留學生指著這樣的樓問我,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注意看上面的標志。不知道吧?那是學校里兄弟會和姐妹會的場所。有錢的會租1棟樓或買1棟樓,作為兄弟會和姐妹會的活動場所。
我問,你參加了嗎?
回答說:請過,沒參加。
我說為什么不參加?多好的機會啊。
留學生望著我說:“如果他們要抽大麻的話,你抽不抽?”
我無言以對。
大學正在放假,大家都回去過圣誕了,整個校區空蕩蕩的。大年初一那天,在校區一家叫SUBWAY的連鎖店,吃過三明治快餐往回走,迎面來了一個白人老頭,五六十歲,穿一件黃色卡機夾克,個頭跟我差不多。老頭迎上我們嘰里咕嚕的說了一大套,我感覺就是新年好之類的話。隱隱約約猜到他要干什么,心說,不會吧?果然最后他口氣變了說了幾句。這時留學生翻譯說,老頭想要兩塊錢去買面包吃。我拿出錢包,給了老頭5塊美金。老頭有點意外、有點驚喜,謝個不停。
老頭走后,留學生笑著說,又被打劫了。我說,打劫?他那樣子,我不打劫他就不錯了。留學生為什么說“又”呢?因為他曾經被陌生黑人攔著,這樣“借”過錢。
2015年元旦那一天,被美國人要了一個紅包,你說這算什么事兒?
一天,我炒了好幾個中國菜,邀請當地的四五個中國留學生吃飯,把幾個年輕人高興壞了。閑聊時我說美國真沒意思太無聊了。有個年輕人出主意說:“你來了還沒打過槍吧?來了美國怎么不打打槍呢?”哇,好主意。我到今天都慶幸起來,請了那小伙子吃了這餐飯。
后來專程開車一兩個小時,去最近的城鎮伯明翰,找了個槍店打槍。槍店后面就是一個簡陋的射擊場。打了美國警用手槍和左輪手槍。當時還想打步槍,但店家表示不可以。
打完槍感嘆,電影里果然都是假的。我從來沒想過槍聲會那么響,就像有人在你耳旁爆了一個二踢腳。當然這只是形容,實際上比二踢腳更響。后坐力很大,我如果像電影那樣單手開槍,估計會嘣著掉自己的牙。
打完槍出來,我提議說就在當地找個地方吃晚飯。同行的留學生堅持說回去,吃過晚飯就太晚了。我說太晚了,就在當地住一晚,反正也沒什么事兒。結果他們說,晚上這里常常能聽到槍聲,恐怕不安全。啊,這樣啊?那咱們還是回去吧。
回去的路,一個留學生說,我想起了一個好吃的地方,晚上我們就去那兒吃?于是車七拐八拐進了樹林里一個這樣的地方。外墻爐子口,擺放著巴掌一樣粗的原木。屋內兩個黑人,一個北京烤鴨的那樣的爐子,爐子的火上是一個大鐵板。上面排著一排排的排骨,黑人廚師不停的往排骨上刷著各種調料。餐館很窄小。沿著墻壁勉強擺下三張小圓桌,過道就必須側身擠著走人了。里面還有一個小房間,一張小桌圍著4個美國人。
我在這里,吃了美國最好吃的一餐飯。這是我在美國最喜歡的餐館,沒有之一。我很訝異,我在美國吃的最好吃的一餐飯,居然是兩個黑人做的。畢竟我在美國吃過中國人開的中餐館。
我吃了兩塊排骨,看同行的三個年輕人狼吞虎咽,便假裝說自己吃飽了。年輕人風卷殘云,每個人少則塞進肚里四五塊。我發現,但凡在美國呆過的,一個個皆成肉食動物,吃肉的能力超級強。我只好把桌上的面包都拿來填肚子了,混了個饑腸轆轆。路上我抱怨說,排骨烤的好吃,就是配的面包太少了,不夠吃。他們聽后大驚,看著我說:面包不要錢,免費的,隨時可以加,管夠。我操,我心里一陣抓狂,為什么不早說?做為掏錢請客的主人,我還以為為自己省了錢呢,虧死了。
后來,一對當地的中國夫婦請我去一家正宗的美國店吃烤牛排,店門口有待者領位的那種,據說很有名。相比之下,我更喜歡在那家黑人店吃的烤排骨。
跟著當地的留學生去校園內的大超市買東西,常見他們拎大壺的純凈水回家。詢問后他們解釋,前輩告誡他們,此處的水質太硬,喝多了掉頭發,所以喝的水都買瓶裝的。嗯?誰告訴說美國的自來水都是可以直接飲用的?應該請他去喝阿拉巴馬的自來水。
我的回程出了意外,一種中國遇不上的意外。龍卷風。
行程是這樣:從阿拉巴馬州立大學,驅車至阿拉巴馬的伯明翰登機飛休斯頓,再從休斯頓轉國際航班飛國內。因為來的時候,從國內飛洛杉磯,出機場就有當地留學生接。簡單。回去的時候就麻煩了。嗯。先是美國國內小飛機飛休斯頓,再要在休斯頓轉國際航站樓。我對怎樣轉機很擔心。留學生寬慰我說,休斯敦機場凈是中國人,隨便找個人問沒問題,有問題還可以電話聯系。唉,也只好這樣了。
晚上七八點到了伯明翰機場。跟送行人道過別,互祝好運后,我檢票進站。送行的人連夜往回趕。等我找到登機口坐下,快登機時發現我那個航班標注:延遲。而且幾乎所有的航班后面都標了兩個字:延遲。為什么?
忙打電話問當地的留學生。他們告訴我一個震驚的消息。龍卷風來了。他們也接到了警告。
等待期間有兩件事值得提一提。
我在等待期間像熱鍋上的螞蟻,坐臥不安。10分鐘都要看一看航班提示。我需要在休斯頓由國內航班轉國際航班,如果誤機了,以我的英語口語水平,恐怕我會變成失蹤人口。這時,我發現周圍的美國人,都非常淡定,好像什么事兒也沒發生一樣,更沒有人跑去跟工作人員吵架,就像坐在自己家廚房邊喝茶一樣:舒適。這讓我很驚訝。這是一種什么心態?
接著意外又發生了。嘩嘩啦一下,天花板上的一個日光燈和吊頂砸了下來,差點點砸在一個拉美家庭的頭上。這群人淡定的看了一眼,該干嘛干嘛,比摔個杯子還淡定。過了不到幾分鐘,呼啦啦涌來了一大幫人,那陣勢你會誤以為首相光臨了。其中有穿筆挺西裝制服的、還有兩個穿著散光背心的工程人員。一個穿制服西裝的工作人員,手里拿著各種表格, 蹲在拉美大媽身邊,注意是蹲著,謙卑的邊問邊記。拉美大媽坐著一問一答,眼皮都沒抬一下,從頭到尾都沒有正眼瞅一下,那叫一個范兒。這一家子拉美人吃水果的吃水果,聊天的聊天,就像什么事兒也沒發生一樣,把這群趕來處理事故的人,當空氣一樣。我猜測,那穿西裝的可能是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穿工程裝、外面套閃光背心的是機場的工程人員。
這家拉美人從頭至尾的淡定,刷新了我對美國人的新認知,以及相關人員反應之迅速,都獲得我相當高的好感。但是,很快,我的印象又獲得了翻轉。
留學生回復說龍卷風無法預料,不知道會延誤多長時間。只有耐心等待。這一等大概等了四五個鐘頭。突然說可以飛了。
等飛機在休斯敦機場著陸,已經是凌晨過后了。不要說中國人,連人影都看不到一個-------包括工作人員。我一個人到處亂竄,提示牌也是黑的,發現一臺觸摸屏電腦,搗鼓半天也沒搗鼓明白。
想起剛出來時,好像經過一個可能是問詢處的地方。也不知道是不是?反正死馬當活馬醫。這時離我機票上的時間都不到半個小時了。什么叫垂死掙扎?這就是吧。
那地方在過道凹進去一塊,里面一圈柜臺。我尋來時,里面有三四個工作人員,過道口有一個象征性欄桿。我趕到時剛有一個人進去。于是我就站在欄桿處等。你媽,這一等居然等了一刻鐘,感覺有一個工作人員跟一個白人大媽旅客聊上天了。一個工作人員接待完,居然跑去跟同事閑扯去了。美國人的官僚主義,終于讓我趕上了。輪到我時已經快20分鐘了。誰他媽再跟我說美國人效率高,老子把他打出屎來!
我進去對女大媽員工,用英語說了一句:'抱歉,我只會一點點英語。“然后遞上我的機票。那美國大媽頭都沒抬,在一個紙片上寫了個D1,遞給我,整個動作完成不到15秒。那叫一個快,我他媽連生氣都來不及。好吧,美國人也有效率高的時候。
剩下的過程我到今天都像做夢一樣,不知道是怎么完成的。摸到一個似地鐵站的地方,看得有人等,我也等。上車也不知道在哪下,提示牌顯示d1,硬著頭皮下。走著走著,突然聽到前面有人在喊我的名字。居然是用中文。我狂奔過去,一瞧,那里已經排上隊,旅客正在登機了。兩個穿制服的中國航空公司的漂亮空姐正在叫我的名字。她們見我一頭大汗,估計樣子很滑稽,偷笑著安慰我說,別急別急。我知道我終于得救,不會成為美國的失蹤人口了。
美國的龍卷風居然讓我趕上了,我他媽有那么重要嗎?
下面的話有點像套話,但還是得說不是?
美國沒有想象的那么好,不如的地方肯定有。留學生說,手機忘在食堂的桌子上,第2天去還在那里。當然這種事發生在美國正常的地方,不正常的地方就另當別論了。
這讓我想起好多年前的一件事。兒子小學的時候參加國際比賽獲了一個獎,被邀請去美國領獎,特別注明要求派監護人跟隨,所有人、所有行程的費用都由主辦方負擔。寄來表格讓填寫,有幾欄刷新我的認知。有一欄要求你填宗教信仰、以及飲食禁忌。還有一欄問你是不是要翻譯?特別注明翻譯是免費的。你猜要不要?頒獎時,大公司的CEO居然單腿跪地,跟上小學的孩子們合影,把孩子媽感動的不要不要的。
單從城市風貌上說,中國不僅不落后,甚至還有超過。但是你還是能夠察覺到,美國的那種富裕,有一種歲月堆積出來的沉淀。留學生出租屋里那單開門的冰箱,比國內的三開門還要寬大,電磁爐普遍是4個火爐。洛杉磯看到的美式卡車讓我印象最深。都是密封的,沒見到國內那種敞篷式車,那叫豪華高檔上檔次。搜個圖貼出來,給大家直觀感受下。
美國的居住環境是最讓我羨慕的。關鍵是大。就這一點而言,我覺得可以放棄追趕了。這是由美國地廣人稀決定的,非人力可為。有朋友在美國開車游,回來跟我說,馬路兩邊的蘋果園,飆車一個多小時都沒走出去。當然地廣人稀的無聊和不方便,恐怕很多中國人也難以適應。
記得沒出國之前,問過一個留學美國的女留學生:美國好不好玩?
她撇著嘴說:“一個沒有文化的國家,除了游樂場還是游樂場,有什么好玩的?”
她這話顯然不能代表大多數的意見,尤其是女留學生。只是她的回答很有趣,讓我印象深刻。我現在覺得她說生動、形象。
在阿拉巴馬州立大學校園內,曾見有公司專門建出租給學生住的公寓。三層樓整個框架都是木質結構,墻也基本上見不到磚頭;外面用一種很硬的,畫著磚頭的材料貼上去,給人一種磚砌的錯覺。難怪龍卷風過,所有的房子都夷為平地。
我也曾在洛杉磯路過貌似平民住的平房小院,生活用品一應俱全,而且看上去還不差。我猜,哪怕是撿二手的家什,也像模像樣。
還有一個新聞,我一定要說一說,恐怕是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國外的留學生說,他們上網,一般都是翻墻。嗯,往國內翻。往國內翻!往國內翻!說三遍了嗎?
一天晚上無聊。我突然想起,人在國外,正好上上網呀。不到兩個小時我就放棄了。你看那些中文新聞,以為國內天天在吃人肉喝人血,中國老百姓生活等于坐牢和服苦役。好吧,我看這樣的新聞,我智商有問題嗎?
老實說,這趟美國之行后,美國人請我去移民,我也不會去了。不是說它有多好或多不好,而是與我氣場不合,不能適應------就我個人而言。這只是我個人化感受,個人有個人的生活,追求不同,大家各自選擇吧,無所謂對錯。其實就我個人而言,我支持別的中國人往美國移民。
最后謝謝大家看我的嘮叨。謝謝!
丁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