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畫人傳》~第520篇唐云英風俠骨,胸懷豁達,朋友之間能肝膽相照,有古君子之風也!文/盧秀輝唐云(1910—1993),字俠塵,別號藥城、藥塵、藥翁、老藥、大石、大石翁,畫室名“大石齋”、“山雷軒”,唐云是他成為畫家后用的名字,浙江杭州人,
《畫人傳》~第520篇
唐云英風俠骨,胸懷豁達,朋友之間能肝膽相照,有古君子之風也!
文/盧秀輝
唐云(1910—1993),字俠塵,別號藥城、藥塵、藥翁、老藥、大石、大石翁,畫室名“大石齋”、“山雷軒”,唐云是他成為畫家后用的名字,浙江杭州人,
唐云父親唐景潮,經營祖傳參店,喜愛文學,善書法。唐云5歲入私塾就讀,獨對畫畫深有興趣,課余經常臨摹《千家詩》插圖。8歲由私塾轉入杭州珠寶巷紫陽小學,插班讀三年級。11歲入杭州教會學校第二高小學校,受該校中國畫教師王松林先生指導,畫藝突進,在校學習三年。
1922年, 唐云13歲,入杭州惠蘭中學讀書,熱衷畫畫。15歲時按父親意愿進入英文專科學校學英語,從該校教師查孟繼先生學詩詞。兩年后,因父親經商失敗輟學。退學后,唐云除幫助父親料理店務外,大部分時間在家習畫,經常將自己所作之畫向父輩的好友或藝術家請教,深得書畫界前輩稱贊。唐云19歲就開始賣畫,常畫扇面交于杭州舒蓮記扇莊出售。是年結識畫家潘天壽、吳茀之及美術教育家姜丹書。在杭州先后結識了書畫家王潛樓、高野侯、丁輔之和來楚生等。
當時王仁治為西泠畫社首任社長,以賣畫授徒為生,不久病逝,身后蕭條,唐云遂接替了王仁治的教席,幫助解決了一些王家生活困難。是年,他與杭州凈慈寺的若瓢和尚結為契友。若瓢因病在天臺山國清寺出家受戒,拜雪妙為師。1931年冬,因胃病久治不愈,到杭州凈慈寺為書記(佛教寺院中八大執事之一,負責文書、寺院往來書信和法會上的回向文等)。閑暇時間研習佛學,并自修古文、詩詞和書畫。
在杭期間,若瓢與郁達夫、唐云等過從甚密,結下了不解之緣。尤其與畫家唐云,更是莫逆之交,兩人的情誼至死不渝。有一次,若瓢與巨贊打架,巨贊在前面逃,若瓢在后面追。“你簡直像魯智深!”唐云一把拉著若瓢。“魯智深是花和尚,我不花。”若瓢正在氣頭上,把唐云推了一個踉蹌,又去追趕巨贊。“他的凡心不凈,將來總是要惹禍的。”巨贊一邊跑,一邊說。“出家人應該與世無爭,你們兩個人就先爭起來了。”追趕了幾圈,唐云才擋在中間把他們拉開。對于巨贊說他凡心未凈,若瓢后來說:“我不想成佛,只想成為畫家,難怪巨贊說我的凡心未凈”。
唐云之弟唐由之回憶說:“石瓢(若瓢的別稱)是我哥哥的好朋友,這個和尚是吃肉的,他畫的葫蘆不錯,我小時就見到過他,在富陽時也見到過,到上海之后更是經常見到他,他是個云游四方交際很廣的和尚。”唐由之也正是由于若瓢的介紹,才走上中醫眼科之路。1942年,16歲的唐由之經若瓢引見,拜師上海中醫眼科名醫陸南山,受其高尚醫德、精湛醫術的影響,立志懸壺濟世,并成為現代中醫眼科學的泰斗。
1937年,日軍大舉進犯上海,抗戰爆發。唐云全家避難逃往浙江富陽岳父家。次年,全家遷居寧波延慶寺小住,結識靜安方丈、亦幻和尚,得到他們的接濟。唐云想去重慶或桂林發展,因他的父親反對,唐云最后接受了若瓢邀請,帶著家小轉道寧波到上海。接到電報的若瓢約了鄧散木、白蕉等人到十六鋪碼頭迎接。古道熱腸的若瓢還為唐云安排住所,介紹朋友,張羅畫展,幫助他在上海灘文化界打開局面。唐云初來乍到,見上海街頭有不少戰爭孤兒和乞丐,即與同道商議舉辦書畫展,由若瓢牽頭,唐云與來楚生、鄧散木、白蕉等朋友在上海大新公司聯合舉辦“杯水畫展”,將部分收入賑濟難民。此事既體現了這批書畫家的人文情懷,也使唐云在上海藝術界一炮打響。1942年,唐云不滿日軍的“強化治安”的偽教育制度,辭去美專教授職務。以后一直靠賣畫為生。時朱屺瞻藏畫多,乃常到朱家觀摩歷代名畫。
1946年,唐云假大新公司舉辦個展,訂畫者之多,盛況空前。同若瓢和尚去李秋君家,并結識了張大千,遂成莫逆之交。唐云曾作有《懷若瓢》一詩,回憶當年在凈慈寺的交往,可說是一往情深。:
蒼水祠邊負手行,一秋十日住南屏。
寺僧與我都漂泊,剩有湖山入夢青。
1950年,唐云突然接到若瓢從香港的來信,因胃部大出血,且看病費用昂貴,想請唐云到香港開個畫展,幫助把欠債還清。于是,唐云趕緊畫了一批畫,到香港舉辦畫展。畫展反響熱烈,120多幅畫全部賣光。離開香港時,“唐云檢點行囊,賣畫所得只剩下十五根金條了。他給若瓢留下十二根金條,自己帶著三根金條回到上海。”1953年,唐云受漫畫家米谷邀請入華東美術家協會工作,任展覽部主任。結識賴少其。負責舉辦華東區美展,展覽地點為原上海跑馬廳。這是建國后華東地區在上海的第一個美術展覽會。
唐云對古書畫收藏亦情有獨鐘,醉心于石濤、八大、新羅、金農、伊秉綬、趙之謙、吳昌碩、齊白石諸家作品,欣賞揣摩之余奠定了他清新俊逸,沉郁雄厚的畫風。此外,先生對紫砂壺、硯臺、竹刻、印章、木版畫籍等均樂之不疲,一一涉獵,其中尤以收藏的八把曼生壺著稱于世,現存于唐云藝術館。
1956年,唐云參與籌建上海中國畫院,任籌備委員,主任委員賴少其,委員傅抱石、潘天壽、王個簃、謝稚柳、劉海粟、伍蠡甫、吳湖帆、賀天健、陳秋草、白蕉、汪東、沈尹默。仍兼任華東美術家協會展覽部主任,為中國美術家協會購進吳昌碩作品近八十幅。為上海美術家協會購進任伯年《群仙祝壽圖》、八大山人《花卉》四屏條等歷代名家字畫一批。
北京人民大會堂巨作《蕉鴿圖》,就是唐云所繪。他還到上海久新搪瓷廠深入生活,并為搪瓷廠設計新畫稿。應蘇州國畫合作社之邀與畫師江寒汀、畫院干部寧維新前往參觀交流。上海市美術專科學校籌建時,他又任籌備委員。唐云在新社會很忙,幾乎不可開交。他也忙得樂意、開心,認為自己有了價值,為政權所重。
1966年,“丙午浩劫”中,畫院創作活動基本停頓,唐云受到批斗,屢遭抄家、批斗。每次被批斗時,總少不了若瓢陪斗。唐云從隔離審查回來,對若瓢也是念念于懷,他寫了一張紙條,派人帶了50元錢去找若瓢。條子上寫著:“你現在很困難吧?送去五十元錢,三十給你,二十給雪悟。”不久,若瓢積郁成疾,而且病情處于垂危之中,唐云更是緊縮開支,在經濟上支援若瓢。最后,唐云為若瓢送終。
1978年,時年69歲的唐云與陸儼少、謝稚柳等赴京為我國駐外使館作布置畫。日本畫家東山魁夷來滬訪問,在上海博物館與朱屺瞻一同接待。應日本邀請,與張仃同往日本參加福岡市美術館落成開幕儀式。次年,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唐云《革命紀念地寫生選》12 幅。10月30日至11月16日,赴北京參加中國文藝工作者第四屆全國代表大會。此時的唐云到處有人、事找他,他的藝術青春再次煥發。
唐云英風俠骨、為人仗義,他胸懷豁達生性豪爽,處世耿直,朋友之間能肝膽相照。他出身于一個家道中落的舊式家庭,對舊中國的社會制度深惡痛絕。當他和一位極其熟悉的朋友談到參加共產黨時,他突然以嚴肅認真的態度提出:“加入中國共產黨之后,再能喝酒嗎?”畫畫是他的生命,茶、煙、酒是唐云畫畫生涯之外的三大愛好。不喝酒,他會感到連詩魂與畫魂都要枯萎的。那位朋友向他解釋,共產黨員也有喜歡喝酒的,這并不是什么原則性的問題,僅是一種個人愛好,對黨員并不禁酒。唐云聽后如釋重負,他高興地說:“那我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1983年,他終于成為一位中國共產黨黨員。他以一個共產黨的身份,活動在藝術領域中,自覺地擔負起藝術家的社會責任。
1993年,唐云84歲,9月,韓天衡來訪,請為中央軍委張震80歲生日畫花鳥一幅,乃作《壽桃圖》,此為絕筆。10月7日,唐云因心臟病逝世。
唐云花鳥取法八大、冬心、新羅諸家,山水自元四家入手,兼涉明清,抓住特點大膽落墨,細心收拾,筆墨上能融北派的厚重與南派的超逸于一爐,清麗灑脫,生動有效。
唐云生前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上海中國畫院副院長、代院長、名譽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上海分會名譽理事,西泠印社理事,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委員,上海博物館鑒定委員等職。
盧秀輝有《為唐云俠塵歌》一詩,詩曰:
分手錢塘江,凈慈若瓢甸。
人生離別深,苦志黯然轉。
烽火重攀臺,明光吉祥殿。
杯池賑濟馳,涕泗何曾練。
鼎革勢洪流,作為忙里煉。
笑看新我華,枝葉鬧春燕。
丙午劫難磨,胸懷如絞見。
念哉戀舊游,拋擲傷心箭。
英氣俠儒傾,出賢仗義遍。
翰飛灑脫身,頭緒超凡倦。
南北融和鳴,大癡細語眷。
筆鋒豁達開,肝膽相逢咽。
平世畫工由,悟稀仁厚遣。
陳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