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80年代的經典畫面里充滿了質樸的回憶,那你知道80年代的理發店是什么樣子嗎?今天,咱們就來一波回憶殺。◎80年代理發店長什么樣?1956年公私合營以后,都變成了國營理發店。所以說,那會兒的理發師可都是國企鐵飯碗啊!——80年代的理發店,通常
80年代的經典畫面里充滿了質樸的回憶,那你知道80年代的理發店是什么樣子嗎?今天,咱們就來一波回憶殺。
◎80年代理發店長什么樣?
1956年公私合營以后,都變成了國營理發店。所以說,那會兒的理發師可都是國企鐵飯碗啊!
——
80年代的理發店,通常是樸素的幾面四方鏡子,小折疊板凳一搭,電推子插好電線就是一間理發店了。而且這還屬于當時“潮人”才會去的地方,普通人街邊的理發攤,手動推子推個平頭,剪個娃娃頭基本就完事了。
理發工具:
①手推:
那時候手推比電推子更加均勻,但也有弊端。如果理發師技術不夠就會卡到客人的頭發,所以那個年代的理發師真的都是技術流啊。
②鐵質電吹風:
相比于現代塑料樹脂電吹風,這種電吹風熱度更高,只不過要經常維修,壞的很快。
③燙發:
80年代的燙發及其簡單,一個電熱帽加上一些杠子,就燙出了一頭卷。
◎80年代理發店都經營哪些項目
①80年代理發,包括剃須,先剪后剃,然后一次過吹干。女孩子甚至還有“開臉”的服務。在那時候的發廊里,修面和剃須的比重遠遠高于理發,不過它不僅僅是剃須修面的地方,還是男人們重要的社交場所,他們在這里談天說地,釋放壓力。不過隨著電動剃須刀的出現,這項曾經風靡一時的理發店服務也告一段落。
②通常師傅會遞上抹手用的濕毛巾、煙或雜志。傳統上這三件物品都會慣例地遞上,這是無形的默契;不過現在都只會遞毛巾,煙同雜志就會放在一旁,客人自便。
◎80年代最火的造型
五六十年代男性主張剃頭,剃平頭,青少年剃頭沒有那么多程序,幾乎是清一色的平頭。因為剃平頭以后,頭發較短,可以好長時間不用理發,自然就省下了理發錢。
當年的發型十分單一,大人的發型也比較固定,并且大人理發程序要多一項刮臉,師傅們都會細心地敷臉、刮胡、清理鼻毛,最后涂一層雪花膏滋潤臉部。年齡大點的就直接剃光頭了,剃光頭不只是用手推剪,手推剪剃過之后,要用剃刀刮,刮完之后頭皮在燈光下發亮。
——
女性基本都是清一色的劉胡蘭頭,覺得既有革命氣息,又顯得干練,有干勁!
不過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發型開始呈現多元化,有的男生喜歡李小龍的長發,有的喜歡周潤發飾演的小馬哥的油頭,也有人喜歡高倉健的陽剛之氣,還有的男孩開始模仿小虎隊。
“70后”畫家王銳回憶,他們讀大學時,搖滾音樂席卷中國,嬉皮的長發成為時尚男青年的首選,有些還燙卷, 再配上修身襯衫和喇叭褲,就是那個年代的“潮范”。
——
女士們則學林青霞,林青霞清純的披肩發造型是當時女孩子效仿的 對象,大家都梳起這種中分、不留劉海的發型。燙發也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爆款”,大街上不僅女人燙得滿頭卷,就連男人也開始燙發。
◎80年代的那些洗護用品
70年代末中國誕生了第一瓶洗發水,雖說當時的洗發水多是放在大桶中零打售出,肯定談不上針對不同發質,清潔效果都還沒有肥皂好。但國人起碼告別了每次洗頭都要熬制茶籽皂角的日子,洗發水在當時也算是高端生活的一種象征,可以說進入了洗發的新時代。
80年代末,中國消費者對于洗發水的認知與需求已經不僅僅是要有清潔效果,還要對發質好,這又將中國的洗發產品帶進了另一個新時代。
——
80年代末很多洗發水都添加了甘寶素,那時候的洗發水已經很普及了,為什么會有甘寶素呢?甘寶素是什么呢?甘寶素具有簡單的殺菌能力,主要用于去屑止癢的洗發水中。但是殺菌能力不強,還比較刺激皮膚。
◎80年代不辦卡的理發店靠的是什么?
國營理發店,理發師都是按月發工資,手藝也都是絕好的,來理發的客人都是看中了師父那三十年爐火純青的技術。
——
值得一提的是,早期很多女師傅從事理發工作。在計劃經濟時期,國營理發店都是女生,8小時固定工作時間,勞動強度也不大,這是一個很適合女性的工作,甚至在改革開放初期,走向美業的理發師也是女性居多。只不過后來的理發門店,一天要經營10-12個小時,對于女性理發師來說,一天可能要站6、7個小時,所以很多女性理發師一旦結婚都會選擇轉行。
小編的話
走進80年代,那個時候淳樸的風情是我們向往的,但也反映了科技醫療進步之快,現在的洗護產品琳瑯滿目,我們有了更多選擇的空間,而擦亮眼睛,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和發型,才能讓頭發和自己展現最美的光彩!
高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