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國慶70周年,鑄就木工工具新歷程70載風雨歷程,看70年手工具巨變70年,中國從一個落后的農業大國快速發展成為一個科技大國,這70年我們風雨兼程,我們勇往直前!70年的巨變是中國文化的復興,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在國家高度的文化自信下
國慶70周年,鑄就木工工具新歷程
70載風雨歷程,看70年手工具巨變
70年,中國從一個落后的農業大國快速發展成為一個科技大國,這70年我們風雨兼程,我們勇往直前!
70年的巨變是中國文化的復興,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在國家高度的文化自信下,手工具文化亦繁榮興盛起來,從建國初期的簡單極少數的手動工具到現在的精細化、現代化、智能化的五金工具,手工具經歷了70年快速迭代、快速繁榮的新篇章。
憶往昔,崢嶸歲月,鐵骨錚錚!每一把手工具都曾凝聚了多少代先人的智慧和不懈奮斗。單單看形狀下面的這些手工具你能認識的有幾把呢?
國慶70周年,鑄就木工工具新歷程
70年前的中國,一窮二白,擺在面前的,是一個落后的社會主義農業國家如何走向現代化的建設。
70年后的中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探索出一條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國際化、全球化建設的光輝道路。
70年,見證手工具融入現代科技、融入全球化。
在古代,一把鋸、一支尺、一條線、一塊木,就能自成為木工。木工的出現及木工工具的不斷迭代更新,讓中國古代家具及古代建筑的輝煌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俗話說:巧匠用妙具,妙具出絕品,往復不休,真正構建出了中國輝煌的木建筑世界。
國慶70周年,我帶你一起走進木工工具的世界,看看建國70年來,木工工具的變化。
鋸
手工鋸 工字型,好施力,一側繃線,一側繃鋼鋸,推出時要用力,收回時要放松。
這是每一個木工在拜師學藝時必須熟記于心的小口決,后面記載的每一把工具都有一些使用小口決,就是為了提醒自己。
手工鋸是傳統木工工具之一,用于木材的橫向切斷及縱向分解,根據鋸條長度及齒距不同可分為粗、中、細三種款式。手工鋸的發展歷史非常久遠,可推溯到商周時期,在《墨子》一書中已有"門者皆無得挾斧斤鑿鋸推"的記載。
斧子
古有開天辟地,力斬乾坤,靠得就是一把斧子。 古代斧子有兩種,一種是雙刃斧刃居于中,用于粗活加工如上山劈材;另一種是單刃斧頭刀刃居一側,用于細活加工。
斧子是傳統的木工工具。利用杠桿原理和沖量等于動量的改變量原理來運作的,分為兩個部分:斧頭和斧柄。斧頭為金屬所制,斧柄為木柄。斧子的刀口形狀一般為弧形(有時也為直線形)或扁形。用斧子來"砍削"是傳統木工的基本功,一般在拜師學藝之前,師傅都會讓學生先練好這項基本功。"一世斧頭三年刨"要掌握刨子不容易,用斧比用刨更難。
斧子是鑿榫眼的最佳敲擊工具,比錘子好使的多,斧子橫過來,底面積比錘子大得多,不容易敲偏打到手,重量也比錘子重得多。用斧子砍邊,木料紋理較直時,三兩下就可砍好,比鋸子快得多。斧子削木楔也很好用。在沒有電動工具的時代,斧子是木工的利器,每一位木匠都很看重自己的斧子。
刨子
小小刨子數十種,光刨、長刨、槽口刨、彎刨…用來平整木板表面。
刨子是傳統古典家具制作的一種常用工具,由刨刀和刨床兩部分構成。刨刀是金屬鍛制而成的,刨床是木制的,即將一段鋼質刀刃斜向插入一只帶方形孔的臺座之中,上用壓鐵壓緊,臺座長條形,左右有手柄,便于手持。
刨子主要用來刨直、削薄、出光、作平物面的一種木工工具。從發掘的文物來看,中國早在唐朝就有了刨子。刨子的應用使得家具突飛猛進。在明末時期硬木家具飛速度發展,并很快影響到宮廷。元代沉船上的平推刨子的發明對中國家具的變化起到技術上的支持,古代一系列的繪畫作品中均有反映。
鑿子
刃窄刀厚為鋼鑿,鑿卯眼、孔的專用工具。
鑿子通常握在一只手中,與欲雕刻的物體表面成直角,并且利用握在另一只手中的木槌加以敲打。雕刻師用鑿子雕鑿石頭、木頭、金屬或其他材料,而版畫家用鑿子制作木刻印版。用在木刻制品中的鑿子通常被簡單地稱為直鑿,從而將其與彎鑿區分開來鑿子是傳統木工工藝中。木結構結合的主要工具,用于鑿眼、挖空、剔槽、鏟削等的制作方面,一般與錘子配合使用。
在使用鑿子打眼時,一般左手握住鑿把,右手持錘,在打眼時鑿子為了不夾鑿身需兩邊晃動,另外需把木屑從孔中剔出來。半榫眼在正面開鑿,而透眼需從構件背面鑿一半左右,反過來再鑿正面,直至鑿透。
鉆子
由握、鉆桿、拉桿和牽繩等部件組成,內有圓孔,竹片與鉆桿相連接,可自由轉動。
鉆子是木工工具中較為復雜的工具,用來鉆孔的。常用的鉆子有牽鉆和弓搖鉆兩種,弓搖鉆適用于鉆較大的孔。這兩種鉆子都可以通過更換鉆頭來改變鉆孔大小。
當然,作為一名木匠所要用到的工具不止這些,還有常用來劃線用的墨斗,還有上面輔助鑿子用的錘子,還有用來鏟削局部平面的鏟子以及魯班尺和三角尺等工具。
70年改革開放,看歷史風云巨變,手工具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面對工具未來發展,艾威博爾工具將以永不懈怠的工匠精神和一往直前的奮斗姿態,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前進。讓手工具真真正正成為一種樂趣!
李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