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作者:冬音出品:洞察IPO共享充電寶行業正迎來新一輪的白熱化競爭。近日來,共享充電寶行業主導者“三電一獸”(街電、來電、小電、怪獸)不約而同出現大動作。4月1日,怪獸充電率先在美股上市;5月6日,街電與搜電完成合并,并定名為“竹芒科技”,竹
作者:冬音
出品:洞察IPO
共享充電寶行業正迎來新一輪的白熱化競爭。近日來,共享充電寶行業主導者“三電一獸”(街電、來電、小電、怪獸)不約而同出現大動作。
4月1日,怪獸充電率先在美股上市;5月6日,街電與搜電完成合并,并定名為“竹芒科技”,竹芒科技用戶規模突破3.6億,居于市場首位。
小電科技則在4月30日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招股說明書中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小電科技已鋪設超過71萬個點位,投放近600萬個充電寶,累計注冊用戶數超過2.37億,僅次于竹芒科技。
近年來,小電科技快速發展,2019年實現盈利。然而2020年,小電科技由盈轉虧,凈虧損1.04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共享充電寶費用普遍提價的情況下,主要競爭者們都實現了盈利,唯獨小電科技出現了虧損,似乎有“掉隊”跡象。
業內人士指出,共享充電寶普遍未擺脫生存焦慮,實現盈利就要提價,但是價格太高,消費者就不會來“共享”。
更何況一旦電池行業出現突破性進展,有足夠時長的移動手機電池面市,對共享充電寶行業將會產生毀滅性的打擊。
2020年凈利虧1億背后 營銷費用暴增
小電科技成立于2016年,背后資本都是投資界的大佬。第一大機構股東為騰訊關聯公司林芝利新,持股9.77%,金沙江、紅杉辰信、螞蟻集團子公司上海風報、高榕資本旗下的西藏榕安等分別持有小電科技7.17%、5.66%、4.97%、4.69%的股份。
在資本的推動下,小電科技業績快速增長,2018至2020年,分別實現營收4.23億元、16.36億元、19.11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12.5%。
公司于2019年實現凈利潤1.37億元,同比扭虧為盈,但2020年再次轉虧,凈虧損1.04億元,小電科技將虧損歸因于新冠疫情爆發的影響。
小電科技最近三年主要財務數據
但同樣面對疫情,怪獸充電自2019年開始持續盈利,2019年和2020年,怪獸充電經調整后的凈利潤分別為2.07億元、1.13億元。
小電科技招股書顯示,吞掉公司利潤的是持續增長的營銷費用。2020年小電科技的分銷及營銷開支達到14.72億元,同比增加40%。
其中2019至2020年,小電科技一年的進場費由1.41億元猛增至3.02億元,同比暴漲114.5%,分成費用由5.74億元增至7.1億元,同比增加23.7%。
小電科技向合作伙伴支付的激勵費用
激增的入場費和分成費成為共享充電寶公司的盈利桎梏。要增加點位鋪設,加快發展速度,就要增加費用,但是,費用增加就會影響利潤。
與此同時,在共享充電寶行業發展的初期,共享經濟面臨的流量紅利是爆炸式地增長,隨后越來越多的玩家入局,時至如今,流量紅利殆盡成為各大共享經濟企業不得不面對的發展瓶頸。
根據研究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司報告,中國共享充電寶服務的市場規模2016年至2020年迅速擴大,復合年增長率為151.1%,并有望在2020年至2028年以36.9%的復合年增長率進一步增長。
雖然在短期內還會增長,但是增速已經迅速下滑,這意味著共享充電寶市場已從亟需開拓的藍海走向競爭激烈的紅海。
小電科技在招股書中直言對行業前景的擔憂:“中國的共享充電寶行業相對較新,并且發展迅速。倘該市場不再持續增長或消費者需求減少,我們的業務、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將會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行業未來不確定性極大
市場越發展到后面,進入的成本越高。不論是保留現有優質網點還是開拓新網點,共享充電寶運營商都需要更多的資金投入,于是行業形成共識,開始攜手漲價,以增加收入。
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2017年-2020年,中國共享充電寶服務平均每筆訂單的價格(不包括免費訂單和99元或以上的訂單規模)分別為1.3元、2.3元、4.1元、5.3元,并預計于2025年達至8元。
漲價的直接結果是降低了消費者的消費意愿。與此同時,共享充電寶行業投訴嚴重,亂收費、漲價問題嚴重。截至截稿,“小電科技”于黑貓投訴平臺的的案例量達10798件。
得益于前期吸引客戶的低價格,讓許多人已經改掉了出門攜帶充電寶的習慣,但是共享充電寶的用戶粘性并不高。
隨著價格上漲,且消費體驗不佳,消費者可能購買并自帶移動充電產品,從而減少對共享充電寶服務的需求。
小電科技在招股書中提到,充電寶、便攜式充電器及類似產品價格越來越實惠且易于攜帶。共享充電寶市場未來的不確定性增加。
此外,公共或免費的移動設備充電產品或服務將對共享充電寶服務提供商施加競爭壓力。
杭州小電科技稱在其運營的點位上,如火車站、機場、咖啡店等,電源插座、充電口及無線充電器等設備或服務日益增加。此類免費替代品將減少消費者租用共享充電寶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共享充電寶服務的發展得益于智能手機的使用不斷增加。但隨著技術的革新,一旦智能手機提供商能研發出續航能力更強的手機電池,這將會對共享充電寶行業產生毀滅性的打擊。
新業務盈利堪憂
充電業務的不確定性,共享充電寶企業早已認識到,這不是長期可持續發展之道,業內企業都在“另謀出路”。
剛剛成立的竹芒科技定位為“創新型消費場景智能基礎設施的制造商和運營商”,擬從共享充電寶領域切入,搭建物聯網基礎設施、布局全產業鏈,旨在打造一個以物聯網科技驅動的“新經濟”平臺。
怪獸充電賣起了白酒。公司創始人蔡光淵表示,將開發白酒作為第二增長曲線。怪獸充電想要走的是“科技+零售”路線。
小電科技則把未來的增長空間放在商戶身上,其定位基礎是“科技+營銷服務”,把在內部跑通的數據分析能力賦能給商戶。
據招股書透露,小電科技計劃與短視頻公司進行戰略合作,為點位的合作伙伴及其他商家提供短視頻及直播營銷解決方案,拓展生活服務業務。
不過,截至目前,小電科技主要收入依然來自于共享充電寶服務。2018年-2020年,共享充電寶業務收入占比分別達97.8%、98.8%及97.3%。
除此外,小電科技的收益來源還包括銷售充電寶,通過在移動應用程序、小程式及柜機上展示廣告的廣告服務等。
2020年,銷售充電寶為小電科技帶來3883.3萬元收入,占比約2%;廣告服務的比重微小,占比僅為0.7%。這些業務的發展前景還無法預料。
與此同時,如果小電科技確定以數據分析、智能技術撬動企業服務市場,那么科技創新能力尤為重要。遺憾的是,其對科技研發的重視程度并不夠。
2018年-2020年,小電科技的投入研發資金分別為0.37億元、1.02億元、1.19億元,分別占同期總收益的8.8%、6.2%、6.2%,投入研發的資金和占比都不是很高,其研發能力令人生疑。
事實上,共享充電寶的品牌和網絡效應并不明顯,從場景擴展新業務又不具備優勢,“掉隊”的小電科技即便能夠順利完成上市,其未來依然令人憂心。
張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