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本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作者:鐵頭321一掃地機的發展史自動掃地機器人最早源自哪里其實已經不可考究,人類試圖從家務勞動中解放自己的努力幾千年來從未停歇。目前有據可查的第一臺電動掃地機器人是1985年日立公司在Do
本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鐵頭321
一 掃地機的發展史
自動掃地機器人最早源自哪里其實已經不可考究,人類試圖從家務勞動中解放自己的努力幾千年來從未停歇。目前有據可查的第一臺電動掃地機器人是1985年日立公司在Domotechnica展會上展示HCR-00,在這之后伊萊克斯、LG、甚至戴森都陸續發布過自己的掃地機器人產品。不幸的是,這些產品不是太貴,就是太過弱智,并沒有在市場上掀起什么風浪。
直到2002年iRobot推出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掃地機器人Roomba后,這種解放人類家務勞動的新神器就算是正式登上了歷史的舞臺。盡管Roomba的清掃效率還不錯,但它的智能水平仍然很低,基本上屬于隨機清掃模式(智障掃地機器人),不能夠有效對房屋進行全面覆蓋式清掃。
在Rommba之后,在掃地機器人領域又有很多NB的企業陸續加入,比如著名的三星、日立、科沃斯、臺灣松騰等等,但這個階段掃地機器人仍舊處于技術探索期,用現在的眼光來看的話,它們搞出來的產品都與Rommba相差不大,都屬于典型的智障產品。
到了 2010 年,Neato發明了低成本SLAM(360度旋轉激光測距儀)雷達,并安裝在它的第一代掃地機器人Neato XV-11身上,這種雷達能夠實時監測周圍環境,并通過SLAM算法處理傳感器得到的數據構建室內地圖,掃地機器人才得以實現全局路徑規劃這個功能。這也是目前市面上掃地機器人普遍應用的技術。不過雖然技術上得到了突破,但掃地機器人的市場還處在高價運行期間,產品價格居高不下,進入普通家庭的步伐非常緩慢。
時間一晃到了2016年,當時還在米家生態圈里的石頭推出自己的第一代LDS SLAM米家掃地機器人,并將它的價格區間一錘子砸到1699元之后,掃地機器人這個品類的電器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開啟了進入普通家庭的腳步,而且由石頭開啟的這場瘋狂技術內卷的掃地機大戰,則一直打到了今天。
二 目前掃地機的市場現狀和智能化程度
說起國內掃地機器人的發展,我個人認為是正處于高速發展期的中間階段。經過將近3年的瘋狂內卷,以及各種硬件的完善和普及,目前的市面上能見到的不同廠家的高端掃地機機型,都具備了兩個類似的技術特征:
1)是配置高端導航器件
以頂置LDS為主,輔以前置視覺或者深度傳感器,甚至還有采用類似Apple FaceID技術的,不僅可以規劃固定導航路線,而且可以智能識別各種障礙物的類型,做出不同的避障處理。
2)是全功能基站
至少具備清洗拖布和自動集塵功能,有點追求的會加入殺毒、拖布烘干等小功能,以提升用戶體驗。至于自動上下水,也開始慢慢的在各大廠商的頂級機型中出現了。
至于其他的類似智能語音控制或電解水殺毒等增值功能,根據不同廠家的偏好而各有不同,算是加分項吧。
智能化程度和未來暢想
目前的高端掃地機,已經基本上把人們從掃地和拖地中解放出來,你只需要每周甚至每個月動動手指倒一下集塵盒里的垃圾就行。但是對于地上物品的識別,分類,清理,標記,仍然還有更進一步的空間。
比如客廳的一個拖鞋,目前帶攝像頭AI識別功能的掃地機(比如石頭的G10S Pro)已經可以識別出它是一個拖鞋,并在掃地的過程中對它進行標記上傳拍照到你的app里,未來可能它會有一個機器臂,在掃地的同時就把這個拖鞋給你自動放到鞋柜里去了。
其次,未來掃地機還可能是你的智能管家。比如你要出門,發現車鑰匙找不到了,你就可以語音呼喚掃地機:我的車鑰匙在哪里。掃地機:主人,我今天清掃時發現它掉地上了,已經給你收到電視柜上面了?。。?/p>
科技的發展帶給了我們未來無限的可能,以上舉例的這些都有可能會是掃地機智能化發展的一個方向。
三 哪家產品更值得買
為了做這期活動,我收集了目前市面上口碑和熱度綜合排名最高的4款廠家的頂配機型,分別是追覓W10 Pro,石頭G10S Pro、科沃斯X1 OMNI、云鯨J2??梢哉f都是代表了各家掃地機目前最頂級的水平,也是整個掃地機市場目前最高水平的一個縮影。讓它們來個精彩大碰撞,看看到底誰實力更勝一籌,誰更值得買。
寫在測試前的話:為了給讀者一個更加客觀的選購建議,這次橫評測試共花費9天時間,除了白天上班,晚上和周末的時間全用來測測測了。所有數據均為真實測試而來,其中有些子項目為了準確性更是測試了多次。但是由于時間上的關系,依舊可能會存在漏測或者不夠精準的地方,還請讀者海涵,看完歡迎留言探討交流,噴子就別來了。
注:覺得文章太長的懶人系列可以直接拉到最后看總結表格。
1 基本外形與性能參數比較
測評開始前,我搜集了一下這四臺機器主要的性能參數并制作了這個小表格,從列表里可以看到每臺機器的技術特點和亮點,幫助讀者們先建立一個比較準確的產品概念。
這次參加測試的4臺機器很有趣,追覓與云鯨采用了老祖宗(Neato XV-11)傳下來的梯形機身造型,而石頭和科沃斯則是現在流行的圓形機身造型。從美觀的角度出發,我是真沒看出什么區別,大家的設計師都很努力。
機身底部造型的區別就更大了,可以明顯的看到各家的方案不同,最明顯的是云鯨J2采用的是雙拖布前置設計,而且是唯一一款拖地和掃地需要手動更換模塊的機器(這在使用中是個減分項),其他三家則采用了拖布后置的方案。
更換一下角度可以看的更加清楚,石頭、科沃斯、追覓這三臺機器在底部傳感器配置上是幾乎一致的,都是6懸崖+地毯傳感器,而左上角的云鯨就要差很多,它的底部僅有4個懸崖傳感器,無地毯傳感器,考慮到這貨價格甚至比追覓還貴一些,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這四臺機器的主滾刷也很有代表性,市面上常見的滾刷類型全部涵蓋了。追覓采用了毛刷和橡膠刮間隔安裝的V字造型,科沃斯也是這個方案,但增加了橡膠刮片的數量,石頭則采用了目前市面上唯一的純膠滾刷設計,抗毛發纏繞能力最強。至于云鯨,這個真沒有......
四臺機器的拖布區別也很大,除了石頭,另外三家都是采用了圓形或者類圓形的旋轉拖布。而石頭是唯一采用3000次/分鐘震動頻率的恒濕加壓拖布(好長的名字),這是石頭科技從T7S系列開始就發展出來的技術,據我之前的測試結果(我是T7S和云鯨J1的老用戶),在目前的擦地機里是效果最好的,再配合它獨門的拖布自動抬升技術,更是吊打一眾友商(后面有詳細的實測)。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邊刷,這四臺機器里采用雙邊刷設計的是科沃斯和云鯨,另兩家則保持單邊刷結構,這兩種設計誰好誰壞到目前并沒有結論,對此我也不置可否。
石頭的邊刷還占了一個獨創性,它是唯一采用螺絲固定邊刷的廠家, 更換時略顯麻煩,但固定強度確實最高,在遇到地毯或者縫隙時不容易被卡掉。
追覓的邊刷樣子最騷包,它采用了5根刷毛的設計,不過它的邊刷長度在4臺機器里又是最短的,據說可以有效的降低打飛垃圾的概率,實際表現如何我們后面再做具體的實測。
云鯨的邊刷,嗯,挺好看的......
科沃斯X1 OMNI和石頭G10S Pro都具備內置水箱,其中科沃斯為不可拆卸,石頭的可手動拆卸,兩者都支持基站自動補水功能。這樣帶來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能使得拖布濕度在工作時保持的最好,地面水漬很均勻,而且回洗次數也最少。
位于機身頂部的LDS激光雷達,這是自打第一代智能規劃型掃地機誕生后,就開始普及了的技術,這次參評的四個產品作為廠商的頂級出品,自然也不能少??陀^的看,它們之間的區別其實很小,唯一做出了差異性的是科沃斯,它用一塊透紅外的塑料材質將LDS雷達保護了起來,在防塵方面比其他幾家更占優勢。
接下來介紹的前置導航傳感器,就是掃地機器人中技術差異最大的部分了,不同廠家的方案各有千秋。上圖是石頭G10S Pro的前置部分,可以看到這貨已經發展到非常復雜的程度,除頂置LDS(三角/dToF)導航測距外,前置結構光+攝像頭的避障配置讓石頭可以識別各種障礙物種類,并對應采取不同的避障策略。
由于這次測試的G10S Pro也是目前石頭的最頂級產品,因此它的前置傳感器區域中還設置了一個LED白光補光燈,這是因為它具備視頻巡航,障礙物拍照等功能,需要在昏暗環境中保持視力的原因。
最后,由于石頭G10S Pro還采用了雙向入站的方式(充電和洗拖布需要頭尾分別入站),因此在本來就很擠的前置感應區還增設了回充傳感器,這一大堆東西擠在這么小的地方,顯得非常的有科技感(密集恐懼癥患者除外)。
科沃斯X1 OMNI作為與石頭相當的掃地機巨擎,雖然外觀上看起來沒有石頭那么唬人,在前置傳感器方面也沒有落后太多,它同樣也具備結構光+視頻識別導航技術,可以實現障礙物種類識別等功能。
追覓W10 Pro作為目前的自家旗艦,前置導航硬件上看起來更簡單一點,不過依舊是混合導航。技術方面,它采用了dToF景深傳感器+視頻識別的導航方案,這與蘋果在iPhone X上開始使用的Apple FaceID方案非常類似。單目攝像頭的存在使得追覓也同樣具備了一些障礙物類型識別能力。
最后,這是咱們可憐的云鯨J2,也許是上市最早的原因,或是產品經理對自家的導航算法信心十足,它在機身前方只安裝了一個紅外接近傳感器,也就是其他3臺機型中的沿邊傳感器。這種傳感器只能提供基本的距離探測功能,而且在遇到復雜結構時會失靈,至于障礙物識別什么的更是別想了,J2作為目前云鯨家的旗艦級機型,這配置的確過于寒酸了,希望能很快推出J3吧。
剛才提到了沿邊傳感器,那我們就來仔細看看。顧名思義,沿邊傳感器是掃地機在沿邊清掃時用于保持墻壁距離的傳感器。作為頂級機型,自然是都配備了的。令人意外的是一直拉跨的云鯨,出乎意料的在機身一側設置了2個沿邊傳感器,而其他三個機型都不約而同的只放置了一個。是云鯨的沿邊技術更高級,還是算法不行數量湊呢?咱們在后面的測試中再探討這個問題。
小結:性能參數對比環節,石頭以比對手更多更豐富的傳感器,全浮動純膠主刷和可拆卸內置水箱拔得頭籌,科沃斯和追覓次之,云鯨墊底。
2 基站功能對比
從正面的外觀來看,這四臺機器的基站外廓形成了明顯的1:3態勢,它們在寬度方面區別并不是很大,但在高度方面則差異明顯,科沃斯的基站高達48CM,而云鯨和追覓高度都在43cm左右,最矮的則是石頭的G10S PRO,它只有42cm高。
從機身的厚度方向來看,最厚的機器是石頭G10S Pro,整整50cm,而云鯨J2則拿到最瘦身獎項,僅為36cm。
從節約空間易于擺放的角度來看,基站的體積當然是越小越好。石頭占用的地面空間最大,但是它的坡道板長也最長,這樣有利于機器能更好的回充/回洗而不發生打滑的現象,所以這既是優點也是缺點,就看大家怎么定義了。另外,從功能和實用性的角度出發來看,更大的基站可以容納更大的水箱和集塵盒,似乎又是個優點,啊,選擇焦慮癥的我似乎有些撓頭了。
還好,隨著技術的進步,這個問題終于有了終極的答案,那就是......自動上下水。有了這個功能,水箱的體積就變得完全沒有意義。而在咱們測試的4臺基站里,目前云鯨J2已經可以直接購買上下水組件實現這個功能,石頭G10S Pro也把這個組件作為基站的擴展附件設計了出來,承諾很快就會發售。而科沃斯X1 OMNI和追覓W10 PRO目前似乎沒有這方面的消息,希望他們在下一代旗艦中會引入這個功能吧。
既然談到了水箱,還是看看吧。上圖里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石頭的水箱是最小的。要知道這不是石頭的工程師為了減小體積做的讓步,而是因為石頭采用的拖地方案是目前這4臺機器里最省水的(當然,還是裝了上下水組件才爽)。
為了避免水箱中的存水滋養細菌和病毒,廠家們紛紛在自己的產品中推出了殺菌功能,石頭、追覓和科沃斯都不約而同的采用了緩釋銀離子殺菌技術。
而云鯨,則很獨特的搞出了個殺菌液自動添加系統,這樣的一瓶可以持續使用50天,也算是解決了細菌滋生的問題。
石頭的2.5L集塵袋
科沃斯的2.5L集塵袋
石頭和科沃斯不約而同的采用了容量為2.5升的集塵袋,理論上可以實現60天一拋的使用頻率。集塵袋本身采用無紡布制造,活動拉門設計,取下時不會漏灰。從實際的產品看起來,石頭的塑料拉環做工和強度要比科沃斯的紙質拉環好一些,但是科沃斯的全紙材質又比較環保,兩者誰更好還得大家自己判斷了。
科沃斯,追覓和云鯨這三臺采用旋轉地擦方案的掃地機,它們的基站看起來也區別很小,都是花式刮板清洗拖布的結構,基站兩側也都安裝有導向滾輪方便主機進入。其中略有區別的還是科沃斯的基站,由于具備集塵功能,因此它的內部多了一個吸塵口,我測試的這臺機器似乎有一點漏灰,基站里面有點臟臟的。
石頭G10S Pro的基站則必須拿出來單獨說說,這是本次測試清洗拖布最為干凈的基站方案(那三個是拖布去蹭基站,石頭是基站里的清洗毛刷和刮板主動來蹭拖布)。由于毛刷的清潔能力遠超注塑刮板,因此基站內部非常干凈,而且比起科沃斯來,也沒有發現集塵漏灰的現象。
換個角度仔細看看石頭這套清洗方案,從個人的喜好出發,我非常欣賞石頭的這個設計,合理而且有科技感。但它也有缺點,就是結構比較復雜,造價略高。
最后,再看看四個基站的后部,可以看到石頭和科沃斯設計有電源線收納槽,而另兩家則沒有,這就是頭部企業與普通企業的區別,產品細節方面差異還是挺大的。
小結:基站功能對比環節,石頭以帶集塵裝置和自我清潔基站領先于其他幾款,科沃斯次之(有集塵無基站自清理),追覓和云鯨墊底。
3 導航及避障能力測試
掃地機器人作為家庭中的代表性智能設備,接入網絡什么的都屬于最基本的操作了。四臺機器添加WIFI也都很順利,其中石頭與追覓由于是米家生態成員,可以直接添加進入米家APP,而云鯨和科沃斯則擁有自己的APP體系(石頭也有獨立APP,不過為了可以與其他米家設備聯動,一般不用)。
這套房子的生活面積為90平米,這里給出接入WIFI后,從建圖開始到完成第一次全屋掃拖的成績,按時間最快從左往右排列:
第一名是石頭G10S Pro,用時68分鐘,清掃了56平米。
第二名是追覓W10 PRO,用時76分鐘,清掃了64平米。
第三名為云鯨J2,它用了整整164分鐘15秒,清潔了109.63平米。
第四位為科沃斯(沒想到吧?。?,它用了25分鐘,只清潔了15平米!!
為什么在同樣的一套房子里,成績差距如此巨大呢?這就是各家最核心的算法問題了。我家的真實清掃面積與石頭測算的56平米最為接近(除去家具所占據的空間折算出來是57.2平米)。云鯨和科沃斯測出的面積都存在較大誤差。究其原因,我認為是因為在翻門過坎的時候,輪子打滑造成的計數錯誤。而科沃斯這個15平米的成績就得單獨拎出來說說了。
先給大家看個動圖,這是科沃斯在清掃完第一個衛生間之后,遇到第一個坎就爬不上來的動圖。這個坎高度為2cm,而且還特意安裝了塑料斜坡。其他三臺掃地機毫無困難的就上來了,而偏偏科沃斯過不去。經過多次的嘗試,我認為這可能是科沃斯算法上的一個小BUG,那就是它的地毯傳感器會誤判,它是將這個塑料材質的斜坡當作了地毯,因此啟動了避讓模式(旋轉擦地的鍋,石頭由于會抬升拖布,因此無需避讓地毯)。十幾次嘗試后,最后科沃斯X1還是爬上來了,但可能是它認為整個房間都是地毯,因此終止了掃地程序,這也是最后它只掃了區區15平米就正常結束任務的原因(也希望科沃斯的工程師如果有緣看到我這篇文章能解答一下這個問題)。
這是追覓W10 Pro的避障能力測試,參加測試的障礙物選手我選了可樂、拖鞋和數據線,這些都是家里地面上常見的物品。從動圖里可以看到,追覓的避障算法很不錯,全程雖然偶有碰撞,但力度都不算大,避障表現比較穩定。
這是追覓最后生成的清潔路徑,可以看到在框選區中的地面都得到了有效清潔,放置在障礙物中間的拖鞋也順利識別,不過數據線和可樂并沒有識別出來。
石頭G10S Pro,它也順利的完成了避障測試,而且測試期間對障礙物的碰觸是最少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石頭測試期間,家里的貓主子還跑過去搗亂,不過最終也沒有對石頭的清掃造成什么影響。
從清掃結束后的地圖里可以看到,石頭G10S Pro的避障比追覓更精確,它不僅識別出了鞋子,還認出了地面放置的數據線并拍照留念。
第三個出場的選手是科沃斯X1,總的來說它也完成了避障測試并順利清掃了地面,但整個避障過程比起石頭和追覓來要略顯粗糙。所有的測試障礙物都被碰到或者被推開,甚至有一瓶可樂還被撞倒在地。這個結果老實說我還是有點意外的,從導航配置來說,它雖然略弱于石頭G10S Pro,但還是遠強于追覓的,這個結果是出乎我的意料。
從清掃結束后的導航圖可以看到,雖然科沃斯具備攝像頭識別障礙物的功能,但它并不能將識別出來的障礙物顯示在地圖上,雖然清掃路線還可以,但這些細節上還是要略遜一籌了。
最后出場的是云鯨J2,老實說由于它的導航器件配置較低,我對它是沒有抱什么希望的。測試的結果也毫不意外,對于這些體積輕,擺放雜亂的障礙物。云鯨J2的碰撞式探測板幾乎沒有什么作用,它的整個清掃過程就像一臺推土機,將一切障礙物全部推開。
清掃完成后的導航圖看起來很樂觀,規劃框內的清掃成績是全部覆蓋,嗯,東西都推開了,自然能全覆蓋啦。
云鯨J2還有個最致命的BUG,那就是上圖中這種電腦椅,這貨每次打掃到這種椅子都會被卡住,在我測試它的這幾天中,這貨被卡住好幾次,弄到后來我都不敢讓它進書房了。
小結:導航算法就好比掃地機的大腦,作為一名掃地機達人,我始終認為一臺機器是否優秀這一塊占據了絕對的比重。這也是真正考驗各家掃地機水平高低的地方。在這個環節,石頭以最小的碰撞次數和最多的障礙物識別能力,排名第一。追覓次之,讓我沒想到的是,作為硬件配置比追覓還要好的科沃斯,這個環節竟然也翻車了。說明了哪怕硬件堆疊的再好,沒有好的算法支持,最終也會功虧一簣。當然,各方面都不占優的云鯨“推土機”再次墊底。
4 清潔及續航能力測試
說到續航,就不得不看一下這四臺機器的內置電池。其中石頭、科沃斯和云鯨都采用了堪稱智能掃地機標準的5200mAH鋰電池,三家之間的區別只是封裝方式不同,從外觀上看石頭的封裝最為規范,科沃斯和云鯨還是老一輩電器最喜歡用的熱縮膜,不過比起云鯨來科沃斯的電池還是要規整的多。
追覓的電池不僅標稱容量達到了6400mAH,而且還采用了很獨特的分體式設計,機身左右兩邊各封裝了4節圓柱形鋰電池。雖然容量最大,但是在實際的清掃環節中(跑圖能力)追覓的效率是略低于石頭的,大電池也算是扳回一城。
對于清掃能力的測試,依舊從追覓W10 Pro開始,測試項目很簡單,但對于掃地機來說又很殘酷,老抽醬油+貓糧顆粒的組合對于一般的機型來說都是非常難以清潔的,到目前為止能夠完美一次搞定的機器,只有某個品牌的洗地機產品(可是那是手動的)。
從上圖可以看到,追覓的清潔能力還算可以,貓糧有遺漏(3粒)但是不多,拖過的地面有少量的醬油殘余,雖然沒有完全干凈但是還算能接受的范疇。
石頭的清潔能力就比追覓強一些了,首先所有的貓糧都被一掃而空,5100Pa的吸力確實不凡。其次它的拖地效果也略好于追覓,雖說仔細看仍然有遺漏,但已經非常輕微了(測試完成后,打掃戰場也是讓石頭完成的)。
測試到科沃斯的時候,沒想到作為機皇,它居然又翻車了。不知道是不是雙邊刷的鍋,科沃斯X1對貓糧的打飛非常厲害,從上圖可以看到,清掃結束后,幾乎有一半的貓糧被遺漏在地面上。而醬油污漬的清洗也不甚滿意,殘留量甚至比追覓還要大,地面直接是花的,這不該是旗艦級的成績呀。
最后出場的,自然是我們的墊底小王子云鯨J2啦。考慮到它僅僅2500Pa,還不帶滾刷的吸塵能力,貓糧這種大殺器就別難為它了,咱們直接測它最拿手的擦地功能吧。
測試結果嘛,還是拉跨。在它最擅長的擦地能力這個項目上,云鯨J2與科沃斯的清潔能力看起來差不多,都屬于“有明顯殘留”的這個水平線。哎,云鯨你真要努力了,作為國內首款配備自動洗拖布的掃地機,你的老本行都被人超越了這么多。
清潔測試結束之后,四臺掃地機器人都回到基站進行了了拖布的清洗。清洗效果見上圖。清洗拖布這個環節,一直墊底的云鯨J2終于扳回一分,實屬不易。石頭和追覓次之,肉眼能看到一點殘留的臟污,但是完全可以算是干凈的水平。而科沃斯,你上面這小坨黃色的污漬,只能把最后一名留給你了。
小結:在對固體垃圾和液體垃圾的清潔方面,石頭再次排名第一,追覓以微弱的劣勢處于第二,科沃斯和云鯨并列墊底。續航方面,追覓6400mAH電池最大,石頭清掃效率最高,兩者綜合起來并列第一。拖布清潔度方面云鯨第一,石頭和追覓以微弱劣勢并列第二,科沃斯墊底。
5 APP體驗
寫到這個測試項目的時候,老實說內心還是有點抵觸的,用過掃地機的朋友其實大概都了解,在APP能力方面,石頭和科沃斯是處于絕對碾壓那個組別的存在,讓追覓與云鯨去比較這個項目,可以說是結果顯而易見。
要佐證上面的結論很簡單,這是在測試機器到手后,第一次連接APP時的升級記錄,石頭和科沃斯的工程師對于升級固件還是很勤奮的。至于追覓和云鯨嘛,這幾臺機子到我家里兩周了,還沒見過升級提示是啥樣的。
科沃斯和石頭的地圖都支持3D旋轉,科沃斯的3D看起來更炫酷一些。不過畢竟石頭的研發實力也是不俗,雖說地圖不夠炫,但它的智能識別功能就比科沃斯強多了,可以自主識別出房間種類、地面類型、室內家具。像上面的這套房子,石頭在自主建圖成功后對房間的命名完全正確,準確的判斷了地面材質是瓷磚或是地板,它對室內家具的識別準確率也達到了60%左右。
追覓與云鯨這兩個大廠比較起來就要差點意思了,地圖雖然支持自動區分房間,但也僅限于此。而云鯨的地圖簡直就是初代產品的水平,粗糙的線框圖讓人懷疑它家的美工都是業余的。
進入到掃地機的設置界面,除了傳統的各種吸力設置,擦地頻率之外,石頭G10S Pro的系統設置可以說是讓人眼花繚亂,可以說是這四臺機器中設置功能最多,也最為細致的,甚至家中是否有寵物,機身燈光這些小細節都能獨立設置。
剩下的三臺機器在APP中也可以做一些獨特的設定,不過它們加在一起都沒有石頭一家多,為了節約讀者們的時間,一張組合圖帶過。
小結:這個環節上科沃斯的3D旋轉地圖更漂亮一些,而石頭的APP功能最多(也支持3D旋轉),追覓和云鯨的APP沒啥特別的亮點。
6 特色功能及可擴展功能大比拼
這次測評的四家掃地機器人企業,它們能夠生存到今天,除了機器本身的功能做的非常好之外,每家還有一些獨特的絕活,也正是這些小功能的存在,才使得這個行業不那么沉悶。
1 石頭G10S Pro的特色功能
沿邊清掃調速功能,石頭G10S在判斷主機正在進行沿邊清掃時,會主動提高邊刷速度來增強清掃效果,由于機身緊貼墻壁,無需擔心邊刷打飛垃圾的問題。
智能補光功能,石頭G10S Pro在昏暗環境工作時,會智能開啟白光補光燈,要知道這個燈并不是為導航準備的,而是為了為了更好的識別避障,并且能拍攝出更加清晰的障礙物圖片,因此這個功能不僅其他廠家沒有,甚至連石頭自己的普通版G10S都沒有。
智能拖布抬升技術,這是石頭科技的一項老技術了,從T7S系列開始就出現在石頭出品的掃地機上,到目前為止,它依舊是石頭的獨門絕學。有了拖布舉升,對地毯的處理就從躲著走變成了隨便穿(變身吸力模式清潔地毯),而且在主機回站之后,也可以通過抬升拖布來避免細菌滋生。
2 科沃斯X1 OMNI的特色功能
在X1這款科沃斯的頂級旗艦上,我認為它最為獨特的就是這個名叫YIKO的AI語音助手,這貨并不是個簡單的語音控制機器人,而是類似小愛同學一樣的智能AI。因此,通過YIKO不僅可以實現自然語音控制,還能實現很多其他的指令功能,比如問個天氣,算個數學題什么的,再繼續發展下去,以后可能會出現外事問百度,內事問YIKO的場景了。
配合YIKO工作的,是位于頂置LDS上的這三個全域麥克風。科沃斯X1通過它,可以實現對用戶的定位追蹤功能,也因為這個功能,科沃斯X1 OMNI在掃地機屆第一個實現了“召喚清掃”的功能,這個功能很有趣,當你需要臨時清掃局部地面的時候,只需要站在需要清掃的位置,召喚YIKO過來清掃即可。
3 追覓W10 PRO的特色功能
在這次4臺機器的橫評中,對追覓W10 Pro的看法從一開始的比較輕視,慢慢的變成“哦,還不錯”這種態度,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這臺機器在導航、清潔等等方面表現都非常均衡,穩定。它能夠忠實的完成自己的既定清潔任務,也具備除了自動集塵之外的如拖布熱風烘干這樣的頂級機型才有的功能。
因此,我認為追覓的最大特色,就是兩個字“穩定”,如果需要再加兩個,那就是“便宜”。
4 云鯨的特色功能
在云鯨掃地機的身上,老實說我只找到了這么一個堪稱獨特的功能,通過這個開關,云鯨能夠關閉機身的懸崖傳感器,而靠實力進行越障,這對有比較高的門檻的家庭來說是個福音。不過這個功能也算是個雙刃劍,開啟后機器會失去安全保障,如果家里存在很高的落差的結構時(比如樓梯),有可能會導致掃地機跌落。
四總結
如果說要在這次橫評的四款機器里面選出一款掃地機天花板或者機皇的存在,那它無疑是石頭G10S Pro。作為這幾款里面上市最晚、功能強大、升級空間最大的旗艦機型,這臺機器以它5+2的超強功能,成熟和穩定的導航器件和算法,清潔力出眾的聲波震動拖布,自動清潔基站技術,全面的APP功能模塊......等等技術亮點上都傲視群雄,可以說“別人沒有的它有,別人有的它更強”。
如果預算足夠,閉著眼睛選它錯不了。如果預算沒這么多,則可以考慮它的弟弟石頭G10S,售價上要低不少,而功能上除了自動識別標記并拍照,以及視頻通話功能外,其余常用的核心功能上基本一致。
當然,除了機皇之外,追覓W10 Pro的表現也相當不錯,作為四臺機器中售價最低的產品,它比較穩定的導航算法,不錯的清潔效果和米家平臺帶來的全屋IOT可控特性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對較小的機身體積讓它在清掃狹窄環境時更具優勢。雖然總體性能上不如石頭,但是基本上每一項測試都不差,除了不帶自動集塵,無自清潔基站以及無選裝自動上下水功能外,其他方面沒有明顯的短板或者bug,對于預算不足的用戶來說也不失為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科沃斯X1 OMNI作為去年年底的一記王炸級產品,總體來說只能算一般,排名第三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它的售價偏高,表現不夠穩定,而且沒有自動上下水升級的缺陷也影響了這臺機器日后的發展可能。如果廠家能夠解決諸如像地毯探測器誤報這樣的小BUG,算法上更優秀一些,科沃斯X1 OMNI還是能堪稱一臺優秀的掃地機器人的。
最后,技術更新狂潮下即將被卷上沙灘的云鯨J2,在這次測試中墊底。作為國內首款支持自動洗拖布和自動上下水的掃地機,除了在清洗拖布環節上保住了臉面,別的測試項目上都不忍直視,你真的要努力了,再不拿出點真玩意,估計很快市場上就看不到您啦。
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相關,歡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諧討論~
高陽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