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遠離了城市的喧囂繁華,遠離了家人朋友,帶著一襲行囊,肩負著組織的重托與期望,傅永新同志來到了懷朔鎮朝力干村。住在村里,盡管夏日的涼爽令人愜意,而冬天的寒冷卻幾乎夜夜被凍醒;固然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倍感舒服,可夜色下枯燥的鄉村生活讓人兩眼發呆……
遠離了城市的喧囂繁華,遠離了家人朋友,帶著一襲行囊,肩負著組織的重托與期望,傅永新同志來到了懷朔鎮朝力干村。住在村里,盡管夏日的涼爽令人愜意,而冬天的寒冷卻幾乎夜夜被凍醒;固然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倍感舒服,可夜色下枯燥的鄉村生活讓人兩眼發呆……生活就是這樣,你報以天真,它回你爛漫,你投以木桃,它報之瓊瑤。 老傅一年來的真心付出得到了當地群眾的真心認可,收獲了滿滿的幸福與快樂。駐村工作9個月,他累計駐村工作生活200天,把村當成家,把繁重的扶貧任務轉化為滿腔熱情的忘我工作,把寂寞的農村生活充實的滿滿當當。近日,懷朔鎮黨委作出決定,在全鎮脫貧攻堅中開展向傅永新同志學習的活動。
老傅說:如果不是因為扶貧,我還真不知道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城市里,有這么一些村落,遍布偏遠的山窩窩里;有這么一群村民,世世代代以種地靠天吃飯為存活之道。到任依始,在與鎮、村干部的交流中,他感觸很深,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還有如此貧困落后的地區。真正的英雄是,認清生活后依然熱愛生活。駐村工作一年后,他深刻體會到腳下的土地是那么的真實,這里的人們是那么的憨厚真誠。
貧困群眾有所需 扶貧干部就應該有所應
小編:助人為樂往往會令自己不再煩惱,平凡小事中往往最能見到真情,微不足道的力量聚在一起,也能成為堅不可摧的一座墻。用幾個鏡頭,來掃描一下扶貧日常中的老傅。
朝力干南村和段油坊村村民的新房已入住好幾個月了,但由于客觀原因用電線路遲遲未予安裝,村民自己私搭亂接線路,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在了解到這一情況后,他奔走呼號,積極爭取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主動奔走協調電力部門進行解決,一周后得到了全面落實。
貧困戶趙毛眼家有孩子今年上大學,因為家境貧困孩子入學遇到難題,全家人拿著大學錄取通知書一籌莫展。當他得知后,及時幫助他家出主意想辦法,主動聯系擔保人為他家擔保解決了助學貸款7000元,并聯系固陽縣教育局、扶貧辦幫助其辦理了國家助學資金3萬元,爭取泛海助學資金5000元,一下子解決趙毛眼全家的一大難題。從此,傅書記的好名聲便“不脛而走”。
在入戶走訪中,看到貧困戶呂廣才老人因沒有電視柜而趴在炕上看電視,他暗記在心里,幾天后去村里的時候路過縣城專門為老人買了電視柜送去,老人緊握他的雙手落下了感激的眼淚。
貧困戶李存連因患腦梗在包頭四醫院住院治療,他專門去醫院看望了老人,同時幫助老人辦理了相關報銷手續。老人激動地說:“傅書記,我親兒子都沒有你這么上心!”
還有村民賈云、劉二娃、劉三娃、張虎元等貧困戶搬進新房掛不上窗簾,他專門從包頭到村的時候帶上家里的沖擊鉆幫助他們安裝了窗簾。
北朝力干村個別村民的房屋窗戶出現質量問題,村民到村委和駐村工作隊進行反應。傅永新同志得知后,積極與鎮黨委、政府匯報,并協調施工隊進行及時處理,使問題得以及時解決……
看到群眾發自內心的笑容和樸實的尊重,傅永新從內心里覺得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就像他說的:“只有我們把群眾當成家人,群眾才能把我們放在心上!”
工作掠影
多方爭取支持 興辦實事好事
小編:駐村第一書記最大的任務是幫村里找資金、跑項目,幫助村集體和更多幫聯單位聯系起來,爭取各方支持,借助外力、激發內力,才能幫助老鄉早日脫貧致富。
按照市委關于城鄉共建“五聯五幫”行動的總體安排,九原區沙河二小等5家單位對口幫扶朝力干村。為使幫扶工作真正落到實處,他主動與5家幫扶單位進行深入對接,充分利用各幫扶單位的職能優勢,爭取到各類幫扶資金物資10萬多元,為村民辦了許多好事實事。
針對村里許多老年人患有骨科類疾病但無錢看病的實際,他與幫扶單位平祿骨科醫院聯系,組織專家先后3次到村里開展了大型義診活動,受益人數達170多人,并為25戶貧困戶送去了愛心藥箱。為配合醫院的免費體檢活動,每次他都和駐村工作隊員用自己的車輛,免費接送行動不便的老人前來體檢。
針對村委會辦公條件落后的實際,他與幫扶單位聯系,為村委爭取了電腦、打印機、圖書和部分辦公經費等,進一步改善了村委和駐村工作隊辦公條件,為保障日常工作開展提供了必要基礎。針對個別貧困戶想發展養殖產業但無錢購買扶貧雞苗的狀況,他聯系有關幫扶單位為10戶貧困戶免費發放雞苗300只,讓產業到戶措施真正惠及到貧困群眾;針對村民農副產品銷售難的實際問題,他積極聯系各幫扶單位,為朝力干村貧困群眾銷售了價值4.5萬元的農副產品,解決了貧困戶的燃眉之急。
“世上有朵美麗的花,那是青春吐芳華......”芳華易逝,但善良永存。 正是因為這一件件為民興辦的實事好事,讓朝力干駐村工作隊員們在群眾中樹立了威信,用當地群眾的話說:“這樣的工作隊,我們打心眼兒里歡迎!”
老傅說:“通過我們駐村工作隊黨員們所做一件件小事,能讓群眾逐漸理解和接納我們,從而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只有讓貧困群眾的生活好起來、腰包鼓起來,我們的工作才能得到群眾的認可。”
工作掠影
化解矛盾糾紛 促進鄰里和諧
小編:老鄉有困難,找幫扶干部,老鄉之間有糾紛也找幫扶干部,這就是老鄉們對幫扶干部最大的信任,老傅在農民群眾心中就是這樣的干部……
在農村工作,鄰里之間少不了有一些磕磕碰碰、雞毛蒜皮的小事兒,但這些小事兒如果沒人處理或者處理不好,就容易形成社會矛盾。
一年來老傅在扶貧工作中主動承擔起矛盾調解員的責任,及時化解矛盾,疏導情緒,使朝力干村形成了良好的村風民風。
在白廟子村有一戶村民獨立住在3公里外的白房子(居住點),因為前幾年灌溉井用電的變壓器被盜,該戶人家自己出錢1萬多換了一臺變壓器。后來,鎮里為鼓勵當地村民發展農業生產,向電力部門申請更換了一臺大容量變壓器,這戶村民以自己花了錢為理由不讓村子里其他村民用井澆地,引發集體矛盾。他因為包白廟子村,村民找到他,希望他來處理此事。他先后兩次召集雙方,通過耐心細致的講道理、做工作,最后達成一致,問題得到解決。
在黑山子村李德云與高世亮因為言語不和,李德云動手打了高世亮,高世亮因為氣不過,又是要告法院,又是要住院,又是準備再找李德云打架。他得知后,先是找到李德云,給他分析了打人的不對,并在他的勸說下同意給高世亮陪禮道歉;然后又找到高世亮,一聽說李德云要來道歉,氣一下子消了下去,矛盾隨之化解。像這種煩心的事兒其實還有很多,大多都是些鄰里之間的雜事兒,但凡遇到或者村民來找,他都有求必應,無論多麻煩也去幫助解決。就像他自己說的:“村民愿意把我當知心人,愿意讓我出面去協調解決這些事情,其實從根本上講還是出于對我的信任,對駐村工作隊的信任。當事情解決后還是非常有成就感的,起碼村民沒把我當外人。”
工作掠影
用真心換真情 干群魚水情深
小編:生活中,有許多瑣瑣碎碎的事情讓人煩心,但是一些最具真摯情感的事,也往往是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干群魚水情,就在這些不起眼的小事情中"現身"……
針對社會上出現的“爭當貧困戶”的不良風氣,老傅帶領駐村工作隊一班人,逐家逐戶地宣講政策、逐家逐戶地調查摸底,把扶貧政策送到每一家、每一戶,對生活中有困難的群眾及時幫助解決,這是一項繡花活。有時候工作連軸轉,農村工作“一出坡”,經常吃不上一口熱乎飯。
貧困戶呂廣才老人看在眼里,有一次老傅帶領工作隊員們工作到晚上9點多還沒吃飯,老人就自己煮了30多顆雞蛋給工作隊送來,還帶來兩包蓯蓉煙給工作隊員抽。當他把煙塞回老人的兜里后,老人又拿了出來,硬是拆開煙盒扔到工作隊員身邊。要知道這位老人平時抽的是2塊多錢的大青山,卻對扶貧干部如此大方,令他和在場的同事們十分感動。當時幾位同事就說,就憑老鄉對我們這一點,干扶貧再辛苦也值得了!
白廟子村的喬忠祥老人扛著一袋自家種的蕎面想著法要送給他,他堅決不收,于是喬忠祥的老伴轉而為他繡了一雙繡花鞋墊,至今他都沒舍得穿一直在家珍藏著。七十多歲的老人,一針一線都飽含對駐村干部的愛心;對老人而言,是出于對工作隊的愛心;對他而言,繡出的卻是珍藏版的藝術品。
臨近年關,村里農戶都在殺豬,幾乎每個自然村都打電話請駐村工作隊吃飯,甚至有平時接觸并不多的非貧戶,都把工作隊員當做親人一樣熱情招待。有一次,他在白廟子村做種養業情況調查,恰逢下雨天涼,穿著單薄,村民老溫拿著衣服追出給他披上,讓他內心備感溫暖,晚上回到駐地后久久不能入睡,通過一件衣服也折射出老鄉們對駐村工作隊員的理解和體貼!老傅說:“老百姓的口碑就是我們的獎杯!我們只有真心地為群眾付出,才能換回了群眾的真情回報。”
工作掠影
小編:以上是傅永新同志駐村開展扶貧工作的一些點滴。傅永新同志的事跡沒有那么“高大上”,甚至可以說談不上是事跡,但這種踏實苦干、老實本份、忠誠可靠的工作作風,不正是群眾最接受、最認可的嗎?打贏脫貧攻堅戰來不得半點虛的,各級扶貧干部要堅決摒棄那些花里忽哨、花拳繡腿、擺拍走場的錯誤思想,真心實意的給老百姓辦成一兩件眼前最急需辦的小事,才能讓困難群眾在黑暗中在看到光明,才能感受到黨的溫暖。脫貧攻堅一線,感動的人和事還有很多,老傅同志是一個縮影,但作為一名第一書記,他的事跡具有典型性,概括起來:
1.要學習傅永新同志腳踏實地、融入農村的實干精神。
2.要學習傅永新同志專研本職、善作善成的敬業精神。
3.要學習傅永新同志無私無畏、舍我其誰的奉獻精神。
駐村生活雖充滿艱辛,但是感觸很深、啟發很大、收獲頗多。我深深地體會到,干部下基層十分必要,下去與不下去完全不一樣。只有下去,深入實際、走進基層、融入群眾,才能真實了解群眾到底想什么、盼什么。從付出中感到自我價值得到實現,有一種滿足和喜悅。我不要做一名匆匆的過客,一年的時光非常短暫,我要用真心換真情,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每一個人,深深地融入農民,融入農村,讓自己以后不會后悔這段經歷。或許我不能在所有的駐村干部中成為最優秀的那一個,但我一定會為貧困群眾生活過的好一點注入一份微薄的力量!
——朝力干村駐村工作隊
2017.12
本期編輯:樊帥龍
張同